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痕”的成語(12個)
本文整理了斧鑿痕、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等含“痕”的成語12個,其中“痕”結尾的成語8個,“痕”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痕”結尾的成語【第1句】:斧鑿痕[fǔ záo hén]
【解釋】斧:斧頭;鑿:鑿子;痕:痕跡。原指用斧頭、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跡。多用來比喻詩文字畫等造作,不自然。
【出處】唐·韓愈《調張籍》:“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示例】老蘇文字,篇篇無斧鑿痕。 ——宋·韓淲《澗泉日記》下
【第2句】:春夢無痕[chūn mèng wú hén]
【解釋】比喻世事變幻,如春夜的夢境一樣容易消逝,不留一點痕跡。
【出處】宋·蘇軾《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第3句】:刮垢磨痕[guā gòu mó hén]
【解釋】滌除污垢,磨除傷痕。比喻仔細琢磨,精益求精。
【出處】唐·孫樵《與高錫望書》:“貴文則喪質,近質則太禿,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
【第4句】:洗垢尋痕[xǐ gòu xún hén]
【解釋】垢:污垢;痕:痕跡。洗掉污垢來尋找痕跡。比喻想盡辦法挑剔別人的缺點。
【出處】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所好,則鉆皮出其毛屑;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
【示例】不想他苦懨懨痛遭危困,只因笑吟吟陷平人洗垢尋痕。 ——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四折
【第5句】:一鞭一條痕[yī biān yī tiáo hén]
【解釋】比喻做事著著落實或說話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條痕”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示例】吾兄這幾句話,真是一鞭一條痕的幾句好文章!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
【第6句】:一棒一條痕[yī bàng yī tiáo hén]
【解釋】本為佛教禪宗習用語。后比喻做事著著落實或說話切中要害。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十卷:“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示例】時時刻刻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明·王守仁《傳習錄》下卷
【第7句】:一杖一條痕[yī zhàng yī tiáo hén]
【解釋】打一棒子留下一條痕跡。比喻做事扎實,效果明顯。
【出處】《朱子語類》卷三十四:“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謂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直是恁地。”
【第8句】:無斧鑿痕[wú fù záo hén]
【解釋】斧、鑿:木工用的斧頭和鑿子。沒有用斧頭、鑿子削刻的痕跡。比喻藝術品達到天然渾成的境界。
【出處】宋·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話》卷一:“觀子美到州以后詩,簡易純熟,無斧鑿痕,信是如彈丸矣。”
【示例】大抵精于設色,如良工之無斧鑿痕耳。 ——宋·趙佶《宣和畫譜·花鳥》
“痕”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yī biān yī tiáo hén,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解釋】摑: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現一條血痕,打一掌出現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見影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第2句】:不留痕跡[bù liú hén jì]
【解釋】指做事徹底,沒有留下蛛絲馬跡。
【出處】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辦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樣閑得難受的同事討論怎么才能不留痕跡地殺人絲毫不會引起懷疑。”
【示例】他辦事徹底不留痕跡。
【第3句】:斧鑿痕跡[fǔ záo hén jì]
【解釋】斧:斧頭;鑿:鑿子;痕:痕跡。原指用斧頭、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跡。多用來比喻詩文字畫等造作,不自然。
【出處】唐·韓愈《調張籍》:“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宋·朱弁《曲洧舊聞》:“古語云:大匠不示人以璞。蓋恐人見其斧鑿痕跡也。”
【示例】余最愛《繡孺記》中《鵝毛雪》一折,皆乞兒家常口頭話,熔鑄渾成,不見斧鑿痕跡。 ——明·沈德符《顧曲雜言〈拜月亭〉》
【第4句】: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yī bàng yī tiáo hén,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解釋】摑:用巴掌要。打一棒子留下一條痕跡,打一巴掌手掌留下血跡。比喻做事扎實,效果明顯。
【出處】《朱子語類》卷三十四:“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謂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直是恁地。”
【示例】諸公在此,務要立個必為圣人之心,時時刻刻,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方能聽吾說話句句得力。 ——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