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胸”的成語大全(86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胸中鱗甲、頓腳捶胸、氣夯胸脯等含“胸”的成語86個,其中“胸”開頭的38個,“胸”結尾的18個,“胸”在中間的3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胸”開頭的成語
【第1句】:胸中鱗甲[xiōng zhōng lín jiǎ]
【解釋】比喻存心險惡。
【出處】《三國志·蜀志·陳震傳》:“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p>
【第2句】:胸中甲兵[xiōng zhōng jiǎ bīng]
【解釋】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軍事才能。
【出處】《魏書·崔浩傳》:“汝曹視此人尪纖懦弱,手不能彎弓持矛,其胸中所懷乃逾于甲兵?!?/p>
【第3句】:胸中丘壑[xiōng zhōng qiū hè]
【解釋】丘:山丘;壑:山溝。指繪畫、作文時,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的意境。也比喻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出處】唐·厲霆《大有詩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盞里何妨對圣賢。”
【示例】想胸中丘壑,山中風月,亭臺幾所,花木千栽。 ——宋·戴復古《沁園春》詞
【第4句】:胸懷磊落[xiōng huái lěi luò]
【解釋】心地光明正大。
【示例】他胸懷磊落,從不怕人惡意中傷。
【第5句】:胸無宿物[xiōng wú sù wù]
【解釋】宿:過夜。胸中沒有過夜的東西。比喻心地坦率,沒有成見。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庾赤玉胸中無宿物?!?/p>
【示例】畢為人坦直,胸無宿物,微泄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
【第6句】:胸無點墨[xiōng wú diǎn mò]
【解釋】肚子里沒有一點墨水。指人沒有文化。
【出處】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某家本殷實,父母以獨子故,甚愛之,讀書十年,胸無點墨。”
【示例】你別看他每天滔滔不絕的,實際是個胸無點墨的人。
【第7句】:胸有丘壑[xiōng yǒu qiū hè]
【解釋】丘:山丘;壑:山溝。指繪畫、作文時,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的意境。也比喻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出處】唐·厲霆《大有詩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盞里何妨對圣賢?!?/p>
【示例】畢竟戴大理胸有丘壑,聽了此言,恍然大悟。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
【第8句】:胸有邱壑[xiōng yǒu qiū hè]
【解釋】①指見多識廣,心中記得許多山水勝狀。②指胸懷遠大,頗有見地。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眾人都道:'極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到這里?!?/p>
【示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1回:“畢竟戴大理胸有邱壑,聽了此言,恍然大悟道:'是了……’”
【第9句】:胸懷祖國,放眼世界[xiōng huái zǔ guó,fàng yǎn shì jiè]
【解釋】懷:懷藏。胸中懷藏祖國,眼光要放遠到全世界
【出處】張雙林《解讀北京人》:“上海人過于講實惠,講自家的事,而北京人確實胸懷祖國,放眼世界?!?/p>
【第10句】:胸中柴棘[xiōng zhōng chái jí]
【解釋】比喻居心險惡。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人謂庾元規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許。”
【第11句】:胸懷坦白[xiōng huái tǎn bái]
【解釋】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
【出處】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要自己抱有高度的革命熱情和對黨負責的精神,才會胸懷坦白,才會有'脫褲子’的精神?!?/p>
【示例】王朔《枉然不供》:“胸懷坦白,問心無愧,夜道遇鬼膽氣壯,半夜敲門心不驚?!?/p>
【第12句】:胸中萬卷[xiōng zhōng wàn juàn]
【解釋】指讀過大量的書。
【出處】宋·辛棄疾《聲聲慢·送上饒黃倅職滿赴調》詞:“問個里,待怎么銷殺,胸中萬卷?!?/p>
【第13句】:胸無大志[xiōng wú dà zhì]
【解釋】心里沒有遠大志向。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實系凡庸之輩,胸無大志,三年來觀望風色,動搖不前?!?/p>
