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宰”的成語(14個)
本文整理了宰雞教猴、治阿之宰、山中宰相等含“宰”的成語14個,其中“宰”開頭的成語5個,“宰”結尾的成語1個,“宰”在中間的成語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宰”開頭的成語【第1句】:宰雞教猴[zǎi jī jiào hóu]
【解釋】用殺雞來警戒猴子。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余。
【出處】高云覽《小城春秋》第三章:“吳七總想抓個奸細來'宰雞教猴’一下,吳堅和家劍平反對;怕鬧得內部更混亂,又怕有后患。”
【第2句】:宰相肚里行舟船[zǎi xiàng dù lǐ xíng zhōu chuán]
【解釋】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寬大,有涵養。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常言道:'將軍額上跑下馬,宰相肚里行舟船。’你這樣氣量窄,將來如何獨當一面,肩挑五岳,胸羅百川,統帥百萬大軍!”
【第3句】:宰相肚里能行船[zǎi xiàng dù lǐ néng xíng chuán]
【解釋】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寬大,有涵養。
【出處】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見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
【第4句】:宰木已拱[zǎi mù yǐ gǒng]
【解釋】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后指人死了很久。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亦。”
【示例】先君后數年棄諸孤,又十余年而應南來守廬陵,求訪先君,則宰木已拱矣。(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九)
【第5句】:宰相肚里好撐船[zǎi xiàng dù lǐ hǎo chēng chuán]
【解釋】諛人肚量大。
【出處】明·葉盛《水東日記·楊大理詩謔》:“蓋諺有之'宰相肚里好撐船’。”
【示例】'宰相肚里好撐船’,我們恢恢大度,又有什么不好敬陪一笑的呢? ——石習之《三個好觀眾》
“宰”結尾的成語【第1句】:治阿之宰[zhì ē zhī zǎi]
【解釋】治:治理。治理東阿的地方官。后泛指有才能,治理有方的官吏。
【出處】《晏子春秋·雜上》記載:晏子曾為東阿地方官,治理有方,三年后譽滿全國。《宋書·王華傳》:“若才實拔群,進宜尚德,治阿之宰,不必計年,免徒之守,豈限資秩。”
【示例】我也是一個治阿之宰
“宰”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山中宰相[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解釋】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屢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們稱他為“山中宰相”。比喻隱居的高賢。
【出處】《南史·陶弘景傳》:“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第2句】:風流宰相[fēng liú zǎi xiàng]
【解釋】不拘禮節和法度的宰相。
【出處】《南史·王儉傳》:“儉常謂人曰:'江左風流宰相,惟有謝安。’蓋自況也。”
【第3句】:伴食宰相[bàn shí zǎi xiàng]
【解釋】伴食:陪著人家一道吃飯。用來諷刺無所作為,不稱職的官員。
【出處】《舊唐書·盧懷慎傳》:“開元三年,遷黃門監。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示例】愿他此去調羹廟廊,莫做了伴食宰相。 (明·朱鼎《玉鏡臺記·得書》)
【第4句】:浪子宰相[làng zǐ zǎi xiàng]
【解釋】浪子:不務正業、專事游蕩的人。指北宋徽宗時宰相李邦彥。
【出處】《三朝北盟會編》:“邦彥嘗自言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而都人亦呼邦彥為浪子宰相。”
【示例】因浪子宰相李邦彥力主和議,與粘沒喝講定。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21回
【第5句】:敲牛宰馬[qiāo niú zǎi mǎ]
【解釋】敲:指殺。指宰殺家畜牲口。
【出處】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二折:“俺這里敲牛宰馬,做個慶喜的筵席。”
【示例】俺如今敲牛宰馬將蒼天告,則愿的共死同生未為老。 ——明·無名氏《桃園結義》第三折
【第6句】:白衣宰相[bái yī zǎi xiàng]
【解釋】指宰相家屬中身無名位而仗勢擅權的人。
【出處】《新唐書·令狐滈傳》:“且滈居當時,謂之'白衣宰相’。滈未嘗舉進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謂無解及第,不已罔乎?”
【示例】令狐綯為相,其子怙勢,人稱為'白衣宰相’。 ——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六·稱相》
【第7句】:任人宰割[rèn rén zǎi gē]
【解釋】宰:殺;割:切。聽憑別人宰殺與欺辱,沒有反抗的能力。
【示例】落后就要挨打,只好任人宰割。
【第8句】:弄獐宰相[nòng zhāng zǎi xiàng]
【解釋】把“弄璋”寫成“弄獐”的宰相。比喻不學無術鉆營權勢的人。
【示例】今天的社會中弄獐宰相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