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肉”的成語大全(17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肉中刺,眼中釘、嬌皮嫩肉、骨肉相殘等含“肉”的成語172個,其中“肉”開頭的26個,“肉”結尾的56個,“肉”在中間的9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肉”開頭的成語
【第1句】:肉中刺,眼中釘[ròu zhōng cì,yǎn zhōng dīng]
【解釋】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見了那窮漢,似眼中疔,肉中刺?!?/p>
【示例】多少賣幾兩銀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釘,大家過太平日子!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回
【第2句】:肉腰刀[ròu yāo dāo]
【解釋】用肉做的腰刀。形容用軟刀子殺人,即用陰謀來陷害別人。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肉偠刀》:“李林甫妒賢嫉能,不協群議,每奏御之際,多所陷人,眾謂林甫為肉腰刀?!?/p>
【第3句】:肉搏戰[ròu bó zhàn]
【解釋】交戰雙方徒手或用短兵器格斗。指直接對抗。
【示例】敵我雙方展開了肉搏戰,戰爭相當慘烈。
【第4句】:肉薄骨并[ròu bó gǔ bìng]
【解釋】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戰斗的激烈。
【出處】《元史·郝經傳》:“肉薄骨并而拔之,則彼破壁孤城而去?!?/p>
【第5句】:肉袒負荊[ròu tǎn fù jīng]
【解釋】肉袒:光著身子;負荊:背負荊條。赤裸上身,背著荊條請罪,愿受責罰。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第6句】:肉林酒池[ròu lín jiǔ chí]
【解釋】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極多。
【出處】《史記·殷本紀》:“大聚樂戲于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漢書·張騫傳》:“行賞賜,酒池肉林?!?/p>
【第7句】:肉眼凡夫[ròu yǎn fán fū]
【解釋】肉眼:佛經中說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塵世平常的人。
【出處】元·范子安《竹葉舟》第一折:“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p>
【示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40卷:“勃乃三尺童稚,一介寒儒,肉眼凡夫,冒瀆尊神,請勿見罪!”
【第8句】:肉跳神驚[ròu tiào shén jīng]
【解釋】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膳碌氖?,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出處】老舍《神拳》第三幕:“知縣肉跳神驚坐立不安?!?/p>
【第9句】:肉跳心驚[ròu tiào xīn jīng]
【解釋】心里吃驚,身上肉跳。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膳碌氖?,十分害怕不安。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么,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示例】冤家,真個無差。好些時肉跳心驚,這場兜答。(明·湯顯祖《紫釵記·哭收釵燕》)
【第10句】:肉腐出蟲[ròu fǔ chū chóng]
【解釋】肉腐爛了,就會生出蛆蟲。比喻事物本身不健全,禍患自然就發生。也比喻國家不安定,外侮就會乘虛而入。
【出處】《荀子·勸學》:“肉腐出蟲,魚枯生蠹?!?/p>
【第11句】:肉袒面縛[ròu tǎn miàn fù]
【解釋】肉袒:去衣露體,表示愿受責罰;面縛:兩手反綁面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去上衣,反縛著手。形容順從投降。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p>
【示例】即平北賊,仍事南征,肉袒面縛,歸首闕庭,即為申聞。 ——南朝·陳·徐陵《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
【第12句】:肉竹嘈雜[ròu zhū cáo zá]
【解釋】竹:管樂;肉竹:泛指音樂;嘈雜:聲音喧鬧,雜亂。形容音樂雜亂無章。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一言甫畢,旱雷聒耳,肉竹嘈雜,不復可聞言笑?!?/p>
【第13句】:肉麻當有趣[ròu má dāng yǒu qù]
【解釋】比喻去欣賞一些無聊的事。
【出處】魯迅《古書與白話》:“可是竟又會有'肉麻當有趣’,述說得津津有味的,天下事真是千奇百怪。”
【示例】她在臺上做了不少無聊的動作引起哄堂大笑,真是肉麻當有趣。
【第14句】:肉眼惠眉[ròu yǎn huì méi]
【解釋】比喻見識淺陋。
【第15句】:肉中刺[ròu zhōng cì]
【解釋】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東西。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小衙門云:我見了那窮漢似眼中疔,肉中刺?!鼻濉げ苎┣邸都t樓夢》第八十回:“快叫個人牙子來,多少賣幾兩銀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釘,大家過太平日子。”
【示例】那曉得這位黎小姐相貌雖丑,性情卻是極其兇悍??粗榄偡歼@四個小孩子,真是眼中釘,肉中刺。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第三回
【第16句】:肉顫心驚[ròu chàn xīn jīng]
【解釋】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出處】《三國演義》第九回:“吾近日肉顫心驚,恐非吉兆?!?/p>
【第17句】:肉眼凡胎[ròu yǎn fán tāi]
【解釋】肉眼:佛經中說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胎:指凡人的身體。指塵世平常的人。
【出處】元·范子安《竹葉舟》第一折:“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p>
【示例】孤先見列位時,只以為唐朝遠來的行腳僧,其實肉眼凡胎,多致輕褻。(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八回)
【第18句】:肉袒牽羊[ròu tǎn qiān yáng]
【解釋】牽羊:牽著羊,表示犒勞軍隊。古代戰敗投降的儀式。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示例】行至逵路,鄭襄公肉袒牽羊,以迎楚師。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三回
【第19句】:肉眼無珠[ròu yǎn wú zhū]
【解釋】珠:眼珠。沒長眼珠子。用來責罵人瞎了眼,看不見某人或某事物的偉大或重要。
【出處】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常言道,賢者自賢,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蕕般各別難同處,怎比你有眼卻無珠。”
