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幽”的成語大全(54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幽明永隔、微顯闡幽、洞幽察微等含“幽”的成語54個,其中“幽”開頭的8個,“幽”結尾的9個,“幽”在中間的37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幽”開頭的成語
【第1句】:幽明永隔[yōu míng yǒng gé]
【解釋】幽明:生與死,陰間與陽間。陰間與陽間永遠隔離。指死后再也不能相見
【出處】明·楊漣《祭趙我白老師》:“師生恩義,邈若河山,遂成幽明永隔矣。”
【第2句】:幽閨弱質[yōu guī ruò zhì]
【解釋】閨閣中的弱女子。
【示例】現代女性再不是以前的幽閨弱質了。
【第3句】:幽人之風[yōu rén zhī fēng]
【解釋】幽人:隱居的人;風:風格。指脫俗高雅的人。
【出處】南朝·齊·謝脁《擬風賦》:“開翠帷之影藹,響行珮之輕鳴,揚淮南之妙舞,發齊后之妍聲,子云寂寞,叔夜高張,煙霞洞色,苓荑結芳,斯則幽人之風也。”
【第4句】:幽囚受辱[yōu qiú shòu rǔ]
【解釋】幽:幽禁。遭受象被幽禁的囚徒般的恥辱。
【出處】《史記·管晏列傳》:“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示例】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
【第5句】:幽情雅趣[yōu qíng yǎ qù]
【解釋】幽:深。幽深高雅的情趣。
【出處】宋·趙佶《宣和畫譜·宋·士雷》:“又作花竹,多在于風雪荒寒之中,蓋胸次洗盡綺紈之習,故幽情雅趣,落筆便與畫工背馳。”
【第6句】:幽明異路[yōu míng yì lù]
【解釋】幽明:陰間和陽間。陰間和陽間是不同的道路。
【出處】唐·朱慶余《冥音錄》:“幽明異路,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萬代一時。”
【示例】君已知我,復何言也,幽明異路,亦難久處。 ——金·元好問《續夷堅志》第一卷
【第7句】:幽期密約[yōu qī mì yuē]
【解釋】幽期:相愛男女幽會的時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秘密會面。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焚名香暗中禱告:只愿得紅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兒休惡!佛羅,早成就了幽期密約!”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一折:“空誤了幽期密約,虛過了月夕花朝。無緣配合,有分煎熬。”
【示例】那秦鐘與智能百般不忍分離,背地里多少幽期密約,俱不用細述,只得含恨而別。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五回
【第8句】:幽情逸韻[yōu qíng yì yùn]
【解釋】深沉、超俗的情致和情調。
【出處】清·鄭燮《題破盆蘭花圖》:“春雨春風寫妙顏,幽情逸韻落人間。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烏盆更入山。”
“幽”結尾的成語
【第1句】:微顯闡幽[wēi xiǎn chǎn yōu]
【解釋】指顯現微妙之處,闡明幽深之理。
【出處】《周易·系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示例】晉·杜預《<春秋傳集解>序》:“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
【第2句】:顯微闡幽[xiǎn wēi chǎn yōu]
【解釋】顯示細微之事,說明隱幽之理,使之顯見著明。
【出處】《周易·系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示例】然則詩話之作,集思廣益,顯微闡幽,寧濫毋遺,不亦可乎?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四卷
【第3句】:抉奧闡幽[jué ào chǎn yōu]
【解釋】剖析奧秘,闡發隱微。
【出處】清·江藩《漢學師承記·紀昀》:“大而經、史、子、集,以及醫、卜、詞曲之類,其評論抉奧闡幽,詞明理正。”
【第4句】:尋奇探幽[xún qí tàn yōu]
【解釋】探尋幽深奇異的景物。
【出處】宋·陸九淵《題新興寺壁》:“輕舟危檣,笑歌相聞,聶如魚鱗,列如雁行。至其尋幽探奇,更泊互進,迭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從。”
