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戶的近義詞
[mark_b]
牧戶的相關詞: 牧業、牧畜、牧戶、牧正、牧豎、牧區、牧笛、牧放、牧童、牧師
[/mark_b]
牧戶的意思:牧區中以畜牧為業的家庭。
牧戶的拼音:[ mù hù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牧歸:王天勝先生的這件作品描繪的是大涼山彝族姑娘放牧而歸的場景,作品以飽滿的構圖描繪了數不清的壯牛,簇擁樸實無華的主人向我們走來,略作夸張的變形表達了人與牛、人與自然的關系。畫中姑娘健康豐富的身姿和沉著厚重的色彩滿載著勞動的收獲和親人的希翼踏步歸來,給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幅作品好似一首蒼郁舒緩的少數民族的牧歌,具有濃厚的田園風情。
【第2句】:牧笛: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亦借指牧笛聲。
【第3句】:牧主:牧區中占有牧場、牲畜,雇用牧工的人。
【第4句】:牧師:新教的一種神職人員,負責教徒宗教生活和管理教堂事務。
【第5句】:牧業:牧業,拼音mùyè,是指牲畜飼養業。
【第6句】:牧場:牧場是一個多義詞,常見于詞語解析,分為兩種基本的含義:一種是指適于放牧的草場;另一種是指經營畜牧業的生產單位。
【第7句】:牧群:放牧的成群牲畜(多指牧區的)
【第8句】:牧豎:亦作“牧竪”。牧奴;牧童。《楚辭·天問》:“有扈 牧豎,云何而逢?”《漢書·劉向傳》:“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 始皇 者也,數年之間,外被 項籍 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宋 陸游《識愧》詩:“幾年羸疾臥家山,牧竪樵夫日往還。”《明史·劉基傳》:“初,太祖 以 韓林兒 稱 宋 后,遙奉之。歲首,中書省設御座行禮,基 獨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為?’”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一章:“啟 討滅了 有扈氏 后,就罰他們作'牧豎’(牧奴)。”
【第9句】:牧馬:【第1句】:牧放馬匹。
【第10句】:牧區:牧區是利用廣大天然草原并主要采取放牧方式經營畜牧業的地區,是以廣大天然草原為基地,主要采取放牧方式經營飼養草食性家畜為主的地區。以飼養草食性牲畜為主,是商品牲畜、役畜和種畜的生產基地。中國牧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肅,以及寧夏和四川西部地區。
【第11句】:牧畜:牧畜,指牲畜;飼養牲畜。
【第12句】:牧戶:牧區中以畜牧為業的家庭。
【第13句】:牧童:牧童,漢語詞匯。拼音:mùtóng是指放牧牛、羊的兒童,出自《呂氏春秋·疑似》。
【第14句】:牧漁:比喻榨取掠奪。
【第15句】:牧正:古官名。牧官之長,主管畜牧。《左傳·哀公元年》:“后緍 方娠,姚出自竇,歸于 有仍,生 少康 焉,為 仍 牧正。”杜預 注:“牧官之長。”《列子·黃帝》:“周宣王 之牧正,有役人 梁鴦 者,能養野禽獸,委食於園庭之內。”張湛 注:“養禽獸之長也。”唐 柳宗元《天對》:“牧正矜矜,澆扈 爰踣。”
牧戶造句:
【第1句】:牧戶與政策牦牛保險“聯防抗災”讓參保戶戶均增收,上規模牧家樂、家庭旅游示范戶,農牧旅相融促進轉產轉業人。
【第2句】:牧戶作為牧區生產與消費等經濟行為的微觀主體,是畜牧業以及牧區經濟中最基本的決策單元。
【第3句】:然而站在牧戶的角度來看,偷牧卻又是牧戶的一種理性選擇。
【第4句】:由于干旱,正常的通場移牧已無法進行,多數牧戶已返回綠洲牧點實施圈養。
【第5句】:研究選取荒漠化草原:西蘇旗額仁淖爾蘇木阿爾善圖嘎查作為研究對象,希望對提高荒漠化草原牧戶畜牧業生產效率作出有益的探索。
【第6句】:燕麥是我國北方牧區的一種優良栽培飼草,世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的藏族牧戶也有種植燕麥的優良傳統。
【第7句】:有的被圈在棚圈中用打草場上拉回的牧草進行舍飼或半舍飼,有的牛羊在牧戶圍封起來的草庫倫中輪牧。
【第8句】:果洛州達日縣吉邁鎮普忙村轄四牧業合作社,共有牧戶、,基層干部。
【第9句】:半人工草地和草庫倫建設必須結合草畜平衡責任制的設施,逐戶核定適宜的養畜規模,并強制性地提出每一個牧戶和經營單位的草牧場建設指標和任務。
【第10句】:阿巴嘎旗、東烏珠穆沁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市等地均出現狼群襲擊牧民羊群事件,牧戶損失慘重。
【第11句】:原來,有的牛羊被圈在棚圈中用打草場上拉回的牧草進行舍飼或半舍飼,還有的牛羊在牧戶圍封起來的草庫倫中輪牧。
【第12句】:因此,牧戶經濟行為與畜牧業及牧區經濟持續發展密切相關。
【第13句】:在崩崩山示范區成功經驗帶動下,貢寶拉格蘇木先后建起了處草庫倫,的農牧戶建起了青貯窖。
【第14句】:他們家是牧戶,家里放養著一大群牛呢。
【第15句】:造句網是一部在線造句詞典,其宗旨是更快地造出更優質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