【示例】肉眼無珠,有屈殿下,收為義子,罪該萬死,折福難當矣。 ——《后宋慈云走國傳》第十八回
【第20句】:肉山脯林[ròu shān fǔ lín]
【解釋】積肉如山,列脯如林。形容窮奢極侈。
【出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夏》:“以人架車,肉山脯林,以酒為池,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余人。”
【第21句】:肉山酒海[ròu shān jiǔ hǎi]
【解釋】極言酒肉飲食之豐。
【出處】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原舉泰山以為肉,傾東海以為酒?!?/p>
【示例】廳前大吹大擂,雖無炮龍烹鳳,端的是肉山酒海。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第22句】:肉綻皮開[ròu zhàn pí kāi]
【解釋】綻:裂開。皮肉都裂開了。形容傷勢嚴重。多指受殘酷拷打。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他、他、他打的來如砍瓜,似劈柴。棒子著處,血忽淋剌,肉綻皮開。”
【示例】只見府尹喝叫:“把黃妙修拖翻,加力行杖?!贝虻萌饩`皮開,看看氣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第23句】:肉圃酒池[ròu pǔ jiǔ chí]
【解釋】指酒肉極多。形容極端奢侈豪華的生活。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紂為肉圃酒池?!?/p>
【第24句】:肉眼愚眉[ròu yǎn yú méi]
【解釋】比喻見識淺陋。
【出處】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暢道天理難欺,人心怎昧,則他這肉眼愚眉,把一個黑旋風爹爹敢來也認不得。”
【示例】景色奇,士女齊,滿街衢游人如蟻。大多來肉眼愚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40卷
【第25句】:肉食者鄙[ròu shí zhě bǐ]
【解釋】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為有權位的人;鄙:鄙陋。舊時指身居高位、俸祿豐厚的人眼光短淺。
【出處】《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p>
【示例】彼唯有見于近而無見于遠,有察于寡而無察于多,肉食者鄙,端推此輩。 ——嚴復《救亡決論》
【第26句】:肉袒膝行[ròu tǎn xī xíng]
【解釋】肉袒:光著身子;膝行:雙腿跪著向前挪動。脫衣裸體,雙腿跪著向前挪動,以示順從降服或認罪。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9回:“寧王大喜,依了他計,相約次日早朝,肉袒膝行,請罪道:'蒙皇上賜宴,力不勝酒,失錯觸了妃履,臣出無心,罪該萬死?!?/p>
“肉”結尾的成語
【第1句】:嬌皮嫩肉[jiāo pí nèn ròu]
【解釋】指肌膚細嫩。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可憐這朝奉是花月叢中長大的,近年有了幾莖胡子,主人才差他出來押船,嬌皮嫩肉,何曾見過這樣官刑?!?/p>
【示例】你這嬌皮嫩肉怎么能經得這樣的折騰呢?
【第2句】:大酒大肉[dà jiǔ dà ròu]
【解釋】指菜肴豐盛,大吃大喝。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1回:“一有錢鈔在手,三兄四弟,終日大酒大肉同吃。”
【示例】他每天都是大酒大肉的吃喝。
【第3句】:脫皮掉肉[tuō pí diào ròu]
【出處】崔巍《愛與恨》:“老頭子一輩為小梁莊群眾起早搭黑,脫皮掉肉奔波,哪天黑來不熬到雞兒叫?!?/p>
【第4句】:白骨再肉[bái gǔ zài ròu]
【解釋】白骨上再生出肉來。比喻起死回生。
【出處】唐·張文成《游仙窟》:“十娘憐憫客人,存其死命,可謂白骨再肉,枯樹重花?!?/p>
【示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五回:“乃復辱令愛小姐疏救,霽天子之威,使白骨再肉,此天地父母所不能施之恩?!?/p>
【第5句】:衣錦食肉[yī jǐn shí ròu]
【解釋】穿錦繡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祿。
【出處】《商君書·算地》:“刑人有列,則君子下其位;衣錦食肉,則小人冀其利?!薄肚皾h書平話續集》卷上:“信(韓信)望衣錦食肉,誰指望奪印懷仇,不似芒蕩山下累求良士?!?/p>
【示例】《周書·突厥》:“突厥在京師者,又待以優禮,衣錦食肉者,常以千數?!?/p>
【第6句】:有血有肉[yǒu xuè yǒu ròu]
【解釋】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內容。多用來形容文藝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動。
【出處】秦牧《藝海拾貝·核心》:“但是總覺得那種思想交鋒并不是有聲有色,有血有肉,語言獨特,激動人心的。”
【示例】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第7句】:朽骨重肉[xiǔ gǔ zhòng ròu]
【解釋】比喻已經腐朽的東西得到了新生。
【出處】宋·蘇轍《謝復官表》:“時雨既至,靡物不蒙,遂使死灰再然,朽骨重肉?!?/p>
【第8句】:厚酒肥肉[hòu jiǔ féi ròu]
【解釋】厚:濃厚。指豐盛的飲食。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揚權》:“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示例】我不會對這厚酒肥肉感興趣的。
【第9句】:生死骨肉[shēng sǐ gǔ ròu]
【解釋】使死人復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同“生死肉骨”。
【出處】唐·顏真卿《謝戶部侍郎表》:“[臣]官階勛封盡蒙黜削,待罪三年,分從遐棄。屬陛下聰明睿哲,嗣圣登庸,恩宥廣覃,授臣利州刺史……生死骨肉,受賜已深?!?/p>
【示例】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1回:“今日得蒙老恩師始終覆庇,曲賜成全,真可謂生死骨肉?!?/p>
【第10句】:漿酒霍肉[jiāng jiǔ huò ròu]
【解釋】把酒肉當作水漿、豆葉一樣。形容飲食的奢侈。
【出處】《漢書·鮑宣傳》:“使奴從賓客漿酒霍肉?!?/p>
【示例】張燈懸彩,漿酒霍肉,竟有昏昏達旦者。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五回
【第11句】:羽翮飛肉[yǔ hé fēi ròu]
【解釋】指鳥羽扇翼而使身體飛翔。比喻集輕微之力可撼舉重物。
【出處】《漢書·景十三王傳》:“叢輕折軸,羽翮飛肉?!?/p>
【第12句】:寢皮食肉[qǐn pí shí ròu]
【解釋】①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為或精神。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示例】寢皮食肉男兒事,未分書生袖手間。 ——金·元好問《射虎》詩
【第13句】:食不重肉[shí bù zhóng ròu]
【解釋】吃飯不用兩道肉食。指飲食節儉。同“食不兼肉”。
【出處】《史記·管晏列傳》:“[晏嬰]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p>
【第14句】:哀絲豪肉[āi sī háo ròu]
