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整理了身無寸鐵、身無長處、身經百戰、身無完膚、身不由己等“身”開頭的成語76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身無寸鐵[shēn wú cùn tiě]
【解釋】身邊沒有武器。指赤手空拳。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十五回:“廡下預伏壯士,突然殺出,將二人砍為數段。雖有從人,身無寸鐵,一時畢命。”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33回:“當時照例搜檢了一通,真的身無寸鐵。”
【第2句】:身無長處[shēn wú cháng chù]
【解釋】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對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第3句】:身經百戰[shēn jīng bǎi zhàn]
【解釋】親身經歷過很多次戰斗。比喻況歷多,經驗豐富。
【出處】《資志通鑒·后唐紀·莊宗同光三年》:“且群臣或從陛下歲久,身經百戰,所得不過一州。”
【示例】方才要說的,正是梁朝中一員虎將,姓葛名周,生來胸襟海闊,志量山高;力敵萬夫,身經百戰。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六
【第4句】:身無完膚[shēn wú wán fū]
【解釋】①指被打得遍體鱗傷。②比喻遭到攻擊或破壞后難以自存的局面。
【出處】《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
【示例】吳(吳時來)自姜(姜士昌)疏出,攻擊疊至,身無完膚,旋卒于伍,尋至奪謚。 ——明·沈德符《野獲編·臺省·御史大夫被論》
【第5句】:身不由己[shēn bù yóu jǐ]
【解釋】由:聽從。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張協貧女團圓》:“張協本意無心娶你,在窮途身自不由己。況天寒舉目又無親,亂與伊家相娶。”
【示例】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憐憫,誓以死報。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
【第6句】:身在江湖,心懸魏闕[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xuán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總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懸魏闕,故爾憂愁抑郁,現出此癥。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第7句】:身無長物[shēn wú zhàng wù]
【解釋】除自身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貧窮。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對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示例】這些逃難人雖則身無長物,因為一到惠陽就逢到數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冷。 ——茅盾《歸途雜拾·韓江船》
【第8句】:身首分離[shēn shǒu fēn lí]
【出處】語出《戰國策·秦策四》:“本國殘,社稷壞……首身分離,暴骨草澤。”
【示例】臣以為艾身首分離,捐棄草土,宜收尸喪,還其田宅。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第9句】:身在江海,心馳魏闕[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余獨坐一隅,孤憤五蠹,雖身在江海,而心馳魏闕。 ——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
【第10句】:身做身當[shēn zuò shēn dāng]
【解釋】指自己做事自己承當。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哥哥,小人身做身當,豈敢帶累你也。”
【示例】這場事本是我惹下的……我如今身做身當,殺出陣去,向曹操求救軍,來和呂布相持。 ——明·無名氏《三出小沛》第二折
【第11句】:身懷六甲[shēn huái liù jiǎ]
【解釋】六甲:傳說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婦女懷孕。
【出處】《隋書·經籍志三》載有《六甲貫胎書》
【示例】偏偏媳婦身懷六甲,好容易逃至海外,生下紅蕖孫女,就在此處敷衍度日。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
