革命詩詞有哪些(傳承紅色革命精神詩詞)
一百多年前的中國,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以飽滿的革命豪情、愛國熱情、奮斗激情書寫了一篇篇廣為傳誦的經典詩詞,給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李大釗《口占一絕》(1916年創作)
口占一絕
李大釗
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
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州風雨樓。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12月25日蔡鍔宣布云南獨立,發起護國運動。正在日本留學的李大釗,放棄學業考試,立即回國參加討袁。他回上海不久,袁世凱就被迫取消帝制,于是李大釗又返回日本。1916年春,在日本江戶,適逢摯友幼蘅準備回國,一幫友人在酒樓為之餞別,李大釗就寫了這首絕句,為幼蘅送行。該詩抒發了作者對中國時局黑暗腐敗的憤激不滿的愛國主義思想,表現了他為重建神州而矢志奮斗的堅定信念。
從毛澤東詩詞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毛澤東詩詞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充滿了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彰顯了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本情懷,也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借助詩詞去解讀和分析毛澤東的初心,更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1917年創作)
大江歌罷掉頭東
周恩來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1917年,周恩來東渡日本求學前夕,創作了這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激情豪放、氣勢雄渾,體現出青年時期的周恩來凌云壯志的豪情和獻身救國事業的偉大情懷。
朱德《贈諸友》(1909年創作)
贈諸友
朱德
志士恨無窮,孤身走西東。
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
1908年春,22歲的朱德應聘回到四川儀隴縣立高等小學堂任體育教習兼庶務。在這里任教的一年多時間里,他積極提倡新學新辦,大膽地向學生灌輸新文化、新思想。這時的朱德,對腐朽黑暗的封建統治已到了“恨無窮”的地步,并進一步認為不能甘為一介書生,應該“投筆從戎”,更直接地拯救國家。
陳毅《梅嶺三章》(1936年創作)
梅嶺三章
陳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圍。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余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
(一)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二)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三)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1936年冬天,陳毅寫下著名的“絕命詩”《梅嶺三章》。那時,他率領的贛南游擊隊陷入敵人重兵圍攻中,斗爭萬分艱苦,陳毅也正經歷著他“革命斗爭中最艱苦最艱難的階段”。20多天里,陳毅率游擊隊晝伏夜出,蟄伏在叢林中以野果野草充饑。在生死關頭,陳毅自料難以脫險,便寫下“絕命詩”《梅嶺三章》,藏在棉衣內層。陳毅雖然處在危難之際,但獻身革命的決心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卻矢志不移。
惲代英《時代的囚徒》(1930—1931年間作于獄中)
時代的囚徒
惲代英
囚徒,時代的囚徒,我們,并不犯罪,我們,都從火線上捕來,從那階級斗爭的火線上捕來。
囚徒,不是囚徒,是俘虜!憑它怎么樣虐待,熱血仍舊是在沸騰!蚊蠅和蚤虱,黃飯和枯菜,瘦得了我們的肉,瘦不了我們的骨。
囚徒,時代的囚徒,我們并不犯罪,我們都從火線上捕來,從那階級斗爭的火線上捕來,囚徒,不是囚徒,是俘虜!
我們并不怕死勝利就在我們眼前!鐵壁和銅墻,手銬和腳鐐,鎖得住我們的身,鎖不住我們的心!
惲代英,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著名的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青年運動的領袖。1930年5月在上海被捕,1931年4月在南京英勇就義。在獄中,他堅決斗爭,從未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面對鐵窗,寫下這首新體獄中詩。
夏明翰《就義詩》(1928年創作)
就義詩
夏明翰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甚至死亡的威脅,無數革命者始終堅守心中的信仰。1928年,夏明翰烈士在其就義前寫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首詩感召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信念堅定如磐、初心矢志不渝。
劉伯堅《帶鐐行》(1935年創作)
帶鐐行
劉伯堅
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
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紅軍長征前夕,原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的劉伯堅,被派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留在中央蘇區堅持斗爭。1935年3月4日,劉伯堅率部從江西于都南部向贛粵邊界的油山方向突圍時,身中數彈,不幸被捕。在被捕關押期間劉伯堅懷著對敵人的滿腔怒火,在獄中寫下了絕唱《帶鐐行》,表現出革命者寧死不屈的英雄氣節和高尚情懷。
詩以言志,文以載道
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詩詞
表達出中國共產黨人
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
寶貴的精神財富
激勵我們乘風破浪,堅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