【示例】吾見尋奇探幽者,詫為奇聞異跡,必將載酒登高,窮極眺望。 ——清·湯斌《楊彭山春望詞序》
【第5句】:發潛闡幽[fā qián chǎn yōu]
【解釋】闡發沉潛深奧的事義道理。
【出處】《周易·系辭下》:“夫彰往而察來,而顯微闡幽。”
【示例】此翰苑筆也,聊贈一枝,以報發潛闡幽之厚意。 ——清·薛福成《庸盦筆記·桃花夫人示夢》
【第6句】:含笑九幽[hán xiào jiǔ yōu]
【解釋】在九泉之下滿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沒什么牽掛。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公得此深明大義之貞姬,復有此為國捐軀之肖子,洵可含笑九幽。”
【第7句】:吊古尋幽[diào gǔ xún yōu]
【解釋】吊:憑吊;幽:幽境。憑吊古跡,尋找幽境,感懷舊事。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30卷:“游山玩水,吊古尋幽,賞月吟風,怡情遣興,詩賦文詞,山川殆遍。”
【示例】我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吊古尋幽。
【第8句】:下喬入幽[xià qiáo rù yōu]
【解釋】從高樹上下來,鉆進幽深的坑谷里。比喻棄明從暗,或從良好的處境轉入惡劣的處境。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幽谷者。”
【示例】舍高就卑,曰下喬入幽。 ——宋·胡繼宗《書信故事·評論類》
【第9句】:曲徑通幽[qū jìng tōng yōu]
【解釋】曲:彎曲;徑:小路;幽:指深遠僻靜之處。彎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靜的地方。
【出處】唐·常建《題破冊寺后禪院》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示例】曲徑通幽處,園林無俗情。 ——清·俞樾《曲園楹聯》
“幽”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洞幽察微[dòng yōu chá wēi]
【解釋】徹底地看到幽深微妙處。
【示例】他對事物有洞幽察微的本事。
【第2句】:通幽洞冥[tōng yōu dòng míng]
【解釋】通曉、洞察幽冥之事。
【出處】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文成作師,通幽洞冥。”
【示例】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53卷:“通幽洞冥,吞咽九靈。”
【第3句】:黜陟幽明[chù zhì yōu míng]
【解釋】指黜退昏愚的官員,晉升賢明的官員。
【出處】《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孔傳:“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
【示例】昔堯舜氏不下席而天下理者,蓋黜陟幽明能折中爾。 ——唐·陳子昂《上軍國利害事·出使》
【第4句】:黜幽陟明[chù yōu zhì míng]
【解釋】指黜退昏愚的官員,晉升賢明的官員。
【出處】《宋書·鄧琬傳》:“孤以不才,任居藩長,大懼宗稷,殲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飛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廟復安,海昏有紹。”
【示例】有光等與于南宮之試,親見天子黜幽陟明之典。 ——明·歸有光《送昆山縣令朱侯序》
【第5句】:暢敘幽情[chàng xù yōu qíng]
【解釋】盡情地敘談,把內心深處的感情都表達出來。
【出處】晉·五羲之《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第6句】:空谷幽蘭[kōng gǔ yōu lán]
【解釋】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形容十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五回:“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
【示例】她素來以貌美自負,而今見了這個少女,宛如空谷幽蘭,既清且艷,頓覺自愧不如。 ——梁羽生《萍蹤俠影錄》第十八回
【第7句】:尋幽探奇[xún yōu tàn qí]
【解釋】探尋幽深奇異的景物。
【出處】宋·陸九淵《題新興寺壁》:“輕舟危檣,笑歌相聞,聶如魚鱗,列如雁行。至其尋幽探奇,更泊互進,迭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從。”