【示例】胸無大志的人必會有近憂的。
【第14句】:胸中無數[xiōng zhōng wú shù]
【解釋】指對情況了解不清楚,心里沒有底。
【出處】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切都是胸中無'數’,結果就不能不犯錯誤。”
【示例】胸中無數是辦不好事情的。
【第15句】:胸中之穎[xiōng zhōng zhī yǐng]
【解釋】穎:聰明。心中的聰明才智
【出處】漢·王充《論衡·程材》:“博學覽古今,計胸中之穎,出謚十萬?!?/p>
【第16句】:胸有鱗甲[xiōng yǒu lín jiǎ]
【解釋】比喻存心險惡。
【出處】《三國志·蜀志·陳震傳》:“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p>
【第17句】:胸中百萬兵[xiōng zhōng bǎi wàn bīng]
【解釋】胸中裝有百萬軍隊。比喻人具有軍事才能。
【出處】宋·唐庚《會飲尉廳效八仙體》:“法曹靜如不能鳴,胸中自有百萬兵。”
【示例】憑著你滅寇功,舉將能,兩般兒功效如紅定。為甚俺鶯娘心下十分順,都則為君瑞胸中百萬兵。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
【第18句】:胸中正,眸子瞭[xiōng zhōng zhèng,móu zǐ liáo]
【解釋】為人正直,眼睛就明亮。
【出處】《孟子·離婁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示例】再齷齪的事,只能心里想,臉上不但要莊重肅穆,所謂“胸中正,眸子瞭”。 ——二月河《乾隆皇帝》五
【第19句】:胸中無墨[xiōng zhōng wú mò]
【解釋】胸中沒有墨水。比喻人沒有學問,文化水平低。
【出處】宋·吳子良《林下偶談》:“俚俗謂不能文者為胸中無墨,蓋亦有據。通典載,北齊策秀才書,有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東坡監試呈詩試官云:麻衣職再著,墨水真可飲。”
【示例】胸中無墨,何妨藏拙。奈何冒名延譽,自取禍戾?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七十九回
【第20句】:胸有成算[xiōng yǒu chéng suàn]
【解釋】猶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商務》:“各口進出貨物盈虛,以及市價漲跌,庶胸有成算,不為租客所欺?!?/p>
【第21句】:胸羅錦繡[xiōng luó jǐn xiù]
【解釋】比喻人富有文才或謀略。
【出處】明·清溪道人《禪真逸史》第二十九回:“眉隱江山秀氣,胸羅錦繡文章。慣識天文,也知地理,熟諳行藏?!?/p>
【示例】談春秋胸羅錦繡,講禮制口吐珠璣。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第22句】:胸無成竹[xiōng wú chéng zhú]
【解釋】指心中沒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出處】清·鄭燮《板橋題畫·竹·胸無成竹》:“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p>
【示例】小說寫作應胸有成竹,散文隨筆當胸無成竹。 ——馮驥才《胸無成竹的快樂》
【第23句】:胸中磊塊[xiōng zhōng lěi kuài]
【解釋】指心中郁積的不平之氣
【出處】明·袁宏道《上巳日柬惟長》:“自信胸中磊塊甚,開尊恨不瀉江湖?!?/p>
【第24句】:胸有懸鏡[xiōng yǒu xuán jìng]
【解釋】指能洞察一切,猶如明鏡在胸。
【出處】《收獲》1981年第1期:“運行人員互相對視了一眼,由衷信服地點著頭,這位局長胸有懸鏡,明察秋毫。”
【第25句】:胸有城府[xiōng yǒu chéng fǔ]
【解釋】形容心機深沉,毫不外露,難于窺測。
【出處】《舊唐書·李林甫傳》:“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嘗以愛憎見于容色?!?/p>
【示例】馮超胸有城府地一揚手,制止單易之。 ——張天民《創業》第二章
【第26句】:胸中塊壘[xiōng zhōng kuài lěi]
【解釋】塊壘:積砌成堆的土塊。比喻心中郁積的不平之氣。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示例】算是借他人杯酒澆自己胸中塊壘,朗讀的調子很好聽,就像是歌唱一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第27句】:胸無城府[xiōng wú chéng fǔ]
【解釋】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難于揣測的深遠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
【出處】《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p>
【示例】原來陳雨堂是一個胸無城府的人,心口率直,惟有一樣脾氣,歡喜學人家的談風。 ——清·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二回
【第28句】:胸中有數[xiōng zhōng yǒu shù]
【解釋】指對情況有清楚的了解,心里有底。
