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縮”的成語(35個(gè))
本文整理了縮頭縮腳、鋒芒挫縮、畏縮逡巡等含“縮”的成語35個(gè),其中“縮”開頭的成語11個(gè),“縮”結(jié)尾的成語6個(gè),“縮”在中間的成語18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縮”開頭的成語【第1句】:縮頭縮腳[suō tóu suō jiǎo]
【解釋】形容畏縮、躲閃。
【出處】清·覺佛《女英雄》:“你想這樣縮頭縮腳,反讓金人耀武揚(yáng)威,還能成為個(gè)國度嗎?”
【示例】你不要縮頭縮腳,得大膽行動(dòng)。
【第2句】:縮地補(bǔ)天[suō dì bǔ tiān]
【解釋】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
【出處】《舊唐書·音樂志一》:“高祖縮地補(bǔ)天,重張區(qū)宇;反魂肉骨,再造生靈。”
【示例】所以無人再逢者,當(dāng)由過去生中原未受恩,故不肯竭盡心力縮地補(bǔ)天耳。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
【第3句】:縮衣節(jié)口[suō yī jié kǒu]
【解釋】指省吃省穿,生活節(jié)儉。
【出處】宋·蘇軾《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農(nóng)民之家,量入為出,縮衣節(jié)口,雖貧亦足。”
【示例】縮衣節(jié)口的日子真難熬
【第4句】:縮手旁觀[suō shǒu páng guān]
【解釋】把手縮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xié)助別人。
【出處】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
【第5句】:縮頭縮頸[suō tóu suō jǐng]
【解釋】形容畏縮不前,或膽小不敢出頭。同“縮頭縮腦”。
【出處】瞿秋白《餓鄉(xiāng)紀(jì)程》十三:“遠(yuǎn)遠(yuǎn)一條長街只看見三四個(gè)人,蹀躞著,縮頭縮頸歪斜著走。”
【第6句】:縮手縮腳[suō shǒu suō jiǎo]
【解釋】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樣子。也形容做事膽小,顧慮多,不敢放手。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喊了許久,店家方拿了一盞燈,縮手縮腳的進(jìn)來,嘴里還喊道:'好冷呀!’”
【示例】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huì)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于被動(dòng)地位。 ——毛澤東《關(guān)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
【第7句】:縮頭縮腦[suō tóu suō nǎo]
【解釋】形容畏縮不前,或膽小不敢出頭。
【出處】魯迅《華蓋集·“碰壁”之后》:“但是我也說明了幾句我所以來校的理由,并要求學(xué)校當(dāng)局今天縮頭縮腦辦法的解答。”
【示例】我不喜歡縮頭縮腦的人。
【第8句】:縮屋稱貞[suō wū chēng zhēn]
【解釋】古時(shí)傳說:顏叔子于風(fēng)雨之夜,接納因風(fēng)而屋倒之鄰家寡婦,使婦執(zhí)燭,薪盡,又析取屋木以繼。頌揚(yáng)在婦女危難時(shí)不加侵犯。
【出處】《北齊書·廢帝紀(jì)》:“顏?zhàn)涌s屋稱貞,柳下嫗而不亂,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
【第9句】:縮衣嗇食[suō yī sè shí]
【解釋】指省吃省穿,生活節(jié)儉。
【出處】清·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銘》:“母縮衣嗇食,區(qū)畫綜理,未嘗使大人憂。”
【第10句】:縮成一團(tuán)[suō chéng yī tuán]
【解釋】因寒冷、緊張、恐懼而蜷縮身體。
【出處】余華《活著》:“自己坐在床沿上盯著鳳霞看,二喜的身體都縮成一團(tuán)了。”
【示例】天氣格外寒冷,小狗凍得縮成一團(tuán)。
【第11句】:縮衣節(jié)食[suō yī jié shí]
【解釋】省吃省穿。泛指生活節(jié)儉。
【出處】宋·陸游《劍南詩稿·秋獲歌》:“我愿鄰曲謹(jǐn)蓋藏,縮衣節(jié)食勤耕桑。”
【示例】快到床頭金盡的日子,我只好縮衣節(jié)食了。
“縮”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鋒芒挫縮[fēng máng cuò suō]
