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谷”的成語大全(90個(gè))
小編為您整理了谷賤傷農(nóng)、為天下谷、高岸成谷,深谷為陵等含“谷”的成語90個(gè),其中“谷”開頭的3個(gè),“谷”結(jié)尾的36個(gè),“谷”在中間的51個(gè),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谷”開頭的成語
【第1句】:谷賤傷農(nóng)[gǔ jiàn shāng nóng]
【解釋】谷:糧食。指糧價(jià)過低,使農(nóng)民受到損害。
【出處】《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nóng)。民傷則離散,農(nóng)傷則國(guó)貧。”
【示例】葉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谷賤傷農(nóng)’的古語成為都市間報(bào)上的時(shí)行標(biāo)題。”
【第2句】:谷父蠶母[gǔ fù cán mǔ]
【解釋】指?jìng)髡f中的農(nóng)桑之神。
【出處】宋·曾慥《類說續(xù)仙傳》:“三川饑,有青衣音子曰:'世人厭棄五谷,地司已收其種矣,可相率祈謝谷父蠶母,當(dāng)致豐穰。’”
【第3句】:谷馬礪兵[gǔ mǎ lì bīng]
【解釋】猶言秣馬厲兵。
【出處】宋·陳師道《贈(zèng)張文潛》詩:“秋來待試丞相府,谷馬礪兵吾甚武。”
“谷”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為天下谷[wéi tiān xià gǔ]
【解釋】谷:山川。指甘愿作天下的川谷,不為世人所知道,與世無爭(zhēng)。
【出處】《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
【第2句】:深山長(zhǎng)谷[shēn shān cháng gǔ]
【解釋】與山外距離遠(yuǎn)、人跡罕至的山嶺、山谷。
【出處】宋·曾鞏《南軒記》:“此吾之所以于內(nèi)者,得其時(shí)則行,守深山長(zhǎng)谷而不出者,非也。”
【示例】我終于從這個(gè)深山長(zhǎng)谷中跳出來了
【第3句】:虛懷若谷[xū huái ruò gǔ]
【解釋】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出處】《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示例】每個(gè)人都應(yīng)有虛懷若谷的態(tài)度,遇事不固執(zhí)己見。
【第4句】:如臨深谷[rú lín shēn gǔ]
【解釋】好像到了深深的山谷邊上。比喻行事十分警惕,小心謹(jǐn)慎。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示例】如潛有所得,專如臨深谷,戰(zhàn)如履薄冰,此得道之門耳。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九十八
【第5句】:進(jìn)退惟谷[jìn tuì wéi gǔ]
【解釋】無論是進(jìn)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進(jìn)退兩難。同“進(jìn)退維谷”。
【出處】《晉書·殷仲堪傳》:“仲堪流涕而起曰:'臣進(jìn)退惟谷。’”
【示例】適值險(xiǎn)阻,進(jìn)退惟谷。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聶夷中》
【第6句】:棲丘飲谷[qī qiū yǐn gǔ]
【解釋】指隱逸山林。
【出處】《宋書·隱逸傳·宗炳》:“辟宗炳為主簿,不起。問其故,答曰:'棲丘飲谷,三十余年。’高祖善其對(duì)。”
【第7句】:梯山棧谷[tī shān zhàn gǔ]
【解釋】指鑿梯、修棧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險(xiǎn)阻。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西域傳論》:“梯山棧谷繩行沙度之道,身熱首痛風(fēng)災(zāi)鬼難之域,莫不備寫情形,審求根實(shí)。”
【示例】宋·葉適《陳叔向墓志銘》:“乾道、淳熙中,問學(xué)日盛,士梯山棧谷,自力于善。”
【第8句】:豐年玉荒年谷[fēng nián yù huāng nián gǔ]
【解釋】比喻有用的人才。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雅恭為荒年谷。”
【示例】他不明白豐年玉荒年谷的道理。
【第9句】:彌山跨谷[mí shān kuà gǔ]
【解釋】彌:滿;跨:超越一定限度。遍布山谷。形容數(shù)量多,到處都是。
【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于是乎離宮別館,彌山跨谷。”
【第10句】:下喬木入幽谷[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
