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漂”的成語(23個)
本文整理了漂零蓬斷、鳳泊鸞漂、血流漂鹵等含“漂”的成語23個,其中“漂”開頭的成語9個,“漂”結尾的成語2個,“漂”在中間的成語1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漂”開頭的成語【第1句】:漂零蓬斷[piāo líng péng duàn]
【解釋】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樣隨風飛轉,轉徙無常。
【出處】明·楊珽《龍膏記·旅況》:“北海乏孔融之賞鑒,以故漂零蓬斷,世業漸雕。”
【第2句】:漂泊羈旅[piāo bó jī lǚ]
【解釋】飄泊:隨水漂流或停泊;羈旅:作客他鄉。比喻漂流異鄉,沒有一個固定的家。
【出處】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下亭漂泊,高橋羈旅。”
【第3句】:漂浮不定[piāo fú bù dìng]
【解釋】漂浮:停留在流體表面或懸浮在流體中。指人飄泊不定
【示例】我這一生像浮云一樣漂浮不定
【第4句】:漂母之惠[piǎo mǔ zhī huì]
【解釋】漂母:在水邊漂洗衣服的老婦。指饋食于人的恩惠。
【出處】晉·陶潛《乞食》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第5句】:漂泊無定[piāo bó wú dìng]
【解釋】飄泊:隨水漂流或停留。隨水飄流到哪里就停在哪里,沒有一定的方向。比喻為了生活而四處奔走,生活不安定。
【出處】宋·范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
【示例】智光和尚四海云游,趙錢孫漂泊無定,要找這兩個人甚是不易。 ——金庸《天龍八部》第二十章
【第6句】:漂漂亮亮[piào piào liàng liàng]
【解釋】指外形美觀,鮮明。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7章:“她平時打扮得漂漂亮亮,隊里有輕松活時才出山勞動一天,平時一般不出家門。”
【示例】家珍穿著水紅的旗袍,手挽一個藍底白花的包裹,漂漂亮亮地回來了。 ——余華《活著》
【第7句】:漂蓬斷梗[piāo péng duàn gěng]
【解釋】飄飛的蓬草和隨波逐流的植物斷莖。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漂泊。
【出處】明·王錂《春蕪記·閨語》:“春蕪可曾有了么?問卿卿,多應是漂蓬斷梗渾無定。”
【示例】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孫,反不如漂蓬斷梗。 ——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
【第8句】:漂母進飯[piāo mǔ jìn fàn]
【解釋】漂母:在水邊漂洗衣服的老婦。指施恩而不望報答。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
【示例】漂母進飯,沒收千金之恩。 ——唐·李白《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序》
【第9句】:漂母之恩[piǎo mǔ zhī ēn]
【解釋】漂母:在水邊漂洗衣服的老婦。指饋食于人的恩惠。
【出處】晉·陶潛《乞食》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漂”結尾的成語【第1句】:鳳泊鸞漂[fèng bó luán piāo]
【解釋】飄、泊:隨流飄蕩。原形容書法筆勢瀟灑飄逸,后比喻夫妻離散或文人失意。
【出處】唐·韓愈《峋嶁山》詩:“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飄鳳泊拏虎螭。”
【示例】神清骨冷何由俗,鳳泊鸞漂信可哀。 ——清·黃景仁《失題》
【第2句】:梗泛萍漂[gěng fàn píng piāo]
【解釋】斷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離。
【出處】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二折:“只為他孤身去梗泛萍漂,撇的俺三口兒夢斷魂勞。”
【示例】經幾番兇荒戰斗,怎免得梗泛萍漂。 ——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
“漂”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血流漂鹵[xuè liú piāo lǔ]
【解釋】鹵:通“櫓”,大盾。血流成河能把大盾漂浮起來。形容殺人很多
【出處】西漢·賈誼《過秦論》:“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示例】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長平之戰,血流漂鹵。”
【第2句】:東漂西蕩[dōng piāo xī dàng]
【解釋】東西漂泊不定。也比喻生活不安定。
【出處】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一折:“云汴梁買馬,不想東漂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
【示例】今日弄得東漂西蕩,子不認母,節不成節,樂不成樂,自貽伊戚如此。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十一回
【第3句】:流血漂杵[liú xuè piāo chǔ]
【解釋】杵:搗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來。形容戰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出處】《尚書·武成》:“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漢·賈誼《益攘》 :“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示例】流血漂杵,方自此始。 ——宋·陸游《禹廟賦》
【第4句】:隨波漂流[suí bō piāo liú]
【解釋】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泥滯茍且,沒而不覺,隨波漂流,與熛俱滅者亦甚眾多。”
【示例】海中遇風,波濤大起,數十日不止。隨波漂流,不知所屆,忽風止波靜,至海岸邊。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四百八十一
【第5句】:尺蚓穿堤,能漂一邑[chǐ yǐn chuān dī,néng piāo yī yì]
【解釋】蚯蚓雖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個城市淹沒。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會引起大禍。
【出處】北齊·劉晝《劉子新論·慎隙》:“尺吲穿堤,能漂一邑;寸煙匯穴,致毀千室。”
【第6句】:流血漂鹵[liú xuè piāo lǔ]
【解釋】鹵:通“櫓”,大盾牌。血流得能將櫓浮起來。形容死傷極多。亦作“流血漂忤”。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有余力而制其敵,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戰國策·中山策》:“此戰之于伊闕,大破二國之軍,流血漂鹵,斬首二十四萬。”
【示例】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有余力而制其敵,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第7句】:東漂西徒[dōng piāo xī xǐ]
【解釋】徒:遷徒。到處漂泊,遷徒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遷徒。
【出處】明·陸采《明珠記·江會》:“幾年間東漂西徒,今日里天教重會,大海船頭,果有相撞時。”
【第8句】:風雨漂搖[fēng yǔ piāo yáo]
【解釋】比喻局勢動蕩不安,很不穩定。同“風雨飄搖”。
【出處】唐·李華《二孝贊》:“風雨漂搖,支體鱗皴。”
【示例】釋晨錯溫清之憂,而懷風雨漂搖之懼。 ——清·錢謙益《〈孫楚惟詩稿〉序》
【第9句】:眾喣漂山[zhòng xǔ piāo shān]
【解釋】喣:吹氣。許多人吹氣,能使山漂走。比喻說壞話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損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出處】《漢書·中山靖王勝傳》:“夫眾喣漂山,聚蚊成雷。”
【示例】眾喣漂山不易安,勢張那復撫狂瀾。 ——元·王惲《秋澗全集·哀挽亡友中丞王兄五首》
【第10句】:流血漂櫓[liú xuè piāo lǔ]
【解釋】櫓:盾牌。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第11句】:血流漂杵[xuè liú piāo chǔ]
【解釋】杵:搗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來。形容戰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出處】《尚書·武成》:“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漢·賈誼《益攘》 :“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示例】若崩厥角齊稽首,血流漂杵脂如泉。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一回
【第12句】:鸞漂鳳泊[luán piāo fèng bó]
【解釋】①形容書法的筆勢神奇飄逸。②比喻夫妻或情侶離散,天各一方。亦泛指身世淪落,漂泊不定。亦作“鳳泊鸞飄”、“飄鸞泊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