【第8句】:尋幽探勝[xún yōu tàn shèng]
【解釋】探:尋求。勝:勝地,風景優美的地方。游覽山水時尋找、搜索幽雅的勝地。亦作“尋幽探奇”、“尋奇探幽”、“探幽選勝”。
【出處】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詩:“尋幽殊未歇,愛此春光發。”
【第9句】:闡幽顯微[chǎn yōu xiǎn wēi]
【解釋】闡:闡明;幽:幽深。講明深奧和精微的道理。形容挖掘深,能啟發人認識所未能認識的事物。
【出處】《周易·系辭下》:“無《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第10句】:探幽窮賾[tàn yōu qióng zé]
【解釋】探:尋求,探測;賾:幽深玄妙。探究深奧的道理,搜索隱秘的事情。
【出處】《晉書·潘尼傳》:“抽演微言,啟發道真。探幽窮賾,溫故知新。”
【第11句】:探幽索勝[tàn yōu suǒ shèng]
【解釋】探:尋求,探測;幽:幽深玄妙;索:搜求。探尋幽深奇異的景物。
【出處】宋·陸九淵《題新興寺壁》:“輕舟危檣,笑歌相聞,聶如魚鱗,列如雁行。至其尋幽探奇,更泊互進,迭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從。”
【示例】素性好游,凡吳郡諸山,閱歷殆遍;竹杖芒鞋,探幽索勝,登涉之勞,所不憚也。 ——清·王韜《淞隱漫錄·妙香》
【第12句】:通幽洞靈[tōng yōu dòng líng]
【解釋】通曉、洞察幽冥靈異之事。
【出處】南朝·梁·陸倕《新刻漏銘》:“尚辨天意,猶測地情。況我神造,通幽洞靈。”
【第13句】:密意幽悰[mì yì yōu cóng]
【解釋】密:親密;幽:隱蔽;悰:歡樂。深藏內心的親密的情意和歡樂。
【出處】元·賈仲名《金安壽》第一折:“助人笑口歡容,幾多密意幽悰。”
【第14句】:闡幽探賾[chǎn yōu tàn zé]
【解釋】闡;闡明;賾:幽深莫測。闡明和探究深奧精微的道理。
【出處】明·唐順之《吳儒人挽詩》序:“豈史主于紀大而略小,詩主于闡幽探賾,其為教一而其為體則異耶。”
【第15句】:無幽不燭[wú yōu bù zhú]
【解釋】黝暗處無不被照亮。比喻明察隱微。
【出處】《周書·達奚武傳》:“但神道聰明,無幽不燭,感公至誠,甘澤斯應。”
【示例】唐·李白《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圣君垂拱南面,穆清而居,大明廣運,無幽不燭。”
【第16句】:探幽索隱[tàn yōu suǒ yǐn]
【解釋】探探究深奧的道理,搜索隱秘的事情。同“探賾索隱”。
【出處】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夫仁者樂,知者好誠,秉禮者探幽索隱。”
【示例】學習上也要有探幽索隱的精神。
【第17句】:通幽洞微[tōng yōu dòng wēi]
【解釋】通曉、洞察細微而幽深的道理。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佛光滿禪師法嗣》:“并鉤深索隱,通幽洞微。”
【第18句】:張皇幽眇[zhāng huáng yōu miǎo]
【解釋】皇:大,顯。指闡發、張揚思想或著述中的深妙精微之處。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第19句】:出幽升高[chū yōu shēng gāo]
【解釋】猶言出谷遷喬。比喻人的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出處】《后漢書·儒林傳上·楊倫》:“帝乃下詔曰:'倫出幽升高,寵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從,茍肆狷志。’”李賢注引《詩》:“出于幽谷,升于喬木。”
【第20句】:剖幽析微[pōu yōu xī wēi]
【解釋】猶剖玄析微。剖辨玄奧,分析細微。
【出處】宋·葉適《<覆瓿集>序》:“使讀者剖幽析微,深刺腧髓,渠不開其智。”
【第21句】:闡幽明微[chǎn yōu míng wēi]
【解釋】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孝子》:“司風教者,重務良多,無暇彰表,則闡幽明微,賴茲芻蕘。”
【第22句】:闡幽抉微[chǎn yōu jué wēi]
【解釋】指闡明幽隱,抉發精微。
【出處】秦牧《藝海拾貝·象和蟻的童話》:“一些談藝術理論的著作為了要'闡幽抉微’,也往往容易把藝術的道理談得很深奧。”
【第23句】:深山幽谷[shēn shān yōu gǔ]
【解釋】與山外距離遠、人跡罕至的山嶺、山谷。
【出處】《列子·黃帝》:“寢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
【第24句】:洞幽燭微[dòng yōu zhú wēi]