【解釋】絲:琴瑟之類的弦樂器,弦樂;肉:指喉嚨,歌喉。悲切的弦樂,洪亮的歌喉。
【出處】清·黃景仁《柳初新·七月初二日夜宴》:“無端乙夜,哀絲豪肉,激得異鄉愁斷?!?/p>
【第15句】:強食弱肉[qiáng shí ruò ròu]
【解釋】比喻弱者被強者欺凌吞并。同“弱肉強食”。
【出處】明·劉基《瑞麥頌》:“元失其鹿,天下共逐,擾擾紛紛,強食弱肉。”
【示例】為被征服者,亦熟聽強食弱肉之不平公例。 ——李石曾《無政府說》
【第16句】:情同骨肉[qíng tóng gǔ ròu]
【解釋】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形容關系密切如一家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我與公覆(黃蓋),情同骨肉,徑來為獻密書。”
【示例】只是安某要算他老人家第一個得意學生,分雖師生,情同骨肉。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
【第17句】:大魚大肉[dà yú dà ròu]
【解釋】指美好豐盛的飲食。形容菜肴豐盛。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大魚大肉,熱酒熱飯,只顧搬將出來?!?/p>
【示例】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6回:“多賣幾畝田,做個財主,大魚大肉,好不受用。”
【第18句】:肥魚大肉[féi yú dà ròu]
【解釋】指豐盛的魚肉菜肴。
【出處】清·頤瑣《黃繡球》第一回:“黃通理果然叫他妻子辦了兩席家常便飯,免不得肥魚大肉,十分豐盛?!?/p>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9回:“登時叫人調排桌椅,擺了八席,讓眾人坐下,暖上酒來,肥魚大肉的都搬上來?!?/p>
【第19句】:周妻何肉[zhōu qī hé ròu]
【解釋】周:南朝周颙;何:南朝何胤。周颙有妻子,何胤吃肉。比喻各有所累。
【出處】《南齊書·周颙傳》:“太子又問颙:'卿精進何如何胤?’颙曰:'三涂八難,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曰:'所累伊何?’對曰:'周妻何肉。’其言辭應變,皆如此也。”
【示例】所謂儉而難遵矣,余周妻何肉,免俗未能,于酒則竊學東坡短處,愿以羊易之。(錢鐘書《槐聚詩存》)
【第20句】:頑皮賴肉[wán pí lài ròu]
【解釋】指品行不端、無賴狡詐。也指品行不端、無賴狡詐的人。同“頑皮賴骨”。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五:“掤、扒、吊、拷,備受苦楚,這些頑皮賴肉只不肯招?!?/p>
【第21句】:食不兼肉[shí bù jiān ròu]
【解釋】吃飯時無兩種肉食。形容飲食儉樸。
【出處】《尹文子·大道上》:“昔晉國苦奢,文公以儉矯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無幾時,人皆大布之衣,脫粟之飯。”
【第22句】:鈍刀子割肉[dùn dāo zi gē ròu]
【解釋】鈍:不鋒利。用不鋒利的刀割肉。比喻做事行動慢,不能快速解決問題。
【出處】唐·李商隱《雜纂》:“不快意,印刀切物,破帆使我,樹陰遮景致?!?/p>
【第23句】:掛羊頭賣狗肉[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解釋】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p>
【示例】我們的組織決不能叫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反動分子、投機分子所欺騙。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8章
【第24句】:細皮嫩肉[xì pí nèn ròu]
【解釋】形容保養得好,皮膚細膩白嫩。
【出處】明·清溪道人《禪真逸史》第十四回:“老人家更要作急回去,這些妖怪常說后生的細皮嫩肉,腹饑得快,不如老頭兒皮堅骨硬,有些咬嚼,專要吃老的?!?/p>
【示例】余華《活著》:“家珍是城里小姐出生,細皮嫩肉的,看著她干粗活,我自然心疼。”
【第25句】:懸羊頭,賣狗肉[xuán yáng tóu,mài gǒu ròu]
【解釋】掛著羊頭,賣的卻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脯于內也。”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懸羊頭,賣狗肉,壞后進,初幾滅。”
【示例】清·汪琬《菎山選佛場性空臻禪師塔銘》:“問:懸羊頭,賣狗肉意旨如何?師云:看破不值分文?!?/p>
【第26句】:癩蝦蟆想吃天鵝肉[lài xiā má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解釋】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東西。癡心妄想。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回:“平兒說道:'癩蝦蟆想吃天鵝肉,沒人倫的混帳東西,起這樣念頭,叫他不得好死?!?/p>
【第27句】:原野厭人之肉[yuán běn yàn rén zhī ròu]
【解釋】大地都吃飽死人的肉了。比喻戰場中戰死的人非常多。
【出處】漢·揚雄《法言·淵騫》:“原野厭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p>
【第28句】:靠胸貼肉[kào xiōng tiē ròu]
【解釋】形容十分親密的樣子。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四回:“我兩個是他靠胸貼肉的徒弟,我師父卻又好道愛賢,只聽見說個'道’字,就也接出大門?!?/p>
【第29句】:療瘡剜肉[liáo chuāng wān ròu]
【解釋】挖身上的肉來醫治傷口。比喻只顧眼前,不考慮后果。
【出處】清·壯者《掃迷帚》第24回:“若慮迷信一破,道德墮落,必以保存為得計,此又何異欲止渴而飲鴆,欲療瘡而剜肉?!?/p>
【示例】療瘡剜肉的做法太愚昧。
【第30句】:槁骨腐肉[gǎo gǔ fǔ ròu]
【解釋】槁:枯干;腐:腐爛。枯槁的骨頭,腐爛的肉。指死者。
【出處】《淮南子·齊俗訓》:“非不能竭國糜民,虛府殫財,含珠麟施,綸組節束,追送死也,以為窮民絕業而無益無槁骨腐肉也。”
【第31句】:死骨更肉[sǐ gǔ gèng ròu]
【解釋】猶起死回生。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出處】唐·牛肅《吳保安傳》:“使亡魂復歸,死骨更肉?!?/p>
【第32句】:陳平分肉[chén píng fēn ròu]
【解釋】陳平:漢朝開國功臣,官至宰相。陳平分肉分得很公平,比喻一個人處理事情很公正。
【出處】《史記·陳丞相世家》:“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上,亦如是肉矣?!?/p>
【第33句】:皮里抽肉[pí lǐ chōu ròu]
【解釋】形容身體變瘦。
【出處】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你覷我皮里抽肉,你休問我可怎生骨巖巖臉兒黃瘦?!?/p>
【第34句】:掛羊頭,賣狗肉[guà yáng tóu,mài gǒu ròu]
【解釋】掛著羊頭,賣的卻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脯于內也?!彼巍め屍諠段鍩魰肪硎骸皯已蝾^,賣狗肉,壞后進,初幾滅。”
【示例】中國現在的頑固派,正是這樣。他們口里的憲政,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憲政》
【第35句】:行尸坐肉[xíng shī zuò ròu]