【第12句】:身自為之[shēn zì wéi zhī]
【解釋】親自去做到它。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二回:“那奚落他的人,昔日肆口亂道誹謗之言,至今日一一身自為之。”
【第13句】:身當其境[shēn dāng qí jìng]
【解釋】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同“身臨其境”。
【出處】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六:“可惜這些資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寫出些更具體的事實來,使未身當其境的朋友們也同樣感泣一下。”
【示例】這種不忍想像的災難,身當其境的農民該是多么慘痛!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八章
【第14句】:身無立錐[shēn wú lì zhuī]
【解釋】形容沒有容身之地。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一回:“備之命窘,累及諸君。今日身無立錐,誠恐有誤諸君。君等何不棄備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
【第15句】:身敗名隳[shēn bài míng huī]
【解釋】指做壞事而遭到徹底失敗。同“身敗名裂”。
【出處】《兒婦英雄傳》第三二回:“否則浪得虛名,畢竟才無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敗名隳的都有。”
【第16句】:身后蕭條[shēn hòu xiāo tiáo]
【解釋】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貧困。
【出處】魯迅《兩地書》:“我的父母一生都是這樣傻,以致身后蕭條,子女窘迫。”
【第17句】:身輕體健[shēn qīng tǐ jiàn]
【解釋】身體健壯,行動靈活。
【出處】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三折:“沿路上身輕體健,這搭兒筋乏力軟。”
【示例】你有何仙方妙術,保養的這等身輕體健。 ——明·無名氏《黃眉翁》第三折
【第18句】:身遙心邇[shēn yáo xīn ěr]
【解釋】猶言身遠心近。指身體相隔雖遠,但是雙方的心卻貼得很近。
【出處】元·王德信《北西廂記·泥金報捷》:“小生身遙心邇,恨不鶼鶼比翼,邛邛并軀。”
【第19句】:身居言路[shēn jū yán lù]
【解釋】言路:進言之路。舊指身居諫官之職。
【出處】《參同經》卷上:“身居言路,則思納約自牖,以靖朝綱,啟沃獻者,以重國脈。”
【示例】乾、嘉以后,那些身居言路的士大夫們,就專在淫詞小說上做文章。 ——唐弢《雨夜雜寫》四
【第20句】:身寄虎吻[shēn jì hǔ wěn]
【解釋】指把身子置于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出處】晉·桓彝《薦譙元彥表》:“兇命屢招,奸威仍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節玉立,誓不降辱。”
【第21句】:身心交瘁[shēn xīn jiāo cuì]
【解釋】身體衰弱,精神不振。
【出處】石三友《金陵野史·譚鑫培的絕唱》:“因為身心交瘁的譚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間,與世長辭。”
【示例】王朔《動物兇猛》:“這種身心交瘁的想入非非搞得我身心交瘁,常常睡了一夜起來仍沒精打采。”
【第22句】:身外之物[shēn wài zhī wù]
【解釋】指財物等身體以外的東西,表示無足輕重的意思。
【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生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
【示例】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第23句】:身為糞土[shēn wéi fèn tǔ]
【解釋】死后只能化為糞土。形容身死被棄。
【出處】《戰國策·秦策五》:“今子無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國,一日倍約,身為糞土。”
【第24句】:身無寸縷[shēn wú cùn lǚ]
【解釋】指身上沒有一寸線。形容極其窮困。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三出:“大雪下身無寸縷,投古廟淚珠漣漣。”
【第25句】:身名俱滅[shēn míng jù miè]
【解釋】指身軀與名聲一齊毀滅。
【出處】晉·桓玄《與劉牢之書》:“孰若翻然改圖,唯理是宅,保其富貴,全其勛業,則身與金石等固,名與天壤俱窮,孰與頭足異處,身名俱滅,為天下笑哉。”
【示例】這些“輕薄為文”者,生前雖嘩眾取寵,死后必默默無聞,身名俱滅。
【第26句】:身退功成[shēn tuì gōng chéng]
【解釋】指功業成就,退隱家園。