【解釋】鋒芒:刀或劍的尖端,比喻事物的尖銳部分;挫:挫折;縮:后退。指人的銳氣才干受挫折而后退。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贊亦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
【第2句】:能伸能縮[néng shēn néng suō]
【解釋】能夠伸縮自如。
【示例】這個(gè)裝置設(shè)計(jì)得能伸能縮,進(jìn)退自如。
【第3句】:將噬爪縮[jiāng shì zhǎo suō]
【解釋】噬:咬;縮:蜷縮。野獸要撲食的時(shí)候,爪子蜷縮著。比喻在大的舉動(dòng)之前,總是要先潛伏收斂。
【出處】清·沈德潛《古詩源·古諺古語》:“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局,將噬者爪縮。”
【第4句】:畏葸退縮[wèi xǐ tuì suō]
【解釋】葸:害怕。因?yàn)槟懬佣笸恕?/p>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唐介始彈張堯佐,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彥博,則吳奎畏葸不前,當(dāng)時(shí)謂拽動(dòng)陣前。”
【示例】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撲,使他畏葸退縮,仿佛一個(gè)奴才,一個(gè)傀儡。 ——魯迅《南腔北調(diào)集·祝〈濤聲〉》
【第5句】:逡巡畏縮[qūn xún wèi suō]
【解釋】逡巡:想走又不走,猶豫不決的樣子。指因?yàn)楹ε露桓蚁蚯啊?/p>
【出處】明·劉基《黃金策·出行》:“或鬼持世,乃是逡巡畏縮之象,欲行不行,必懷疑貳。”
【示例】那猛虎剪尾刨蹄,正欲向前撲人,見了林澹然,逡巡畏縮,雄威頓挫,低頭屈足,蹲于地上。 ——明·清溪道人《禪真逸史》第三十八回
【第6句】:瑟瑟縮縮[sè sè suō suō]
【解釋】身體因寒冷、驚恐等而蜷縮、抖動(dòng)。
【出處】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他瑟瑟縮縮地走到任天華面前。”
“縮”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畏縮逡巡[wèi suō qūn xún]
【解釋】逡巡:想走又不走,猶豫不決的樣子。指因?yàn)楹ε露桓蚁蚯啊?/p>
【出處】明·劉基《黃金策·出行》:“或鬼持世,乃是逡巡畏縮之象,欲行不行,必懷疑貳。”
【第2句】:聳肩縮頸[sǒng jiān suō jǐng]
【解釋】形容因恐懼或寒冷而聳著肩膀縮著脖子。
【出處】唐·韓愈《送窮文》:“毛發(fā)盡豎,竦肩縮頸。”
【示例】聳肩縮頸仍呵手,無策能溫兩腳頑。 ——宋·楊萬里《過胡駱坑》
【第3句】:畏縮不前[wèi suō bù qián]
【解釋】畏懼退縮,不敢前進(jìn)。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唐介始彈張堯佐,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彥博,則吳奎畏縮不前,當(dāng)時(shí)謂拽動(dòng)陣腳。”
【示例】尤其是她自己,起先雖然頗有畏縮不前的心情,此時(shí)卻已鼓起勇士臨陣似的氣慨了。 ——葉圣陶《平常的故事》
【第4句】:盈縮卷舒[yíng suō juǎn shū]
【解釋】有余、不足、彎曲、伸展。泛指余虧、伸屈、進(jìn)退、長壽、夭折等意。
【出處】《淮南子·俶真訓(xùn)》:“至道無為,一龍一蛇,盈縮卷舒,與時(shí)變化。”
【第5句】:黜衣縮食[chù yī suō shí]
【解釋】節(jié)衣縮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節(jié)約。
【出處】明·宋濂《重建龍德大雄殿碑》:“于是黜衣縮食,重創(chuàng)大雄殿五楹間。”
【第6句】:伸頭縮頸[shēn tóu suō jǐng]
【解釋】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態(tài)。
【出處】清·翟灝《能人編·身體》:“豪門送物鵝伸頸,好客臨門鱉縮頭。”
【第7句】:探頭縮腦[tàn tóu suō nǎo]
【解釋】小心膽怯張望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2回:“到了園中,果然陰氣逼人。賈赦還扎掙前走,跟的人都探頭縮腦的。”
【第8句】:拱肩縮背[gǒng jān suō bèi]
【解釋】拱肩:肩往上聳。聳起肩膀,彎曲著腰。形容衰老或不健康的體態(tài)。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只有他穿著那幾件舊皮裳,越發(fā)顯的拱戶縮背,好不可憐見的!”
