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結(jié)尾的成語33個(含解釋和出處)
百問中文為您整理了白衣宰相、出入將相、風流宰相、備位將相等“相”結(jié)尾的成語33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白衣宰相[bái yī zǎi xiàng]
【解釋】指宰相家屬中身無名位而仗勢擅權(quán)的人。
【出處】《新唐書·令狐滈傳》:“且滈居當時,謂之'白衣宰相’。滈未嘗舉進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謂無解及第,不已罔乎?”
【示例】令狐綯為相,其子怙勢,人稱為'白衣宰相’。 ——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六·稱相》
【第2句】:出入將相[chū rù jiāng xiāng]
【解釋】猶出將入相。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盡錦堂記》:“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
【示例】[潞公]出入將相五十年,以太師致仕,年逾九十。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八
【第3句】:風流宰相[fēng liú zǎi xiàng]
【解釋】不拘禮節(jié)和法度的宰相。
【出處】《南史·王儉傳》:“儉常謂人曰:'江左風流宰相,惟有謝安。’蓋自況也。”
【第4句】:備位將相[bèi wèi jiàng xiàng]
【解釋】備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盡職。表示徒在其位,只是湊數(shù)而已的自謙語。
【出處】《漢書·蕭望之傳》:“吾嘗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
【第5句】:真人不露相[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
【解釋】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現(xiàn)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臉或暴露身分。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九回:“悟空,這里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為久淹,失了大事。”
【示例】俗語說的:'真人不露相。’我且用話探他一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四回
【第6句】:關(guān)西出將,關(guān)東出相[guān xī chū jiàng,guān dōng chū xiàng]
【解釋】關(guān):函谷關(guān)。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guān)以西的地區(qū),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虞詡傳》:“諺曰:'關(guān)西出將,關(guān)東出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余州。”
【第7句】:侯王將相[hóu wáng jiàng xiàng]
【解釋】王侯、武將和文臣。指古代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代表勢力。
【出處】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第8句】:窮形極相[qióng xíng jí xiàng]
【解釋】窮:盡,極;相:象。指描寫刻畫十分細致生動,也指丑態(tài)畢露。
【出處】晉·陸機《文賦》:“雖離方而遁員,期窮形而盡相。”
【示例】自己遠遠坐在一邊,冷眼旁觀,看他眼珠凸出,不斷咽口水的窮形極相,心里越發(fā)泰然。 ——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巖》第八章
【第9句】:圣君賢相[shèng jīng xián xiàng]
【解釋】圣明的君主與賢良的輔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輔弼之臣,后專指宰相。
【出處】《荀子·富國》:“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圣君賢相之事也。”
【示例】唐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賢相相踵。 ——唐韓愈《答劉秀才論史書》
【第10句】:莊嚴寶相[zhuāng yán bǎo xiàng]
【解釋】佛教稱莊嚴的佛像。比喻某種人的真面目(含貶義)。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現(xiàn)出了莊嚴寶相,自然分外綢繆。從此月下花前,時相往來。”
【第11句】:乞窮儉相[qǐ qióng jiǎn xiāng]
【解釋】乞丐似的寒酸相。
【第12句】:帝王將相[dì wáng jiòn xiàng]
【解釋】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將。指封建時代上層統(tǒng)治者。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示例】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 ——魯迅《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嗎》
【第13句】:弄獐宰相[nòng zhāng zǎi xiàng]
【解釋】把“弄璋”寫成“弄獐”的宰相。比喻不學無術(shù)鉆營權(quán)勢的人。
【示例】今天的社會中弄獐宰相大有人在。
【第14句】:浪子宰相[làng zǐ zǎi xiàng]
【解釋】浪子:不務正業(yè)、專事游蕩的人。指北宋徽宗時宰相李邦彥。
【出處】《三朝北盟會編》:“邦彥嘗自言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而都人亦呼邦彥為浪子宰相。”
【示例】因浪子宰相李邦彥力主和議,與粘沒喝講定。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21回
【第15句】:吉人天相[jí rén tiān xiàng]
【解釋】吉人:善人;相:幫助,保佑。迷信的人認為好人會得到天的幫助。多用作對別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難、不幸的安慰話。
【出處】《左傳·宣公三年》:“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晉楚唯天所相,不可與爭。”
【示例】既然庚貼返去,原聘也必然還璧。但吉人天相,令郎尊恙,終有好日,還要三思而行。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九
【第16句】:山中宰相[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解釋】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屢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們稱他為“山中宰相”。比喻隱居的高賢。