【出處】《云笈七簽》卷五六:“人生則陷身,身退功成,遂結嬰,尚未可,何況空廢棄。”
【示例】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56卷:“人生則陷身,身退功成,遂結嬰,尚未可,何況空廢棄。”
【第27句】:身不由主[shēn bù yóu zhǔ]
【解釋】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張協貧女團圓》:“張協本意無心娶你,在窮途身自不由己。況天寒舉目又無親,亂與伊家相娶。”
【示例】今既到此間,身不由主,拼著這條命吧。(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六回)
【第28句】:身強力壯[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解釋】形容身體強壯有力。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一回:“全憑著手疾眼快,必須要身強力壯。”
【示例】那時,忠大伯還身強力壯,墩實個子,紅臉龐,短胡子黑里帶黃。 ——梁斌《紅旗譜》十
【第29句】:身價百倍[shēn jià bǎi bèi]
【解釋】身價:指社會地位。指名譽地位一下子大提高。
【出處】明·婁紹書《無聲詩史》:“碑碣銘志之石,非公筆不重;斷楮殘煤,聲價百倍。”
【示例】他唱歌出名后就身價百倍。
【第30句】:身體力行[shēn tǐ lì xíng]
【解釋】身:親身;體:體驗。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出處】《淮南子·氾論訓》:“圣人以身體之。”《禮記·中庸》: “力行近乎仁。”
【示例】先生以致知格物為基阯(址),以身體力行為堂奧。 ——清·張惠言《承拙齋空傳》
【第31句】:身遠心近[shēn yuǎn xīn jìn]
【解釋】指身體相隔雖遠,但是雙方的心卻貼得很近。
【出處】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羽族之長,名為鳳凰。一日失雄,三年感傷。雖有眾鳥,不為匹雙,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
【第32句】:身入其境[shēn rù qí jìng]
【解釋】入:到,進入;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出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而曹公已臨其境。”
【示例】一時故鄉清明賽會、掃墓、踏青、種樹之景,以及綢衫、小帽、酒旗、戲鼓之狀,憬然在目,恍如身入其境。 ——豐子愷《靜觀人生》九
【第33句】:身貧如洗[shēn pín rú xǐ]
【解釋】窮得像死過似的,一無所有。
【出處】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如今梁鴻學成滿腹文章,爭奈身貧如洗,沿門題筆為生。”
【第34句】:身顯名揚[shēn xiǎn míng yáng]
【解釋】身世顯赫,聲名遠揚。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推就紅絲》:“兄弟,所喜者志得意滿,身顯名揚;所悲者,家園蕩廢,琴瑟凄涼。”
【示例】地煞與天罡,一個個英豪爽朗,幾年間逆天嘯聚,甚時身顯名揚。 ——明·沈璟《義俠記·振旅》
【第35句】:身分不明[shēn fèn bù míng]
【解釋】來歷不詳。
【出處】對于那些~的電子郵件千萬不能隨便開啟。
【示例】對于那些身分不明的電子郵件千萬不能隨便開啟
【第36句】:身教重于言教[shēn jiào zhòng yú yán jiào]
【解釋】以身作則比口頭上的教育更為重要。
【第37句】:身家性命[shēn jiā xìng mìngv]
【解釋】身家:本人和家庭。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八回:“倘舉事一有不當,那些全軀保妻子的,隨而媒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權奸掌握之中。”
【示例】我若沒有還他,這件事就要破!身家性命關系,我所以和老哥商議。(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
【第38句】:身名俱泰[shēn míng jù tai]
【解釋】名譽、地位都安穩。形容生活舒泰。
【出處】《晉書·石崇傳》:“崇(石崇)正色曰:'士當身名俱泰,何至甕牗哉!’”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8回:“則上下猜疑盡釋,讒口無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豈不善哉!”
【第39句】:身價倍增[shēn jià bèi zēng]
【解釋】建立或增進個人的權威、影響或聲望。
【示例】經過演出這部電視劇后,他身價倍增。
【第40句】:身首異處[shēn shǒu yì chù]
【解釋】首:頭;異:不同;處:地方。指被殺頭。
【出處】唐·陳子昂《申宗人冤獄書》:“假使獲罪于天,身首異處,蓋如一螻蟻爾,亦何足可稱?”