【解釋】洞:洞察;幽:深遠;燭:照亮;微:微末,精細處。形容目光銳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細微之處。
【出處】明·吳承恩《贈郡伯愚邵公報政序》:“有洞幽燭遠之明,有含茹翕張不疾不徐之度。”
【示例】謂能洞幽燭微,提綱挈領,非徒鉆故紙者可比。 ——清·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
【第25句】:遁世幽居[dùn shì yōu jū]
【解釋】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同“遁世隱居”。
【出處】北齊·劉晝《新論·遇不遇》:“齊之華士,棲志丘壑,而太公誅之之;魏之干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示例】杜門宴坐無傷道,遁世幽居也是賢。 ——元·耶律楚材《西域和王君玉》之十六
【第26句】:通幽動微[tōng yōu dòng wēi]
【解釋】通曉、洞察幽深而細微的道理。同“通幽洞微”。
【出處】《敦煌變文集·葉凈能詩》:“推五岳即須臾,制約宇宙,造化之內,無人可皆,通幽動微。”
【第27句】:洞幽燭遠[dòng yōu zhú yuǎn]
【解釋】洞:洞察;幽:深遠;燭:照亮。形容目光銳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細微之處。
【出處】明·吳承恩《贈郡伯古愚邵公報政序》:“有洞幽燭遠之明,有含茹翕張不疾不徐之度。”
【示例】他有洞幽燭遠的眼光。
【第28句】:尋幽入微[xún yōu rù wēi]
【解釋】尋幽:探究深奧難明的事理。入微:達到極其細致、深刻的地步。形容對深奧的事理探求達到非常深刻的程度。
【出處】《北史·楊伯丑傳》:“分析爻象,尋幽入微。”
【第29句】:窮幽極微[qióng yōu jí wēi]
【解釋】深入探求玄奧的學問。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二:“窮幽極微,至纖無際。”
【示例】圣嘆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發,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于其間矣。 ——清·李漁《閑情偶寄·填詞余論》
【第30句】:尋幽訪勝[xún yōu fǎng shèng]
【解釋】搜尋幽僻美好的地方。
【示例】我最喜歡尋幽訪勝。
【第31句】:清音幽韻[qīng yīn yōu yùn]
【解釋】比喻文章造詣極深。
【出處】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韻,凄如飄風急雨之驟至。”
【示例】我也想寫出清音幽韻的好文章來。
【第32句】:纏綿幽怨[chán mián yōu yuàn]
【解釋】纏綿:心緒郁結;幽怨:隱藏內心的怨恨。形容縈繞在內心的怨恨。
【出處】茅盾《從牯嶺到東京》:“不大愿意我有這種纏綿幽怨的調子。”
【第33句】:考績幽明[kǎo jì yōu míng]
【解釋】考績:考核官吏政績;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績得失。
【出處】《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示例】吾賤且辱,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 ——唐·柳宗元《宋薛存義序》
【第34句】:潛遁幽抑[qián dùn yōu yì]
【解釋】潛遁:隱匿、躲藏;幽抑:幽居。逃避世俗,過隱居生活。
【出處】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潛遁幽抑之士,其誰不有望于世。”
【第35句】:抽拔幽陋[chōu bá yōu lòu]
【解釋】抽拔:提拔。指提拔出身微賤不為人知卻很有才能的人。
【出處】《后漢書·范滂傳》:“顯薦異節,抽拔幽陋。”
【第36句】:出幽遷喬[chū yōu qiān qiáo]
【解釋】比喻人的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出處】語出《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示例】光光段生,出幽遷喬。資忠履信,武烈文昭。 ——晉·劉琨《答盧諶詩》之八
【第37句】:下喬木入幽谷[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
【解釋】從高樹上下來,鉆進幽深的坑谷里。比喻棄明從暗,或從良好的處境轉入惡劣的處境。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幽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