【出處】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胸中有'數’。這是說,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主意到它們的數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數量的分析。”
【示例】別看他平時少言寡語的,可是胸中有數。
【第29句】:胸有成略[xiōng yǒu chéng lüè]
【解釋】指胸有已成的策略。
【出處】清·周亮工《黃母周宜人七軼序》:“江都天人之學,長沙治安之書,摩切已深,胸有成略,足以應當世之所求?!?/p>
【第30句】:胸喘膚汗[xiōng chuǎn fū hàn]
【解釋】形容疲乏到極點。
【出處】《漢書·王褒傳》:“胸喘膚汗,人極馬倦?!?/p>
【第31句】:胸中壘塊[xiōng zhōng lěi kuài]
【解釋】壘塊:積砌成堆的土塊。比喻心中郁積的不平之氣。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示例】自信胸中壘塊甚,開尊恨不瀉江湖。 ——明·袁宏道《上已日柬惟長》
【第32句】:胸無成算[xiōng wú chéng suàn]
【解釋】心中沒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七回:“莫要胸無成算,孟浪而行,那時臨時局促,倒被那廝行兇,反為不美。”
【第33句】: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解釋】原指畫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p>
【示例】毛委員胸有成竹,決定馬上向南去追趕部隊。 ——陳伯鈞《毛主席率領我們上井崗山》
【第34句】:胸有甲兵[xiōng yǒu jiǎ bīng]
【解釋】甲兵:鎧甲和兵器,泛指武器。比喻胸中富有韜略。
【出處】《魏書·崔浩傳》:“汝曹視此人尪纖懦弱,手不能彎弓持矛,其胸中所懷乃逾于甲兵?!?/p>
【示例】才兼文武,慚非伊呂之儔;胸有甲兵,頗讓孫吳之術。 ——明·沈彩《千金記·遇仙》
【第35句】:胸懷大志[xiōng huái dà zhì]
【解釋】懷:懷藏。胸有遠大志向。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1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p>
【示例】年輕人要胸懷大志,報效祖國。
【第36句】:胸次開闊[xiōng cì kāi kuò]
【解釋】形容人胸襟寬廣。
【出處】宋·朱熹《答呂子約》:“便自胸次開闊,黑白分明?!?/p>
【第37句】:胸次丘壑[xiōng cì qiū hè]
【解釋】丘:山丘;壑:山溝。指繪畫、作文時,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的意境。也比喻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出處】唐·厲霆《大有詩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盞里何妨對圣賢?!?/p>
【示例】胸次有丘壑,笑談無俗氛。 ——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賞趣堂》
【第38句】:胸中懷刀[xiōng zhōng huái dāo]
【解釋】形容存心險惡。
“胸”結尾的成語
【第1句】:頓腳捶胸[dùn jiǎo chuí xiōng]
【解釋】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同“頓足搥胸”。
【出處】《中國民間故事選·打碎的碗》:“可是國王頓腳捶胸地罵道:'沒用的東西們,如果發現碗上有一道裂紋,就反你們每本個中絞死一個!’”
【示例】有時候,工作沒有做好,就頓腳捶胸,恨不得把自己撕成幾半。 ——昊運鐸《把一切獻給黨·我們的工廠》
【第2句】:跌腳捶胸[diē jiǎo chuí xiōng]
【解釋】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出處】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二折:“我這里牽腸割肚把你個孩兒舍,跌腳捶胸,自嘆嗟。”
【示例】趙六老跌腳捶胸,哭了一回。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第3句】:義憤填胸[yì fèn tián xiōng]
【解釋】指胸中充滿義憤。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臉兒狼、傻狗二人商量的傷天害理的這段陰謀聽了個仔細,登時義憤填胸?!?/p>
【示例】畿輔士民,屢遭虜騎蹂躪,莫不義憤填胸,恨之切骨。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第4句】:頓足椎胸[dùn zú zhuī xiōng]
【解釋】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同“頓足搥胸”。
【出處】劉立凱《五四——六三愛國運動大事日錄·廣州眾搗毀日貨》:“社會人心異常興奮,甚至婦人、孺子、車夫、苦力,風元不口談抵制,戟批痛罵,握拳怒目,頓足椎胸?!?/p>
【第5句】:頓足搥胸[dùn zú duī xiōng]
【解釋】邊跺腳邊擊打胸脯。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
【出處】《水滸傳》第一○二回:“王砉頓足搥胸道:'是我不該來看那逆種!’”