【解釋】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坐肉: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p>
【示例】但一味愛惜,與他吃,與他穿,養得肥頭胖臉,著錦穿綾,且是好看,卻是一個行尸坐肉。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第36句】:行尸走肉[xíng shī zǒu ròu]
【解釋】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p>
【示例】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虛表的行尸走肉而已。 ——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
【第37句】:飛土逐肉[fēi tǔ zhú ròu]
【解釋】拋擲土丸以逐禽獸。同“飛土逐害”。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夫飛土逐肉,兒戲之常?!?/p>
【第38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
【解釋】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p>
【示例】還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寄人籬下的日子究竟到了什么時候為止? ——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第39句】:異姓骨肉[yì xìng gǔ ròu]
【解釋】骨肉:血緣關系相同的人。雖然不同姓但像骨肉兄弟一樣親近
【出處】《魏書》:“尚自少侍從,盡誠竭節,雖云異姓,其猶骨肉。”
【第40句】:觴酒豆肉[shāng jiǔ dòu ròu]
【解釋】觴,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泛指飲食。
【出處】《禮記·坊記》:“觴酒豆肉,讓而受惡,民猶犯次。”
【示例】始則膏澤不御,觴酒豆肉不嘗。 ——清·汪琬《孝貞女墓志銘》
【第41句】:晚食當肉[wǎn shí dàng ròu]
【解釋】餓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樣。后泛指不熱衷名利。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p>
【第42句】:俎上之肉[zǔ shàng zhī ròu]
【解釋】俎:菜板。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如令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第43句】:銅盤重肉[tóng pán zhòng ròu]
【解釋】貴重的食器,豐盛的飯菜。引申指特殊恩寵。
【出處】《北齊書·楊愔傳》:“汝輩但如遵彥謹慎,自得竹林別室,銅盤重肉之食。”
【示例】清·俞蛟《潮嘉風月記·佚事》:“此余家賢宅相,有北齊楊遵彥之風,真消受竹林別室,銅盤重肉者也?!?/p>
【第44句】:漿酒藿肉[jiāng jiǔ huò ròu]
【解釋】把酒肉當作水漿、豆葉一樣。形容飲食的奢侈。同“漿酒霍肉”。
【出處】《宋書·周朗傳》:“涂金披繡,漿酒藿肉者,故不可稱紀?!?/p>
【示例】公奈何獨私養外親,與幸臣董賢,多賞賜,賓客漿酒藿肉。 ——《藝文類聚》第72卷引《漢書》
【第45句】:含著骨頭露著肉[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
【解釋】比喻說話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說出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八回:“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須先和我說明白了。要是這么'含著骨頭露著肉’的,我倒不收?!?/p>
【第46句】:自相魚肉[zì xiāng yú ròu]
【解釋】魚肉:當作魚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內部自相殘殺。
【出處】晉·殷仲堪《奏請巴西等三郡不戍漢中》:“關中余燼,自相魚肉?!薄稌x書·劉元海載記》:“今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授之與我?!?/p>
【示例】況叔孫氏君臣自相魚肉,魯之不幸,實齊之幸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
【第47句】:掠脂斡肉[lüè zhī wò ròu]
【解釋】斡:轉動。比喻極其殘酷的剝削、搜刮。
【出處】五代·貫休《酷吏詞》:“有叟有叟,暮投我宿。吁嘆自語,云太苛酷。如何如何,掠脂斡肉?!?/p>
【第48句】:親如骨肉[qīn rú gǔ ròu]
【解釋】形容關系密切如一家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朕自涿郡與卿等之父結異姓之交,親如骨肉;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當同心協力,共報父仇;奈何自相爭競,失其大義!”
【示例】是如此親如骨肉的關系,所以張彪“上院”向陳夔龍請假,要到京里去奔喪。 ——高陽《慈禧全傳》一○八
【第49句】:衣帛食肉[yì bó shí ròu]
【解釋】穿著精美的絲綢服裝,吃的是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出處】《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示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
【第50句】:情逾骨肉[qíng yú gǔ ròu]
【解釋】逾:超過;骨肉:比喻至親。形容感情極其深厚。
【出處】明·湯顯祖《寄李季宣》:“弟于兄交雖道義,情逾骨肉、廢棄十余年,始得一通問,可謂有人心乎?”
【示例】拜識清揚,情逾骨肉。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王六郎》
【第51句】:情深骨肉[qíng shēn gǔ ròu]
【解釋】骨肉:比喻至親。情誼比親人還要深厚。
【出處】《周書·于謹傳》:“夙蒙丞相殊眷,情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爭之?!?/p>
【示例】感曹丘延善,情深骨肉。從今去泣別離亭,須有日恩酬推轂。 ——明·吾邱瑞《運甓記·手板擊鳳》
【第52句】:羊頭狗肉[yáng tóu gǒu ròu]
【解釋】比喻表里不一,明一套暗一套。
【出處】清·錢大昕《恒言錄》卷六:“《晏子春秋》:'懸羊頭于門,而賣馬肉于內。’世祖賜丁邯詔曰:'懸牛頭,賣馬脯;盜跖行,孔子語?!袼渍Z小變,以羊狗易牛馬,意仍不異也,”
【示例】在我們凡百事情都是羊頭狗肉的中國,一切原則都要生出例外。 ——郭沫若《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
【第53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lài há ma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解釋】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謀取不可能到手的東西。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一回:“平兒說道:'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沒人倫的混賬東西,起這樣念頭,叫他不得好死!”