【解釋】從高樹上下來,鉆進(jìn)幽深的坑谷里。比喻棄明從暗,或從良好的處境轉(zhuǎn)入惡劣的處境。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幽谷者。”
【第11句】:下喬遷谷[xià qiáo qiān gǔ]
【解釋】用來比喻人從光明走向黑暗,或者從良好的處境而進(jìn)入劣境。
【出處】參見“下喬入幽”。
【示例】部院庶僚亦自以下喬遷谷為恥。 ——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卷一
【第12句】:在谷滿谷[zài gǔ mǎn gǔ]
【解釋】此指奏樂時(shí)聲音遍及各處,形容道的無所不在。后形容人物眾多。
【出處】《莊子·天運(yùn)》:“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zhǎng),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
【第13句】:高岸為谷[gāo àn wéi gǔ]
【解釋】谷:兩山間的凹處。高岸變成山谷。比喻世事變遷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轉(zhuǎn)化。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翟酺傳》:“自去年以來,災(zāi)譴頻數(shù),地坼天崩,高岸為谷。”
【第14句】:千巖萬谷[qiān yán wàn gǔ]
【解釋】形容峰巒、山谷極多。
【出處】宋·吳自牧《夢(mèng)梁錄》:“宮有五洞交扃,九峰回挹千巖萬谷,秀聚其中。”
【第15句】:泥封函谷[ní fēng hán gǔ]
【解釋】泥:泥丸;封:守住。用一個(gè)小泥丸就可以守住函谷關(guān)。比喻能利用險(xiǎn)要地勢(shì),堅(jiān)守住軍事要地。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武皇本紀(jì)下》:“然則君臣無常位,陵谷有變遷,或箠塞長(zhǎng)河。泥封函谷,時(shí)移事改,理有萬殊。”
【示例】沙擁大江水,泥封函谷關(guān),古來世上雄,宰木風(fēng)雨寒。 ——宋·黃庭堅(jiān)《寄晁元忠十首》
【第16句】:跫響空谷[qióng xiǎng kōng gǔ]
【解釋】空谷中的行人之聲。常比喻難得的音信、言論等。
【出處】戰(zhàn)國(guó)·宋·莊周《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示例】僻在林里,談藝之侶,屨絕于戶,獨(dú)遼殿下,好名重士,時(shí)以文翰相與于跫響空谷,遂忘其闃寂焉。 ——明·張居正《<種蓮子戊午稿>序》
【第17句】:塹山堙谷[qiàn shān yīn gǔ]
【解釋】指挖山填谷。亦作“堙谷塹山”。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記》:“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陽,直通之。”
【示例】遼西單于蹋頓尤強(qiáng),為袁氏所厚,故袁尚歸之,數(shù)入為害,公出盧龍,塹山堙谷五百里。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大遼水》
【第18句】:深山窮谷[shēn shān qióng gǔ]
【解釋】與山外距離遠(yuǎn)、人跡罕至的山嶺、山谷。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冱寒,于是乎取之。”
【示例】一直走到深山窮谷之中,絕無人煙之地,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去了。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回
【第19句】:窮崖絕谷[qióng yá jué gǔ]
【解釋】高山深谷。形容地形荒僻險(xiǎn)惡。
【出處】宋·歐陽修《<集古錄目>序》:“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澤,窮崖絕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詭怪所傳,莫不皆有。”
【第20句】:五月糶新谷[wǔ yuè tiào xīn gǔ]
【解釋】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預(yù)賣新谷。比喻十分貧窮。
【出處】唐·聶夷中《詠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示例】他們家五月糶新谷,十分貧窮。
【第21句】:進(jìn)退唯谷[jìn tuì wéi gǔ]
【解釋】無論是進(jìn)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進(jìn)退兩難。同“進(jìn)退維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紕漏》:“仲堪流涕而起曰:'臣進(jìn)退唯谷。’”
