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熏”的成語(26個)
本文整理了熏風解慍、三浴三熏、氣焰熏天等含“熏”的成語26個,其中“熏”開頭的成語7個,“熏”結尾的成語2個,“熏”在中間的成語17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熏”開頭的成語【第1句】:熏風解慍[xūn fēng jiě yùn]
【解釋】熏風:和風;慍:惱怒怨恨。溫和的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使人心情舒暢。
【出處】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辯樂》:“昔日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示例】熏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 ——宋·柳永《永遇樂》詞
【第2句】:熏蕕不同器[xún yóu bù tóng qì]
【解釋】熏蕕: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壞不能共處。
【出處】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致思》:“回聞熏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而治,以其異類也。”
【示例】熏蕕不同器,清淆本殊源。 ——明·何景明《詠懷》
【第3句】:熏蕕同器[xún yóu tóng qì]
【解釋】熏:香草;蕕:臭草。香草與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內。比喻好人與壞人共處。
【出處】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致思》:“回聞熏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而治,以其異類也。”
【第4句】:熏天赫地[xūn tiān hè dì]
【解釋】熏天:氣勢極盛的樣子;赫:顯明,盛大。形容氣焰熾盛。
【出處】唐·張九齡《南陽道中》詩:“茲邦稱貴近,與世嘗熏赫。”
【示例】然那等熏天赫地富貴人,除非是遇了朝廷誅戮,或是生下子孫不肖,方是敗落散場。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第5句】:熏腐之余[xūn fǔ zhī yú]
【解釋】熏腐:閹割。腐刑之后。指宦官。
【出處】宋·蘇軾《論始皇漢宣李斯》:“彼自以為總明人杰也,奴仆熏腐之余何能為。”
【第6句】:熏陶成性[xūn táo chéng xìng]
【解釋】熏陶:感化,培養;性:習慣。經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種習性。
【出處】《宋史·程頤傳》:“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熏陶成性。”
【第7句】:熏香荀令[xūn xiāng xún lìng]
【解釋】形容官吏美名遠揚,為人所敬仰。也形容獨具風采,風度優雅的官吏。
【出處】晉·習鑿齒《襄陽記》載:東漢荀彧性喜香,常將衣服薰香,若去他人家坐一下,坐處三日有香氣。唐·李端《贈郭駙馬》:“熏香荀令偏憐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示例】昏又曉,蝶夢不棲芳草。照映瓊林人物好,熏香荀令小。 ——元·李俊明《謁金門》詞
“熏”結尾的成語【第1句】:三浴三熏[sān yù sān xūn]
【解釋】浴:沐浴。再三薰香、沐浴。表示以禮待人,對人尊重。也表示鄭重其事。
【出處】唐·韓愈《答呂瞖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聽仆之所為,少安無躁。”
【第2句】:三沐三熏[sān mù sān xūn]
【解釋】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鄭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出處】宋·程俱《偶作》詩之二:“一重一掩藏山塢,三沐三熏屏世塵。”
“熏”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氣焰熏天[qì yàn xūn tiān]
【解釋】氣焰:氣勢。形容盛氣凌人,十分傲慢。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雙惠記·巡守雍丘》:“獨不見氣焰熏天誰敢當。”
【示例】比時康太守正是氣焰熏天,尋常的候補道都不在他眼里,這位因為是親戚,所以還時時見面。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
