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牛”的成語大全(203個)

10594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牛”的成語大全(203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牛眠吉地、氣壯如牛、敲牛宰馬等含“牛”的成語203個,其中“牛”開頭的56個,“牛”結尾的38個,“牛”在中間的109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牛”開頭的成語

【第1句】:牛眠吉地[niú mián jí dì]

【解釋】吉:吉祥。指有助于后代升官發財的墳地。

【出處】《晉書·周光傳》:“遇一老父,謂曰:'前岡見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

【示例】火化了多干凈,卻定要找牛眠吉地,不勞而獲好子孫,能做大官大財。 ——范文瀾《<水經注>寫景文抄·序》

【第2句】:牛刀小試[niú dāo xiǎo shì]

【解釋】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出處】宋·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示例】牛刀小試義熙前,一日懷歸豈偶然。 ——金·路鐸《題鄒公所藏淵明歸去來圖》

【第3句】:牛角之歌[niú jiǎo zhī gē]

【解釋】后為窮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出處】春秋時,寧戚很窮,想見齊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機會,在車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聞而贊其為“非常人”,命后車載之,拜為上卿。見《呂氏春秋·舉難》、《晏子春秋·問下二》。漢·劉向《說苑·尊賢》亦載此事。

【示例】夫牛角之歌,辭鄙而義拙;堂下之言,不書于傳記。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

【第4句】:牛不出頭[niú bù chū tóu]

【解釋】譏諷人不肯出頭露面。

【出處】宋·范正敏《遯齋閑覽·諧據》:“李安義于門上大書'午’字而去。或問其故,答曰:'牛不出頭耳。’”

【第5句】:牛黃狗寶[niú huáng gǒu bǎo]

【解釋】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出處】明·支部 道人《平鬼傳》第三回:“絕命丹內只五般,牛黃狗寶一處攢;水片人參為細末,斗大珠子用半邊。”

【示例】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

【第6句】:牛馬走[niú mǎ zǒu]

【解釋】本義指在皇帝駕前像牛馬一樣跑前跑后的人。也泛指供驅使奔走的人。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

【示例】緣大僚位重,這門下的牛馬走,官兒們還都要有以知其姓字為通竅的能員,何況大人之本族弟侄?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七回

【第7句】:牛高馬大[niú gāo mǎ dà]

【解釋】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

【出處】《小說月報》1981年第1期:“東寧縣縣委書記劉番成長得濃眉大眼,牛高馬大。”

【示例】三人中那位五十來歲,牛高馬大、臉色黧黑的壯年人,抬頭看見方愛華的小轎車。 ——牧夫《相思豆》一

【第8句】:牛山濯濯[niú shā zhuó zhuó]

【解釋】濯濯:光禿,無草木的樣子。牛山上光禿禿的。形容寸草不生的荒山。

【出處】《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于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苦彼濯濯也。”

【示例】由黑而黃,而灰,而斑,而耄耄然,而稀稀落落,而牛山濯濯,活像一只禿鷲。 ——梁實秋《老年》

【第9句】:牛鼎烹雞[niú dǐng pēng jī]

【解釋】用煮一頭牛的大鍋煮一只雞。比喻大材小用。

【出處】《呂氏春秋·應言》:“市丘之鼎以烹雞,多洎之則淡而不可食,少洎則焦而不熟。”

【示例】鳳衰尺鷃聊棲竹,牛鼎烹雞只損鹽。料粟太倉官瑣尾,中流一磚用廉纖。 ——清·王夫之《讀甘蔗生遣興詩次韻而和之》

【第10句】:牛角書生[niú jiǎo shū shēng]

【解釋】比喻勤奮讀書的人。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示例】牛角書生,虬髯豪客,談笑皆堪折簡招。 ——宋·劉克莊《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詞

【第11句】:牛不喝水強按頭[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

【解釋】比喻用強迫手段使就范。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鴛鴦道:'家生女兒怎么樣?“牛不吃水強按頭”嗎?我不愿意,難道殺我的老子娘不成!’”