【示例】紀(jì)獻(xiàn)唐看看,見那等拱肩縮背,擺擺搖搖的樣子,不禁要笑。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
【第9句】:聳肩縮背[sǒng jiān suō bèi]
【解釋】兩肩聳起,背脊彎曲。形容衰老的狀態(tài)。也形容因怕冷而縮做一團(tuán)的樣子。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3回:“又是風(fēng)雪,地下踏著寒冰,凍得聳肩縮背,戰(zhàn)戰(zhàn)兢兢。”
【第10句】:潛身縮首[qián shēn suō shǒu]
【解釋】潛:深藏;首:頭。隱居不出頭露面。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2回:“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
【第11句】:得縮頭時(shí)且縮頭[dé suō tóu shí qiě suō tóu]
【解釋】原指烏龜能把頭縮回去就縮回去。比喻遇到問題或困難能躲讓過去就躲讓過去。
【出處】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卷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入市烏龜。’曰:'意旨如何?’師曰:'得縮頭時(shí)且縮頭。’”
【示例】得縮頭時(shí)且縮頭,我們還是忍讓一下吧。
【第12句】:殺衣縮食[shài yī suō shí]
【解釋】猶節(jié)衣縮食。形容節(jié)約。
【出處】明·寧濂《故麗水葉府君墓銘》:“家雖貧,殺衣縮食,葬宗黨十余喪。”
【第13句】:蝟縮蠖屈[wèi suō huò qū]
【解釋】蝟:同“猬”,刺猬;蠖:尺蠖。像刺猬一樣把身子縮起來,像尺蠖一樣把身體彎起來。比喻畏懼到極點(diǎn)。
【出處】明·紀(jì)中錫《中山狼傳》:“乃跼蹐四足,引繩而束縛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蝟縮蠖屈,蛇盤龜息,以聽命先生。”
【第14句】:節(jié)衣縮食[jié yī suō shí]
【解釋】節(jié)、縮:節(jié)省。省吃省穿。形容節(jié)約。
【出處】《史記·貸殖列傳》:“能薄飲食,忍嗜欲,節(jié)衣服。”
【示例】本來,有關(guān)本業(yè)的東西,是無論怎樣節(jié)衣縮食也應(yīng)該購買的。 ——《魯迅書信集·致趙家璧》
【第15句】:抱頭縮項(xiàng)[bào tóu suō xiàng]
【解釋】抱著頭,縮著脖子。形容退敗畏縮,不敢向前。
【出處】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若是我老把勢,展旗旛,立馬停驂,著那俊才郎倒戈甲,抱頭縮項(xiàng)。”
【第16句】:尖嘴縮腮[jiān zuǐ suō sāi]
【解釋】形容人面孔削瘦,兩腮塌陷,長相丑陋。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四回:“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藤蘿,鬢邊少發(fā)多青草,額下無須有綠莎。”
【示例】這李元霸年方二十歲,生得尖嘴縮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 ——清·無名氏《說唐》第三十三回
【第17句】:節(jié)食縮衣[jié shí suō yī]
【解釋】節(jié)、縮:節(jié)省。省吃省穿。形容節(jié)約。
【出處】《史記·貸殖列傳》:“能薄飲食,忍嗜欲,節(jié)衣服。”
【示例】節(jié)食縮衣,悉力營聚,至紹興壬申歲而所謂數(shù)千卷者,始復(fù)其舊。 ——宋·朱熹《劉氏墨莊記》
【第18句】:牽筋縮脈[qiān jīn suō mài]
【解釋】筋:筋骨;縮:緊縮;脈:血管。形容神經(jīng)非常緊張。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7卷:“柯陳兄弟見汪秀才意思坦然,雖覺放下了些驚恐,也還心緒不安,牽筋縮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