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闕”的成語(35個)
本文整理了闕一不可、心瞻魏闕、詒闕之謀等含“闕”的成語35個,其中“闕”開頭的成語1個,“闕”結尾的成語26個,“闕”在中間的成語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闕”開頭的成語【第1句】:闕一不可[què yī bù kě]
【解釋】兩種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種也不行。
【出處】《宋史·岳飛傳》:“善以少擊眾。欲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與謀,謀定而后戰,故有勝無敗。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張俊嘗問用兵之術,曰:'仁、智、信、勇、嚴,闕一不可。’”
【示例】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曾國藩家書》
“闕”結尾的成語【第1句】:心瞻魏闕[xīn zhān wèi què]
【解釋】指臣民心在朝廷,關心國事。同“心在魏闕”。
【出處】明·張景《飛丸記·盟尋泉石》:“心瞻魏闕常意懸,游魚戀餌吞線。卸朝韉被發何年?名山五岳游遍。”
【第2句】:抱殘守闕[bào cán shǒu quē]
【解釋】①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謂篤守古學古道。③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著做。
【出處】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顧炎武》:“二君以瑰異之質,負經世之才……豈若抱殘守闕之俗儒,尋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缺”。
【示例】在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競相涌現的今天,任何一個企業,如果抱殘守闕,不注意品種質量,將會走投無路。 ——《人民日報》19【第81句】:【第4句】:2
【第3句】:心存魏闕[xīn cún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天子及諸侯宮門外筑有高樓,其下兩旁懸布法令,故代稱朝廷。形容臣民忠君,關心國事。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誰知道,心存魏闕,身暫寄江湖。 ——宋·俞國寶《滿庭芳》詞
【第4句】:玉樓金闕[yù lóu jīn què]
【解釋】美玉砌成的樓房,金子搭成的宮殿。形容樓閣宮室的精致優美或指仙人之居處。
【出處】宋·朱敦儒《鷓鴣天》詞:“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示例】云幕暗干山,腸斷玉樓金闕。應是高唐小婦,妒娼娥清絕。 ——宋·范成大《好事近》詞
【第5句】:身在江湖,心存魏闕[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cún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他此時雖然是已經罣誤,然而一言一動,仍不失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闕”的思想。 ——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一回
【第6句】:璇霄丹闕[xuán xiāo dān què]
【解釋】指仙境。亦作“璇霄丹臺”。
【出處】宋洪邁《夷堅志補·禮斗僧》:“吾比者夜禮北斗,若有感遇,今神識所游,蓋鈞天紫府中,至所受用,乃天漿甘露,其去璇霄丹闕不遠矣。”
【示例】謫仙之辭,飄飄然游戲璇霄丹臺,吹鸞笙而食紫霞,絕去人間塵土。 ——明宋濂《<詹學士文集>序》
【第7句】:心在魏闕[xīn zài wèi què]
【解釋】指臣民心在朝廷,關心國事。魏闕,古代天子和諸侯宮外的樓觀,其下懸布法令,因以代稱朝廷。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中山子牟心在魏闕,而詹子不距。 ——三國·魏·阮籍《達莊論》
【第8句】:身在林泉,心懷魏闕[shēn zài lín quán,xīn huái wèi què]
【解釋】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出處】《封神演義》第八回:“我老臣雖是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豈知平地風波,生此異事。”
【第9句】:瓊樓金闕[qióng lóu jīn què]
【解釋】猶瓊樓玉宇。指月中宮殿,仙界樓臺。也形容富麗堂皇的建筑物。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壺史》:“弟子中兩人見月規半天,瓊樓金闕滿焉。”
【示例】天凡有限,從此永別。他日瓊樓金闕,別當重會。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八回
【第10句】:瑤臺銀闕[yáo tái yín què]
【解釋】裝飾華麗的樓臺宮闕。多指神仙居處。
【出處】元本高明《琵琶記·中秋望月》:“丹桂飄香清思爽,人在瑤臺銀闕。”
【示例】漫說道,秦宮漢帳,瑤臺銀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四回
【第11句】:慢弛之闕[man chi zi que]
【解釋】傲慢懶散的缺點。
【第12句】:彌縫其闕[mí féng qí què]
【解釋】彌縫:補救;闕:過錯。補救行事的過失。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
【示例】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 ——《宋史·楊昭儉傳》
【第13句】:攻過箴闕[gōng guò zhēn què]
【解釋】指責過錯,針砭缺失。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漢過》:“進則切辭正論,攻過箴闕;退則端誠杜私,知無不為者。”
【第14句】:心馳魏闕[xīn chí wèi què]
【解釋】指臣民心在朝廷,關心國事。同“心在魏闕”。
【出處】宋·陸游《會慶節賀表》之一:“斂時百福,享國萬年。臣跡遐陬,心馳魏闕。”
【第15句】:龍樓鳳闕[lóng lóu fèng què]
【解釋】指帝王宮闕。
