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通”的成語大全(195個)

22513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通”的成語大全(195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通幽洞冥、簡要清通、文通武達(dá)等含“通”的成語195個,其中“通”開頭的77個,“通”結(jié)尾的58個,“通”在中間的6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通”開頭的成語

【第1句】:通幽洞冥[tōng yōu dòng míng]

【解釋】通曉、洞察幽冥之事。

【出處】晉·陸機(jī)《漢高祖功臣頌》:“文成作師,通幽洞冥。”

【示例】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53卷:“通幽洞冥,吞咽九靈。”

【第2句】:通風(fēng)討信[tōng fēng tǎo xìn]

【解釋】猶言通風(fēng)報信。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jī)密暗中告訴另一方。

【出處】明·沈鯨《雙珠記·京邸敘親》:“宮城中不比民家,雖皇后貴妃,難與父母往來,況宮女禁閉在內(nèi),誰能通風(fēng)討信。”

【第3句】:通才碩學(xué)[tōng cái shuò xué]

【解釋】學(xué)識通達(dá)淵博的人。

【出處】鄭觀應(yīng)《致家塾潘教習(xí)論朱星源十大學(xué)書》:“一般自命開通之學(xué)生,粗得西學(xué)皮毛,輒滿口名詞,自詡為通才碩學(xué)……有不可一世之概。”

【第4句】:通書達(dá)禮[tōng shū dá lǐ]

【解釋】指通詩書,懂禮儀。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卷:“原來田氏是東村田貢元的女兒,倒有十分顏色,又且通書達(dá)禮。”

【第5句】:通無共有[tōng wú gòng yǒu]

【解釋】指互相接濟(jì);互通有無。同“通共有無”。

【出處】宋·葉適《劉建翁墓志銘》:“建翁內(nèi)事兩世母,奉從兄,撫幼弟;外交朋友,接鄉(xiāng)里,通無共有。”

【第6句】:通身是膽[tōng shēn shì dǎn]

【解釋】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出處】《三國志·蜀書·趙云傳》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先主明旦自來,至云營圍視昨戰(zhàn)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示例】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場。通身是膽通身識,死后名多道益彰。 ——明·馮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詩》

【第7句】:通盤酬算[tōng pán chóu suàn]

【解釋】統(tǒng)一籌劃,全面照顧。

【第8句】:通都大邑[tōng dū dà yì]

【解釋】都:都市;邑:城。四通八達(dá)的大都會、大城市。

【出處】宋·蘇轍《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謂通都大邑,十里之城,萬戶之郭。”

【示例】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 ——清·黃宗羲《萬里尋兄記》

【第9句】:通時達(dá)變[tōng shí dá biàn]

【解釋】做理能適應(yīng)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guī)。同“通權(quán)達(dá)變”。

【出處】《后漢書·賈逵傳》:“《左氏》義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權(quán)變。”

【示例】天下大亂,豪杰蜂起,勝得人附,敗即附人,你既自稱豪杰,正當(dāng)通時達(dá)變,何苦輕生?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六回

【第10句】:通情達(dá)理[tōng qíng dá lǐ]

【解釋】通、達(dá):懂得;情:人之常情;理:道理。指說話、做事很講道理。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五回:“只因民間有萬不通情達(dá)理者,遂爾家有殊俗。”

【示例】他是個通情達(dá)理的人,從來不胡攪蠻纏。

【第11句】:通風(fēng)報信[tōng fēng bào xìn]

【解釋】風(fēng):風(fēng)聲。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jī)密暗中告訴另一方。

【出處】清·頤鎖《黃繡球》第二十回:“那掌柜的說他惡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陳府上去的通風(fēng)報信,一面地保就在內(nèi)看守了這掌柜的。”

【示例】他立刻掉頭,抄橫巷子趕回冼大媽的竹寮,打算給那幾個共產(chǎn)黨員通風(fēng)報信。(歐陽山《三家巷》二十六)

【第12句】:通文調(diào)武[tōng wén diào wǔ]

【解釋】指賣弄文才和武藝。

【出處】明·無名氏《精忠記·嚴(yán)刑》:“我這里是甚麼衙門?誰許你通文調(diào)武,可惡!”

【第13句】:通時達(dá)務(wù)[tōng shí dá wù]

【解釋】指了解客觀形勢。

【出處】清·陳確《答沈朗思書》:“而通時達(dá)務(wù)之士,則又群相驚懼危恐,蓄縮而莫取出一言。”

【第14句】:通元識微[tōng yuán shí wēi]

【解釋】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

【出處】明·張居正《禮樂記》:“孔子睹廟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識微之士,能于器數(shù)之間,仰溯圣人之蘊(yùn)者,則有司存焉。”

【第15句】:通共有無[tōng gòng yǒu wú]

【解釋】指互相接濟(jì);互通有無。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楊俊傳》:“俊振濟(jì)貧乏,通共有無。”

【示例】宋·葉適《<歸愚翁文集>序》:“方其家居,得朋友,通共有無,并坐接席,不知歲月遷改。”

【第16句】:通俗易懂[tōng sú yì dǒng]

【解釋】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

【出處】鄧小平《躍進(jìn)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這十六個字,通俗易懂。”

【示例】我們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寫報告。

【第17句】:通古達(dá)變[tōng gǔ dá biàn]

【解釋】通曉古代的學(xué)問,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行事。

【出處】宋·王禹偁《省試四科取士何先論》:“非經(jīng)天緯地、通古達(dá)變者,其文不貴,則文學(xué)得其士也。”

【第18句】:通前徹后[tōng qián chè hòu]

【解釋】通:貫通;徹:通達(dá),深透。指貫通于前后。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只是我方才通前徹后一想,這件事,二叔,你老人家料估得防范得計算得都不差。”

【示例】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如今說書的從旁指點桃源路,引得漁郎來問津,算通前徹后交待明白了,然后再言歸正傳。”

【第19句】:通材達(dá)識[tōng cái dá shí]

【解釋】指博學(xué)多才、見識練達(dá)的人。同“通才練識”。

【出處】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至于通材達(dá)識,義烈節(jié)士,嘉言善狀,皆見于篇,則足為后法。”

【第20句】:通儒達(dá)識[tōng rú dá shí]

【解釋】指知識淵博、明智達(dá)理的學(xué)者。同“通儒達(dá)士”。

【出處】《南齊書·禮志》:“漢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達(dá)識,不以為非。”

【第21句】:通時合變[tōng shí hé biàn]

【解釋】做理能適應(yīng)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guī)。同“通權(quán)達(dá)變”。

【出處】清·梅曾亮《復(fù)上汪尚書書》:“立者非他,通時合變,不隨俗為陳言者是已。”

【第22句】:通儒碩學(xué)[tōng rú shuò xué]

【解釋】猶言通儒達(dá)士。指知識淵博、明智達(dá)理的學(xué)者。

【出處】《南史·賀瑒傳》:“通儒碩學(xué),復(fù)見賀生。今且還城,尋當(dāng)相屈。”又《儒林傳·顧越》:“弱冠游學(xué)都下,通儒碩學(xué),必造門質(zhì)疑,計論無倦。”

【示例】《儒林傳·顧越》:“弱冠游學(xué)部下,通儒碩學(xué),必造門質(zhì)疑,討論無倦。”

【第23句】:通工易事[tōng gōng yì shì]

