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鬩”的成語(7個)
本文整理了鬩墻誶帚、兄弟鬩墻等含“鬩”的成語7個,其中“鬩”開頭的成語3個,“鬩”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鬩”開頭的成語【第1句】:鬩墻誶帚[xì qiáng suì zhǒu]
【解釋】指家庭內(nèi)部爭吵不和。誶帚,指婦女吵罵。
【出處】梁啟超《新民說》:“若是者,雖未見其鬩墻誶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第2句】:鬩墻之釁[xì qiáng zhī xìn]
【解釋】鬩墻:兄弟相爭于內(nèi);釁:縫隙,引申為爭端。原指兄弟互相爭吵。后比喻兄弟紛爭。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示例】宋禮立又蹄之約,希蝸角之爭。莫大以對床之情,消鬩墻之釁。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
【第3句】:鬩墻御侮[xì qiáng yù wǔ]
【解釋】鬩:爭吵;鬩墻:兄弟相爭于內(nèi);御侮:抵御外敵。比喻雖有內(nèi)部爭吵,仍能一致對外。
【出處】《詩經(jīng)·小雅·棠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侮)。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示例】凡我國民,務念鬩墻御侮之忠言,懔同室操戈之大戒,折衷真理,互相提攜,忍此小嫌,同扶大局。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演義》第一二回
“鬩”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兄弟鬩墻[xiōng dì xì qiáng]
【解釋】鬩:爭斗。兄弟之間的糾紛,也比喻內(nèi)部爭斗。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示例】而俠累那家伙,偏偏要兄弟鬩墻,引狼入室!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
【第2句】: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wài yù qí wǔ]
【解釋】鬩:爭吵;墻: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nèi)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jié)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示例】正是,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三十回
【第3句】:兄弟鬩墻,外御其侮[xiōng dì xì qiáng,wài yù qí wǔ]
【解釋】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nèi)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0回:“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
【第4句】:兄弟鬩于墻[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
【解釋】鬩:爭吵;墻:門屏。原指兄弟互相爭吵。后比喻兄弟紛爭。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示例】季羨林《牛棚雜憶》:“則夫妻離婚者有之,父子反目者有之,至少也是'兄弟鬩于墻’,天天在家里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