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雕”的成語大全(81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雕蟲刻篆、泥塑木雕、民力雕弊等含“雕”的成語81個,其中“雕”開頭的42個,“雕”結尾的10個,“雕”在中間的29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雕”開頭的成語
【第1句】:雕蟲刻篆[diāo chóng kè zhuàn]
【解釋】比喻詞章小技。同“雕蟲篆刻”。
【出處】漢·揚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
【示例】有日眉揚額點,且自雕蟲刻篆,我這里盡清閑。 ——明·高濂《玉簪記·下第》
【第2句】:雕鏤藻繪[diāo lòu zǎo huì]
【解釋】比喻刻意修飾文辭。
【出處】明·方孝孺《讀<法言>》:“子云為此書,嘗自擬《論語》……《論語》述圣人言行,猶天地之化,子云方且竊之焉,雕鏤藻繪而蘄類之,其僭甚哉!”
【第3句】:雕肝琢膂[diāo gān zhuó lǚ]
【解釋】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明·宋濂《<劉兵部詩集>序》:“師友良矣,非雕肝琢膂,宵詠朝吟,不能有一驗其所至之淺深。”
【第4句】:雕蟲小事[diāo chóng xiǎo shì]
【解釋】猶言雕蟲小技。
【出處】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詩啟》:“而司文者考變雅之由,往往歸咎于稹。嘗以為雕蟲小事,不足以自明。”
【第5句】:雕蟲篆刻[diāo chóng zhuàn kè]
【解釋】比喻詞章小技。
【出處】漢·揚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按,“蟲”指蟲書,“刻”指刻符,各為一種字體。
【示例】是以子云譬之雕蟲篆刻,云夫不為。 ——南朝·梁·沈約《答陸厥問聲韻書》
【第6句】:雕龍繡虎[diāo lóng xiù hǔ]
【解釋】比喻寫作豪放雄健。
【出處】明·王世貞《桑民懌》:“桑民懌才名噪一時,幾有雕龍繡虎之稱。此卷為盛秋官書者,尤多生平得意語。”
【第7句】:雕章琢句[diāo zhāng zhuó jù]
【解釋】指文章的詞句刻意修飾。
【出處】唐·白居易《議文章》:“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雖雕章鏤句,將焉用之。”
【示例】詩之不可及處,在乎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 ——清·趙翼《甌北詩話·李青蓮詩一》
【第8句】:雕蟲小藝[diāo chóng xiǎo yì]
【解釋】猶言雕蟲小技。
【出處】南朝·梁·沈約《<梁武帝集>序》:“雕蟲小藝,無累大道。”
【示例】雕蟲小藝,微或相許,至于此處,豈卿所及! ——《北史·張普惠傳》
【第9句】:雕蟲末技[diāo chóng mò jì]
【解釋】猶言雕蟲小技。亦作“雕蟲末伎”。
【出處】清·納蘭性德《賦論》:“即詩賦一道,猶可以見賢人君子之用心,若遂薄之為雕蟲末技,吾未見揚雄之《法言》、《太玄》可直駕《離騷》而上之。”
【第10句】:雕章鏤句[diāo zhāng lòu jù]
【解釋】指文章的詞句刻意修飾。
【出處】唐·白居易《策林四·議文章碑碣詞賦》:“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雖雕章鏤句,將焉用之。”
【示例】他們作文講究雕章鏤句。
【第11句】:雕肝掐腎[diāo gān qiā shèn]
【解釋】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清·馮桂芳《寄丁中丞粵中》詩:“雕肝掐腎亦小技,非公所喜非我為。”
【第12句】:雕闌玉砌[diāo lán yù qì]
【解釋】形容富麗的建筑物。
【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老。”
【示例】但寒煙,滿目飛蓬。雕闌玉砌,空鎖三十六離宮。 ——宋·曾覿《金人捧露盤·庚寅歲春奉使過京師·感懷作》
【第13句】:雕梁繡柱[diāo liáng xiù zhù]
【解釋】雕:用彩畫裝飾。用彩畫裝飾的大梁和用錦繡包裹的柱子。形容建筑物的奢華。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原來這座酒樓,名貫河北,號為第一;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繡柱,極是造得好。”
【示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9卷:“雕梁繡柱,畫棟飛甍,金碧耀目。”
【第14句】:雕冰畫脂[diāo bīng huà zhī]
【解釋】在冰上雕刻,在凝固的油脂上繪畫。比喻白費工夫,勞而無功。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殊路》:“故內無其質,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示例】金碧輝煌,可謂巧絕,然脆薄無用,不異雕冰畫脂耳。 ——明·胡應麟《甲乙剩言·卵燈》
【第15句】:雕心雁爪[diāo xīn yàn zhǎo]
【解釋】比喻心狠手辣。
【出處】元·馬致遠《破孤雁漢宮秋》楔子:“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壓小,全憑諂佞奸貪,一知受用不了。”
【示例】他須是鼠竊狗盜無知輩,雕心雁爪無恩義,雞腸蛇腹為奸細。 ——《古今雜劇·聚獸牌》
【第16句】:雕欄畫棟[diāo lán huà dòng]
【解釋】雕:雕繪;棟:支柱。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出處】清·汪琬《寓廬十詠后序》:“頹垣破瓦,鼯鼪之所穴而鳩雀之所巢,孰非向之雕欄畫棟群萃而管弦歌舞者與?”