【解釋】分工合作,互通有無,拿多余的換沒有的。同“通功易事”。

【第24句】:通衢大道[tōng qú dà dào]

【解釋】通衢:四通八達(dá)的道路;道:道路。四通八達(dá)的道路。

【出處】唐·牛僧孺《玄怪錄·崔紹》:“二使者押紹之后,通衢廣漠,杳不可知際,行五十許里。”

【示例】這里并不是通衢大道,要下大客店可沒有。 ——清·吳趼人《恨海》第三回

【第25句】:通風(fēng)報訊[tōng fēng bào xùn]

【解釋】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jī)密暗中告訴另一方。同“通風(fēng)報信”。

【出處】秦牧《憤怒的海》:“徐大奎進(jìn)城到縣衙門去了,芹姊覷了便,才趕回來通風(fēng)報訊給我們。”

【第26句】:通古博今[tōng gǔ bó jīn]

【解釋】形容知識淵博。同“通今博古”。

【出處】《鐘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個老大學(xué)生了,通古博今,知書達(dá)理,何必與姚金根那種人一般見識,他小人得志。”

【第27句】:通幽動微[tōng yōu dòng wēi]

【解釋】通曉、洞察幽深而細(xì)微的道理。同“通幽洞微”。

【出處】《敦煌變文集·葉凈能詩》:“推五岳即須臾,制約宇宙,造化之內(nèi),無人可皆,通幽動微。”

【第28句】:通變達(dá)權(quán)[tōng biàn dá quán]

【解釋】做理能適應(yīng)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guī)。同“通權(quán)達(dá)變”。

【出處】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熙朝樂事》:“二公通變達(dá)權(quán),皆可為長民者之法也。”

【第29句】:通南徹北[tōng nán chè běi]

【解釋】指貫穿南北。

【出處】趙樹理《三里灣》:“又往前走,就看見東山根通南徹北的一條河從北邊的山縫里鉆出來,又鉆進(jìn)南邊的山縫里去。”

【第30句】:通今達(dá)古[tōng jīn dá gǔ]

【解釋】形容知識淵博。同“通今博古”。

【出處】胡蘊(yùn)玉《<中國文學(xué)史>序》:“述學(xué)派之流別,論政治之得失,縱有通今達(dá)古之才,而無瑰瑋奇麗之筆,言之無文,行之不遠(yuǎn)。”

【第31句】:通衢廣陌[tōng qú guǎng mò]

【解釋】通衢:四通八達(dá)的道路;陌:田間小路。四通八達(dá)的大路和空曠的小路。

【出處】唐·牛僧孺《玄怪錄·崔紹》:“二使者押紹之后,通衢廣漠,杳不可知際,行五十許里。”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23回:“只覺得先走的倒都是平如砥、直如繩的通衢廣陌,一片太陽光照著馬蹄蹴起的香塵,一閃一閃的發(fā)出金光。”

【第32句】:通文達(dá)禮[tōng wén dá lǐ]

【解釋】指有學(xué)問懂禮儀。

【出處】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況甥女雖系一小小村女,然讀書識字,通文達(dá)禮,有才有德,不減古之列女,豈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第33句】:通權(quán)達(dá)變[tōng quán dá biàn]

【解釋】通、達(dá):通曉,懂得;權(quán)、變:權(quán)宜,變通。做理能適應(yīng)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guī)。

【出處】《后漢書·賈逵傳》:“《左氏》義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權(quán)變。”

【示例】滿朝大臣中沒有一個人在做事干練和通權(quán)達(dá)變上能夠比得楊嗣昌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第34句】:通都大埠[tōng dōu dà bù]

【解釋】四通八達(dá)的大都會、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出處】燕斌《<中國新女界雜志>發(fā)刊詞》:“近年以來,朝野上下,始從事于女子教育問題,通都大埠之間,女校相繼成立。”

【第35句】:通文達(dá)理[tōng wén dá lǐ]

【解釋】指有學(xué)問懂道理。

【出處】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二回:“周員外,依你這許多通文達(dá)理,我道為些什么,不過要我替丈夫娶妾么!”

【示例】葉圣陶《城中》:“通文達(dá)理的父兄們便這么說:'就是天下的學(xué)堂全都關(guān)完了……’”

【第36句】:通天達(dá)地[tōng tiān dá dì]

【解釋】猶言頂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慨豪邁。

【出處】《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六回:“俺是通天達(dá)地,有一無二,帶管本山山寨頭名寨主女將軍。”

【第37句】:通險暢機(jī)[tōng xiǎn chàng jī]

【解釋】使險要之地暢通無阻。

【第38句】:通功易事[tōng gōng yì shì]

【解釋】分工合作,互通有無,拿多余的換沒有的。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補(bǔ)不足,則農(nóng)有余粟,女有余布。”

【示例】于是通功易事,擇其公且賢者,立而為之君。 ——嚴(yán)復(fù)《辟韓》

【第39句】:通力合作[tōng lì hé zuò]

【解釋】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齊出力。

【出處】《論語·顏淵》:“盍徹乎”朱熹注:“一夫受田百畝,而與同溝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計畝均收。”

【示例】都在向我們說明通力合作,進(jìn)向平和的建設(shè)的道路。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記蘇聯(lián)版畫展覽會》

【第40句】:通憂共患[tōng yōu gòng huàn]

【解釋】共同承擔(dān)憂患。

【出處】康有為《上皇帝第二書》:“嘗推先王之意,非徒集思廣益,通達(dá)民情,實以通憂共患,給民合志。”

【第41句】:通財之誼[tōng cái zhī yì]

【解釋】通:往來,交接。指在財物方面有互相接濟(jì),互通有無的情誼。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你雖是個便家,況你我還有個通財之誼。只是你在差次,那有許多銀子?”

【第42句】:通同作弊[tōng tóng zuò bì]

【解釋】作弊:用欺騙的手段做違法亂紀(jì)或不合規(guī)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壞事。

【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你與孩兒通同作弊,亂我家法。”

【示例】臣細(xì)諒度,必是祝鹍、刁應(yīng)祥等,通同作弊,受賂賣放,復(fù)將假首誑上,冒功請貸,情跡顯然。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二回

【第43句】:通天徹地[tōng tiān chè dì]

【解釋】徹:通,透。形容本領(lǐng)高強(qiáng)。

【出處】明·無名氏《雙林坐化》第二折:“舉目遙觀十萬里,通天徹地人難比。”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61回:“圣母修道五千余年,法力通天徹地。”

【第44句】:通才練識[tōng cái liàn shí]

【解釋】通才:學(xué)識淵博的人。指博學(xué)多才,見識練達(dá)。

【出處】唐·崔尚《唐天臺山新桐柏觀之頌序》:“夫其通才練識,贍學(xué)多聞,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

【第45句】:通達(dá)古今[tōng dá gǔ jīn]

【解釋】通達(dá):明白。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曉現(xiàn)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次用策論,使通達(dá)古今之事變,以察其才猷。 ——《清史稿·選舉志》

【第46句】:通前至后[tōng qián zhì hòu]

【解釋】從開頭到結(jié)尾。全部,整個。同“通前徹后”。

【出處】《平妖傳》第十一回:“先從左壁上起,將手捻定,通前至后,凡有字處,次等拂過,共一十三張。”

【第47句】:通前澈后[tōng qián chè hòu]

【解釋】從開頭到結(jié)尾。全部,整個。同“通前徹后”。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只要這等通前澈后一算,就知道這書不是脫岔露空了。”