【第22句】:海桑陵谷[hǎi sāng líng gǔ]
【解釋】滄海變桑田,山陵變深谷,比喻世事變遷極大。
【出處】清·朱彜尊《玉帶生歌》:“海桑陵谷又經(jīng)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示例】海桑陵谷幻乾坤,春夢(mèng)模糊不見痕。 ——清·南荃外史《嘆老》
【第23句】:深山幽谷[shēn shān yōu gǔ]
【解釋】與山外距離遠(yuǎn)、人跡罕至的山嶺、山谷。
【出處】《列子·黃帝》:“寢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
【第24句】:滿坑滿谷[mǎn kēng mǎn gǔ]
【解釋】充滿了谷,充滿了坑。形容多得很,到處都是。
【出處】《莊子·天運(yùn)》:“在谷滿倉,在坑滿坑。”
【示例】從國(guó)家方面設(shè)想,滿坑滿谷的“坡土”分布在中央和各地政界,政治則更安有清明之一日?(清·梁?jiǎn)⒊度绾尾拍芡瓿伞皣?guó)慶”的意見》)
【第25句】:枕山棲谷[zhěn shān qī gǔ]
【解釋】比喻過隱居生活。
【出處】《后漢書·黃瓊傳》:“誠(chéng)遂欲枕山棲谷,擬跡巢、由,斯則可矣。”
【第26句】:填坑滿谷[tián kēng mǎn gǔ]
【解釋】塞滿坑谷。比喻物資豐富充足。
【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佗佗籍籍,填坑滿谷,掩平彌澤。”
【第27句】:遷喬出谷[qiān qiáo chū gǔ]
【解釋】比喻人的地位上升。
【出處】《詩經(jīng)·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第28句】:遷鶯出谷[qiān yīng chū gǔ]
【解釋】比喻人的地位上升。同“遷喬出谷”。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06回回目:“符彌軒調(diào)虎離山,金秀英遷鶯出谷。”
【第29句】:足音空谷[zú yīn kōng gǔ]
【解釋】比喻難得的人物或言論。
【出處】明·湯顯祖《答王相如書》:“足音空谷,乃有相如。”胡熊鍔《粲如到問偕隱內(nèi)子目疾代賦以謝之》詩:“眼底浮云成變幻,足音空谷到沈幽。”
【示例】胡熊愕《粲如到問偕隱內(nèi)子目疾代賦以謝之》詩:“眼底浮云成變幻,足音空谷到沈幽。”
【第30句】:聚米為谷[jù mǐ wéi gǔ]
【解釋】比喻指劃形勢(shì),運(yùn)籌決策。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shì),兵進(jìn)有必破之狀。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shì),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示例】是以聚米為谷,賊虜之虛實(shí)可知;畫地成圖,山川之形勢(shì)易悉。 ——唐·劉知幾《史通·點(diǎn)煩》
【第31句】:駒留空谷[jū liú kōng gǔ]
【解釋】比喻賢人在野。
【出處】《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孔穎達(dá)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駒而去之賢人,今在彼大谷之中。”
【示例】鳳集高岡,駒留空谷接英游。 ——宋·史雋之《望海潮·浮遠(yuǎn)堂》詞
【第32句】:上德若谷[shàng dé ruò gǔ]
【解釋】上德:最高的道德;谷:溪谷。形容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懷如同山谷一樣深廣,可以容納一切。
【出處】《老子》第四十一章:“夷道若颣,上德若谷。”
【示例】袁復(fù)黎書:來牘閱悉,成功不居,上德若谷,事符往籍,益嘆淵衷。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五十八
【第33句】:進(jìn)退維谷[jìn tuì wéi gǔ]
【解釋】維:相當(dāng)于“是”;谷:比喻困境。無論是進(jìn)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進(jìn)退兩難。
【出處】《詩經(jīng)·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jìn)退維谷。”
【示例】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著一種進(jìn)退維谷的苦悶。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chuàng)造十年》
【第34句】:高岸深谷[gāo àn shēn gǔ]