【第12句】:牛童馬走[niú tóng mǎ zǒu]

【解釋】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馬走,猶仆役。

【出處】唐·元稹《〈白氏長慶集〉序》:“然而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墻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

【示例】其大節岳岳磊磊,在人耳目,雖耕夫販婦,牛童馬走,共能稱道者。 ——陳衍《元詩紀事·青城行》

【第13句】:牛餼退敵[niú xì tuì dí]

【解釋】餼:活的牲口。用牛羊擊退敵軍。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張衡傳》:“弦高以牛餼退敵,墨翟以縈帶全城。”

【第14句】:牛眠龍繞[niú mián lóng rào]

【解釋】形容墳地風水好。

【出處】清·蒲松齡《東郭外傳》:“那東門外頭許多牛眠龍繞的吉地,那富貴人家的塋田多半在這里。”

【第15句】:牛渚泛月[niú zhǔ fàn yuè]

【解釋】牛渚:地名,在今安徽當涂縣西北長江邊;泛月:月夜劃船游玩。指才士相逢,以文會友。

【出處】《晉書·袁宏傳》:“謝尚時鎮牛激動得,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宏在舫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遂駐聽久之。”

【示例】牛渚泛月,以文會友;牛角掛書,以耕求學。 ——魏明倫《蓋世金牛賦》

【第16句】:牛不飲水強按頭[niú bù yǐn shuǐ qiáng àn tóu]

【解釋】比喻強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九章:“牛不飲水強按頭尚且不行,何況是婚姻大事。”

【第17句】:牛驥同皂[niú jì tóng zào]

【解釋】皂:牲口槽。牛跟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與賢人同處。

【出處】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皂,此鮑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第18句】:牛溲馬渤[niú sōu mǎ bó]

【解釋】牛溲,即牛遺,車前草的別名。馬勃,一名馬牷,一名屎菰,生于濕地及腐木的菌類。均可入藥。比喻雖然微賤但是有用的東西。渤,通勃。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馬渤入藥籠,用之得宜,其價值反在參苓之上。”

【第19句】:牛農對泣[niú nóng duì qì]

【解釋】睡在牛衣里,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

【出處】《漢書·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示例】翁家乏食,借貸無門,典質已盡,搔首踟躕,牛農對泣而已。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義貓》

【第20句】:牛郎織女[niú láng zhī nǚ]

【解釋】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出處】《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示例】嘗筆唐人《七夕》詩,詠牛郎織女,皆作會別可憐之語,殊失命名本旨。 ——清·鄭燮《范縣署中寄余弟墨粉四書》

【第21句】:牛驥同皁[niú jì tóng wěn]

【解釋】指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亦作“牛驥同槽”。

【第22句】:牛馬襟裾[niú mǎ jīn jú]

【解釋】猶言衣冠禽獸。

【出處】元·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三折:“我罵你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裾。”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教人道這喬男女,則是些牛馬襟裾。”

【第23句】:牛不喝水難按角[niú bù hē shuǐ nán àn jiǎo]

【解釋】比喻強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7回:“牛不喝水難按角,你老人家只拿定主意不賭,他會怎的?”

【第24句】:牛衣對泣[niú yī duì qì]

【解釋】睡在牛衣里,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

【出處】《漢書·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示例】翁家乏食,借貸無門,典質已盡,搔首踟躕,牛衣對泣而已。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義貓》

【第25句】:牛星織女[niú xīng zhī nǚ]

【解釋】即牛郎織女。

【出處】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詩之十:“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示例】牛星織女年年別,分明不及人間物。 ——宋·張先《菩薩蠻·七夕》詞

【第26句】:牛馬易頭[niú mǎ yì tóu]

【解釋】把牛和馬的頭互換。舊時形容雜技技巧精妙。

【出處】《后漢書·西南夷傳》:“永寧元年,撣國王雍由調復遣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水,自支解,易牛馬頭。”

【第27句】:牛口之下[niú kǒu zhī xià]

【解釋】喜事從天上掉下來。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貴腳踏踐地,使下官喜從天降。”

【示例】張順見了宋江,牛口之下。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

【第28句】:牛毛細雨[niú máo xì yǔ]

【解釋】指細而密的小雨。

【出處】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牛毛細雨送斜陽。”

【示例】可是連天牛毛細雨,迷迷蒙蒙,不見一絲陽光。 ——陶承《我的一家》四

【第29句】:牛溲馬勃[niú sōu mǎ bó]