【第48句】:通才達(dá)識[tōng cái dá shí]

【解釋】通才:指學(xué)識淵博,具有多種才能的人;達(dá)識:通曉事理。形容學(xué)貫古今,才識兼?zhèn)涞娜恕?/p>

【出處】晉·歐陽建《言近意論》:“世之論者,以為言不盡意,由來尚矣,至于通才達(dá)識,咸以為然。”

【第49句】:通宵守夜[tōng xiāo shǒu yè]

【解釋】通宵不眠或整夜祈禱的行為。

【示例】你不能通宵守夜,搞壞了身體。

【第50句】:通邑大都[tōng yì dà dōu]

【解釋】四通八達(dá)的大都會、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zé),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示例】通邑大都不以封。今命侯之家專擇雄奧,滑州七縣,而分封者五,王賦少于侯租,入家倍於輸國。 ——《新唐書·宋務(wù)光傳》

【第51句】:通上徹下[tōng shàng chè xià]

【解釋】①指從天到地。②從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73卷:“天地是舉其大體而言,鬼神是舉其中運動變化者,通上徹下而言。”

【示例】《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8回:“取過袍笏、冠帶、靴襪之類,通上徹下,回敬一周。”

【第52句】:通同一氣[tōng tóng yī yì]

【解釋】串通在一起。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0回:“況且打死的賊是周瑞的干兒子,必是他們通同一氣的。”

【示例】他們兩人早就通同一氣了。

【第53句】:通文達(dá)藝[tōng wén dá yì]

【解釋】多才多藝,知識淵博。

【出處】《西游補(bǔ)》第一回:“我們老和尚是個通文達(dá)藝之人,卻又慈悲太過。”

【第54句】:通人達(dá)才[tōng rén dá cái]

【解釋】通人:指學(xué)識淵博的人;達(dá)才:通達(dá)事理的人才。指知識廣博,通達(dá)古今的人才。

【出處】《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易》之為術(shù),幽明遠(yuǎn)矣,非通人達(dá)才孰能注意焉。”

【第55句】:通宵達(dá)旦[tōng xiāo dá dàn]

【解釋】通宵:通夜,整夜;達(dá):到;旦:天亮。整整一夜,從天黑到天亮。

【出處】魯迅《華蓋集續(xù)編·無花的薔薇之三》:“乙校昨夜通宵達(dá)旦,將赤化書籍完全焚燒矣。”

【第56句】:通文知理[tōng wén zhī lǐ]

【解釋】通曉文墨,懂得道理。指人有知識,懂道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四回:“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理,無所不曉,竟是絕代佳人。”

【第57句】:通儒達(dá)士[tōng rú dá shì]

【解釋】指知識淵博、明智達(dá)理的學(xué)者。

【第58句】:通商惠工[tōng shāng huì gōng]

【解釋】通商:便利各地貨物交流;惠:給人以好處。使貿(mào)易暢通,給工商業(yè)者帶來好處。

【出處】《左傳·閔公二年》:“務(wù)材訓(xùn)農(nóng),通商惠工。”

【示例】日后戰(zhàn)亂停止,我將使國家輕搖薄賦,吏治清明,興學(xué)校,獎農(nóng)桑,通商惠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第59句】:通今博古[tōng jīn bó gǔ]

【解釋】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現(xiàn)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號為文美。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回

【第60句】:通宵徹夜[tōng xiāo chè yè]

【出處】明·無心子《金雀記·守貞》:“他愛我……通宵徹夜之妙。你與姐姐說,不要輕慢人。”

【第61句】:通都巨邑[tōng dōu jù yì]

【解釋】四通八達(dá)的大都會、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出處】鄭觀應(yīng)《致家塾潘教習(xí)論朱星源小大學(xué)書》:“通都巨邑雖有大學(xué),而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事不問矣。”

【第62句】:通達(dá)諳練[tōng dá ān liàn]

【解釋】通達(dá):明白;諳練:熟悉,熟練。深知人情事理,處理問題老練。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這人既如此通達(dá)諳練,豈有連個禮的輕重過節(jié)兒,他也不明白的理?”

【第63句】:通首至尾[tōng shǒu zhì wěi]

【解釋】從開始到結(jié)尾。猶言原原本本。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83回:“蕙娘將前前后后,通首至尾,說了一遍。”

【第64句】:通真達(dá)靈[tōng zhēn dá líng]

【解釋】與神仙交往。

【出處】《云笈七簽》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門發(fā)精,耳目玄徹,通真達(dá)靈。”

【第65句】:通計熟籌[tōng jì shú chóu]

【解釋】全面考慮,仔細(xì)籌劃。

【出處】清·林則徐《報告抵粵日期并體察洋面堵截躉船情形折》:“擬于旬日之間出赴中路之虎門、澳門等處,與水師提臣關(guān)天培乘船周覽,以便相機(jī)度勢,通計熟籌。”

【第66句】:通衢大邑[tōng qú dà yì]

【解釋】四通八達(dá)的大都會、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出處】清·王瑬《鈔幣議》:“又令通衢大邑設(shè)立官局,民以他省鈔至者,驗明準(zhǔn)其換本省鈔行用。”

【第67句】:通衢越巷[tōng qú yuè xiàng]

【解釋】衢:大街;巷:小巷。穿過大街,越過小巷。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一回:“至二十八日,兩府中俱懸燈結(jié)彩,屏開鸞鳳,褥設(shè)芙蓉,笙簫鼓樂之音,通衢越巷。”

【第68句】:通宵徹晝[tōng xiāo chè zhòu]

【解釋】指整天整夜。

【出處】宋·韓琦《廣陵大雪》詩:“通宵徹晝不暫停,堆積樓臺滿溪谷。”

【第69句】:通幽洞靈[tōng yōu dòng líng]

【解釋】通曉、洞察幽冥靈異之事。

【出處】南朝·梁·陸倕《新刻漏銘》:“尚辨天意,猶測地情。況我神造,通幽洞靈。”

【第70句】:通天本領(lǐng)[tōng tiān běn lǐng]

【解釋】上通于天的本領(lǐng)。比喻本領(lǐng)極大。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我主意拿的老老的,你縱有通天本領(lǐng),也無奈我何。”

【示例】因此若不是五岳派門下,不論他有通天本領(lǐng),可也不能見獵心喜,一時手癢,下場角逐。 ——金庸《笑傲江湖》第三十三回

【第71句】:通家之誼[tōng jiā zhī yì]

【解釋】指兩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樣。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八:“原來楊安居在郭元振門下做個幕僚,與郭仲翔雖未廝認(rèn),卻有通家之誼;又且他是個正人君子,不以存亡易心。”

【示例】現(xiàn)請聞先生為西席,通家之誼,極是便的是便的。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九回

【第72句】:通家之好[tōng jiā zhī hǎo]

【解釋】指兩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樣。

【出處】元·秦簡夫《東堂老》第四折:“有西鄰趙國器,是這揚州奴父親,與老夫三十載通家之好。”

【示例】卑下意欲往謁洛中,以修通家之好,娘子意下如何?(明·汪廷訥《獅吼記·敘別》)

【第73句】:通權(quán)達(dá)理[tōng quán dá lǐ]

【解釋】通曉權(quán)宜與事理。

【出處】漢·王粲《彈棋賦》序:“因行聘志,通權(quán)達(dá)理,六博是也。”