【示例】我自正位東宮,并無失德,縱有過惡,不過貶謫,也不致身首異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回
【第41句】:身大力不虧[shēn dà lì bù kuī]
【解釋】形容人身材高大,強壯有力。
【示例】瞧他這樣,身大力不虧的,還和小孩一樣呢,倒是真著急! ——老舍《駱駝祥子》七
【第42句】:身首異地[shēn shǒu yì dì]
【解釋】指被殺頭。同“身首異處”。
【出處】《天安門詩抄·警告丑類》:“丑類敢越雷池,小心身首異地。”
【第43句】:身在福中不知福[shēn zài fú zhōng bù zhī fú]
【解釋】生活在幸福之中,并不感到幸福。也形容對優裕的生活不滿足。
【示例】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這么好的孩子,還要罰!要是沒有他,你又不知道該怎么樣了。 ——老舍《四世同堂》九十三
【第44句】:身將就木[shēn jiāng jiù mù]
【解釋】將:快要;就:趨,進;木;棺材。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2回:“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禮義廉恥,直至身將就木,還遺命叫兒子薄殯殮,勿治喪,勿禮懺。”
【第45句】:身操井臼[shēn cāo jǐng jiù]
【解釋】指親自操持家務。
【出處】語出《后漢書·馮衍傳下》:“衍娶北地任氏女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操井臼。”
【示例】《梁書·文學傳·劉峻》:“敬通有忌室,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轗軻。”
【第46句】:身無分文[shēn wú fēn wén]
【解釋】形容非常貧窮。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2章:“像往常那樣,從黃原東關的汽車站出來后,他幾乎又是身無分文了。”
【示例】他北上求職,卻遭到扒手扒竊,身無分文,求告無門。
【第47句】:身名兩泰[shēn míng liǎng tai]
【解釋】名譽、地位都安穩。形容生活舒泰。同“身名俱泰”。
【出處】南明·陳·周弘讓《與徐陵書薦方圓》:“吾荷朝恩,得安丘壑,身名兩泰,夫復奚言。”
【第48句】:身先士卒[shēn xiān shì zú]
【解釋】作戰時將領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現在也用來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出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資治通鑒·隋紀煬帝大業九年》:“玄感每戰,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示例】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第49句】:身先朝露[shēn xiān zhāo lù]
【解釋】指身體比早晨露水消失還快。比喻很快死亡。
【出處】《元史·劉因傳》:“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先人墓側,修宮一舍,儻病勢不退,當居處其中以待盡。”
【第50句】:身先士眾[shēn xiān shì zhòng]
【解釋】作戰時將領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現在也用來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同“身先士卒”。
【出處】《舊唐書·李密傳》:“公當身先士眾,早定關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廣也!”
【第51句】:身不遇時[shēn bù yù shí]
【解釋】指沒有遇到好的時機。
【出處】明·沈采《千金記·宵征》:“官人,身不遇時,且自寧奈。”
【第52句】:身亡命殞[shēn wáng mìng yǔn]
【解釋】身、命:生命;亡、殞:死亡。指人死亡。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大理石十回:“寶玉素日雖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時一心總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此時也身亡命殞,跟了金釧兒去。”
【第53句】:身名俱裂[shēn míng jù liè]
【解釋】身軀和聲譽一齊毀滅。
【出處】晉·桓玄《與劉牢之書》:“孰若翻然改圖,保其富貴,則身與金石等固,名與天壤無窮,孰與頭足異處,身名俱滅,為天下笑哉。”
【示例】當時壎顏屈節,僥幸以偷生者,多被刑掠以死,身名俱裂,貽詬無窮。 ——《明史·范景文等傳贊》
【第54句】:身輕言微[shēn qīng yán wēi]
【解釋】身輕:身價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說的話不為人所重視。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孟嘗傳》:“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嘗,而身輕言微,終不蒙察。”
【示例】請聽聽我們這些身輕言微的忠告。
【第55句】:身心健康[shēn xīn jiàn kāng]
【解釋】健康的身體和愉快正常的心態。
【示例】教育要注意到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第56句】:身敗名裂[shēn bài míng liè]
【解釋】身:身分,地位;敗:毀壞;裂:破損。地位喪失,名譽掃地。指做壞事而遭到徹底失敗。
【出處】宋·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詞:“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示例】家里破產了——我父親因為地權的事打了官司,鬧得身敗名裂。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
【第57句】:身當矢石[shēn dāng shǐ shí]
【解釋】形容親自抵擋敵人進攻。
【出處】《晉書·王鑒傳》;“昔漢高、光武二帝,征無遠近,敵無大小,必手振金鼓,身當矢石,櫛風沐雨,壺漿不贍,馳騖四方。”
【示例】世祖激厲將士,身當矢石,相持數旬,泰(杜泰)乃通走。 ——《陳書·世祖紀》
【第58句】:身名俱敗[shēn míng jù bài]
【解釋】猶言身名俱滅。指身軀與名聲一齊毀滅。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三六回:“今日為公孫枝所誘,死于王城,身名俱敗,豈不哀哉!”