【示例】小弟攛空離地不過五六丈,此樹高不可攀,何能摘他?這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
【第54句】:細皮白肉[xì pí bái ròu]
【解釋】形容保養得好,皮膚細膩白嫩。
【出處】明·清溪道人《禪真逸史》第十四回:“老人家更要作急回去,這些妖怪常說后生的細皮嫩肉,腹饑得快,不如老頭兒皮堅骨硬,有些咬嚼,專要吃老的。”
【示例】丈母老太太出過天花,臉上有些缺點的,令夫人卻種的是牛痘,所以細皮白肉。 ——魯迅《華蓋集·這個與那個》
【第55句】:枯骨生肉[kū gǔ shēng ròu]
【解釋】猶言起死回生。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出處】《隋書·于仲文傳》:“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錄涓滴之功,則寒灰更然,枯骨生肉?!?/p>
【第56句】:至親骨肉[zhì qīn gǔ ròu]
【解釋】關系最近的親人。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除是至親骨肉,緩和疼痛日在面前的,用意體察,才看得出來。”
【示例】不過自家兄妹,至親骨肉,怎么能夠不關心呀。 ——茅盾《霜葉紅于二月花》
“肉”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骨肉相殘[gǔ ròu xiāng cán]
【解釋】親人間相互殘殺。比喻自相殘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仲弓曰:'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
【示例】家門不幸,骨肉相殘,誠有愧于鄰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第2句】:皮開肉綻[pí kāi ròu zhàn]
【解釋】皮肉都裂開了。形容傷勢嚴重。多指受殘酷拷打。
【出處】元·關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打的來皮開肉綻損肌膚。”
【示例】那兩個舉起大板,打的皮開肉綻,喊叫連聲。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一回
【第3句】:血肉淋漓[xuè ròu lín lí]
【解釋】淋漓:小濕。形容血肉流淌的慘狀。
【出處】宋·洪邁《夷堅甲志·高俊入冥》:“獄卒割剔其股文,血肉淋漓,形容枯瘠不類人?!?/p>
【示例】清·頤瑣《黃繡球》第二回:“天天那雙腳是要替她裹的,裹起來使著手勁,不顧死活,弄得血肉淋漓,哭聲震地。”
【第4句】:以肉去蟻[yǐ ròu qù yǐ]
【解釋】用肉驅趕螞蟻,螞蟻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第5句】:何肉周妻[hé ròu zhōu qī]
【解釋】周:南朝周颙;何:南朝何胤。周颙有妻子,何胤吃肉。比喻各有所累。
【出處】《南齊書·周颙傳》:“太子又問颙:'卿精進何如何胤?’颙曰:'三涂八難,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曰:'所累伊何?’對曰:'周妻何肉?!溲赞o應變,皆如此也?!?/p>
【示例】何肉周妻業并深,臺宗古轍幸窺尋。(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第6句】:心驚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解釋】形容擔心災禍臨頭,恐慌不安。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么,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示例】在那個悶熱的夜晚,發生了那種淑嫻現在想起還心驚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極大的創傷。 ——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第7句】:皮開肉破[pí kāi ròu pò]
【解釋】皮肉都裂開了。形容被打傷勢嚴重。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1回:“四個嘍啰聽了,那敢怠慢,登時上來兩個,把大盜緊緊按?。荒莾蓚€舉起大板,打的皮開肉破,喊叫連聲。”
【第8句】:骨騰肉飛[gǔ téng ròu fēi]
【解釋】騰:跳躍。形容奔弛迅速。也形容神魂飄蕩。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里?!?/p>
【示例】慶忌骨騰肉飛,走逾奔馬,矯捷如神,萬無莫當。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四回
【第9句】:剜肉補瘡[wān ròu bǔ chuāng]
【解釋】剜:用刀挖去。挖下身上的好肉來補傷口。比喻只顧眼前,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出處】唐·聶夷中《傷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p>
【示例】那只有用剜肉補瘡的方法拼命放盤賣賤貨,且撈幾個錢來渡過了眼前再說。 ——茅盾《林家鋪子》
【第10句】:血肉橫飛[xuè ròu héng fēi]
【解釋】形容發生爆炸等災禍時,死傷者血肉四濺的慘狀。
【出處】清·吳趼人《發財秘訣》第六回:“養息了兩天,真是賤皮賤肉,打得那般血肉橫飛的,不到幾天,已經全愈了?!?/p>
【示例】即有幾個如狼似虎的獄吏,各執竹條,縱橫亂打,打得血肉橫飛,足足打了四個小時,方才喪命。 ——清·陳天華《獅子吼》第八回
【第11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róng xī zhī ān,yī ròu zhī wèi]
【解釋】形容生活條件并不好。
【出處】《列女傳·賢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懷楚國之憂,其可乎?”
【第12句】:食肉寢皮[shí ròu qǐn pí]
【解釋】割他的肉吃,剝他的皮睡。形容對敵人的深仇大恨。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p>
【示例】卻說殷小姐痛恨劉賊,恨不食肉寢皮。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回
【第13句】:人親骨肉香[rén qīn gǔ ròu xiāng]
【解釋】比喻關系十分密切,感情深厚。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朕自涿郡與卿等之父結異姓之交,親如骨肉;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當同心協力,共報父仇;奈何自相爭競,失其大義!”
【第14句】:不知肉味[bù zhī ròu wèi]
【解釋】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示例】小人已三月不知肉味矣。 ——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
【第15句】:凡夫肉眼[fán fū ròu yǎn]
【解釋】比喻缺乏觀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見識。
【出處】《法華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唐·玄奘譯《贊彌勒四禮文》:“凡夫肉眼未曾識,為現千尺一金軀。”
【第16句】:狗肉上不了筵席[gǒu ròu shàng bù le yán xí]
【解釋】比喻素質太差,不能扶持上去。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說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讓丈夫一人來參加就行了?!?/p>
【第17句】:肌肉玉雪[jī ròu yù xuě]
【解釋】?。杭∧w。形容皮膚潔白細嫩,如雪如玉。
【出處】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姆抱幼子立側,眉眼如畫,發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
【第18句】:酒池肉林[jiǔ chí ròu lín]
【解釋】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極多。
【出處】《史記·殷本紀》:“以酒為池,懸肉為林?!薄稘h書·張騫傳》:“行賞賜,酒池肉林?!?/p>
【示例】紂王聽信妲己,造酒池肉林,一無忌憚,朝綱不整,任意荒淫。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七回
【第19句】:郁肉漏脯[yù ròu lòu fǔ]
【解釋】郁:腐臭;漏脯:古人認為肉為漏水所沾,有毒。形容腐臭的肉食。
【出處】《抱樸子·良規》:“雖策命暫隆,弘賞暴集,無異乎犧牛之被紋繡,淵魚之愛莽麥,渴者之資口于云日之酒,饑者之取飽于郁肉漏脯也?!?/p>
【示例】又次日,游木龍洞,洞甚狹,無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蓮房半爛,又似郁肉漏脯,離離可摘。 ——清·袁枚《游桂林諸山記》
【第20句】:愚眉肉眼[yú méi ròu yǎn]
【解釋】指凡俗的眼光。
【出處】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一折:“今日我來度脫藍采和,那廝愚眉肉眼,不識貧道?!?/p>
【示例】我和這等愚眉肉眼難相瞅,凡胎濁骨難相守。 ——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一折
【第21句】:濕肉伴干柴[shī ròu bàn gān chái]
【解釋】形容拷打。
【第22句】:骨肉之親[gǔ ròu zhī qīn]
【解釋】骨肉:骨和肉,比喻至親;親:親愛。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間相親相愛的關系。
【出處】閩劇《釵頭鳳》:“千不念萬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親姐弟骨肉之親?!?/p>
【第23句】:起死人肉白骨[qǐ sǐ rén ròu bái gǔ]
【解釋】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極大的恩德。
【出處】《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示例】先生之來,實出天賜。如起死人而肉白骨,孤敢不奉教!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一回
【第24句】:眼中釘,肉中刺[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ì]
【解釋】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見了那窮漢,似眼中疔,肉中刺?!?/p>
【示例】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5回:“除了他們眼中釘,肉中刺,從此沒人訛詐,愿給多少就多少。”
【第25句】:骨肉相連[gǔ ròu xiāng lián]
【解釋】象骨頭和肉一樣互相連接著。比喻關系非常密切,不可分離。
【出處】《管子·輕重丁》:“故桓公推仁立義,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親,國無饑民。”
【示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和人民骨肉相連。
