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暇”的成語(28個)
本文整理了接應(yīng)不暇、目不暇接等含“暇”的成語28個,其中“暇”結(jié)尾的成語13個,“暇”在中間的成語1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暇”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接應(yīng)不暇[jiē yìng bù xiá]
【解釋】暇:空閑。指美景繁多,來不及觀賞。后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yīng)付不過來。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5回:“普席又要吃酒,未免令人接應(yīng)不暇了。”
【第2句】:敬事不暇[jìng shì bù xiá]
【解釋】事:侍奉;暇:空閑。恭敬地為人做事,忙得沒有閑暇。形容百依百順,竭盡全力地效勞。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jì)》:“時議皆以為安重誨方弄國權(quán),從榮諸王敬事不暇,獨忌從珂威名,每于帝前屢言其短,巧作窺圖,冀能傾陷?!?/p>
【示例】至是,重誨用事,自皇子從榮、從厚皆敬事不暇。 ——《資治通鑒·后唐紀(jì)六》
【第3句】:好整以暇[hào zhěng yǐ xiá]
【解釋】整:嚴(yán)整;暇:不急迫。形容既嚴(yán)整,又從容。也指事情雖多,仍舊從容不迫。
【出處】《左傳·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眾整。’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p>
【示例】在這種人心惶惶的時候,玨齋卻好整以暇,大有輕裘緩帶的氣象,只把軍隊移駐山海關(guān)。 ——清·曾樸《孽?;ā返诙寤?/p>
【第4句】:應(yīng)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
【解釋】暇:空閑。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后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yīng)付不過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應(yīng)發(fā),使人應(yīng)接不暇。”
【示例】汽車向神農(nóng)架山區(qū)奔馳,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應(yīng)接不暇。
【第5句】:自救不暇[zì jiù bù xiá]
【解釋】解救自己都來不及。指無力再幫助他人。
【出處】唐·杜甫《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今殘孽雖窮蹙日甚,自救不暇,尚慮其逆帥望秋高馬肥之便,蓄突圍拒轍之謀?!?/p>
【示例】子孫不肖,放且流落,自救不暇。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己丑館選》
【第6句】:自顧不暇[zì gù bù xiá]
【解釋】暇:空閑。光顧自己還來不及。指沒有力量再照顧別人。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今雖略有生機,但自顧不暇,何能另有安頓哥哥之處。”
【示例】其以滿洲為可倚賴乎?彼自顧不暇,何有于漢人。 ——清·陳天華《獅子吼》第七回
【第7句】:卒卒鮮暇[cù cù xiǎn xiá]
【解釋】卒卒:很匆忙的樣子;鮮:少;暇:空閑時間。匆匆忙忙地沒有空閑時間。形容事情多,忙得不可開交。
【出處】《漢書·司馬遷傳》:“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旨意。”
【示例】仆今年在校,卒卒鮮暇,事皆瑣末猥雜,足濁腦海。 ——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
【第8句】:國家閑暇[guó jiā xián xiá]
【解釋】國家太平無事,既無內(nèi)亂,也無外患。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p>
【第9句】: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
【解釋】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fēng)景優(yōu)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yīng)接不過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應(yīng)發(fā),使人應(yīng)接不暇?!?/p>
【示例】這使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有“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的感受。 ——秦牧《摔壞小提琴的故事》
【第10句】:應(yīng)接無暇[yìng jiē wú xiá]
【解釋】暇:空閑。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后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yīng)付不過來。
【出處】晉·王獻之《鏡湖貼》:“鏡湖澄澈,清流瀉注;山川之美,使人應(yīng)接不暇。”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婉孌心期,綢繆宴語,應(yīng)接無暇,取與非他。”
【第11句】:綽有余暇[chuò yǒu yú xiá]
【解釋】綽:寬,緩;暇:空閑。形容態(tài)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
【出處】《北史·魏收傳》:“我綽有余暇,山立不動?!?/p>
【第12句】:救過不暇[jiù guò bù xiá]
【解釋】補救過失都來不及。同“救過不贍”。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九卿碌碌奉其官,救過不贍,何暇論繩墨之外乎!”