【第17句】:雕盤綺食[diāo pán qǐ shí]
【解釋】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出處】唐·李白《扶風豪士歌》:“雕盤綺食會眾客,吳歌趙舞香風吹。”
【第18句】:雕欄玉砌[diāo lán yù qì]
【解釋】雕:雕繪;欄:欄桿;砌:石階。形容富麗的建筑物。
【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示例】失去了往昔的雕欄玉砌,李煜獨自悲傷。
【第19句】:雕肝琢腎[diāo gān zhuó shèn]
【解釋】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
【出處】唐·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勸君韜養待征招,不用雕琢愁肝腎。”
【示例】朝吟搖頭暮蹙眉,雕肝琢腎聞退之。 ——宋·歐陽修《答圣俞莫飲酒》詩
【第20句】:雕蟲薄技[diāo chóng báo jì]
【解釋】猶言雕蟲小技。
【出處】清·陳維崧《滿庭芳·贈表兄萬大士》詞:“少日親情,兩家中表,羊車競戲階前,雕蟲薄技,里塾又隨肩。”
【第21句】:雕蚶鏤蛤[diāo hān lòu gé]
【解釋】雕、鏤:雕刻;蚶:海產動物,肉味鮮美;蛤:蛤蜊。將蚶、蛤蜊刻意加工。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
【出處】《內典》言飯食之侈曰:“包鳳烹龍,雕蚶鏤蛤。”
【第22句】:雕楹碧檻[diāo yíng bì kǎn]
【解釋】雕鏤彩繪的柱子和碧色欄桿。
【出處】《花月痕》第十一回:“那時船正蕩到柳陰中,遠望那堤北,彤云閣雕楹碧檻,映著翠蓋紅衣,大有舟行鏡里之概。”
【第23句】:雕文刻鏤[diāo wén kè lòu]
【解釋】指在宮室、用具等上面雕刻鏤花,加以修飾。比喻不務實際,只重表面虛榮,勞民傷財。
【出處】《漢書·景帝紀》:“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祖,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
【第24句】:雕甍畫棟[diāo méng huà dòng]
【解釋】雕:雕繪;甍:屋脊;棟:支柱。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閱古·元石礎》:“回廊曲榭何深邃,雕甍畫棟真巍峨。”
【示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4回:“雕甍畫棟吐龍光,鳳閣斜張朱網。”
【第25句】:雕梁畫棟[diāo liáng huà dòng]
【解釋】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郁巍巍畫梁雕棟。”
【示例】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鵡畫眉等雀兒。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
【第26句】:雕花刻葉[diāo huā kè yè]
【解釋】雕琢花和葉,構思作詩賦吟詠。
【出處】唐·司空圖《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詩:“才情百巧斗風光,卻笑雕花刻葉忙。”
【第27句】:雕蟲小技[diāo chóng xiǎo jì]
【解釋】雕:雕刻;蟲:指鳥蟲書,古代漢字的一種字體。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處】《北史·李渾傳》:“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
【示例】這些玩意兒,盡是些雕蟲小技,不過解悶消閑。我講的是長槍大戟,東蕩西馳的本領。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
【第28句】:雕虎焦原[diāo hǔ jiāo yuán]
【解釋】指壯士履險。
【出處】《尸子》:“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谿,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
【示例】甬有耆舊,居仁由義,河山雖改,詩書不廢。雕虎焦原,不異平地,深松茂柏,永無憔悴。 ——清·黃宗羲《千秋王府君墓志銘》
【第29句】:雕墻峻宇[diāo qiáng jùn yǔ]
【解釋】彩繪的墻壁和高大的屋宇。形容居處豪華奢侈。同“峻宇雕墻”。
【出處】《周書·武帝紀下》:“非直雕墻峻宇,深戒前王,而締構弘敞,有逾清廟。”
【示例】是有雕墻峻宇,列冠蓋于宜城;塞陌填街,考春秋于太學。 ——唐·楊炯《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
【第30句】:雕章縟彩[diāo zhāng rù cǎi]
【解釋】比喻文彩絢爛。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鑒識》:“此乃綺揚繡合,雕章縟彩,欲稱實錄,其可得乎?”