【解釋】牛溲:牛尿,一說車前草,利小便;馬勃:可治瘡。比喻一般人認為無用的東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為有用的物品。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示例】某不佞,聞古有助于人者,牛溲馬勃亦不卻也。 ——明·王世貞《與樊侍御書》

【第30句】:牛頭不對馬面[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

【解釋】比喻答非所問或對不上號。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盡其所有寫上,都是牛頭不對馬面。”

【第31句】:牛蹄之魚[niú tí zhī yú]

【解釋】牛蹄印坑里的魚。比喻死期迫近。同“牛蹄中魚”。

【出處】《孔叢子·連叢子下》:“且今已乏矣,而方須租人,是猶古人欲決江海以救牛蹄之魚之類也。”

【第32句】:牛驥同槽[niú jì tóng cáo]

【解釋】指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同“牛驥同皂”。

【出處】漢·焦贛《易林·升之小畜》:“牛驥同槽,郭氏以亡。”

【第33句】:牛衣歲月[niú yī suì yuè]

【解釋】指貧困的生活。

【出處】清·曾國藩《送妹夫王五歸》詩之四:“織屨辟纑終古事,牛衣歲月即羲皇。”

【第34句】:牛頭阿旁[niú tóu ē páng]

【解釋】佛教稱地獄中長著牛頭的鬼卒。

【出處】《新唐書·路巖傳》:“奢肆不法,俄與韋保衡同當國,二人勢動天下,時目其黨為'牛頭阿旁’,言如鬼陰惡可畏也。”

【第35句】:牛山之悲[niú shān zhī bēi]

【解釋】在牛山上發出的悲嘆。譏諷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

【示例】你不覺得牛山之悲很可笑嗎?

【第36句】:牛衣病臥[niú yī bìng wò]

【解釋】形容貧病交迫。

【出處】宋·劉克莊《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便羊裘歸去,難留嚴子;牛衣病臥,肯泣王章?”

【第37句】:牛眠地[niú mián dì]

【解釋】迷信者指所謂有利于后代升官發財的墳地。

【出處】《晉書·周光傳》:“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夫,謂曰:'前岡見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

【第38句】:牛羊勿踐[niú yáng wù jiàn]

【解釋】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

【出處】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于人乎?”

【示例】況于有德有造,成人之材,牛羊勿踐,遂物之性,可望其仿佛乎? ——宋·曾鞏《擬代廷試進士策問二》

【第39句】:牛鬼蛇神[niú guǐ shé shén]

【解釋】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虛幻怪誕。后比喻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壞人。

【出處】唐·李賀《李賀集序》:“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

【示例】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里原沒有什么,東拉西扯,弄得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奧博。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

【第40句】:牛刀割雞[niú dāo gē jī]

【解釋】殺只雞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出處】《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示例】旋運只是勞心之所致,小試參同之萬一,當如牛刀割雞也。 ——宋·朱熹《答蔡季通》

【第41句】:牛衣夜哭[niú yī yè kū]

【解釋】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同“牛衣對泣”。

【出處】唐·溫庭筠《上裴舍人啟》:“今則阮路興悲,商歌結恨;牛衣夜哭,馬柱晨吟。”

【第42句】:牛心古怪[niú xīn gǔ guài]

【解釋】指脾氣固執、倔強。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婆子回復了賈政,眾人都笑道:'天生的牛心古怪。’”

【示例】人家楊羽裳的男朋友成群結隊的,從臺灣都排到美國了,她才不見得會看上我這個牛心古怪的哥哥呢! ——瓊瑤《海鷗飛處》五

【第43句】:牛首阿旁[niú shǒu ē páng]

【解釋】佛教中指地獄牛頭、牛腳的鬼卒。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閻羅夢》:“即有牛首阿旁,執公文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示例】人類于是整頓廢弛,先給牛首阿旁以最高的俸草。 ——魯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獄》

【第44句】:牛聽彈琴[niú tīng tán qín]

【解釋】比喻聽不懂。

【出處】瞿秋白《亂彈》:“現在,'治于人的小人’,要想在無線電的播音里去聽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聽彈琴,一竅不通了。”