【示例】就因這兩個字上誤事,幾乎弄得身名俱敗,骨肉淪亡。 ——《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
【第59句】:身廢名裂[shēn fèi míng liè]
【解釋】指做壞事而遭到徹底失敗。同“身敗名裂”。
【出處】朱自清《經典常談·〈史記〉〈漢書〉》:“他覺得自己已經身廢名裂,要發抒意中的郁結,只有這一條通路。”
【第60句】:身體發膚[shēn tǐ fà fū]
【解釋】本指身軀、四肢、須發、皮膚,后亦泛指自己身體的全部,自身。
【出處】《孝經·開宗明義》:“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示例】夫身體發膚,不敢毀傷,圣人之訓也。 ——清·侯方域《萬孝子割股議》
【第61句】:身微言輕[shēn wēi yán qīng]
【解釋】微:卑微。地位低,說話不受人重視。
【出處】《后漢書·孟嘗傳》:“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嘗,而身輕言微,終不蒙察。”
【第62句】:身單力薄[shēn dān lì bó]
【解釋】人少力量不大。
【出處】柯云路《衰與榮》:“噯,年輕人,你們怎么瞎擠?夏平站在后面護他,身單力薄,也護不住。”
【第63句】:身非木石[shēn fēi mù shí]
【解釋】指自身并不是毫無感情的人。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訴者。”
【示例】身非木石,與獄吏為伍,此少卿所以仰天捶心,泣盡而繼之以血者也。 ——南朝·梁·江淹《獄中上建平王書》
【第64句】:身微力薄[shēn wēi lì báo]
【解釋】指地位低下,財力不足。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七:“自惜身微力薄,不能拔之風塵,所以憐而與游。”
【第65句】:身在林泉,心懷魏闕[shēn zài lín quán,xīn huái wèi què]
【解釋】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出處】《封神演義》第八回:“我老臣雖是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豈知平地風波,生此異事。”
【第66句】:身臨其境[shēn lín qí jìng]
【解釋】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出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而曹公已臨其境。”
【示例】及至身臨其境,只落得“原來如此”四個大字。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六十五回
【第67句】:身無擇行[shēn wú zé xíng]
【解釋】指一身行為遵循法則而無其它選擇。
【出處】《孝經·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第68句】:身鏡體牖[shēn jìng tǐ yǒu]
【解釋】身鏡:指眼睛;體牖:指耳朵。身體上的鏡子和窗戶。比喻眼睛和耳朵。
【出處】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形相》:“眼者身之鏡,耳者體之牖,視眾則鏡昏,聽眾則牖閉”
【第69句】:身在曹營心在漢[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解釋】漢:漢朝。原指關羽身在曹營,心想劉備。比喻身子雖然在對立的一方,但心里想著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五回至十二七回
【示例】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就是上馬金,下馬銀,也別想把我買動。 ——劉波泳《秦川兒女》第一部第二章
【第70句】:身后識方干[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
【解釋】比喻一個人才,生前無人賞識,死后才被重視。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憐識后識方干。”
【第71句】:身歷其境[shēn lì qí jìng]
【解釋】歷:經歷;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出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而曹公已臨其境。”
【示例】“曉風殘月”、“大江東云”,體制雖殊,讀之皆若身歷其境,惝怳迷離,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清·沈謙《填詞雜說》
【第72句】:身其余幾[shēn qí yú jǐ]
【解釋】指身子留在世間沒有多久的時間了。
【出處】《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示例】因為童貫上回一番發作,又立了這樣章程,弄得進進出出十分礙手,真所謂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二十三回
【第73句】:身心交病[shēn xīng jiāo bìng]
【解釋】交:一齊,同時;病:困乏。身體和精神都很困乏。
【出處】魯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我再斗下去,也許會'身心交病’。”
【第74句】:身在江湖,心存魏闕[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cún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他此時雖然是已經罣誤,然而一言一動,仍不失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闕”的思想。 ——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一回
【第75句】:身死名辱[shēn sǐ míng rǔ]
【解釋】人死了還受到羞辱。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六回:“但當以鄭忽標題,專寫三折,而末折證以魯桓之求援,而反致身死名辱。”
【第76句】:身微命賤[shēn wēi mìng jiàn]
【解釋】身:身份;微:低微;賤:卑賤。身份低微,命也不值錢。
【出處】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至恩弘,身微命賤,無階答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