【第2句】:利欲熏心[lì yù xūn xīn]
【解釋】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出處】宋·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欲熏心,隨人翕張,國好駿馬,盡為王良。”
【示例】故凡進此陣內,為其蠱惑,若稍操持不定,利欲熏心,無不心蕩神迷,因而失據。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百回
【第3句】:虛美熏心[xū měi xūn xīn]
【解釋】虛:虛假;熏心:迷了心竅。被美好的假象所迷惑
【出處】漢·路溫舒《尚德緩刑書》:“虛美薰心,實禍蔽塞。”
【第4句】:氣勢熏灼[qì shì xūn zhuó]
【解釋】熏灼:用煙熏,用火灼。拿氣勢壓制人家。形容氣勢極盛,威逼他人。
【出處】《清史稿·索額圖等傳論》:“康熙中,滿洲大臣以權位相尚者,惟索額圖、明珠,一時氣勢熏灼。”
【第5句】:銅臭熏天[tóng chòu xūn tiān]
【解釋】銅臭:銅錢的氣味。充滿難聞的銅錢氣味。常用以譏刺有錢人品行丑惡。也指賄賂公行,敗壞風氣。
【第6句】:一熏一蕕[yī xūn yī yóu]
【解釋】熏:香草;蕕:臭草。比喻善常被惡所掩蓋。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一熏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示例】一熏一蕕,善齊不能同其器。 ——唐·權德輿《陸宣公翰苑集序》
【第7句】:蘭質熏心[lán zhì xūn xīn]
【解釋】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氣質。
【第8句】:三熏三沐[sān xūn sān mù]
【解釋】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攜。
【出處】《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沐之,桓公親逆之于郊,而與之坐而問焉。”
【示例】一琴一龜,預想鈴齋之靜;三熏三沐,尚陪藥市之游。 ——宋·陸游《與李遠使啟》
【第9句】:蘭熏桂馥[lán xūn guì fù]
【解釋】比喻恩澤長留,歷久不衰。
【出處】唐·駱賓王《上齊州張司馬啟》:“常山王之玉潤金聲,博望侯之蘭熏桂馥,羽儀百代,掩梁竇以霞搴;鐘鼎一時,罩袁楊而岳立。”
【第10句】:勢焰熏天[shì yàn xūn tiān]
【解釋】形容勢力大,氣焰高,很可怕。
【出處】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十八回:“只是人在勢在,人亡勢亡,當多爾袞在日,勢焰熏天,免不得有飲恨的王大臣,此次正思乘間報復,適值順治帝親政,下詔求言。”
【示例】他雖然勢焰熏天,終歸要失敗
【第11句】:摘艷熏香[zhāi yàn xūn xiāng]
【解釋】形容文辭華美。
【出處】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經書括根本,史書閱興亡。高摘屈宋艷,濃熏班馬香。”
【示例】簇錦繡于良時,賞心樂事;悟文章于大塊,摘艷熏香。 ——清·玉鯨生《海陬冶游錄序》
【第12句】:煙熏火燎[yān xūn huǒ liǎo]
【解釋】煙和火熏烤,比喻酷熱或干燥。
【示例】我感到嗓子煙熏火燎的難受。
【第13句】:權欲熏心[quán yù xūn xīn]
【解釋】權力的奢望迷住了心竅。
【示例】他這個人權欲熏心,為了權力不擇手段。
【第14句】:眾口熏天[zhòng kǒu xūn tiān]
【解釋】指群言可以動天。比喻輿論力量大。
【出處】《呂氏春秋·離謂》:“毀譽成黨,眾口熏天。”
【第15句】:聲勢熏灼[shēng shì xūn zhuó]
【解釋】指聲勢氣勢逼人。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仁宗親政,和坤下獄賜死,諭云'當和珅聲勢熏灼,舉朝無一人敢于糾劾,曹錫寶獨能抗辭執奏,不愧諍臣,加恩追贈副都御史,伊子照加贈官銜,給予蔭生。’”
【第16句】:勢欲熏心[shì yù xūn xīn]
【解釋】勢:權勢;欲:欲望;熏:侵襲。貪財權勢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寶玉聽到這里,覺得不甚入耳,因想黛玉從來不是這樣人,怎么也這樣勢欲熏心起來?”
【第17句】:耳熏目染[ěr xūn mù rǎn]
【解釋】指見聞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覺受影響。
【出處】她在此終日~,不學自會三分。
【示例】她在此終日耳熏目染,不學自會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