【第45句】:牛驥共牢[niú jì gòng láo]

【解釋】驥:好馬。牛跟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與賢人共處。

【出處】《晉書·張載傳》:“及其無事也,則牛驥共牢,利鈍齊列,而無長涂犀革以決之,此離朱與瞽者同眼之說也。”

【第46句】:牛角掛書[niú jiǎo guà shū]

【解釋】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示例】我們要學習他牛角掛書的讀書精神。

【第47句】:牛皮大王[niú pí dà wáng]

【解釋】牛皮:指虛套的話。指會吹噓而不干實事的人。

【示例】他堪稱公司里的牛皮大王。

【第48句】:牛頭不對馬嘴[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解釋】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一卷:“皂隸兜臉打一啐,罵道:'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示例】只要人家拿他[魯老爺]一派臭恭維,就是牛頭不對馬嘴,他亦快樂。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六回

【第49句】:牛山下涕[niú shā xià tì]

【解釋】牛山:在今山東淄博市東。齊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終有一死而悲哀下淚。比喻因事物變遷而引起的悲哀。也指不知滿足而自尋煩惱。

【出處】《晏子春秋·諫上》:“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示例】牛山下涕何悲苦,發久光華方出土。 ——清·顧炎武《齊祭器行》

【第50句】:牛蹄中魚[niú tí zhōng yú]

【解釋】牛蹄:是指牛蹄印里的積水。牛蹄印坑里的魚。比喻死期迫近。

【出處】三國(魏)·應璩《與韋仲將書》:“誠恐將為牛蹄中魚,卒鮑氏之肆矣。”

【示例】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呂蒙傳》:“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數,猶牛蹄中魚,冀賴江漢,其不可恃亦明矣。”

【第51句】:牛之一毛[niú zhī yī máo]

【解釋】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出處】《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無益,死亦何損?”

【示例】且猶牛之一毛,何能損益。 ——《周書·杜杲傳》

【第52句】:牛馬生活[niú mǎ shēng huó]

【解釋】比喻飽受壓迫剝削的非人生活。

【出處】鄒韜奮《經歷·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濟在日本紗廠里過牛馬生活,罷工后饑寒交迫的中國同胞。”

【第53句】:牛馬風塵[niú mǎ fēng chén]

【解釋】牛馬被置于風塵里。比喻人正處于不得志的時候。也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非常勞累。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駕》:“牛馬風塵,暫屈何憂,刀筆吏丞相根由;人笑罵,我不羞。”

【第54句】:牛蹄之涔[niú tí zhī cén]

【解釋】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積水。形容水量極少。也比喻處在不能有所作為的境地。

【出處】《淮南子·汜論訓》:“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鮪。”《淮南子·俶真》:“牛蹄之涔,無尺之鯉。”北周·庾信《為杞公讓宗師表》:“況復一枝倦曲,終危九層之臺;一股涔蹄,必傷千里之駕。”

【第55句】:牛馬不若[niú mǎ bù ruò]

【解釋】若;如。不如牛和馬。形容極其勞苦。

【出處】明·袁宏道《袁郎中全集·與沈鳳翔書》:“人生做吏甚苦,而做令尤苦,若做吳令則苦萬萬倍,直牛馬不若矣。”

【示例】中國之萎靡,非自今日始。迨秦政起而實行壓制,百姓俯首貼耳,牛馬不若矣。 ——吳弱男《問中國如何能獨立》

【第56句】:牛頭馬面[niú tóu mǎ miàn]

【解釋】迷信傳說中的兩個鬼卒,一個頭象牛,一個頭象馬。比喻各種丑惡的人。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一:“釋迦是牛頭獄卒,祖師是馬面阿婆。”

【示例】只是近來常常在夢中,或是在將醒未醒之頃,一陣悚然,從前所怕的牛頭馬面,都積壓了來,都聚圍了來。 ——冰心《山中雜記—遙寄小朋友》

“牛”結尾的成語

【第1句】:氣壯如牛[qì zhuàng rú niú]

【解釋】氣很盛,但使人覺得笨拙。

【示例】他那氣壯如牛的樣子,簡直像要吃人。

【第2句】:志沖斗牛[zhì chōng dǒu niú]

【解釋】?荊浩疲慌!⒍罰杭辭EP嗆捅倍沸牽柑煒鍘P穩菖逄旎蚱坪蓯ⅰ?

