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慨”的成語(28個)
本文整理了慨然允諾、激昂慷慨、慷慨激烈等含“慨”的成語28個,其中“慨”開頭的成語5個,“慨”結尾的成語5個,“慨”在中間的成語1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慨”開頭的成語【第1句】:慨然允諾[kǎi rán yǔn nuò]
【解釋】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出處】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35回:“孟良慨然允諾,自令人縛己于柱上。”
【示例】他慨然允諾一定會幫你渡過難關。
【第2句】:慨當以慷[kǎi dāng yǐ kāng]
【解釋】與“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滿正氣,情緒激動。“當以”無實際意義。
【出處】漢·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示例】與知己別來十年,而此生遭際,慨當以慷,乃有出于契闊之外者。 ——清·侯方域《復倪玉純書》
【第3句】:慨然應允[kǎi rán yīng yǔn]
【解釋】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出處】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二十七回:“令婆召孟良入與言其事,孟良慨然領諾。”
【示例】張君是認定《浮士德》有可譯價值的之一人,我也是認為有可譯的價值的,所以我當時也就慨然應允了。 ——郭沫若《論文學的研究與介紹》
【第4句】:慨乎言之[kǎi hū yán zhī]
【解釋】慨:感慨。形容非常有感觸地談論某事。
【出處】清·柴萼《梵天廬從錄》:“廬山僧光熊哭兄詩云:'身經刀過頭方貴,尸不泥封骨始香。’沈著痛快,慨乎言之。”
【示例】管他死得值與不值,該與不該,誰還忍心批評他的是非得失呢?慨乎言之!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二十一回
【第5句】:慨然領諾[kǎi rán lǐng nuò]
【解釋】慨然:慷慨、爽快。形容很慷慨地答應下來。
【出處】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35回:“令婆召孟良入與言其事,孟良慨然領諾。”
“慨”結尾的成語【第1句】:激昂慷慨[jī áng kāng kǎi]
【解釋】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出處】漢·李陵《錄別詩》:“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唐·柳宗元《上權德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
【示例】況金元院本,演古勸今,情神刻肖,令人激昂慷慨,歡喜悲號,其有功于世不少。 ——清·鄭燮《城隍廟碑記》
【第2句】:千古同慨[qiān gǔ tóng kǎi]
【解釋】古往今來的人都是同一種感慨。
【示例】李廣數奇,千古同慨。 ——蔡東蕃《明史演義》第九十三回
【第3句】:慷他人之慨[kāng tā rén zhī kǎi]
【解釋】利用他人的財物作人情或裝飾場面。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滿生總是慷他人之慨,落得快活。”
【示例】你說他們慷他人之慨嗎?不然。 ——葉圣陶《老沈的兒子》
【第4句】:同仇敵慨[tóng chóu dí kǎi]
【解釋】同仇:一致對付仇敵。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打擊敵人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讀者大眾的對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評’或'批判’者同仇敵慨的。”
【第5句】:悲歌慷慨[bēi gē kāng kǎi]
【解釋】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晉·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
【示例】乃至變亂之間,盡喪其平生,豈其悲歌慷慨之性歟。 ——清·黃宗羲《桐城方烈士婦墓志銘》
“慨”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慷慨激烈[kāng kǎi jī liè]
【解釋】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同“慷慨激昂”。
【出處】《元史·小云石海涯傳》:“燧見其古文綃厲有法及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示例】蕭后見其慷慨激烈,神采超群,心甚愛之。 ——《楊家將演義》第五回
【第2句】:感慨系之[gǎn kǎi xì zhī]
【解釋】感:感觸;慨:慨嘆;系:聯結。有所感觸,慨嘆不已。
【出處】漢·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示例】就弄得他神經過敏,以為北方女子太死板而南方女子太活潑,不禁感慨系之矣了。 ——魯迅《在酒樓上》
【第3句】:感慨殺身[gǎn kǎi shā shēn]
【解釋】感慨:因有所感觸而慨嘆;殺身:舍棄生命。因憤慨而舍棄性命。
【出處】宋·朱熹、呂祖謙《近思錄·政事》:“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第4句】:感慨萬千[gǎn kǎi wàn qiān]
【解釋】因外界事物變化很大而引起許多感想、感觸。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孫玉厚坐在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萬千。”