【示例】靈車隊,萬眾心相隨,只見靈車去,不見總理歸,頓足搥胸悲欲絕,呼喚總理淚紛飛。 ——《光明日報》19【第77句】:【第1句】:9
【第6句】:昂首挺胸[áng shǒu tǐng xiōng]
【解釋】抬起頭,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氣旺。
【出處】歐陽予情《小英姑娘》:“她伸開兩手昂首挺胸,狂了似的往外跑。”
【示例】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王之燕同志領頭高呼起口號。 ——《上饒集中營·浩氣長存》
【第7句】:跌腳搥胸[diē jiǎo chuī xiōng]
【解釋】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第8句】:成竹在胸[chéng zhú zài xiōng]
【解釋】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示例】他回答老師的問題從容不迫,成竹在胸。
【第9句】:了然于胸[liǎo rán yú xiōng]
【解釋】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處】《晉書·袁齊傳》:“夫經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p>
【示例】怎樣欽差就賞識,怎樣欽差就批駁,他能了然于胸,預備停當。——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八回
【第10句】:憤氣填胸[fèn qì tián xiōng]
【解釋】形容憤怒之情充滿胸中。
【出處】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三:“筑壘清野,秣馬訓兵,憤氣填胸,誓雪國恥?!?/p>
【示例】王陵憤氣填胸,只恨口眾我寡,不便再言。 ——蔡東蕃《前漢演義》第四十四回
【第11句】:搔耳捶胸[sāo ěr chuí xiōng]
【解釋】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煩惱的樣子。
【出處】《西湖佳話·三生石跡》:“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來?!?/p>
【示例】他搔耳捶胸,十分懊惱。
【第12句】:怒氣填胸[nù qì tián xiōng]
【解釋】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于馬下,左右急救歸船?!?/p>
【示例】滿屋里尋了一會,不見個蹤跡,急的怒氣填胸。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
【第13句】:甲兵在胸[jiǎ bīng zài xiōng]
【解釋】甲兵:鎧甲和兵器,泛指武器。比喻胸中富有韜略。
【出處】《魏書·崔浩傳》:“汝曹視此人尪纖懦弱,手不能彎弓持矛,其胸中所懷乃逾于甲兵。”
【第14句】:昂頭挺胸[áng tóu tǐng xiōng]
【解釋】抬起頭,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氣旺。參見“昂首挺胸”。
【出處】語出歐陽予情《小英姑娘》:“她伸開兩手昂首挺胸,狂了似的往外跑?!?/p>
【示例】“你看!提到內戰,就連婦人女子都反對啦……”昂頭挺胸,老老師欣喜地叫出來。 ——沙汀《范老老師》
【第15句】:跌腳槌胸[diē jiǎo chuí xiōng]
【解釋】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出處】《水滸傳》第一○四回:“眾人跌腳槌胸,好似掀翻了雞窠,弄出許多慌來?!?/p>
【第16句】:頓足捶胸[dùn zú chuí xiōng]
【解釋】用腳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極度悲痛或惱怒,到了極點。
【出處】元·無名氏《白兔記》第十四折:“他那里醉朦朧語言都不省,只獲得頓足捶胸也,短嘆長吁千萬聲?!?/p>
【示例】只見楊子哀號哽咽,頓足捶胸,撫棺長恨,欲拔劍自刎。 ——明·吳元泰《東游記》第七回
【第17句】:全局在胸[quán jú zài xiōng]
【解釋】對于全盤棋的走法心中有數。比喻對整個形勢非常了解。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沒有全局在胸,是不會真的投下一著好棋子的?!?/p>
【示例】我們做事要有全局在胸的觀念。
【第18句】:氣憤填胸[qì fèn tián xiōng]
【解釋】形容憤怒之情充滿胸中。
【出處】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三:“筑壘清野,秣馬訓兵,憤氣填胸,誓雪國恥?!薄杜f唐書·文宗紀下》:“我每思貞觀開元之時,觀今日之事,往往憤氣填膺耳。
【示例】一連三疏,請圣上還都,誰知被汪伯豢、黃潛善所遏,氣憤填胸。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七回
“胸”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氣夯胸脯[qì hāng xiōng pú]
