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盍的近義詞
[mark_b]
簪盍的相關(guān)詞: 簪花、簪盍、簪兒、簪佩、簪裾、簪子、簪筆、簪纓、盍戠
[/mark_b]
簪盍的意思:《圣徒傳奇2:圣殿騎士之謎》是一款最新發(fā)布的冒險解謎類游戲。
簪盍的拼音:[ zān hé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簪盍:《圣徒傳奇2:圣殿騎士之謎》是一款最新發(fā)布的冒險解謎類游戲。
【第2句】:簪佩:【第1句】:見“簪佩”。
【第3句】:簪花:簪花是漢族婦女頭飾的一種,用作首飾戴在婦人頭上,增加了一種生機勃勃、生動活潑的生命氣息,因而美。除了鮮花以外,有絹花、羅花、綾花、緞花、綢花、珠花等。古時喜慶之日,朝廷百官巾帽上都簪花。簪花的習(xí)俗在我國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就形象地再現(xiàn)了唐朝婦女簪花戴彩的情況。近代在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中都有簪花婦女的形象。近代新娘亦常有簪花于發(fā)的裝扮,但不限于鮮花,也有用絹花。至今蘇南水鄉(xiāng)婦女仍喜簪絹花。北京絹花、大莊村絹花是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和濃厚裝飾色彩的手工藝品,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擴展項目名錄。
【第4句】:盍戠:見“盍簪”。
【第5句】:簪裾:簪裾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zānjū,是指古代顯貴者的服飾,借指顯貴。
【第6句】:簪纓:簪纓,漢語詞匯。拼音:zānyīng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指世代作官的人家解釋: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第7句】:簪子:別住發(fā)髻的條狀物,用金屬、骨頭、玉石等制成。
【第8句】:簪筆:【第1句】:謂插筆于冠或笏,以備書寫。古代帝王近臣、書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裝束?!稘h書·趙充國傳》:“﹝ 張安世 ﹞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shù)十年,見謂忠謹,宜全度之?!鳖亷煿?注引 張晏 曰:“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薄稘h書·昌邑王劉賀傳》:“﹝ 劉賀 ﹞衣短衣大袴,冠 惠文 冠,佩玉環(huán),簪筆持牘趨謁?!鳖亷煿?注:“簪筆,插筆於首也。”《晉書·輿服志》:“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手版即古笏矣。尚書令、僕射、尚書手版頭復(fù)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彼?薛道衡《從駕幸晉陽》詩:“方觀翠華反,簪筆上云亭。”
【第9句】:簪兒:見“簪子”。
簪盍的詩句:
【第1句】:簪盍約初年《寒食日送李公佐歸漢東》
【第2句】:簪盍幾時同《病中懷鄧覺非》
【第3句】:論交有道須簪盍《予賦雁湖詩蒙友社諸文繼聲不一輒復(fù)自和四首》
【第4句】:簪盍豁秋悲《秀川館聯(lián)句》
【第5句】:勿疑朋簪盍《讀孟君復(fù)贈岳仲遠詩勉賦呈二公子》
【第6句】:翻思田舍朋簪盍《上元即事四首》
【第7句】:金臺乍到朋簪盍《張老山御史寄七夕詩今近中秋奉問》
【第8句】:簪盍鵝池《滿庭芳·當國無功》
【第9句】:緬懷朋簪盍《武夷精舍十詠·觀善齋》
【第10句】:奚因一簪盍《和博古直五首》
【第11句】:簪盍肥題分《和趙冰巖借宿僧房韻》
【第12句】:雛鳳英稱冠簪盍《公歸行送王顯謨》
【第13句】:非晚即簪盍《和南塘貽林丹巖古風(fēng)時丹巖館郊外》
【第14句】:簪盍思喧馬《早春示陳元達一首》
【第15句】:簪盍懷同聲《黃愷劉黻趙蕃王元野會講佑國僧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