【解釋】指幽僻的處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變化。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晉·皇甫謐《高士傳》:“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
【示例】不少賢達(dá)圣士,當(dāng)時(shí)為人宗物望所歸者,高岸深谷,忽然湮滅。 ——清·黃宗羲《與孝杲堂、陳介眉書》
【第35句】:滿山滿谷[mǎn shān mǎn gǔ]
【解釋】到處都是。形容非常多。
【出處】鄒韜奮《抗戰(zhàn)以來·一幕悲喜劇》:“我們?cè)趪?guó)民黨的黨報(bào)刊中可以看到滿山滿谷反對(duì)憲政的大作。”
【第36句】:白駒空谷[bái jū kōng gǔ]
【解釋】白駒:白色駿馬,比喻賢能者。比喻賢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賢能者出仕而谷空。
【出處】《詩經(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示例】我本漁樵,不是白駒空谷。 (元·劉因《風(fēng)中柳·飲山亭留宿》)
“谷”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高岸成谷,深谷為陵[gāo àn chéng gǔ,shēn gǔ wéi líng]
【解釋】谷:兩山間的凹處;陵:大山。高岸變成山谷,深谷變?yōu)楦呱健1扔魇朗伦冞w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轉(zhuǎn)化。
【出處】清·侯方域《贈(zèng)江伶序》:“高岸成谷,深谷為陵,即秉燭刻陰,豈足以老伶之一泣也。”
【第2句】:滿谷滿坑[mǎn gǔ mǎn kēng]
【解釋】充滿了谷,充滿了坑。形容多得很,到處都是。
【出處】《莊子·天運(yùn)》:“在谷滿倉,在坑滿坑。”
【示例】都是各種的藥水,一瓶一瓶的都上了架,登時(shí)滿谷滿坑起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十五回
【第3句】:臧谷兩亡[zāng gǔ liǎng wáng]
【解釋】臧、谷:兩個(gè)人名。臧和谷一起放羊,一個(gè)去讀書,一個(gè)去賭博,結(jié)果都丟了羊。形容做事馬虎大意,不專心。
【出處】《莊子·駢拇》:“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莢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yè)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示例】仲尼憂世接輿狂,臧谷雖殊謁兩亡。(宋·蘇軾《詠史和劉道原》)
【第4句】:金谷墮樓[jīn gǔ duò lóu]
【解釋】金谷:園名,晉代石崇建,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晉朝石崇才貌雙全的寵妓為表忠貞,被迫跳樓而死。比喻多才美貌女子的不幸遭遇。
【出處】《晉書·石崇傳》:“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綠珠泣曰:'當(dāng)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樓下而死。”唐·杜牧《題桃花夫人廟》:“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墮樓人。”
【第5句】:出谷遷喬[chū gǔ qiān qiáo]
【解釋】從幽深的溪谷出來,遷上了高大的喬木。比喻地位上升。
【出處】《詩經(jīng)·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示例】黃鸝休嘆青春暮,出谷遷喬舊家句,天意從人還許訴。 ——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懷軒車山舊隱》詞
【第6句】:空谷之音[kōng gǔ zhī yīn]
【解釋】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的聲音。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來訪。
【出處】《詩經(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莊子·徐無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示例】得手書,如空谷之音,弟謂兄真可安心矣。 ——明·袁宏道《答陶周望》
【第7句】:五谷不分[wǔ gǔ bù fēn]
【解釋】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dòng),不能辨別五谷。形容脫離生產(chǎn)勞動(dòng),缺乏生產(chǎn)知識(shí)。