【出處】《南史·陶弘景傳》:“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第17句】:吉人自有天相[jí rén zì yǒu tiān xiàng]
【解釋】相:幫助,保佑。謂天佑善人。同“吉人天相”。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自古道:'吉人自有天相。’遐叔正在帥府門首嘆氣,傍邊忽轉(zhuǎn)過一個道士問道:'君子何嘆?’”清·李漁《意中緣·拒妁》:“吉人自有天相,小姐請自寬心。”
【示例】二姨太太道:“他的心術(shù),你們難道不知?自古道:'吉人自有天相。’任他怎么做去,我只是不管。”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六回
【第18句】:地獄變相[dì yù biàn xiàng]
【解釋】舊時比喻社會的黑暗殘酷。
【出處】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吳道子畫地獄變相,都人咸觀,懼罪修善。”
【第19句】:諸法實相[zhū fǎ shí xiàng]
【解釋】佛家語。指各種現(xiàn)象的真實面目
【出處】《法華經(jīng)·方便品》:“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第20句】:出將入相[chū jiàng rù xiàng]
【解釋】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出處】唐·崔顥《江畔老人愁》詩:“兩朝出將復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輪。”
【示例】當下姑娘臉上的那番得意,漫說出將入相,八座三臺,大約立刻叫她出將入相,升成佛天,她也不換。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
【第21句】:小家子相[xiǎo jiā zǐ xiàng]
【解釋】相:相貌,樣子。小戶人家的氣派。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我們小本經(jīng)紀,如何要打短我的?相公須放寬宏大量些,不該如此小家子相。”
【示例】這'沾沾自喜’的神情,從破落戶的眼睛看來,就是所謂'小家子相’,也就是所謂'俗’。 ——魯迅《文壇三戶》
【第22句】:白衣卿相[bái yī qīng xiàng]
【解釋】古時指進士。唐代人極看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故推重進士為白衣卿相,是說雖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資望。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進士》:“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示例】小生不才殺者波,也是國家白衣卿相。 ——元·吳昌齡《張?zhí)鞄煛返诙?/p>
【第23句】:玉質(zhì)金相[yù zhì jīn xiàng]
【解釋】金、玉:比喻美好;質(zhì):本質(zhì);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出處】漢·王逸《離騷序》:“所謂金相玉質(zhì),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
【示例】二愛仙人花榜待科,評為玉質(zhì)金相。 ——清·定鼎《夜雨秋燈錄·胡寶玉小傳》
【第24句】:人不可貌相[rén bù kě mào xiàng]
【解釋】不能只根據(jù)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愛豐姿者,如何捉得妖賊也?”
【示例】銀匠是小輩,眼孔極淺,見了許多銀子,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一
【第25句】:褫其華袞,示人本相[chǐ qí huá gǔn,shì rén běn xiàng]
【解釋】褫:剝奪;袞:禮服;示:展示。剝開華美的外衣,在人前顯示本來面目。比喻揭穿別人的偽裝。
【出處】魯迅《書信集·至曹聚仁》:“此種物件,都須褫其華袞,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烏煙瘴氣,莫名其妙。”
【第26句】:王侯將相[wáng hóu jiàng xiàng]
【解釋】泛指封建社會中位尊、祿厚、權(quán)重、勢大的貴族。
【出處】《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示例】王侯將相,豈有種乎。 ——清·鄭燮《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
【第27句】:萬乘公相[wàn shèng gōng xiàng]
【解釋】乘:四匹馬拉的車;萬乘:指帝王。指輔佐帝王的公卿宰相。
【出處】唐·韓愈《祭十二郎文》:“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第28句】:出洋相[chū yáng xiàng]
【解釋】露出令人作笑的丑相;略帶幽默的失態(tài)。
【出處】露出令人作笑的丑相;略帶幽默的失態(tài)。
【第29句】:相門有相[xiàng mén yǒu xiàng]
【解釋】宰相門里還出宰相。舊指名門子弟能繼承父兄事業(yè)。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示例】上目送之久,謂朱異曰:“可謂相門有相。” ——《南史·王訓傳》
【第30句】:伴食宰相[bàn shí zǎi xiàng]
【解釋】伴食:陪著人家一道吃飯。用來諷刺無所作為,不稱職的官員。
【出處】《舊唐書·盧懷慎傳》:“開元三年,遷黃門監(jiān)。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示例】愿他此去調(diào)羹廟廊,莫做了伴食宰相。 (明·朱鼎《玉鏡臺記·得書》)
【第31句】:相門出相[xiàng mén chū xiàng]
【解釋】宰相門里還出宰相。舊指名門子弟能繼承父兄事業(yè)。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示例】元·劉時中《上高監(jiān)司》:“相門出相前人獎,官上加官后代昌。”
【第32句】:不明真相[bù míng zhēn xiàng]
【解釋】明:明白;真相:事情的實際情況。不明白事情的實際情況。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關(guān)于新文字》:“不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來胡說八道,欺騙不明真相的人。”
【示例】請盡快公布事情的真相,讓那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回到各自崗位上去。
【第33句】:窮形盡相[qióng xíng jì xiàng]
【解釋】原指描寫刻畫細致生動,現(xiàn)在指丑態(tài)畢露。
【出處】晉·陸機《文賦》:“雖離方而遁員,期窮形而盡相。”
【示例】其所以愛之之故無他道焉,不外窮形盡相,引人入勝而已。 ——清·陶宗佑《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