【第31句】:雕蟲小巧[diāo chóng xiǎo qiǎo]
【解釋】猶言雕蟲小技。
【出處】宋·尤袤《全唐詩話·張祜》:“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為。”
【第32句】:雕風鏤月[diāo fēng lòu yuè]
【解釋】刻意吟風弄月。
【出處】明·張煌言《梅嶺山居詩引》:“是使騷人雕風鏤月,總是拈花,釋子說乘參宗,無非夢草。”
【第33句】:雕心刻腎[diāo xīn kè shèn]
【解釋】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六朝》:“詩文不朽大業,學者雕心刻腎,窮晝極夜,猶懼弗窺奧妙。”
【第34句】:雕心鷹爪[diāo xīn yīng zhǎo]
【解釋】比喻心腸殘忍,手段毒辣。
【出處】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三折:“他待使些雕心鷹爪,安排下龍韜虎略。”
【示例】倚著他龍蟠虎踞江山霸,人強馬壯諸侯怕,雕心鷹爪窺天下。 ——元·無名氏《臨潼斗寶》頭折
【第35句】:雕章繢句[diāo zhāng huì jù]
【解釋】雕:雕琢;繢:通“繪”,描繪。比喻刻意修飾文辭。
【出處】宋·王洋《又謝丁執中寄黃龍榮》:“金瓶玉筋固華麗,雕章繢句真瑰奇。”
【第36句】:雕梁繡戶[diāo liáng xiù hù]
【解釋】雕:雕刻,雕花;繡戶:雕繪華美的門戶。指雕繪華美的建筑。
【出處】清·金人瑞《甲申秋興》詩:“雕梁繡戶都在眼,微命未知何處飛。”
【第37句】:雕蟲末伎[diāo chóng mò jì]
【解釋】猶言雕蟲小技。同“雕蟲末技”。
【出處】明·唐順之《答翁東厓總制書》:“俟公破虜功成,當以向時雕蟲末伎,作為鐃歌鼓吹曲,以繼《采芑》《江漢》之余響。”
【第38句】:雕章繪句[diāo zhāng huì jù]
【解釋】指文章的詞句刻意修飾。同“雕章鏤句”。
【出處】宋·蔡夢弼《草堂詩話》卷二:“陳無己云:學詩如學道,此豈尋常雕章繪句者之可擬哉。”
【第39句】:雕肝鏤腎[diāo gān lòu shèn]
【解釋】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清·許印芳《<詩品>跋》;“雖極雕肝鏤腎,亦終惝恍而無賃。”
【第40句】:雕龍畫鳳[diāo lóng huà fèng]
【解釋】刻繪龍鳳。
【出處】胡世香《巧取陳家寨》:“門上雕龍畫鳳,粉壁襯著紅漆家具,分外耀眼。”
【示例】高臺十丈白玉柱,雕龍畫鳳放光彩。 ——《陜北民歌·十送》
【第41句】:雕玉雙聯[diāo yǔ shuāng lián]
【解釋】雕玉:用玉雕成,形容華美、工巧;雙聯:律詩中相對偶的兩句。形容屬對極為精巧。
【出處】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寸截金為句,雙雕玉作聯。”
【第42句】:雕文織采[diāo wén zhī cǎi]
【解釋】比喻詞藻華麗。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下卷:“孝武詩,雕文織采,過為精密,為二藩希慕,見稱輕巧矣。”
“雕”結尾的成語
【第1句】:泥塑木雕[ní sù mù diāo]
【解釋】指泥做的和木頭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舉動呆板。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四折:“有人說道,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什么靈感在那里。”
【示例】兩班文武,如泥塑木雕,無人敢應。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
【第2句】:朽木不雕[xiǔ mù bù diāo]
【解釋】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無法成材。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示例】你這個人真是朽木不雕。
【第3句】:一箭雙雕[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釋】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出處】《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示例】因為鳳珠也是十六歲的人了,胡統領早存了個得隴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雙雕的手段。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第4句】:朽木難雕[xiǔ mù nán diāo]
【解釋】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同“朽木不可雕”。
【出處】《南史·顏延之傳》:“尚之望見便陽眠,延之發簾熟視曰:'朽木難雕’。”
【示例】你這個人真是朽木難雕。
【第5句】:朽棘不雕[xiǔ jí bù diāo]