【出處】《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示例】我們新時(shí)代的青年絕不能做五谷不分的書呆子。
【第8句】:臧谷亡羊[zāng gǔ wáng yáng]
【解釋】后因以為典,喻事不同而實(shí)則一。
【出處】《莊子·駢拇》:“臧、谷二人牧羊,臧挾策讀書,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宋·蘇軾《和劉道原〈詠史〉》:“仲尼憂世接輿狂,藏谷雖殊竟兩亡。”
【第9句】:空谷足音[kōng gǔ zú yīn]
【解釋】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來訪。
【出處】《詩經(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莊子·徐無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示例】幸空谷足音,得見君子,機(jī)緣難再,千載一時(shí),故忍恥相投。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七
【第10句】:陳谷子爛芝麻[chén gǔ zi làn zhī má]
【解釋】比喻陳舊的無關(guān)緊要的話或事物。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四十五回:“可是我糊涂了,正經(jīng)說的都沒說,且說些陳谷子爛芝麻的。”
【示例】需要個(gè)年老的朋友,好有個(gè)地方去播放他的陳谷子爛芝麻。 ——老舍《四世同堂》二
【第11句】:五谷不升[wǔ gǔ bù shēng]
【解釋】莊稼不生長(zhǎng)。指災(zāi)荒之年。
【出處】《谷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謂之大侵。”
【第12句】:積谷防饑[jī gǔ fáng jī]
【解釋】?jī)?chǔ)存糧食,防備饑荒。
【出處】《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書云:積谷防饑,養(yǎng)子防老。”
【示例】又道是養(yǎng)兒代老,積谷防饑。 ——元·高則誠(chéng)《琵琶記·諫父》
【第13句】:空谷幽蘭[kōng gǔ yōu lán]
【解釋】山谷中優(yōu)美的蘭花。形容十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五回:“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huì)有這樣高人。”
【示例】她素來以貌美自負(fù),而今見了這個(gè)少女,宛如空谷幽蘭,既清且艷,頓覺自愧不如。 ——梁羽生《萍蹤俠影錄》第十八回
【第14句】:一谷不升[yī gǔ bù shēng]
【出處】《榖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一谷不升謂之嗛,二谷不升謂之饑,三谷不升謂之饉,四谷不升謂之康,五谷不升謂之大侵。”
【第15句】:山鳴谷應(yīng)[shān míng gǔ yìng]
【解釋】原意是風(fēng)吹草動(dòng)之聲在山谷里引起回響。后多用以比喻相互默契配合,此呼應(yīng)。
【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劃然長(zhǎng)嘯,草木震動(dòng),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
【示例】若夫得于心應(yīng)于手,朝出九重,暮行萬里,風(fēng)動(dòng)草偃,山鳴谷應(yīng),人人曉然。 ——宋·孫覿《翰林莫公內(nèi)外制序》
【第16句】:在谷滿谷,在坑滿坑[zài gǔ mǎn gǔ,zài kēng mǎn kēng]
【解釋】在山谷里就充滿山谷,在水坑里就充滿水坑。形容非常多,到處都是。
【出處】《莊子·天運(yùn)》:“在谷滿倉,在坑滿坑。”
【第17句】:陵谷變遷[líng gǔ biàn qiān]
【解釋】陵:大土山;谷:兩山之間的夾道。丘陵變山谷,山谷變丘陵。比喻世事變遷,高下易位。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示例】后來“陵谷變遷”,這附近的地勢(shì)抬高,河流改道,就成了一道干涸的川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五章
【第18句】:岸谷之變[àn gǔ zhī bìan]
【解釋】比喻政治上的重大變化。
【出處】《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毛傳:“言易位也。”鄭玄箋:“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處上之謂也。”
【示例】屬當(dāng)岸谷之變,門戶衰微,無能光其大業(yè)。 ——清顧炎武《貞烈堂記》
【第19句】:養(yǎng)小防老,積谷防饑[yǎng xiǎo fáng lǎo,jī gǔ fáng jī]