【出處】唐·崔融《詠寶劍》:“匣氣沖牛斗,山形轉轆轤。”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真節報君仇。”

【示例】三位將軍,乃人中豪杰,志沖斗牛,氣吐凌云,如此雄威。(元·無名氏《打董達》第五折)

【第3句】:喘月吳牛[chuǎn yuè wú niú]

【解釋】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懼其類似者。

【出處】五代·譚用之《寄王侍御》詩:“喘月吳牛知夜至,嘶風胡馬識秋來。”

【示例】吠堯桀犬渾多事,喘月吳牛苦問天。 ——柳亞子《讀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詩

【第4句】:獼猴騎土牛[mí hóu qí tǔ niú]

【解釋】比喻職位提升很慢。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示例】獼猴騎土牛,羸馬夾雙轅。 ——唐·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

【第5句】:隔山買老牛[gé shān mǎi lǎo niú]

【解釋】比喻人辦事冒失,沒有弄清情況,就輕易決定。

【示例】你這樣草率決定就是隔山買老牛的做法。

【第6句】:呼馬呼牛[hū mǎ hū niú]

【解釋】呼:稱呼。叫我牛也好,叫我馬也好,我不在乎。

【出處】明·馮惟敏《耍孩兒·十自由》:“論理法難聽受,總不如裝聾塞耳,一任他呼馬呼牛。”

【第7句】:賣劍買牛[mài jiàn mǎi niú]

【解釋】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出處】《漢書·龔遂傳》:“民有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示例】惟有躬耕差可為,賣劍買牛悔不早。 ——宋·陸游《貧甚作短歌排悶》詩

【第8句】:鼷鼠食牛[xī shǔ shí niú]

【解釋】鼷鼠:鼠類中最小的一種,咬人及牛馬時不易被發現,被咬者毫無感覺,所咬傷口即成瘡。鼷鼠咬牛。比喻暗中害人。

【出處】《左傳·成公七年》:“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示例】是以鼷鼠食牛,改卜非禮。 ——《宋書·禮志四》

【第9句】:氣吞斗牛[qì tūn dǒu niú]

【解釋】斗、牛:牽牛星和北斗星。氣勢可以吞沒星斗。形容氣魄宏大。

【示例】毛澤東的詩詞有氣吞斗牛的氣概。

【第10句】:氣克斗牛[qì kè dǒu niú]

【解釋】斗:北斗星。牛:牽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同“氣吞牛斗”。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千金記·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氣克斗牛,怎肯與他年少成仇。”

【第11句】:版筑飯牛[bǎn zhù fàn niú]

【解釋】版筑,造土墻;飯牛,喂牛。后以之為賢臣出身微賤之典。

【出處】《書·說命上》載:相傳商代賢者傅說筑于傅巖,武丁用以為相。《呂氏春秋·舉難》載:春秋時衛國賢者寧戚飯牛車下,扣牛角而歌,桓公異之,拜為上卿。

【示例】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騎星辰,與夫起版筑飯牛者異矣。 ——唐·劉禹錫《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公集紀》

【第12句】:散馬休牛[sàn mǎ xiū niú]

【解釋】指不興戰事。

【出處】《書·武成》:“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傳引《樂記》:“武王勝商,渡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

【示例】南朝·陳·徐陵《為陳主答周主論和親書》:“雖毀戈鑄戟,未擬上皇,散馬休牛,載懷偃伯。”

【第13句】:亡羊得牛[wáng yáng dé niú]

【解釋】丟掉羊,得到牛。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亡羊而得牛,則莫不利失也。”

【第14句】:爭貓丟牛[zhēng māo diū niú]

【解釋】為了爭奪貓而丟了牛。比喻貪小失大。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回:“真正是爭得貓兒丟了牛。”

【第15句】:寧戚叩牛[níng qī kòu niú]

【解釋】比喻有才的人淪落做低賤的事情。

【示例】寧戚叩牛的現象并不奇怪。

【第16句】:襟裾馬牛[jīn jú mǎ niú]