【解釋】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同“朽木不可雕”。
【出處】《魏書·趙修傳》:“小人難育、朽棘不雕,長惡不悛,豈容撫養。”
【第6句】:木朽不雕[mù xiǔ bù diāo]
【解釋】朽:爛;雕:雕刻。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不可造就。
【出處】《九州春秋》:“夫木朽不雕,世衰難佐,將軍雖欲委忠難佐之朝,雕畫朽敗之木,猶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
【第7句】:良玉不雕[liáng yù bù diāo]
【解釋】美玉不用雕琢,保持其天然的美。比喻本質好不憑借修飾外表。
【出處】漢·揚雄《法言·寡見》:“良玉不雕,美言不聞,何謂也?”《漢書·董仲舒傳》“臣聞良玉不瑑,資質潤美;不待刻瑑,此亡異于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也。”
【第8句】:朽木不可雕[xiǔ mù bù kě diāo]
【解釋】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亦作“朽木難彫”。亦作“朽木不雕”。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示例】他便感到宋寶琦也并非朽木不可雕的爛樹。 ——劉心武《班主任》
【第9句】:破觚斫雕[pò gū zhuó diāo]
【解釋】斫,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比喻刪繁雜而從簡易,去浮華而尚質樸。
【出處】語出《史記·酷吏列傳》:“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
【第10句】:篆刻蟲雕[zhuàn kè chóng diāo]
【解釋】比喻使小技
【出處】姚錫鈞《論詩絕句》:“篆刻蟲雕笑壯夫,鑿山鑄鐵嘆陽湖。”
“雕”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民力雕弊[mín lì diāo bì]
【解釋】雕弊:困苦,衰敗。社會經濟衰敗,人民生活困苦。
【出處】漢·荀悅《漢紀·武帝紀》:“當武帝之時,賦役煩眾,民力雕弊。”
【第2句】:急景雕年[jí jǐng diāo nián]
【解釋】急景:急促的時光;雕年:殘年歲暮。光陰急促,歲殘年盡。指歲暮景象。形容時間過得飛快。也指歲末。
【出處】南朝·宋·鮑照《鮑參軍集》:“于是窮陰殺節,急景雕年,涼沙振野,箕風動天。”
【示例】計時日正是農歷的急景雕年。 ——夏衍《粵北的春天》
【第3句】:刳心雕腎[kū xīn diāo shèn]
【解釋】猶言刻骨銘心。表示強烈的情感。
【第4句】:摛藻雕章[chī zǎo diāo zhāng]
【解釋】鋪張辭藻,雕琢文句。形容以華麗的辭章寫作詩文。
【出處】唐·楊炯《王勃集序》:“君以為摛藻雕章,研幾之余事;知來藏往,探賾之所宗。”
【第5句】:木雕泥塑[mù diāo ní sù]
【解釋】用木頭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靈活或神情呆滯。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兩班文武,如泥塑木雕,無人敢應。”
【示例】怡紅院里的人嚇的一個個象木雕泥塑一般。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
【第6句】:禪世雕龍[chán shì diāo lóng]
【解釋】指文章世代相傳。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崔骃傳贊》:“崔為文宗,世禪雕龍。”
【示例】你雄譚非馬,禪世雕龍。 ——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
【第7句】:不假雕琢[bù jiǎ diāo zhuó]
【解釋】不必借助精雕細琢。指器物天然即具有上好的質地。也比喻藝術品精美而無雕琢的痕跡。
【出處】《藝文類聚》卷八十四引《南州異物志》:“南海中,有大文貝,質白而文紫,天資自然,不假雕琢。”
【示例】古詩短體如《十九首》,長篇如《孔雀東南飛》,皆不假雕琢,工極自然。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二》
【第8句】:玉砌雕闌[yù qì diāo lán]
【解釋】形容富麗的建筑物。
【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示例】滄海塵生秋日暮,玉砌雕闌,木葉鳴疏雨。江總頭白心更苦,素琴猶寫幽蘭譜。 ——元·虞集《蝶戀花》詞
【第9句】:文炳雕龍[wén bǐng diāo lóng]
【解釋】炳:形容有文采;雕龍:擅長寫文章。文章寫得很出色,極富文采。
【出處】炳:形容有文采;雕龍:擅長寫文章。文章寫得很出色,極富文采。
【示例】《魏書·高允傳》:“質侔和璧,文炳雕龍,耀姿天邑,衣錦舊邦。”
【第10句】:燕雀豈知雕鶚志[yàn què qǐ zhī diāo è zhì]
【解釋】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鴻鵠志”。