【解釋】積:聚,儲(chǔ)蓄。生養(yǎng)兒子是為了方便老年生活,儲(chǔ)存谷物是為了防備荒年挨餓
【出處】元·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養(yǎng)小防老,積谷防饑。”
【第20句】:巖居谷飲[yán jū gǔ yǐn]
【解釋】住在深山洞穴中,飲食在山谷里。指隱居生活。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xùn)》:“單豹倍世離俗,巖居谷飲,不衣絲麻,不食五谷。”
【第21句】:巖棲谷飲[yán qī gǔ yǐn]
【解釋】指隱居山谷之中。同“巖棲谷隱”。
【出處】明·張居正《得道長(zhǎng)生頌》:“故巖棲谷飲、絕粒噏精者,守形之士也。”
【第22句】:養(yǎng)兒代老,積谷防饑[yǎng ér dài lǎo,jī gǔ fáng jī]
【解釋】指養(yǎng)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
【出處】元本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貼]爹爹,正是養(yǎng)兒代老,積谷防饑。”
【第23句】: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yǎng ér fáng lǎo,jī gǔ fáng jī]
【解釋】指養(yǎng)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
【出處】《里語徴實(shí)》卷下引宋·左圭《百川學(xué)海》:“婺源詹惠明乞代父償命,臨刑無懼色,曰'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示例】你對(duì)孩子一般兒愛,不問男的女的,大的小的,也不想到什么:'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只拼命的愛去。 ——朱自清《給亡婦》
【第24句】:林棲谷隱[lín qī gǔ yǐn]
【解釋】指在山林隱居。亦指隱居的人。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jì)》:“邇來林棲谷隱,櫛比鱗差。”
【第25句】:四體不勤,五谷不分[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解釋】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dòng),不能辨別五谷。形容脫離生產(chǎn)勞動(dòng),缺乏生產(chǎn)知識(shí)。
【出處】《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示例】我們新時(shí)代的青年絕不能做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書呆子。
【第26句】:五谷豐稔[wǔ gǔ fēng rěn]
【解釋】五谷:指稻、黍、稷、麥、菽,泛指農(nóng)作物;稔:指莊稼成熟。形容年成好。
【出處】唐·韋嗣立《論刑法多濫疏》:“風(fēng)雨以時(shí),則五谷豐稔。”
【示例】田地膏腴,五谷豐稔,山上野獸甚多,花果諸般多有,約莫有五百里廣闊。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一回
【第27句】:金谷酒數(shù)[jīn gǔ jiǔ shù]
【解釋】金谷:園名,晉代石崇建,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罰酒三斗的隱語。舊時(shí)泛指宴飲時(shí)罰酒的斗數(shù)。
【出處】晉·石崇《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
【示例】諸位是有能詩的,各自做來;如不能者,罰依金谷酒數(shù)。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四十回
【第28句】:五谷不熟,不如稊稗[wǔ gǔ bù shú,bǔ rú tí bài]
【解釋】稊:象稗的草,結(jié)實(shí)如小米;稗:稗子。比喻條件素質(zhì)再好,如果最后不能有所成就,那就還不如素質(zhì)條件差的。
【出處】明·袁宏道《時(shí)尚》:“當(dāng)時(shí)文人墨士名公巨卿炫赫一時(shí)者,不知湮沒多少,而諸匠之名,顧得不朽,所謂五谷不熟,不如稊稗者也。”
【第29句】:山棲谷飲[shān qī gǔ yǐn]
【解釋】棲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來喝。形容隱居生活。
【出處】《魏書·肅宗紀(jì)》:“其懷道丘園,昧跡版筑,山棲谷飲,舒卷從時(shí)者,宜廣戔帛,緝和鼎飪。”
【示例】仆見足下裂裳毀冕,二十余年,山棲谷飲,高居深視。 ——唐·王維《與魏居士書》
【第30句】:臧谷之羊[zāng gǔ zhī yáng]
【解釋】臧、谷:兩個(gè)人名。臧和谷的羊。形容做事馬虎大意,不專心。