【解釋】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

【出處】語出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示例】厭襟裾馬牛,笑衣冠沐猴。 ——元·汪元亨《朝天子·歸隱》曲

【第17句】:鞭打快牛[biān dǎ kuài niú]

【解釋】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讓它走得更快。比喻賞罰不明,獎懶罰勤。

【示例】我們不能干鞭打快牛的事情。

【第18句】:充棟汗牛[chōng dòng hàn niú]

【解釋】指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

【出處】語出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示例】在最后的不到百年間則作者幾超出十倍,作品更為充棟汗牛,不可勝計。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五八章

【第19句】:歸馬放牛[guī mǎ fàng niú]

【解釋】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出處】《尚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示例】那些王侯將相何嘗得一日的安閑?好容易海晏河清,歸馬放牛。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

【第20句】:丙吉問牛[bǐng jí wèn niú]

【解釋】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贊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楚王軾怒蛙,以昆蟲之敢死;丙吉問牛,恐陰陽之失時。”

【示例】作為官員要像丙吉問牛那樣關心百姓疾苦。

【第21句】:寧戚飯牛[nìng qī fàn niú]

【解釋】寧戚:春秋時衛國人,后成為齊桓公的重臣;飯:喂。寧戚在車下喂牛,敲著牛角唱歌。比喻有才之士淪落而做低賤的事。

【出處】《淮南子·道應訓》:“寧越(戚)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

【示例】尚鄙朱公養魚術,肯為寧戚飯牛歌? ——宋·陸游《連日大雨門外湖水渺然》

【第22句】:賣刀買牛[mài dāo mǎi niú]

【解釋】刀:武器。指賣掉武器,從事農業生產。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劉昆宰江陵,昔日反風滅火;龔遂守渤海,賣刀買牛。”

【第23句】:氣沖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

【解釋】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出處】唐·崔融《詠寶劍》:“匣氣沖牛斗,山形轉轆轤。”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真節報君仇。”

【示例】興見馬忠是害父仇人,氣沖斗牛,舉青龍刀望忠便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第24句】:老黃牛[lǎo huáng niú]

【解釋】比喻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工作的人。

【示例】他是我們單位典型的老黃牛。

【第25句】:以羊易牛[yǐ yáng yì niú]

【解釋】易:更換。用羊來替換牛。比喻用這個代替另一個。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示例】東床已招佳選,何知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

【第26句】:孺子牛[rú zǐ niú]

【解釋】孺子:兒童。兒童游戲時牽著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

【出處】郭小川《登九山》:“人在變,思想在變,多少英雄甘當孺子牛。”

【示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第27句】:裾馬襟牛[jū mǎ jīn niú]

【解釋】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亦作“襟裾馬牛”。

【出處】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示例】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須教是裾馬襟牛。 ——明高濂《玉簪記·姑阻》

【第28句】:壯氣吞牛[zhuàng qì tūn niú]

【解釋】形容氣勢雄壯遠大。

【出處】明·孫梅錫《琴心記》第二十出:“男兒漢壯氣吞牛,丈夫志豈困荒丘?”

【第29句】:目無全牛[mù wú quán niú]

【解釋】全牛:整個一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出處】《莊子·養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示例】操利柄而目無全牛,執其吭如芻豢悅口。 ——唐·楊承和《梁守謙功德銘》

【第30句】:蹊田奪牛[xī tián duó niú]

【解釋】蹊:踐踏;奪:強取。因牛踐踏了田,搶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輕罰重。

【出處】《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示例】宏不去,則有持祿保位之誚,璁、萼不去,亦冒蹊田奪牛之嫌。 ——《明史·解一貫傳》

【第31句】:扛鼎捙

主站蜘蛛池模板: yy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不卡一卡二卡三亚洲| 久久五月天婷婷| 永久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一级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韩国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小东西几天没做怎么这么多水|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美女被爆羞羞网站免费|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 草草草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男生女生一起差差差视频|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免费视频|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日本zzzzwww大片免费| 韩国伦理s级在线|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电影|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9420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男女下面无遮挡一进一出| 女人与公拘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一级免费黄色大片| 窈窕淑女在线观看免费韩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