【第74句】:通宵徹旦[tōng xiāo chè dàn]

【解釋】指整天整夜。同“通宵徹晝”。

【出處】《九尾魚》第169回:“秋谷知道自己寒熱來得厲害的時候,他們兩人都是通宵徹旦的伏侍,心上十分感激。”

【第75句】:通脫不拘[tōng tuō bù jū]

【解釋】通脫:放達(dá)不拘小節(jié)。放達(dá)而不受禮法和世俗偏見的束縛。

【出處】葉圣陶《微波》:“你從前那么通脫不拘,大家都稱贊。”

【第76句】:通幽洞微[tōng yōu dòng wēi]

【解釋】通曉、洞察細(xì)微而幽深的道理。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佛光滿禪師法嗣》:“并鉤深索隱,通幽洞微。”

【第77句】:通行無阻[tōng xíng wú zǔ]

【解釋】毫無阻礙地通行或通過。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jì)·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逼汴、鄭,江、淮路絕,朝貢皆自宣、饒、荊、襄趣武關(guān)。皋治郵驛,平道路,由是往來之使,通行無阻。”

【示例】二十年前這令牌在江湖上真有莫大的威勢,不論是誰拿在手中,東至九江,西至成都,任憑通行無阻。 ——金庸《射雕英雄傳》第二十六回

“通”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簡要清通[jiǎn yào qīng tōng]

【解釋】指處事簡練扼要,明白通達(dá)。

【出處】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吏部郎闕,文帝問其人于鍾會,會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

【示例】許身何必定夔皋,簡要清通已足豪。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十五

【第2句】:融匯貫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

【解釋】融匯:融合;貫通:透徹理解。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處】秦牧《藝海拾貝·獨創(chuàng)一格》:“鄭板橋?qū)W習(xí)任何東西,都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融匯貫通,發(fā)揚創(chuàng)造性。”

【第3句】:一隙不通[yī xì bù tōng]

【解釋】隙:空隙,孔。一孔不通。比喻一點都不懂。

【出處】明·宋應(yīng)星《野議·學(xué)政議》:“而書旨、文字一隙不通者,百人之中,不下三十人。”

【第4句】:聲入心通[shēng rù xīn tōng]

【解釋】指一聞圣人之言,即能領(lǐng)悟其微旨。

【出處】宋·張載《正蒙·三十》:“六十盡人物之性,聲入心通。”

【示例】聲入心通,無所違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 ——《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宋·朱熹集注

【第5句】:大顯神通[dà xiǎn shén tōng]

【解釋】神通:原為佛家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別高超的本領(lǐng)。形容充分顯示出高明的本領(lǐng)。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九回:“他三人辭了師父,在城外大顯神通。”

【示例】惟有召西乃明心見性之人,學(xué)佛未成者來,大顯神通,將此輩一掃而空之。 ——清·袁枚《續(xù)子不語》卷五

【第6句】:鄉(xiāng)里不通[xiāng lǐ bù tōng]

【解釋】鄉(xiāng)里:籍貫。舊指不能進(jìn)出宮門。也指沒有作官,朝中沒有名籍。

【出處】《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鉤,篡也;遺公子糾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鄉(xiāng)里不通。”

【第7句】:絕地天通[jué dì tiān tōng]

【解釋】絕:斷絕。斷絕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間建立固定的秩序紀(jì)綱。

【出處】《尚書·呂刑》:“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

【示例】然則絕地天通,非歟? ——清·龔自珍《五經(jīng)大義終始論》

【第8句】:融液貫通[róng yè guàn tōng]

【解釋】猶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處】清·秦篤輝《平書·文藝下》:“殆于圣賢之義理,心領(lǐng)神會,融液貫通,然后參之經(jīng)史子集,以發(fā)其光華,范之規(guī)矩準(zhǔn)繩,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稱為文。”

【第9句】:一脈相通[yī mài xiāng tōng]

【解釋】指事物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猶如一條脈絡(luò)貫穿下來可以互通。

【出處】魯迅《花邊文學(xué)·誰在沒落》:“倘說:中國畫和印象主義有一脈相通,那倒還說得下去的。”

【示例】人們對《飛天》的喜愛和上面提到的那個魯班故事所包含的美學(xué)思想,實際上有其一脈相通之處。 ——秦牧《藝海拾貝·魯班的妙手》

【第10句】:談圓說通[tán yuán shuō tōng]

【解釋】論說權(quán)變之道。

【出處】明·高攀龍《答葉臺山書》:“寧稟前哲之矩,硁硁為鄉(xiāng)黨自好,而不敢談圓說通,自陷于無忌憚之中。”

【第11句】:固執(zhí)不通[gù zhí bù tōng]

【解釋】固:頑固;執(zhí):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變通。

【出處】李脃人《暴風(fēng)雨前》第三部分:“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個固執(zhí)不通的吳翹胡子。”

【示例】船夫是一個固執(zhí)不通的老頭。

【第12句】:有無相通[yǒu wú xiāng tōng]

【解釋】互通有無,互相接濟(jì)。

【出處】宋·文天祥《劉定伯墓志銘》:“朋友有無相通,急難于我乎赴。”

【示例】有無相通,漢人與我們?nèi)f世永和睦! ——老舍《青蛙騎手》第三場

【第13句】:豁然貫通[huò rán guàn tōng]

【解釋】豁然:通達(dá)的樣子;貫通:前后貫穿通曉。指一下了弄通了某個道理。

【出處】宋·朱熹《大學(xué)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明矣。”

【示例】把札文反復(fù)細(xì)看,看了十來遍,忽然豁然貫通,竟悟出一個道理來。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四回

【第14句】:博識多通[bó shí duō tōng]

【解釋】博:廣博。識:學(xué)識。通:精通事理。指學(xué)識廣博,精通事理。

【出處】《太平廣記·伎巧一》:“寶鼎元年,張善為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鳧,以獻(xiàn)太守張善。善博識多通,考其年月,既是秦始皇墓金鳧也。”

【第15句】:各顯神通[gè xiǎn shén tōng]

【解釋】比喻在各自工作中顯身手。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1回:“正是八仙過海,獨自顯神通。”

【第16句】:一點犀通[yī diǎn xī tōng]

【解釋】比喻戀愛著的男女雙方心心相印。

【出處】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示例】正一點犀通,遽別恨何已。 ——宋·董穎《薄媚》詞

【第17句】:慶吊不通[qìng diào bù tōng]

【解釋】慶:賀喜;吊:吊唁。不予賀喜、吊唁。原指不與人來往。后形容關(guān)系疏遠(yuǎn)。

【出處】《后漢書·荀爽傳》:“爽遂耽思經(jīng)書,慶吊不行,征命不應(yīng)。”

【示例】是四類者,慶吊不通,婚媾不遂,載在冊府,世世無有移易。 ——清·章炳麟《平等論》

【第18句】:水洩不通[shuǐ xiè bù tōng]

【解釋】匯:排泄。象是連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yán)密。同“水泄不通”。

【第19句】:捍格不通[hàn gé bù tōng]

【解釋】固執(zhí)成見,不能變通。

【出處】《禮記·學(xué)記》:“發(fā)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鄭玄注:“捍:堅不可入之貌。”

【示例】其余十八行省,那一處不是執(zhí)迷不化,捍格不通呢?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

【第20句】:一通百通[yī tōng bǎi tōng]

【解釋】通:通曉。一個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會弄通。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dāng)時習(xí)了口訣,自習(xí)自練,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xué)成了。”