【出處】《莊子·駢拇》:“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莢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yè)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第31句】:年谷不登[nián gǔ bù dēng]
【解釋】年谷:一牛收獲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
【出處】《禮記·曲禮下》:“歲兇,年谷不登。”
【示例】天下勞擾,年谷不登,興軍致討,懼非其時(shí)。 ——《晉書·賈充傳》
【第32句】:屈谷巨瓠[qū gǔ jù hù]
【解釋】比喻無用者。
【出處】《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上》:“齊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見之,曰:'谷聞先生之義,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堅(jiān)如石,厚而無竅,獻(xiàn)之。’仲曰:'夫瓠所貴者,謂其可以盛也;今厚而無竅,則不可剖以盛物,而堅(jiān)如石,則不可以剖而斟,吾無以瓠為也。’
【第33句】:堙谷塹山[yīn gǔ qiàn shān]
【解釋】指挖山填谷。
【出處】郭沫若《宿楚雄》詩:“堙谷塹山通緬藏,經(jīng)天緯地造蓬萊。”
【第34句】:空谷傳聲[kōng gǔ chuán shēng]
【解釋】在山谷里叫喊一聲,立刻聽到回聲。比喻反應(yīng)極快。
【出處】南朝·梁·蕭衍《凈業(yè)賦》:“若空谷之應(yīng)聲,似游形之有影。”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空谷傳聲,虛堂習(xí)聽。”
【示例】蘭芬又教眾人“空谷傳聲”。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
【第35句】:深谷為陵[shēn gǔ wéi líng]
【解釋】深谷變成山陵。常喻人世間的重大變遷。
【出處】《左傳·昭公三十二年》:“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故詩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示例】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為陵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沔水二》
【第36句】:空谷跫音[kōng gǔ qióng yīn]
【解釋】跫:腳踏地的聲音。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
【出處】明·宋濂《貞節(jié)堂記》:“《柏舟》之詩,不作久矣,余于婦莊,寧不若聞空谷跫音乎!”
【第37句】:山谷之士[shān gǔ zhī shì]
【解釋】泛指舊時(shí)居住在山林中的隱士。
【出處】《莊子·刻意》:“此山谷之士,枯槁趙淵者之所好也。”
【第38句】:巖棲谷隱[yán qī gǔ yǐn]
【解釋】指隱居山谷之中。亦作“巖棲谷飲”。
【出處】宋葉適《總干黃公行狀》:“士不遇,巖棲谷隱,姓名淪滅,其常也。”
【示例】故巖棲谷飲、絕粒噏精者,守形之士也。 ——明張居正《得道長(zhǎng)生頌》
【第39句】:一丸泥封函谷關(guān)[yī wán ní fēng hán gǔ guān]
【解釋】一丸:一團(tuán)小泥丸;封:封閉。用一小團(tuán)小泥丸就可把函谷關(guān)封閉住。比喻地形險(xiǎn)要,用少量兵力即可固守。
【出處】《后漢書·隗囂傳》:“元請(qǐng)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guān),此萬世一時(shí)也。”
【第40句】:寒谷回春[hán gǔ huí chūn]
【解釋】寒冷貧瘠的山谷之地變得溫暖富庶起來。比喻生活、心情或其他事物由壞變好。
【出處】唐·孟郊《獻(xiàn)漢南樊尚書》:“異俗既從化,澆風(fēng)亦歸淳。自公理斯郡,寒谷皆變春。”
【示例】檜藹疏林忘晚歲,蘭滋寒谷覺回春。 ——清·陳確《壽枕三叔七十》
【第41句】:五谷豐熟[wǔ gǔ fēng shú]
【解釋】指年成好,糧食豐收。同“五谷豐登”。
【出處】《六韜·龍韜·立將》:“是故風(fēng)雨時(shí)節(jié),五谷豐熟,社稷安寧。”
【示例】盜賊滅息,五谷豐熟,家給人足。 ——《東觀漢記·吳良傳》
【第42句】:養(yǎng)子防老,積谷防饑[yǎng zǐ fáng lǎo,jī gǔ fáng jī]
【解釋】指養(yǎng)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
【出處】元·無名氏《認(rèn)金梳》第一折:“兒也,可不道養(yǎng)子防老,積谷防饑,抬舉的你成人長(zhǎng)大,剗的說這等言語那!”