【解釋】夯:沖撞。形容極度氣憤。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有口難言,氣夯破胸脯。”
【示例】你是個朽木之材,在人前強做支吾,有甚么真實的肺腑,不由人氣夯胸脯。 ——明·無名氏《寶光殿天真祝萬壽》頭折
【第2句】:撫胸呼天[fǔ xiōng hū tiān]
【解釋】撫胸:拍打胸口。拍打胸口大聲叫天。形容極度悲痛的樣子。
【出處】宋·陳亮《祭章孟容文》:“今昔見君,累然在疚,撫胸呼天,天不我覆?!?/p>
【第3句】:敞胸露懷[chǎng xiōng lù huái]
【解釋】敞開衣服,露出胸部。亦形容作風粗野,沒有禮貌。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被搜檢的那些士子也有解開衣裳敞胸露懷的,也有被那班下役伸手到滿身上混掏的?!?/p>
【示例】在他對面這個人是個黃白凈子,有二十幾根兒胡子,穿綢裹緞,敞胸露懷,歪戴帽子,斜瞪眼睛,后邊跟著一幫打手,一個個擰眉瞪眼,咋咋?;5?。 ——單田芳《童林傳》第二二三回
【第4句】:袒胸露臂[tǎn xiōng lù bì]
【解釋】袒:裸露。敞開上衣,露出胳膊,指沒有修養和禮貌。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7回:“遠遠望見一個長大漢子,草帽短衣,肩上背了行囊,袒胸露臂,忙忙的走來?!?/p>
【示例】我不喜歡袒胸露臂的樣子。
【第5句】:雞胸龜背[jī xiōng guī bèi]
【解釋】凸胸駝背。
【出處】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說文》:'奚,大腹也?!袢酥^匈(胸)腹間大者為奚匈,呼如雞匈,遂有'雞胸龜背’之語?!?/p>
【示例】雞胸龜背的外貌實在難看。
【第6句】:直寫胸臆[zhí xiě xiōng yì]
【解釋】胸臆:胸腔,內心,引申為心意。直率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出處】明·胡震亨《唐音癸簽》第十回:“杜公七律,正以其負力之大,寄悰之深,能直抒胸臆,廣酬事物之變而無礙?!?/p>
【第7句】:捶胸跌腳[chuí xiōng diē jiǎo]
【解釋】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鬧鬧,痛傷情捶胸跌腳?!?/p>
【示例】八戒捶胸跌腳,大叫道'哥耶!傾了你也’ ——《西游記》第六七回
【第8句】:心胸狹隘[xīn xiōng xiá ài]
【解釋】心胸:思想,氣量。氣量非常小。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今日為眾豪杰至此相聚,爭奈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推故不納,因此火并了這廝,非林沖要圖此位?!?/p>
【示例】為人不能心胸狹隘。
【第9句】:靠胸貼肉[kào xiōng tiē ròu]
【解釋】形容十分親密的樣子。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四回:“我兩個是他靠胸貼肉的徒弟,我師父卻又好道愛賢,只聽見說個'道’字,就也接出大門。”
【第10句】:捶胸頓腳[chuí xiōng dùn jiǎo]
【解釋】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何玉鳳]拍著那棺材,捶胸頓腳,放聲大哭。這場哭直哭得那鐵佛傷心,石人落淚?!?/p>
【示例】老壽說到這里,心里像是插了一把刀,他捶胸頓腳地干號了起來。 ——茹志鵑《剪輯錯了的故事》
【第11句】:槌胸蹋地[chuí xiōng tà dì]
【解釋】捶胸頓足。表示極度悲痛或悔恨。
【出處】清·金人瑞《青溪行》:“驀逢老嫗猶相識,槌胸蹋地說青溪?!?/p>
【第12句】:錦胸繡口[jǐn xiōng xiù kǒu]
【解釋】猶言錦心繡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序:“錦胸繡口,居然妙緒環生?!?/p>
【第13句】:捶胸跌足[chuí xiōng diē zú]
【解釋】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二折:“只落的捶胸跌足空流淚?!?/p>
【示例】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錯過了仙緣,悔之何及!’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8卷
【第14句】:捶胸頓足[chuí xiōng dùn zú]
【解釋】捶:敲打;頓:跺。敲胸口,跺雙腳。形容非常懊喪,或非常悲痛。
【出處】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我衷腸,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頓足空流淚。”
【示例】孔明說罷,觸動玄德衷腸,真個捶胸頓足,放聲大哭。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
【第15句】:袒胸露背[tǎn xiōng lù bèi]
【解釋】敞開上衣,露出胳膊。
【示例】湛越加咆哮,迫令宮女褫李氏衣,使她袒胸露背,然后取鞭自撻。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七十一回