【示例】猴王一通百通,時常習(xí)了口訣。 ——清·佚名《后西游》第三回

【第21句】:窮則變,變則通[qióng zé biàn,biàn zé tōng]

【解釋】窮:窮盡,困窘。指事物到了盡頭就要發(fā)生變化,變化了就會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出處】《周易·系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示例】文章之道,如夏、殷、周之立法,窮則變,變則通。 ——清·袁枚《答友人論文第二書》

【第22句】:心有靈犀一點通[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解釋】比喻戀愛著的男女雙方心心相印。現(xiàn)多比喻比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lǐng)神會。

【出處】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示例】大師們的藝術(shù)手法,常常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 ——秦牧《疊句的魅力》

【第23句】:八面圓通[bā miàn yuán tōng]

【解釋】形容為人處事圓滑,處處應(yīng)付周全。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8回:“第二要嘴巴會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官場說官場上的話,見了生意人說生意場中的話,真正要八面圓通,十二分周到,方能當(dāng)?shù)么巳巍!?/p>

【示例】我終于見到他八面圓通的一面。

【第24句】:下情上通[xià qíng shàng tōng]

【解釋】使上面知道下面的情況或意見。

【出處】《管子·明法》:“下情求不上通,謂之寒;下情上而道止,謂之侵。”

【示例】三則自外來者,可詢其所以為政與民情風(fēng)俗之所安,而下情上通,不至壅蔽。 ——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十一

【第25句】:脈絡(luò)貫通[mài luò guàn tōng]

【解釋】脈絡(luò):人體內(nèi)的經(jīng)絡(luò)。比喻事物前后連貫,條理清楚。

【出處】宋·朱熹《大學(xué)章句序》:“此書之旨,支分節(jié)解,脈絡(luò)貫通,詳略相因,巨細(xì)畢舉。”

【示例】朕比命相臣,往開督府,兩淮、西蜀,相距迢遙,要須脈絡(luò)貫通,易于運掉。 ——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九

【第26句】:淹會貫通[yān huì guàn tōng]

【解釋】猶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處】明·高啟《〈史要類鈔〉序》:“遂使義理之微不備,事變之實不詳,無以淹會貫通,明其同異而辨其得失矣。”

【第27句】:融釋貫通[róng shì guàn tōng]

【解釋】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處】清·戴名世《〈讀易質(zhì)疑〉序》:“世茍有通學(xué)古之士,潛心冥會,融釋貫通,其于程朱繼志述事,能補(bǔ)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第28句】:微妙玄通[wēi miào xuán tōng]

【解釋】微妙:精微奧妙。精微深奧而靈通的道理。

【出處】《老子》第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示例】具足元亨貞利,圓明微妙玄通。眨眉目擊莫形容,拈出般般妙用。 ——元·姬翼《西江月》詞

【第29句】:觸類旁通[chù lèi páng tōng]

【解釋】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進(jìn)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

【出處】《周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示例】我真高興,得著兩個新鮮的意思,讓我對于生活的方法,能觸類旁通的思索一回。 ——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第30句】:目達(dá)耳通[mù dá ěr tōng]

【解釋】形容感覺靈敏,非常聰明。

【出處】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策考》:“噽為人覽聞辯見,目達(dá)耳通,諸事無所不知。”

【第31句】:血脈相通[xuè mài xiāng tōng]

【解釋】血脈:血統(tǒng)。原指有血緣親屬關(guān)系。也比喻極親近的關(guān)系。

【出處】唐·盧氏《逸史·治針道人》:“人血脈相通如江河,針炙在思其要津。”

【示例】張順見了宋江,血脈相通。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

【第32句】:息息相通[xī xī xiāng tōng]

【解釋】呼吸也相互關(guān)聯(lián)。形容彼此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

【出處】清·延君壽《老生常談》:“造古人五七古詩若干首,讀萬遍或數(shù)萬遍,熟其音節(jié)氣味,心解神悟,久久覺得……我之形神與古人之氣脈息息相關(guān)。”

【示例】文學(xué)也可以說是用文字來表現(xiàn)的繪畫,藝術(shù)各部門的道理在根本上是息息相通的。 ——秦牧《一幅古畫的風(fēng)味》

【第33句】:消息靈通[xiāo xī líng tōng]

【解釋】指對各方面的消息能及時掌握。

【示例】王太太真是消息靈通,小鎮(zhèn)上來了什么人,她都一清二楚。

【第34句】:此路不通[cǐ lù bù tōng]

【解釋】指這種方法或途徑行不通。

【示例】此路不通,我們還是想別的辦法吧。

【第35句】:無師自通[wú shī zì tōng]

【解釋】沒有老師的傳授就能通曉。

【出處】唐·賈島《送賀蘭上人》詩:“無師禪自解,有格句堪夸。”

【示例】這沒有危險,又不犯法,資金也可多可少,而且任何人都可無師自通。 ——沙汀《淘金記》

【第36句】:文理不通[wén lǐ bù tōng]

【解釋】指文章在詞句和內(nèi)容方面都行不通。

【出處】《舊五代史·選舉志》:“況此等多不究義,唯攻帖書,文理既不甚通,名第豈可妄與?”

【示例】很難想象,有的人連寫信都文理不通,怎么能準(zhǔn)確、簡煉、明白地寫出科學(xué)論文呢?

【第37句】:普普通通[pǔ pǔ tōng tōng]

【解釋】指平常的,一般的。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十章:“他一個普普通通的莊稼人,能有多少本事呢!”

【示例】不老實,也不浮滑,普普通通,是不是呢?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

【第38句】:音與政通[yīn yǔ zhèng tōng]

【解釋】音:音樂;政:政治。音樂與政治是相聯(lián)系的。指音樂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出處】《禮記·樂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唐·白居易《法曲·美列圣,正華聲也》:“乃知法曲本華風(fēng),茍能審音與政通。”

【第39句】:財運亨通[cái yùn hēng tōng]

【解釋】亨:通達(dá),順利。發(fā)財?shù)倪\道好,賺錢很順利。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70回:“誰知財運亨通,飄到長人國,那酒壇竟大獲其利。”

【示例】馮大少爺?shù)睦献铀懒耍怖闲重斶\亨通。 ——洪深《馮大老爺·電影字幕》

【第40句】:時運亨通[shí yùn hēng tōng]

【解釋】指時運好,諸事順利。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終有日時運亨通,封侯拜相,揚名六國。”

【示例】我們希望自己將來時運亨通。

【第41句】:萬事亨通[wàn shì hēng tōng]

【解釋】亨通:通達(dá)順利。一切事情都很順利。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五回:“那孔方兄運出萬事亨通的本領(lǐng),先治了關(guān)格之癥。”

【示例】不敢說萬事亨通,反正比您這萬事不通強(qiáng)得多。(老舍《離婚》)

【第42句】:廣大神通[guǎng dà shén tōng]

【解釋】神通:指神奇的本領(lǐng)。原為佛教語。形容本領(lǐng)、手段極為高超,無所不能。

【出處】清·頤瑣《黃繡球》第五回:“公門中人,三頭六臂,廣大神通,真令人無從捉摸。”

【第43句】:水泄不通[shuǐ xiè bù tōng]

【解釋】匯:排泄。象是連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yán)密。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德山門下,水泄不通。”