【第43句】:養(yǎng)兒待老,積谷防饑[yǎng ér dài lǎo,jī gǔ fáng jī]
【解釋】指養(yǎng)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
【出處】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宋敦一日對(duì)渾家說:'自古道:“養(yǎng)兒待老,積谷防饑。”你我年過四旬,尚無子嗣。光陰似箭,眨眼頭白。百年之事,靠著何人?’”
【示例】常言道:“養(yǎng)兒待老,積谷防饑。” ——《平妖傳》第十六回
【第44句】:山棲谷隱[shān qī gǔ yǐn]
【解釋】在山中棲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隱居生活。
【出處】《魏書·肅宗紀(jì)》:“其懷道丘園,昧跡板筑,山棲谷飲,舒卷從時(shí)者,宜廣戔帛,緝和鼎飪。”
【示例】我還真想過著山棲谷隱的生活
【第45句】:飲谷棲丘[yǐn gǔ qī qiū]
【解釋】猶言棲丘飲谷。指隱逸山林。
【出處】清·吳偉業(yè)《口占》:“欲買溪山不用錢,倦來高枕白云眠。吾生此外無他愿,飲谷棲丘二十年。”
【第46句】:陵遷谷變[líng qiān gǔ biàn]
【解釋】陵:大土山;谷:兩山之間的夾道。丘陵變山谷,山谷變丘陵。比喻世事變遷,高下易位。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唐·羅隱《小松》詩:“陵遷谷變須高節(jié),莫向人間作大夫。”
【示例】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處。陵遷谷變總成空,回首十年秋思、吹臺(tái)東。 ——宋·張?jiān)伞队菝廊恕吩~
【第47句】:陵谷滄桑[líng gǔ cāng sāng]
【解釋】陵:山陵;谷:山谷。丘陵變山谷,山谷變丘陵。比喻世事巨變遷。
【出處】清·趙翼《甌北詩話·吳梅村詩一》:“又自托于前朝遺老,借陵谷滄桑之感,以掩其一身兩姓之慚,其人已無足觀。”
【示例】我們不能只感嘆陵谷滄桑,得充分把握現(xiàn)在。
【第48句】:一谷不登[yī gǔ bù dēng]
【解釋】指歉收。同“一谷不升”。
【出處】《管子·揆度》:“一谷不登,減一谷,谷之法什倍。”
【示例】[伏湛]謂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國(guó)君徹膳,今民皆饑,奈何獨(dú)飽?” ——《后漢書·伏湛傳》
【第49句】:高岸為谷,深谷為陵[gāo àn wéi gǔ,shēn gǔ wéi líng]
【解釋】高岸變成深谷,深谷變成丘陵。也比喻事物的巨大變化。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示例】晉·張華《博物志·山水總論》:“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小人握命,君子陵遲,白黑不分,大亂之征也。”
【第50句】:空谷白駒[kōng gǔ bái jū]
【解釋】駒:小壯的馬。很好的一匹折馬,卻放在山谷里不用。比喻不能任用賢能。
【出處】《詩經(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第51句】:五谷豐登[wǔ gǔ fēng dēng]
【解釋】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出處】《六韜·龍韜·立將》:“是故風(fēng)雨時(shí)節(jié),五谷豐登,社稷安寧。”
【示例】自后國(guó)泰民安,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四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