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蹙”的成語(21個(gè))
本文整理了蹙國喪師、勢窮力蹙、皺眉蹙眼等含“蹙”的成語21個(gè),其中“蹙”開頭的成語4個(gè),“蹙”結(jié)尾的成語4個(gè),“蹙”在中間的成語13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蹙”開頭的成語【第1句】:蹙國喪師[cù guó sàng shī]
【解釋】蹙:收縮,指喪失國土。國土淪喪,軍隊(duì)失利。
【出處】《晉書·陸曄何充等傳論》:“及其入處國鈞,未有嘉謀善政,出總?cè)致桑匁緡鴨蕩煟侵L(fēng)流異貞固之才,談?wù)摲瞧嬲!?/p>
【第2句】:蹙金結(jié)繡[cù jīn jié xiù]
【解釋】形容文章精美,結(jié)構(gòu)嚴(yán)密。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敘不遇》:“趙牧不知何人。大中、咸通中,斅李長吉為短歌,可謂蹙金結(jié)繡,而無痕跡。”
【第3句】:蹙國百里[cù guó bǎi lǐ]
【解釋】蹙:收縮;百里:形容很多。喪失大片國土。
【出處】《詩經(jīng)·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也日蹙國百里。”
【第4句】:蹙蹙靡騁[cù cù mǐ chěng]
【解釋】指局促,無法舒展。
【出處】《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示例】我民歲增二千余萬之負(fù)擔(dān),汲汲顧影,蹙蹙靡騁矣! ——清·梁啟超《中國國債史》
“蹙”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勢窮力蹙[shì qióng lì cù]
【解釋】形勢窘迫,力量衰竭。同“勢窮力屈”。
【出處】宋·李綱《與呂安老提刑書》:“招盜賊以官,出于不得已,今既兩路有兵,勢窮力蹙,不擒即降,似不須此。”
【示例】部眾離心,勢窮力蹙,必致一敗涂地而后已,此天將亡虜之征也。 ——明·張居正《答甘肅巡撫侯》
【第2句】:輸瀉跳蹙[shū xiè tiào cù]
【解釋】瀉:很快地流;蹙:緊迫。形容水流湍急,一瀉千里。
【出處】宋·蘇軾《書蒲永升畫后文》:“作輸瀉跳蹙之勢,洶洶欲崩屋也。”
【第3句】:計(jì)窮勢蹙[jì qióng shì cù]
【解釋】無計(jì)可施,情勢緊迫。
【出處】《元史·陳天祥傳》:“深既不能制亂,反為亂眾所制,軍中乏糧,人自相食,計(jì)窮勢蹙,倉黃退走,土兵隨擊,以致大敗。”
【示例】但恐莽計(jì)窮勢蹙,又與其黨與造飾言語,迷亂天下,曲釋己惡,或冀見兔。 ——明·吳應(yīng)箕《為翟義討王莽檄》
【第4句】:操之過蹙[cāo zhī guò cù]
【解釋】猶言操之過急。指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于急躁。
【出處】語出《公羊傳·莊公三十年》:“捍齊人伐山戎呴,此齊侯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為已蹙矣!’”
【示例】若中路封關(guān),操之過蹙,而東西各路得以偷販出洋,則正稅徒虧,而漏卮依然莫塞。 ——清·林則徐《復(fù)奏曾望顏條陳封關(guān)禁海事宜折》
“蹙”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皺眉蹙眼[zhòu méi cù yǎn]
【解釋】蹙:收縮。皺眉頭,瞇眼睛。形容不滿的神態(tài)。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安老爺便皺眉蹙眼的問道:'那里去了?’何小姐答道:'只怕在書房里罷!’”
【示例】他氣得皺眉蹙眼。
【第2句】:疾首蹙頞[jí shǒu cù é]
【解釋】疾首:頭痛;蹙:皺。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
【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示例】馳騁宴樂,豈知小民疾首蹙頞赴訴之無路。 ——《明史·陸昆傳》
【第3句】:力蹙勢窮[lì cù shì qióng]
【解釋】蹙:局促。力量窮盡而無法進(jìn)展。
【出處】唐·柳宗元《答人求文章書》:“率皆縱誕而不克,躑躅而不進(jìn),力蹙勢窮,吞志而沒。”
【第4句】:翻天蹙地[fān tiān cù dì]
【解釋】翻:反轉(zhuǎn);蹙:同“蹴”,踢,踩。形容迅猛勢盛。
【出處】唐·獨(dú)孤及《招北客文》:“五月之間,白帝之下,洪濤塞峽,不見滟滪,翻天蹙地,霆吼雷怒。”
【第5句】:疾首蹙額[jí shǒu cù é]
【解釋】疾首:頭痛;蹙眉:皺眉。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示例】一聽到勸捐二字,百姓就一個(gè)個(gè)疾首蹙額,避之惟恐不遑,此中緣故,就在有信、無信兩個(gè)分別。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八回
【第6句】:攢眉蹙額[cuán méi cù é]
【解釋】攢眉:皺眉。蹙額:皺額頭。眉頭額頭緊皺。形容愁悶的表情。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五:“只見那女郎側(cè)身西坐,攢眉蹙額,有不勝怨恨的意思。”
【示例】龔公以事涉兩難,攢眉蹙額問計(jì)于弟。 ——明·周順昌《與朱德升書》
【第7句】:愁眉蹙額[chóu méi cù é]
【解釋】因發(fā)愁而緊皺眉頭。
【出處】茅盾《血戰(zhàn)后一周年》:“內(nèi)地的小商人為了上海'錢莊不通’而愁眉蹙額。”
【示例】武昌這方面的很多高級負(fù)責(zé)人員,就像患了神經(jīng)衰弱癥似的,愁眉蹙額,膽戰(zhàn)心驚。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第六章
【第8句】:皺眉蹙額[zhòu méi cù é]
【解釋】蹙:收縮。布滿皺紋的樣子。
【示例】從他那皺眉蹙額的外表看來至少有70歲了。
【第9句】:掩耳蹙頞[yǎn ěr cù è]
【解釋】蹙:縮小,皺起;頞:鼻梁。遮著耳朵,皺著鼻子。形容極其厭惡,不愿意聽到談起。
【出處】唐·柳宗元《河間婦傳》:“自是雖戚里為邪行者,聞河間之名,則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
【第10句】:蛾眉倒蹙,鳳眼圓睜[é méi dào cù,fèng yǎn yuán zhēng]
【解釋】蛾眉:細(xì)長的眉毛;蹙:皺;鳳眼:長而大的雙眼皮眼睛。形容美女發(fā)怒的面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2回:“晴雯聽了,果然氣的蛾眉倒蹙,鳳眼圓睜,即時(shí)就叫墜兒。”
【第11句】:額蹙心痛[é cù xīn tòng]
【解釋】極度憂愁傷心的樣子。
【出處】明天放道人《〈四聲猿〉序》:“《漁陽》意氣,泉路難灰,世人假慈悲學(xué)大菩薩,而勤王斷國之徒,多在涂脂調(diào)粉之輩,此文長所為額蹙心痛者乎。”
【第12句】:眉頭一蹙,計(jì)上心來[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
【解釋】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個(gè)計(jì)策。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6回:“素姐見打了龍氏,知道往廟里去不成的,眉頭一蹙,計(jì)上心來。”
【第13句】:顰眉蹙頞[pín méi cù è]
【解釋】顰:皺;蹙:收縮;頞:鼻梁。皺眉毛、縮鼻子。形容愁苦的樣子。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頞而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