【第26句】:弱肉強食[ruò ròu qiáng shí]
【解釋】原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強的吞并。
【出處】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弱之肉,強之食?!泵鳌⒒肚嘏w行》:“有生不幸遭亂世,弱肉強食官無誅。”
【示例】在這樣“弱肉強食”的情況下,“生活”是終于不易保全的。 ——鄒韜奮《抗戰以來·“諸葛亮”和“阿斗”》
【第27句】:苦肉計[kǔ ròu jì]
【解釋】故意傷害自己的肉體以騙取敵方信任的計策。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虧殺那苦肉計黃蓋添糧草。”
【示例】今日痛打黃蓋,乃計也。吾欲令他詐降,先須用苦肉計瞞過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勝。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第28句】:魚餒肉敗[yú něi ròu bài]
【解釋】餒:魚臭爛;敗:肉腐爛。魚爛肉腐。泛指變質的食物。
【出處】《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p>
【第29句】:割肉補瘡[gē ròu bǔ chuāng]
【解釋】比喻不計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出處】谷斯范《新桃花扇》第三一回:“老師相不必猶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補瘡’,而是'調度有方’?!?/p>
【第30句】:皮傷肉綻[pí shāng ròu zhàn]
【解釋】綻:裂開。皮肉都裂開了。形容被打傷勢嚴重。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7回:“只一石子飛來,正中面門,皮傷肉綻,鮮血迸流,翻身落馬。”
【第31句】:骨肉未寒[gǔ ròu wèi hán]
【解釋】寒:變冷。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剛死不久。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回:“晁天王臨死時囑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嗽挶婎^領皆知。今骨肉未寒,豈可忘了?”
【示例】中年喪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議親。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
【第32句】:三月不知肉味[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解釋】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出處】《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p>
【第33句】:酒肉弟兄[jiǔ ròu dì xiōng]
【解釋】在一起只是吃喝玩樂而不干正經事、不能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8回:“哥哥放著常來的一班兒好酒肉弟兄,閑常不睬的是親兄弟,今日才有事,便叫沒捉處。”
【第34句】:骨肉離散[gǔ ròu lí sàn]
【解釋】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出處】《詩經·唐風·杕杜》小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示例】“沖風奪佳氣”,骨肉離散也。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八
【第35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
【解釋】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出處】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p>
【示例】希望不要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局面。
【第36句】:剜肉做瘡[wān ròu zuò chuāng]
【解釋】猶剜肉成瘡。比喻行事只顧一面,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出處】明·王守仁《傳習錄》下卷:“欲于靜坐時,將好名好貨等根,逐一搜尋掃除廓清,恐是剜肉做瘡否?”
【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5卷:“若我不允女兒之事,他又剜肉做瘡,別尋道路謝我,反為不美?!?/p>
【第37句】:骨肉之恩[gǔ ròu zhī ēn]
【解釋】像骨頭和肉那樣親密的的恩情。指親人間的深厚感情。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孤亦何不待卿以骨肉之情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
【第38句】: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bù chī yáng ròu kōng rě yī shēn shān]
【解釋】羊肉沒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氣。比喻干了某事沒撈到好處,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壞名氣的。”
【第39句】:割肉飼虎[gē ròu sì hǔ]
【解釋】飼: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棄生命也無法滿足對方的貪欲。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喜士,名聞天下,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p>
【示例】盡管采取了“割肉飼虎”的政策,但是軍閥們的野心是永遠沒有止境的。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十九章
【第40句】:起死人,肉白骨[qǐ sǐ rén,ròu bái gǔ]
【解釋】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極大的恩德。
【出處】《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p>
【示例】先生之來,實出天賜。如起死人而肉白骨,孤敢不奉教!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一回
【第41句】:好肉剜瘡[hǎo ròu wān chuāng]
【解釋】比喻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慧通心旦》:“說佛說祖,正如好肉剜瘡;舉古舉今,猶若殘羹餿飯?!?/p>
【示例】說迷說悟,猶是好肉剜瘡,一切平常,盡落天魔外道。 ——宋·釋悟明《聯燈會要·璣禪師》
【第42句】:走肉行尸[zǒu ròu xíng shī]
【解釋】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p>
【示例】這紛紛的四萬萬走肉行尸,你們還相信是你們的血裔? ——聞一多《長城下之哀歌》
【第43句】:骨肉團圓[gǔ ròu tuán yuán]
【解釋】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指親人離而復聚。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長大成人后,須教骨肉再團圓。”
【示例】哥哥嫂嫂此番幸遇唐伯伯,我們方能骨肉團圓。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六回
【第44句】:骨肉相親[gǔ ròu xiāng qīn]
【解釋】骨肉:骨和肉,比喻至親;親:親愛。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間相親相愛的關系。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輕重》:“兄弟相戚,骨肉相親?!?/p>
【第45句】:剜肉生瘡[wān ròu shēng chuāng]
【解釋】猶剜肉成瘡。比喻行事只顧一面,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一卷:“大抵宋人好矜博雅,又好穿鑿;故此種剜肉生瘡之說,不一而足?!?/p>
【第46句】:髀肉復生[bì ròu fù shēng]
【解釋】髀:大腿。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
【出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p>
【示例】因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淚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第47句】:錦衣肉食[jǐn yī ròu shí]
【解釋】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同“錦衣玉食”。
【出處】明·李東陽《生日邃庵太宰貺以長律用韻自述并答雅懷》:“錦衣肉食非吾樂,藁操冰心豈自堅?!?/p>
【示例】他在錦衣肉食中長大,經歷過聲色犬馬的生涯。 ——柯靈《香雪?!に髑Ю餁w大海》
【第48句】:血肉狼藉[xuè ròu láng jí]
【解釋】血流肉爛,無法辨認器官肢體。形容死亡或受傷的慘狀。
【出處】《宋史·五行志》:“又斷其足筋,俄施刀臠,血肉狼籍?!泵鳌ち铦鞒酢冻蹩膛陌阁@奇》卷十二四:“就叫哨兵取出甕來,打開看時,只見血肉狼藉,頭顱劈破,是一個人碎割了的?!?/p>
【示例】九月兵起,出走,兵抽刃擊之,未殊,罵不絕,被數刃,乃絕。血肉狼藉,白發為之赤。 ——《清史稿·列女傳·連惠妻》
【第49句】:起死人而肉白骨[qǐ sǐ rén ér ròu bái gǔ]
【解釋】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詞委婉動聽,將死的也說活了。
【出處】《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p>
【示例】真正的好比作'吹泥絮上青云,起死人而肉白骨?!?——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
【第50句】:剜肉成瘡[wān ròu chéng chuāng]
【解釋】本想割肉醫瘡,但被割之處反成新瘡。比喻行事只顧一面,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出處】宋·崔與之《辭免除四川制置使札子》:“剜肉成瘡,有根本先撥之慮;張頤待哺,有樵蘇后爨之憂?!?/p>
【第51句】:骨肉分離[gǔ ròu fēn lí]
【解釋】骨肉:指父母兄弟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0卷:“害得我骨肉分離,死無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示例】談起的時候也是嘆氣流淚,恨透了秦始皇,說他無緣無故筑什么萬里長城,害得人家骨肉分離。 ——《孟姜女》
【第52句】:以肉喂虎[yǐ ròu wèi hǔ]
【解釋】比喻白白地送死。
【出處】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一》:“今赴秦軍,如以肉喂虎,當何益也!”