【示例】符檄督責(zé),終日憔悴,而救過不暇,惘然自疑,何智之于前而愚于此? ——宋·蘇舜欽《上三司副使段公書》
【第13句】:磨盾之暇[mó dùn zhī xiá]
【解釋】暇:閑暇,余暇。指在戰(zhàn)爭的余暇。
【出處】清·江藩《國朝漢學(xué)師承記·王蘭泉》:“先生從征九年,雖羽書旁午,然磨盾之暇,馬上吟詠,窮廬誦讀,無一日廢也?!?/p>“暇”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目不暇接[mù bù xiá jiē]
【解釋】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yīng)接不暇?!?/p>
【示例】一切藝術(shù)的道理也是這樣,單一必然導(dǎo)致枯燥。而豐富多采、目不暇接則是絕大多數(shù)人所歡迎的。 ——秦牧《菊花與金魚》
【第2句】:席不暇溫[xí bù xiá wēn]
【解釋】席:坐席;暇:空閑。連座席還沒有來得及坐熱就起來了。形容很忙,多坐一會兒的時間都沒有。
【示例】我一天到晚忙得席不暇溫,行蹤不定。
【第3句】:食不暇飽[shí bù xiá bǎo]
【解釋】沒空好好吃飯。形容終日操勞忙碌。
【出處】宋·司馬光《進五規(guī)狀·保業(yè)》:“當(dāng)是之時,食不暇飽,寢不遑安。”
【示例】他每天都食不暇飽,沒日沒夜。
【第4句】:無暇顧及[wú xiá gù jí]
【解釋】暇:閑暇;顧及:照顧到。沒有功夫顧及到。
【示例】那時只要一個“俄”字,已夠驚心動魄,自然無暇顧及時代和內(nèi)容。 ——魯迅《而已集·扣絲雜感》
【第5句】:日無暇晷[rì wú xiá guǐ]
【解釋】晷:日影,指時光。形容沒有一點空閑的時候。
【出處】清·李寶嘉《南亭筆記》九:“文忠有世交侄某,乞文忠為之汲引。時值軍書旁午,文忠日無暇晷,亦遂亡之?!?/p>
【示例】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57回:“他自從接了這四個差使之后,一天到晚真正是日無暇晷,沒有一天不上院?!?/p>
【第6句】:自暇自逸[zì xiá zì yì]
【解釋】暇:空閑,閑暇;逸:安樂,安閑。自己找空閑安逸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5回:“而乃自暇自逸,惟宮臺是飾,必有危亡之禍矣?!?/p>
【第7句】:急不暇擇[jí bù xiá zé]
【解釋】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
【出處】《明史·王宗沐傳》:“愚民何知,急不暇擇,長邊八百余里,誰要之者?彼誘而眾,我逃而虛。此可深念者五也?!?/p>
【示例】三人急不暇擇,從竇中魚貫而出,外面正是一條逼狹的胡同,還靜悄悄的沒人阻住。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回
【第8句】:疾霆不暇掩目[jí tíng bù xiá yǎn mù]
【解釋】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xùn)》:“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第9句】:疾雷不暇掩耳[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
【解釋】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出處】晉·傅玄《傅子·闕題》:“我欲戰(zhàn)而彼不欲戰(zhàn)者,我鼓而進之若山崩河溢,當(dāng)其沖者摧,值其鋒者破,所謂疾雷不暇掩耳,則又誰御之。”
【第10句】:席不暇暖[xí bù xiá nuǎn]
【解釋】席:坐席;暇:空閑。連席子還沒有來得及坐熱就起來了。原指東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會兒的時間都沒有。
【出處】《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碧啤ろn愈《爭臣論》:“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示例】真是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馬翻。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一回
【第11句】:目不暇給[mù bù xiá jǐ]
【解釋】暇:空閑;給:供給。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yīng)接不暇?!?/p>
【示例】見其揚翚振彩,倏往倏來,目不暇給,固非一籠一羽之樂而已。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
【第12句】:饑不暇食[jī bù xiá shí]
【解釋】肚子餓了也沒空吃飯。形容全神貫注地忙于事務(wù)。
【出處】《太平廣記》卷八引晉·葛洪《神仙傳·陰長生》:“饑不暇食,思不敢歸,勞不敢息。”
【示例】日不為暑,風(fēng)不為寒,渴不暇飲,饑不暇食,孳孳焉從于王事者,賞使之然也。 ——宋·李覯《強兵策八》
【第13句】:不暇應(yīng)接[bù xiá yìng jiē]
【解釋】暇:空閑。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后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yīng)付不過來。
【出處】晉·王獻之《鏡湖貼》:“鏡湖澄澈,清流瀉注;山川之美,使人應(yīng)接不暇?!?/p>
【示例】舊地重游,以前所慣識的各種景物爭把過去的事情告訴我,使我耳目不暇應(yīng)接,心情不勝感慨。 ——《豐子愷游記·舊地重游》
【第14句】:不遑暇食[bù huáng xiá shí]
【解釋】沒有時間吃飯。形容工作緊張、辛勤。
【出處】《書·無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孔穎達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復(fù)語。猶云'艱難’也?!币徽f,沒有閑暇時間從容地吃飯。
【第15句】:日不暇給[rì bù xiá jǐ]
【解釋】暇:空閑;給:足夠。指事情繁多,時間不夠,來不及做完。
【出處】《漢書·高帝紀(jì)下》:“雖日不暇給,規(guī)摹宏遠矣?!?/p>
【示例】誰知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官幕兩途拿轎子來接的漸漸有日不暇給之勢。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