【示例】熱心的讀者除郵局匯捐款絡(luò)繹不絕外,每天到門口來親交捐款的,也擠得水泄不通。 ——鄒韜奮《經(jīng)歷·社會的信用》

【第44句】:脈脈相通[mài mài xiāng tōng]

【解釋】血管彼此相通。比喻關(guān)系密切。

【出處】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人間的生活,都在這大機(jī)軸中息息相關(guān),脈脈相通。”

【示例】這與我們的利益脈脈相通,切勿草率行事。

【第45句】:無所不通[wú suǒ bù tōng]

【解釋】通:通曉。沒有什么不通曉。形容知道的東西很多。

【出處】《孝經(jīng)·感應(yīng)》:“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示例】便是三教九流的說話,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

【第46句】:呼吸相通[hū xī xiāng tōng]

【解釋】呼氣與吸氣,樸素貫通。比喻認(rèn)識一致,利害相關(guān)。

【出處】明·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古詩十九首》十:“脈脈者有條有緒,若呼吸相通,尋之有端而即之殊遠(yuǎn)。”

【示例】閩粵互為唇齒,呼吸相通。 ——《清史稿·顏伯燾傳》

【第47句】:目交心通[mù jiāo xīn tōng]

【解釋】以眼色傳情,心中相互溝通。

【出處】宋·無名氏《鬼董》第二卷:“卜居西湖,鄰邸有白衣少婦來寓,艷冶而慧,始見猶自匿,稍久,目交心通。”

【第48句】:彈鋏求通[tán jiá qiú tōng]

【解釋】鋏:劍把。彈著劍把唱歌,以表示自己的要求。后形容有求于別人的行為。

【出處】南朝·梁·陶弘景《答趙英才書》:“不肯掃門覓仕,復(fù)懶彈鋏求通。”

【第49句】:官運亨通[guān yùn hēng tōng]

【解釋】官運:官場中的運氣;亨通:順利。指仕途順利,步步高升。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3回:“正碰著官運亨通,那年修理提工案內(nèi),得了個異常勞績,保舉免補(bǔ)本班,以府經(jīng)補(bǔ)用。”

【示例】真是官運亨通。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96回

【第50句】:一竅不通[yī qiào bù tōng]

【解釋】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出處】《呂氏春秋·過理》:“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于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示例】雖然他是一竅不通的渾蟲,可是雙橋鎮(zhèn)上并無“鎮(zhèn)長”之流的官兒,他也還明白。 ——茅盾《子夜》六

【第51句】:聲氣相通[shēng qì xiāng tōng]

【解釋】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jié)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知知音。”

【第52句】:狗屁不通[gǒu pì bù tōng]

【解釋】指責(zé)別人說話或文章極不通順。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5回:“柳老賴婚狼心推測,馮生聯(lián)句狗屁不通。”

【示例】你的文章盡管狗屁不通,有人爭先恐后的請你做廣告。 ——鄒韜奮《無所不專的專家》

【第53句】:一竅通,百竅通[yī qiào tōng,bǎi qiào tōng]

【解釋】竅:孔。關(guān)鍵的一竅通了,百竅都通。形容關(guān)鍵的一點明白了,所有的也隨之而明白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回:“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dāng)時習(xí)了口訣,自修自煉。”

【示例】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他一竅通,百竅通,會得更覺容易。”

【第54句】:首尾貫通[shǒu wěi guàn tōng]

【解釋】前后連續(xù)相通。

【出處】宋·王觀國《學(xué)林·古賦題》:“左思作《三都賦序》曰:'余既思摹《二京》而賦《三都》。’蓋亦擬張衡《二京》而為《三都賦》……此賦首尾貫通,亦一賦也。”

【第55句】:水楔不通[shuǐ xiē bù tōng]

【解釋】形容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yán)密。同“水泄不通”。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敕既下,水楔不通,川縣相知,榜標(biāo)道路。”

【第56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

【解釋】八仙: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lǐng)互相比賽。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示例】我如今與舍弟分開,這弟兄們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叫舍弟看看我的過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八回

【第57句】:融會貫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

【解釋】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處】秦牧《藝海拾貝·獨創(chuàng)一格》:“鄭板橋?qū)W習(xí)任何東西,都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融匯貫通,發(fā)揚創(chuàng)造性。”

【示例】孫犁《<秀露集>后記》:“這種激情,雖然基于作者當(dāng)時迫切的抗日要求,但還沒有多方面和廣大群眾的偉大的復(fù)雜的抗日生活融會貫通。”

【第58句】:觸類而通[chù lèi ér tōng]

【解釋】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進(jìn)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

【出處】《說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彥《東谷所見·壽福德》:“人之念慮一正,則萬善可觸類而通;行一善,則萬善皆萌蘗于此。”

【示例】而夫子作大象,多于卦爻之辭之外,別起一義以示學(xué)者,使之觸類而通,此即舉隅之說也。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易>書》之一

“通”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文通武達(dá)[wén tōng wǔ dá]

【解釋】以文學(xué)通登顯貴,以武略位居達(dá)官。指不管學(xué)文學(xué)武,只要為國出力,就都有前途。也形容文武雙全的人。

【出處】《南史·檀珪傳》:“檀珪與僧虔書曰:'仆一門雖謝文通,乃忝武達(dá)。”

【第2句】:法眼通天[fǎ yǎn tōng tiān]

【解釋】法眼:佛教中所謂有“五眼”之一,能看見實相。法眼能看穿天。比喻人的眼力卓越精深,看得很遠(yuǎn)。

【第3句】:四通八達(dá)[sì tōng bā dá]

【解釋】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處】《子華子·晏子問黨》:“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達(dá),游士之所湊也。”

【示例】滑臺四通八達(dá),非帝王之所居。 ——《晉書·慕容德載記》

【第4句】:一念通天[yī niàn tōng tiān]

【解釋】只要一心一意去做,就可以通向最高的境界。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注:“勤精不退,一念通天。”

【示例】混合百神歸一,一念通天徹地,方始了無為。 ——宋·張繼先《水調(diào)歌頭》詞

【第5句】:風(fēng)通道會[fēng tōng dào huì]

【解釋】風(fēng):風(fēng)俗,風(fēng)氣;通:通“同”,共同;會:共同。指風(fēng)俗人情有共同之處。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十二年》:“晉王與君鄰藩,雖山河阻絕,風(fēng)通道會,故來修好,君何怪焉!”