【示例】時當(鄧當)職吏以蒙年小輕之,曰:'彼豎子何能為?此欲以肉喂虎耳!’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第53句】:委肉虎蹊[wěi ròu hǔ xī]
【解釋】委:拋棄;蹊:小路。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比喻處境危險,災禍即將到來。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第54句】:挖肉補瘡[wā ròu bǔ chuāng]
【解釋】挖下身上的好肉來補傷口。比喻只顧眼前,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出處】唐·聶夷中《詠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示例】就財政上以論,外債之宜借者,不過為茍安目前,挖肉補瘡之計。 ——清·梁啟超《外債平議》
【第55句】:血肉模糊[xuè ròu mó hu]
【解釋】血流肉爛,無法辨認器官肢體。形容死亡或受傷的慘狀。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們讓不開路,被火車碾的斷腰折骨,血肉模糊?!?/p>
【示例】仔細看去,這條路上血肉模糊成了一片,沒有一個干凈的尸體。 ——巴金《家》二十五
【第56句】:驚肉生髀[jīng ròu shēng bì]
【解釋】驚嘆久處安逸,不能有所作為。
【出處】《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于表劉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p>
【示例】人人驚肉生髀,卻日欲揮戈。 ——宋·劉厵《水調歌頭》詞
【第57句】:以肉驅蠅[yǐ ròu qū yíng]
【解釋】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明·張居正《答南學院周乾明》:“令人不解寬義,一切務為姑息弛縱,賈譽于眾,以致士習驕侈,風俗日壞,間有一二力欲挽之,則又崇飾虛談,自開邪徑,所謂以肉驅蠅,負薪救火也。”
【第58句】:酒肉兄弟[jiǔ ròu xiōng dì]
【解釋】指酒肉朋友。
【出處】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這是前村催命鬼的酒肉兄弟,叫做破面鬼?!?/p>
【示例】自古道:酒肉兄弟千個有,急難之中一個無。
【第59句】:皮破肉爛[pí pò ròu làn]
【解釋】形容傷勢很重。
【出處】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滿臉渾身血道道,皮破肉爛不忍瞧。”
【第60句】:狼多肉少[láng duō ròu shǎo]
【解釋】供不應求。
【示例】現在我們的東西奇缺,狼多肉少。
【第61句】:魚肉百姓[yú ròu bǎi xìng]
【解釋】魚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殘害無辜的人們。
【出處】《后漢書·仲長統傳》:“于是驕逸自恣,志意無厭,魚肉百姓,以盈其欲?!?/p>
【示例】所率部隊,毫不訓練,本不打算作戰,故亦不能作戰,只是用做搜刮地方,魚肉百姓的工具而已。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二章
【第62句】:酒肉朋友[jiǔ ròu péng yǒu]
【解釋】在一起只是吃喝玩樂而不干正經事的朋友。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關云長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兩只手送與你那荊州來?!?/p>
【示例】今雖勢力滂沛,大抵是酒肉朋友耳。 ——章炳麟《致伯中書一》
【第63句】:皮肉之苦[pí ròu zhī kǔ]
【解釋】泛指身體所遭受的痛苦。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0章:“河南人除過受了點皮肉之苦,屁也沒損失——他帶著預支的一個月高薪落荒而逃了。”
【示例】你還是老實交代吧,免受皮肉之苦。
【第64句】:骨肉之情[gǔ ròu zhī qíng]
【解釋】情:感情,情誼。像骨頭和肉那樣親密的的情誼。指親人間的深厚感情。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孤亦何不待卿以骨肉之情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
【示例】介甫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惻鳴咽。 ——清·劉熙載《藝概·文概》
【第65句】:肥肉大酒[féi ròu dà jiǔ]
【解釋】肥:富饒,富足;大酒:美酒。指美好豐盛的飲食。
【出處】唐·杜甫《嚴氏溪放歌》:“費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第66句】:血肉相連[xuè ròu xiāng lián]
【解釋】象血和肉一樣相互聯系著。比喻關系十分密切,不可分離。
【出處】宋·洪邁《雷擊王四》:“趨視之,二百錢乃在其脅下皮內,與血肉相連?!?/p>
【示例】你和黨的關系,不能不是這樣息息相關,血肉相連呵。 ——聞捷《布沙熱,我要為你唱一支歌》
【第67句】:髀里肉生[bì lǐ ròu shēng]
【解釋】髀:大腿。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
【出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p>
【第68句】:食肉之祿[shí ròu zhī lù]
【解釋】祿:官吏的薪俸。指在朝廷做官的人。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食肉之祿,眾皆與焉?!?/p>
【第69句】:以肉餧虎[yǐ ròu sì hǔ]
【解釋】比喻白白地送死。
【出處】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今赴秦軍,如以肉餧虎,當何益也?!?/p>
【第70句】:骨顫肉驚[gǔ chàn ròu jīng]
【解釋】形容驚恐萬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卻說王甫在麥城中,骨顫肉驚,乃問周倉曰:'昨夜夢見主公深奧血污……不知主何吉兇?’”