【示例】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我感慨萬千。
【第5句】:慷慨激昂[kāng kǎi jī áng]
【解釋】慷慨:情緒激動;激昂:振奮昂揚。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出處】漢·李陵《錄別詩》:“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唐·柳宗元《上權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
【示例】在東京聚首時,一談到國事上來,總要談得慷慨激昂,而且有點口角流沫。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第6句】:慷慨仗義[kāng kǎi zhàng yì]
【解釋】仗義:講義氣。為了講情誼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我心里喜歡,只是也要看來說話的是個什么樣的人。”
【示例】黃兄慷慨仗義,弟雖力薄,亦可少助之。 ——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第九回
【第7句】:慷慨輸將[kāng kǎi shū jiāng]
【解釋】毫不吝嗇地捐獻財物幫助人。多用在對社會對群眾。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晁錯傳》:“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輸將之費益寡。”
【示例】中國人雖然捉襟見肘,也曾慷慨輸將,在那時學藝社是盡了很大的力量的。 ——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續篇》
【第8句】: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
【解釋】淋漓:充盛,暢快。形容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
【示例】他慷慨淋漓地抒發他當時的感受。
【第9句】:慷慨悲歌[kāng kǎi bēi gē]
【解釋】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晉·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
【示例】慷慨悲歌士,相傳燕趙多。 ——清·黃遵憲《慷慨》詩
【第10句】:晝慨宵悲[zhòu kǎi xiāo bēi]
【解釋】慨:慨嘆。白天慨嘆,夜晚悲戚。形容心情十分煩悶。
【出處】《宋書·魯爽傳》:“嵩霍咫尺,山河匪遙,夷庚壅塞,隔同天地,痛心疾首,晝慨宵悲。”
【第11句】:慷慨就義[kāng kǎi jiù yì]
【解釋】慷慨:情緒激昂;就義:為正義而死。正氣凜然,意氣高昂地為正義而死。
【出處】明·朱鼎《玉鏡臺記·王敦反》:“大丈夫當慷慨赴義,何用悲為!”
【示例】并且接著不久被敵人逮捕,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慷慨就義。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附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第12句】:慷慨解囊[kāng kǎi jiě náng]
【解釋】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慳吝,只要下山。”
【示例】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8章
【第13句】:感慨萬端[gǎn kǎi wàn duān]
【解釋】感慨:因有所感觸而慨嘆;萬端:極多而紛繁。因深有感觸而有許多慨嘆。
【出處】陶承《我的一家·新版后記》:“思前想后,我怎能不感慨萬端。”
【示例】我面對如此之情形感慨萬端。
【第14句】:慷慨捐生[kāng kǎi juān shēng]
【解釋】慷慨:意氣激昂。捐生:舍棄生命。正義凜然地獻出生命。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九:“從容就獄申王法,慷慨捐生報主恩。”
【示例】娘娘既慷慨捐生,望萬歲爺以社稷為重,勉強割恩罷。 ——清·洪昇《長生殿·埋玉》
【第15句】:慷慨激揚[kāng kǎi jī yáng]
【解釋】激揚:振奮昂揚。精神振奮,意氣昂揚。形容情緒、語調激動昂揚而充滿正氣。
【出處】漢·李陵《錄別詩》:“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周書·韋孝寬傳》:“孝寬慷慨激揚,略無顧意,士卒莫不激勵,人有死難之心。”
【第16句】:慷慨赴義[kāng kǎi fù yì]
【解釋】慷慨:意氣激昂,情緒激動;赴義:為正義而死。指大義凜然地為正義獻身。
【出處】明·朱鼎《玉鏡臺記·王敦反》:“大丈夫當慷慨赴義,何用悲為!”
【示例】材伏哭叩頭,舉火,烈婦死,三十余人從死,其慷慨赴義如此。 ——清·王猷定《梁烈婦傳》
【第17句】:慷慨陳詞[kāng kǎi chén cí]
【解釋】慷慨:情緒激動,充滿正氣;陳:陳述;詞:言詞。指意氣激昂地陳述自己的見解。
【出處】宋·陸九淵《荊國王文公祠堂記》:“元豐之末,附麗匪人,自為定策,至造詐以誣首相,則疇昔從容問學,慷慨陳義,而諸君子之所深與者也。”
【示例】元末群盜縱橫,時事不堪言矣。詩家慷慨陳詞,多衰颯無余地。 ——潘德輿《養一齋詩話》
【第18句】:感慨激昂[gǎn kǎi jī áng]
【解釋】情緒激動,精神昂揚。
【出處】清·邵長蘅《侯方域魏禧傳》:“[魏禧]其為文主識議,凌厲雄健,不屑屑撫擬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節烈事,則益感慨激昂,摹畫淋漓。”
【示例】其始也,猶稍稍感慨激昂,思自表見;一限以資格,此士大夫所以盡奄然而無有氣者也。 ——清·龔自珍《明良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