【出處】宋·歐陽修《鵯鵊詞》詩:“龍樓鳳闕郁崢嶸,深宮不聞更漏聲。”
【第16句】:神霄絳闕[shén xiāo jiàng què]
【解釋】原指仙境。亦用以形容帝王高深華美的宮殿。
【出處】明·汪廷訥《廣陵月》第三出:“神霄絳闕,麗日五云浮,開綺讌,待宸游,云和一曲倚箜篌。”
【第17句】:袞實無闕[gǔn shí wú quē]
【解釋】袞衣無缺損。比喻帝王治理無過失。
【出處】語出《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魏書·李彪傳》:“袞實無闕者,先皇之德也。”
【第18句】:懸首吳闕[xuán shǒu wú què]
【解釋】猶言懸門抉目。以之為烈士殉國的典故。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滅吳也。”
【示例】明·梁辰魚《浣紗記·允降》:“誓當懸首吳闕,以謝先靈。”
【第19句】:身在江湖,心懸魏闕[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xuán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總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懸魏闕,故爾憂愁抑郁,現出此癥。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第20句】:鳳樓龍闕[fèng lóu lóng què]
【解釋】形容華美的宮闕樓臺。
【出處】唐·韋莊《和集賢侯學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霽之作》詩:“洛岸秋晴夕照長,鳳樓龍闕倚清光。”
【示例】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 ——宋·朱敦儒《沙塞子》詞
【第21句】:救過補闕[jiù guò bǔ quē]
【解釋】闕:同“缺”,不足,缺點。挽救過錯,彌補不足。
【出處】《晉書·潘岳傳》:“故箴規之興,將以救過補闕,然猶依違諷喻,使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
【第22句】:瞻天戀闕[zhān tiān liàn què]
【解釋】闕:古代宮殿外的高建筑物;天、闕:均借指帝王。指仰望與依戀帝王。形容臣下留戀朝廷。
【出處】清·洪楝園《警黃鐘》第五出:“臣無任瞻天戀闕,激切屏營之至。”
【第23句】:身在江海,心馳魏闕[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余獨坐一隅,孤憤五蠹,雖身在江海,而心馳魏闕。 ——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
【第24句】:珠宮貝闕[zhū gōng bèi què]
【解釋】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形容房屋華麗。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示例】一進門,便是十幾架一間的敞廳,廳上陳設的如珠宮貝闕一般,處處都奪睛耀目。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
【第25句】:拾遺補闕[shí yí bǔ quē]
【解釋】遺:遺漏;闕:過失。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
【示例】臣聞古之為臣者,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獻可替否,拾遺補闕。 ——《晉書·江統傳》
【第26句】:清都絳闕[qīng dōu jiàng què]
【解釋】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同“清都紫微”。
【出處】宋·張孝祥《驀山溪》詞:“清都絳闕,我自經行慣。璧月帶珠星,引鈞天、笙簫不斷。”
“闕”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詒闕之謀[yí jué zhī móu]
【解釋】詒:遺留;厥:他的;謀:計謀。原意為留下使天下安定的謀略。后也指為子孫的將來善做安排。
【出處】《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第2句】:補闕燈檠[bǔ quē dēng qíng]
【解釋】闕:缺;燈檠:燈架。沒有燈架,用人充作燈架。舊時諷刺男人懼內。
【出處】宋·陶谷《清異傳》:“冀州儒李大壯畏服小君,萬一不遵號令,則叱令正坐,為綰髻,中安燈碗燃燈火,大壯屏氣定體,如枯木土偶,人諢目之曰補闕燈檠。”
【第3句】:守闕抱殘[shǒu què bào cán]
【解釋】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同“守缺抱殘”。
【出處】鄧溥《寒瓊囑題郭頻伽手寫徐江庵遺詩》詩:“守闕抱殘非好事,神州國粹太飄零。”
【第4句】:補闕拾遺[bǔ quē shí yí]
【解釋】闕:通“缺”,缺失。拾遺:補錄遺漏。補錄缺失遺漏的內容。
【出處】《晉書·張軌傳》:“圣王將舉大事,必崇三訊之法,朝置諫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補闕拾遺。”
【示例】其次揚清激濁,能補闕拾遺。 ——《明史·孫磐傳》
【第5句】:補闕掛漏[bǔ quē guà lòu]
【解釋】闕:缺;漏:遺漏。指彌補事物的缺陷和漏洞。
【出處】清·趙曦明《<顏氏家訓>跋》:“至于補闕掛漏,俾臻完善,不能無望于將伯之助云。”
【第6句】:人多闕少[rén duō què shǎo]
【解釋】指求官職的人多而空額少。闕,舊時指官職的空額。
【第7句】:多聞闕疑[duō wén quē yí]
【解釋】聞:聽;闕疑:有疑問的地方要保留。雖然見多識廣,有不懂之處,還應存有疑問。指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
【示例】我們要有多聞闕疑、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
【第8句】:貝闕珠宮[bèi què zhū gōng]
【解釋】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形容房屋華麗。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示例】你看那香焚寶鼎,紫霧漾漾,玉樓金殿,貝闕珠宮,便如天宮之景也。 ——明·無名氏《慶長生》第四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