【第6句】:不通世務(wù)[bù tōng shì wù]

【解釋】指不了解社會上的情況。

【示例】他是個書呆子,一點也不通世務(wù)。

【第7句】:黃中通理[huáng zhōng tōng lǐ]

【解釋】理:玉石的紋路,引申為物的紋理或事的條理。以黃色居中而兼有四方之色。指通曉事物的道理。

【出處】《周易·坤》:“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

【第8句】:累世通家[lěi shì tōng jiā]

【解釋】累:接連;通家:世交。世世代代互相交好。

【出處】《續(xù)漢書》:“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也。”

【第9句】:敵國通舟[dí guó tōng zhōu]

【解釋】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眾叛親離。

【出處】清·黃遵憲《由輪舟抵天津作》詩:“敵國通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

【第10句】:中通外直[zhōng tōng wài zhí]

【解釋】通:通氣。內(nèi)有小孔通氣,外表形狀挺直。比喻人心胸開闊,行為端正。

【出處】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第11句】:旁通曲暢[páng tōng qǔ chàng]

【解釋】普遍通達(dá)。亦作“旁通曲鬯”。

【第12句】:時通運泰[shí tōng yùn tài]

【解釋】泰:平安,安寧。指時運好,諸事順利。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且忍耐在家,俟時通運泰,必有發(fā)跡的分也。”

【第13句】:密不通風(fēng)[mì bù tōng fēng]

【解釋】密:嚴(yán)密。形容包圍緊密或防衛(wèi)嚴(yán)密,連風(fēng)也透不進(jìn)去。

【出處】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這兩家做下敵頭重,但要訪的孤兒有影蹤,必然把太平莊上兵圍擁,鐵桶般密不通風(fēng)。”

【示例】豈知中軍聞知按院奉旨捉拿欽犯,想又奉過密諭,在轅門領(lǐng)兵防守,密不通風(fēng)。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二回

【第14句】:旁通曲鬯[páng tōng qǔ chàng]

【解釋】普遍通達(dá)。同“旁通曲暢”。

【第15句】:貫通融會[guàn tōng róng huì]

【解釋】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處】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學(xué),講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寢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貫通融會,美在其中,不勞外索。”

【示例】泥法而不知變,非算之勝也,蓋有貫通融會、神而明之者存焉。 ——明·吳承恩《〈諸史將略〉序》

【第16句】:格古通今[gé gǔ tōng jīn]

【解釋】窮究古代,通曉當(dāng)代。指學(xué)富識廣。

【出處】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四折:“賢才抱德隱田園,格古通今眾所傳。今番詔取為官后,保祚皇圖億萬年。”

【第17句】:窮通得失[qióng tōng dé shī]

【解釋】窮:不得志;通:暢達(dá)。遭遇的坎坷與順利,利益的得與失。指人生遭遇。

【出處】宋·魏了翁《賀新郎·虞萬州剛簡生日用所惠詞韻》詞:“看來此意無今昨。都不論、窮通得失,鎮(zhèn)長和樂。”

【示例】這個不過暫屈一時,窮通得失,本來沒有一定的。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十五回

【第18句】:神通廣大[shén tōng guǎng dà]

【解釋】神通:原是佛家語,指神奇的法術(shù)。法術(shù)廣大無邊。形容本領(lǐng)高超,無所不能。

【出處】《大唐三藏法師取經(jīng)詩話·入王母地之處第十一》:“師日:'你神通廣大,去必?zé)o妨。’”

【示例】這孽畜更做你這般神通廣大,也不合佛頂上大驚小怪。 ——元·馬致遠(yuǎn)《薦福碑》第三折

【第19句】:暢通無阻[chàng tōng wú zǔ]

【解釋】毫無阻礙地通行或通過。

【出處】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打通了安合公路,使北路的進(jìn)軍暢通無阻。”

【示例】取消路卡收費,路面交通暢通無阻。

【第20句】:四通五達(dá)[sì tōng wǔ dá]

【解釋】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dá)之郊也。”

【示例】宋·洪邁《容齋隨筆·地險》:“唯宋衛(wèi)之郊,四通五達(dá),無一險可恃。”

【第21句】:非通小可[fēi tōng xiǎo kě]

【解釋】非:不;通:同“同”;小可:尋常,一般。指情況嚴(yán)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視。

【出處】《永樂大典戲文·<小孫屠·朱令史誣陷孫必達(dá)>》:“這的是人命事,非通小可。”

【第22句】:累世通好[lěi shì tōng hǎo]

【解釋】累:連續(xù)。世世代代友好往來。多指國與國之間。

【出處】《后漢書·孔融傳》:“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也。”

【第23句】:里通外國[lǐ tōng wài guó]

【解釋】暗中勾結(jié)外國,陰謀叛國。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之余》:“ 大則指為'里通外國’,就是現(xiàn)在之所謂'漢奸’。”

【示例】他里通外國,是一個典型的大漢奸。

【第24句】:錢可通神[qián kě tōng shén]

【解釋】比喻金錢的魔力極大。

【出處】唐·張固《幽閑鼓吹》卷五十二:“錢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禍及,不得不止。”

【示例】大小荊條,先決四十,再發(fā)有司,從公擬罪,錢可通神,法難縱你。 ——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

【第25句】:粗通文墨[cū tōng wén mò]

【解釋】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學(xué)問。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長安人氏,略知書史,粗通文墨。”

【第26句】:不通文墨[bù tōng wén mò]

【解釋】通:精通;文墨:指寫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小生舊日在那里住了數(shù)年,與他相交時,他雖是個不通文墨的人,為見他與人結(jié)交真有義氣,是個好男子。”

【示例】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卷:“二來是個村郎,不通文墨。”

【第27句】:博通經(jīng)籍[bó tōng jīng jí]

【解釋】博:廣博:籍:書籍。廣博而又精通經(jīng)典文獻(xiàn)。形容人學(xué)識淵博。

【出處】《后漢書·馬融傳》:“初,京兆摯恂以儒術(shù)教授隱于南山,不應(yīng)征聘,名重關(guān)西。融從其游學(xué),博通經(jīng)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第28句】:亙古通今[gèn gǔ tōng jīn]

【解釋】亙:橫貫;通:貫通。指從古到今。

【出處】南朝·宋·鮑照《河清頌》:“亙古通今,明鮮晦多。”

【第29句】:窮通皆命[qióng tōng jiē mìng]

【解釋】指窮困或通達(dá)皆由命定。

【出處】漢·荀悅《漢紀(jì)·平帝紀(jì)》:“是故窮達(dá)有命,吉兇由人。”唐·孟浩然《晚春臥病寄張八》:“常恐填溝壑,無由振羽儀。窮通若有命,欲向論中推。”

【示例】若論才藝,仲尼年少,便合封侯,窮通皆命也。 ——元·馬致遠(yuǎn)《女冠子·枉了閑愁套·么篇》

【第30句】:高步通衢[gāo bù tōng qú]

【解釋】衢:大路。原指官居顯位。后也指科舉登第。同“高步云衢”。

【出處】《石季龍載記上》:“朕聞良臣如猛獸,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第31句】:位望通顯[wèi wàng tōng xiǎn]

【解釋】舊指地位和聲望都很顯赫。

【出處】《晉書·劉寔傳》:“及位望通顯,每崇儉素,不尚華麗。”

【示例】大亮雖位望通顯,而居處卑陋,衣服儉率。 ——《舊唐書·李大亮傳》

【第32句】:串通一氣[chuàn tōng yī qì]

【解釋】相互勾結(jié),一個鼻孔出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怪道!你們串通一氣來算計我。”

【示例】他們和賭館的人雖然串通一氣,惟恐怕他們冒冒失失的放槍拒敵…… ——清·張春帆《宦海》第二回

【第33句】:透古通今[tòu gǔ tōng jīn]

【解釋】形容貫通古今。

【出處】元·王吉昌《行香子·木金間隔》詞:“杳冥時,蹤跡難尋。無中顯有,透古通今。”

【第34句】:應(yīng)權(quán)通變[yìng quán tōng biàn]

【解釋】指順應(yīng)機(jī)宜,采取變通的措施。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詔策亮曰”裴松之注引晉·習(xí)鑿齒《漢晉春秋》:“昔孝文卑辭匈奴,先帝優(yōu)與吳盟,皆應(yīng)權(quán)通變,弘思遠(yuǎn)益,非匹夫之為忿者也。”