【第71句】:以肉啖虎[yǐ ròu dàn hǔ]
【解釋】比喻白白地送死。同“以肉喂虎”。
【出處】明·李贄《史綱評要·周紀·赧王》:“以攬權要秦王,正如以肉啖虎耳?!?/p>
【第72句】:臭肉來蠅[chòu ròu lái yíng]
【解釋】腐臭的肉招來蒼蠅。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風有問題,就會招致壞人的引誘。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1卷:“僧問慧然如何是祖師而來意?曰,臭肉來蠅。”
【示例】大家都明白“臭肉來蠅”的道理。
【第73句】:血風肉雨[xuè fēng ròu yǔ]
【解釋】形容劇烈殘酷的屠殺或性格剛強。
【出處】清·梁啟超《論權利思想》:“試一讀歐美諸國法律發達史,如立憲政,廢奴隸……等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風肉雨中熏沐而來。”
【示例】雖說血風肉雨的精神,斷無惜香憐玉的心緒。 ——清·曾樸《孽?;ā?/p>
【第74句】:骨肉團圞[gǔ ròu tuán luán]
【解釋】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指親人離而復聚。
【出處】明·謝讜《四喜記·瓊英入宮》:“骨肉團圞樂正濃,一封丹詔實相從,恩承淑女榮非愿,割愛雙親恨怎窮?!?/p>
【第75句】:魚肉鄉里[yú ròu xiāng lǐ]
【解釋】魚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殘害無辜的人們。
【出處】《后漢書·仲長統傳》:“于是驕逸自恣,志意無厭,魚肉百姓,以盈其欲?!?/p>
【示例】無非是包攬詞訟,干預公事,魚肉鄉里。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八回
【第76句】:血肉相聯[xuè ròu xiāng lián]
【解釋】象血和肉一樣相互聯系著。比喻關系十分密切,不可分離。
【出處】宋·洪邁《夷堅丁志·雷擊王四》:“趨視之,二百錢乃在其脅下皮內,與血肉相連?!?/p>
【示例】與群眾特別是陜北農民群眾的血肉相聯,使人民革命化,民歌民舞也革命化,使革命文藝也親密無間地民間化了。 ——王蒙《今天的延安》
【第77句】:骨肉至親[gǔ ròu zhì qīn]
【解釋】指關系最密切的親屬。
【出處】《三國志·魏書·鮮卑傳》:“不如還我,我與汝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p>
【示例】蕭隊長又說,貧雇是農是骨肉至親,我才敢說話。 ——孫立波《暴風驟雨》二十五
【第78句】:凡胎肉眼[fán tāi ròu yǎn]
【解釋】凡人的只能看見塵俗世界的眼睛。
【出處】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
【示例】似乎我就是那來無影去無蹤的仙人,凡胎肉眼是看不見的。 ——《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
【第79句】:生死肉骨[shēng sǐ ròu gǔ]
【解釋】生、肉:用作動詞。使死人復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薄蹲髠鳌ふ压迥辍罚骸捌埵挂馊绲酶氖戮?,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示例】文致詆欺之法,久矣不行;生死肉骨之恩,今焉創見。 ——宋·陳亮《謝鄭侍郎啟》
【第80句】:皮笑肉不笑[pí xiào ròu bù xiào]
【解釋】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出處】柳青《創業史》:“不得已見了面,皮笑肉不笑,說話慢慢吞吞,愛說不說。”
【示例】他經常皮笑肉不笑的,讓人討厭。
【第81句】:脾肉之嘆[pí ròu zhī tàn]
【解釋】脾:通“髀”,大腿。指痛惜光陰虛度,思欲有所作為。
【出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于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p>
【示例】十日不見,多少有點脾肉之嘆的向華似乎更加煥發了。 ——郭沫若《革命春秋·到浦東去來》
【第82句】:委肉當餓虎之蹊[wěi ròu dāng è hǔ zhī xī]
【解釋】委:拋棄;蹊:小路。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比喻處境危險,災禍即將到來。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禍必不振矣。”
【第83句】:皮松肉緊[pí sōng ròu jǐn]
【解釋】形容漫不經心,寬泛而無關緊要。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緊的談了會子道學,又指東說西的打了會子悶葫蘆呢?”
【第84句】:骨肉私情[gǔ ròu sī qíng]
【解釋】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關系。比喻至親之間的深厚感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不妨啟請內廷鑾輿入其私第,庶可盡骨肉私情,共享天倫之樂事?!?/p>
【第85句】:心驚肉戰[xīn jīng ròu zhàn]
【解釋】形容擔心災禍臨頭,恐慌不安。同“心驚肉跳”。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么,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示例】步難移心驚肉戰,眼昏花天翻地轉。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鮫綃記·典刑遇赦〉》
【第86句】:肥肉厚酒[féi ròu hòu jiǔ]
【解釋】厚:濃味,指淳正。肥美的肉,味濃淳正的酒。比喻美好豐盛的飲食。
【出處】《呂氏春秋·本生》:“肥肉厚酒,務以相強?!?/p>
【第87句】:骨軟肉酥[gǔ ruǎn ròu sū]
【解釋】形容全身乏力,肢體癱軟的樣子。同“骨軟筋酥”。
【出處】《醒世姻緣傳》第六一回:“只消'心月狐’放一個屁,那'井木犴’俯伏在地,骨軟肉酥。”
【第88句】:眼中疔,肉中刺[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cì]
【解釋】疔:疔瘡。眼睛里面的疔瘡,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見了那窮漢,似眼中疔,肉中刺?!?/p>
【第89句】:生肉枯骨[shēng ròu kū gǔ]
【解釋】猶生死肉骨。使枯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
【出處】《晉書·刑法志》:“至義暢于三代之際,遺風播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p>
【第90句】:剜肉醫瘡[wān ròu yī chuāng]
【解釋】比喻只顧眼前,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出處】唐·聶夷中《傷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p>
【示例】是猶剜肉醫瘡,瘡未瘳而肉先潰。 ——《明史·魏承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