【第16句】:挺胸突肚[tǐng xiōng tū dù]
【解釋】突:凸出。挺起肚皮,形容威武雄壯而傲慢的樣子。
【示例】忽然進來了怒目橫眉、挺胸突肚的一群人。
【第17句】:心胸開闊[xīn xiōng kāi kuò]
【解釋】心胸:思想,氣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強,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狹窄。
【出處】宋·朱熹《答呂子約》:“便自胸次開闊,黑白分明?!?/p>
【示例】只有心胸開闊的人才能知足常樂。
【第18句】:拍胸脯[pāi xiōng pú]
【解釋】表示負責,敢打包票。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他親家聽了,自然是拍胸脯,一力承當,把他歡喜的了不得?!?/p>
【第19句】:椎胸頓足[chuí xiōng dùn zú]
【解釋】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
【出處】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二節:“及今歲到上海,正值聯軍入北平之日,而上海笙歌蕭鼓,熙熙焉,融融焉,無以少異于平時,乃椎胸頓足,痛恨于我國民之心既已死盡也?!?/p>
【第20句】:捶胸跺腳[chuí xiōng duò jiǎo]
【解釋】捶:敲打。捶擊胸口,用腳跺地。指十分悲傷或痛憤。
【出處】茅盾《春蠶》:“'真正世界變了!’老通寶捶胸跺腳地沒有辦法?!?/p>
【第21句】:直抒胸臆[zhí shū xiōng yì]
【解釋】胸臆:胸腔,內心,引申為心意。直率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出處】明·胡震亨《唐音癸簽》第十回:“杜公七律,正以其負力之大,寄悰之深,能直抒胸臆,廣酬事物之變而無礙?!?/p>
【示例】古詩章節未諧,尤多趁韻;然直抒胸臆,語皆有物。 ——清·李慈銘《越縵堂詩話》卷中
【第22句】:挺胸凸肚[tǐng xiōng tū dù]
【解釋】凸:凸出。挺著胸脯,鼓起肚皮。形容身壯力強,神氣活現的樣子。也可形容仗勢傲物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史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門上,說東談西的。”
【示例】早進來了怒目橫眉、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
【第23句】:直吐胸懷[zhí tǔ xiōng huái]
【解釋】直:直爽;抒:抒發。坦率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出處】明·楊循吉《論詩》:“予觀詩不以格律體裁為論,惟求直吐胸懷、實敘景象,婦人小子皆曉所謂者,然后定為好詩?!?/p>
【第24句】:將胸比肚[jiāng xiōng bǐ dù]
【解釋】猶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出處】清·李漁《比目魚·偕亡》:“勸你自發良心將胸比肚?!?/p>
【第25句】:自出胸臆[zì chū xiōng yì]
【解釋】臆:胸。出自自己心意。指與眾不同的個人見解、旨趣
【出處】清·汪琬《吳道賢詩小序》:“郭恕先、米元章之流,往往于繩墨之外,自出胸臆。”
【第26句】:鋪胸納地[pū xiōng nà dì]
【解釋】一種上半身貼近地面的跪拜禮,表示虔敬與隆重。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鋪胸納地,望金像叩頭?!?/p>
【第27句】:點胸洗眼[diǎn xiōng xǐ yǎn]
【解釋】指一洗塵俗,使人豁然明朗。
【出處】明·陳繼儒《偃曝談馀》卷下:“《通釋》云:'字原有秦隸漢隸,今當以晉唐書為晉隸唐隸,則自然易曉也?!瘡埣澊搜?,可為點胸洗眼之語?!?/p>
【第28句】:椎胸跌足[chuí xiōng diē zú]
【解釋】猶言椎胸頓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
【出處】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三折:“■■■(扌蚩扌蚩扌蚩)扯碎俺姻緣簿,忽刺八掘斷俺前程路,空沒亂椎胸跌足,揉腮瞪目?!?/p>
【第29句】:摧胸破肝[cuī xiōng pò gān]
【解釋】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同“摧心剖肝”。
【出處】宋·蘇軾《祭柳仲遠文》:“訃來逾年,一慟海徼,摧胸破肝,痛我令妹?!?/p>
【第30句】:挺胸疊肚[tǐng xiōng dié dù]
【解釋】挺著胸脯,鼓起肚皮。形容身壯力強,神氣活現的樣子。也可形容仗勢傲物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史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門上,說東談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