【示例】若應(yīng)權(quán)通變,以寧靜圣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

【第35句】:融會通浹[róng huì tōng jiā]

【解釋】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處】宋·葉適《司農(nóng)卿湖廣總領(lǐng)詹公墓志銘》:“已而遍觀諸書,博求百家,融會通浹,天文、地理、象數(shù)、異書,無不該極。”

【第36句】:一鼻孔通氣[yī bí kǒng tōng qì]

【解釋】同一個鼻孔出氣。比喻立場、觀點、主張完全一致。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三回:“你六娘當(dāng)時和他一個鼻子眼兒里出氣,什么事兒來家不告訴我。”

【第37句】:曲徑通幽[qū jìng tōng yōu]

【解釋】曲:彎曲;徑:小路;幽:指深遠(yuǎn)僻靜之處。彎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靜的地方。

【出處】唐·常建《題破冊寺后禪院》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示例】曲徑通幽處,園林無俗情。 ——清·俞樾《曲園楹聯(lián)》

【第38句】:達(dá)士通人[dá shì tōng rén]

【解釋】通人:學(xué)識淵博貫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達(dá),學(xué)識淵博的人。

【出處】宋·陸游《雍煕請機(jī)老疏》:“伏望尊官長者,達(dá)士通人,共燃續(xù)慧命燈,不惜判虛空筆,起難遭想,結(jié)果勝緣。”

【第39句】:不通一竅[bù tōng yī qiào]

【解釋】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出處】《呂氏春秋·過理》:“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于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第40句】: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

【解釋】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曉現(xiàn)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

【第41句】:書通二酉[shū tōng èr yǒu]

【解釋】比喻讀書甚多,學(xué)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出處】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xué),因留之。”

【示例】[陳宗阮]到一十六歲,果然學(xué)富五車,書通二酉。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閑云庵阮三償冤債》

【第42句】:不通時宜[bù tōng shí yí]

【解釋】不明白當(dāng)時的形勢、潮流。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九·方頭》:“今人言不通時宜而無顧忌者曰方頭。”

【第43句】:四通輻輳[sì tōng fú còu]

【解釋】輻輳:車輻湊集于轂上。比喻四方人才或貨物像車輻聚于轂上一樣地匯集在一起。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地四平,諸侯四通輻輳,無名山大川之限。”

【第44句】:手眼通天[shǒu yǎn tōng tiān]

【解釋】比喻善于鉆營,手腕不尋常。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示例】他手眼通天,很有能耐。

【第45句】:三杯通大道[sān bēi tōng dà dào]

【解釋】三杯:指飲了三杯酒;大道:寬廣的道路。三杯酒下肚,可達(dá)理想境界。形容舊時文人因政治上不得意,靠飲酒來安慰自己,自我陶醉。

【出處】唐·李白《月下獨酌》:“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示例】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增廣賢文》

【第46句】:識時通變[shí shí tōng biàn]

【解釋】能認(rèn)清時勢,通達(dá)應(yīng)變。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9回:“爾祖子文,為楚名臣,識時通變。”

【示例】只要做到識時通變,我們就能融合進(jìn)去。

【第47句】:政通人和[zhèng tōng rén hé]

【解釋】政事通達(dá),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wěn)定,人民安樂。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示例】及擢守嚴(yán)陵,政通人和,始從事于梨棗。 ——清·鮑廷博《青本刻<聊齋志異>紀(jì)事》

【第48句】:不通水火[bù tōng shuǐ huǒ]

【解釋】形容跟人不相往來。

【出處】《漢書·孫寶傳》:“杜門不通水火。”

【第49句】:達(dá)權(quán)通變[dá quán tōng biàn]

【解釋】通、達(dá):通曉,懂得;權(quán)、變:權(quán)宜,變通。做理能適應(yīng)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guī)。

【出處】《后漢書·賈逵傳》:“《左氏》義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權(quán)變。”

【第50句】:條條大路通羅馬[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

【解釋】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示例】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不必著急。

【第51句】:六通四辟[liù tōng sì pì]

【解釋】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時。

【出處】《莊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

【示例】大小精粗,六通四辟,無乎不在。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序》

【第52句】:六通四達(dá)[liù tōng sì dá]

【解釋】猶四通八達(dá)。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處】清·薛福成《開創(chuàng)中國鐵路議》:“即如美邦新造,四十年前尚無鐵路,今通計國中六通四達(dá)為路至二十一萬里。”

【第53句】:披古通今[pī gǔ tōng jīn]

【解釋】披:翻閱;通:通曉。閱讀通曉古今書籍。

【出處】南朝·梁·蕭綱《書案銘》:“敬客禮賢,恭思儼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

【第54句】:老練通達(dá)[lǎo liàn tōng dá]

【解釋】老成干練,通曉事理。

【示例】德公老練通達(dá),深謀遠(yuǎn)慮,啥事體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二十九

【第55句】:烏鵲通巢[wū què tōng cháo]

【解釋】烏鴉與喜鵲同巢。比喻異類和睦共處。

【出處】《隋書·郭雋傳》:“家門雍睦,七葉共居,犬豕同乳,烏鵲通巢,時人以為義感之應(yīng)。”

【第56句】:碩學(xué)通儒[shuò xué tōng rú]

【解釋】儒:指讀書人。學(xué)問淵博,通達(dá)事理的學(xué)者。

【出處】《后漢書·杜林傳》:“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南史·顧越傳》:“弱冠游學(xué)都下,通儒碩學(xué),必造門質(zhì)疑,討論無倦。”

【第57句】:互通有無[hù tōng yǒu wú]

【解釋】通:往來。拿出自己多余的東西給對方主,與之進(jìn)行交換,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出處】唐·韓愈《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示例】現(xiàn)在漢匈互通有無,關(guān)市大開。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

【第58句】:知書通禮[zhī shū tōng lǐ]

【解釋】有文化,懂禮儀。形容有教養(yǎng)。同“知書達(dá)禮”。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看了柴進(jìn)、燕青出言不俗,知書通禮,先自有八分歡喜。”

【第59句】:博物通達(dá)[bó wù tōng dá]

【解釋】通達(dá):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識淵博,通曉事理。

【出處】《漢書·公孫列東王楊蔡陳鄭傳贊》:“桑大夫據(jù)當(dāng)時,合時變,上權(quán)利之略,雖非正法,巨儒宿學(xué),不能自解,博物通達(dá)之士也。”

【第60句】:文通殘錦[wén tōng cán jǐn]

【解釋】比喻剩下不多的才華。

【出處】典出《南史·江淹傳》。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xié)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雕塑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劇本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推廣 自學(xué)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營銷 培訓(xùn)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biāo)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張家口人才網(wǎng)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chǔ)學(xué)習(xí)電腦 電商設(shè)計 職業(yè)培訓(xùn)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短視頻剪輯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車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guān)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jī)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xué)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訓(xùn)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xùn)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滄州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jī)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十畝地 造紙術(shù)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3d动漫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国产香蕉视频| 三级伦理在线播放| 884hutv四虎永久黄网|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红怡院在线| 天堂网中文字幕|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深爱网|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蜜桃成熟时3之蜜桃仙子电影| 特级按摩一级毛片|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大陆熟妇丰满多毛XXXX| 国产又猛又黄又爽|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5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毛片色毛片18毛片美女|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午夜影院app|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色吊丝最新网站| 日韩综合第一页| 国产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劲爆欧美第1页婷婷|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