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檄”的成語(8個)
本文整理了檄愈頭風(fēng)、飛書走檄、傳檄而定等含“檄”的成語8個,其中“檄”開頭的成語1個,“檄”結(jié)尾的成語2個,“檄”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檄”開頭的成語【第1句】:檄愈頭風(fēng)[xí yù tóu fēng]
【解釋】檄:檄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討伐等的文書;愈:超過;頭風(fēng):頭痛病。比喻檄文尖銳辛辣。
【出處】《典略》:“琳作諸書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fēng),是日疾發(fā),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
“檄”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飛書走檄[fēi shū zǒu xí]
【解釋】迅速地書寫文件。
【出處】唐·李白《送程劉二侍御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詩:“繡衣貂裘明積雪,飛書走檄如飄風(fēng)。”
【示例】論都及政者宗班張,飛書走檄者征陳琳。 ——唐·崔祐甫《穆氏四子講藝記》
【第2句】:千里移檄[qiān lǐ yí xí]
【解釋】移:傳送;檄:是時指一種公文。
【出處】《后漢書·李固傳》:“上奏南陽太守高賜等臧穢。賜等懼罪,遂共重賂大將軍梁冀,冀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
【示例】冀愛財如命,悉數(shù)收受,即替他千里移檄,囑固從寬。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四十六回
“檄”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傳檄而定[chuán xí ér dìng]
【解釋】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示例】獲操則威震天下,中原雖廣,可傳檄而定。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第2句】:羽檄交馳[yǔ xǐ jiāo chí]
【解釋】羽檄:插上鳥羽的緊急文書。比喻軍情緊急。
【出處】宋·張孝祥《衡州新學(xué)記》:“于羽檄交馳之際,不敢忘學(xué),學(xué)成而兵有功,治有績,則余安得不為立言,以勸夫為政而不知學(xué)者耶。”
【第3句】:捧檄色喜[pěng xí sè xǐ]
【解釋】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曉喻或聲討的文書。指接到委任官職的通知而喜形于色。
【出處】《后漢書·劉平等傳序》:“東漢毛義家貧,以孝出名,府檄召義為守令。義捧檄色喜。后其母死,辭職不干。”
【示例】賢士原不可測,往日捧檄色喜,實是為親屈志;今乃知毛君節(jié)操,實異常人!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三十一回
【第4句】:羽檄飛馳[yǔ xǐ fēi chí]
【解釋】羽檄:插上鳥羽的緊急文書。比喻軍情緊急。
【出處】《三國志·蜀志·費祎傳》:“于時羽檄交馳,人馬擐甲,嚴(yán)駕已訖。”唐·王維《老將行》:“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馳日夕聞。”
【示例】雖曰今暫無事,未也,安知其不一日羽檄飛馳,以濟王為辭,以討君側(cè)之惡為名? ——《宋史·鄧若水傳》
【第5句】:傳檄可定[chuán xí kě dìng]
【解釋】傳:傳送,傳遞;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指不戰(zhàn)而使對方歸順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三卷:“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