【出處】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豈知雕鶚志,頑童不解老仙機。”
【第11句】:繡虎雕龍[xiù hǔ diāo lóng]
【解釋】比喻文章的辭藻華麗。
【出處】宋·曾慥《類說》卷四引《玉箱雜記》:“曹植七步成章,號繡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談天衍,雕龍奭,留炙過髡。”
【示例】學富三余,才雄七步,休夸繡虎雕龍,那值時危國破。 ——明國。 單本《蕉帕記·尋春》
【第12句】:朽木不雕,糞墻不圬[xiǔ mù bù diāo,fèn qiáng bū wū]
【解釋】圬:抹灰等瓦工作。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污穢的土墻無法粉刷。比喻沒有培養前途的人。
【出處】《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第13句】:鶗鴂雕卉[tí jué diāo huì]
【解釋】比喻讒言傷害正直的人。鶗鴂,鳥名,杜鵑。
【出處】《后漢書·張衡傳》:“恃己知而華予兮,鶗鴂鳴而不芳。”李賢注:“鶗鴂,鳥名,喻讒人也。”
【第14句】:一雕雙兔[yī diāo shuāng tù]
【解釋】指三人并列顯位,一人勢盛而兩人受其挾制。
【出處】唐李林甫、張九齡、裴耀卿并為相,李抑揚張、裴自得,張裴二人罄折卑遜,時人竊言“一雕挾兩兔”。見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及《新唐書·李林甫傳》。
【第15句】:畫卵雕薪[huà luǎn diāo xīn]
【解釋】在雞蛋、薪木上雕畫圖形。是古代富豪生活窮奢極侈的一種表現。
【出處】在雞蛋、薪木上雕畫圖形。是古代富豪生活窮奢極侈的一種表現。
【示例】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云寺》:“晉室石崇乃是庶姓,猶能雉頭狐腋,畫卵雕薪,況我大魏天王,不為華侈?”
【第16句】:繡闥雕甍[xiù tà diāo méng]
【解釋】闥:門樓上的小屋;甍:屋脊。五彩繪畫的門樓,經過雕刻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精巧、雄偉。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披繡闥,俯雕甍。”
【示例】云飛雨散今如此,繡闥雕甍作荒谷。 ——唐·貫休《行路難》
【第17句】:精雕細刻[jīng diāo xì kè]
【解釋】精心細致地雕刻。形容創作藝術品時的苦心刻畫。也比喻認真細致地加工。
【出處】鄧小平《提倡深入細致的工作》:“過去冀魯豫的工作比太行熱鬧得多,太行的工作不夠熱鬧,但是精雕細刻。”
【示例】山頂上當中有個八角亭子,名叫洗心亭,里面放著漢白玉的桌子和坐礅,都是精雕細刻,十分考究。 ——陳蔭榮《興唐傳》
【第18句】:寶馬雕車[bǎo mǎ diāo chē]
【解釋】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出處】唐·王維《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游有懷靜者季》詩:“香車寶馬共喧闐,個里多情俠少年。”
【示例】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宋·辛文房《青玉案》詞
【第19句】:朱榭雕闌[zhū xiè diāo lán]
【解釋】朱:紅色。形容樓閣漆紅飾綠,建筑豪華富麗
【出處】清·蒲松齡《聊裔志異·絳妃》:“埋香瘞玉,殘妝卸而翻飛;朱榭雕闌,雜佩紛其零落。”
【第20句】:峻宇雕墻[jùn yǔ diāo qiáng]
【解釋】高大的屋宇和彩繪的墻壁。形容居處豪華奢侈。
【出處】《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處作禽荒,甘灑嗜音,峻宇雕墻,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示例】一朝財得居平土,峻宇雕墻已遽興。 ——宋陸游《<讀夏>書》詩
【第21句】:文擅雕龍[wén shàn diāo lóng]
【解釋】比喻文章寫得極好。
【出處】《北史·薛憕傳論》:“寘、憕并學稱該博,文擅雕龍,或揮翰鳳池,或著書麟閣,咸居祿位,各逞琳瑯。”
【第22句】:畫梁雕棟[huà liáng diāo dòng]
【解釋】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郁巍巍畫梁雕棟。”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回:“畫梁雕棟,珠簾翠箔。堂中羅列,無一非眩目的奇珍。”
【第23句】:鏤冰雕朽[lòu bīng diāo xiǔ]
【解釋】鏤、雕:雕刻。雕刻冰塊和朽木。比喻勞而無功。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論仙》:“夫苦心約己,以行無益之事,鏤冰雕朽,終無必成之功。”
【示例】鏤冰雕朽,迄用無成。 ——《北史·儒林傳上》
【第24句】:畫棟雕梁[huà dòng diāo liáng]
【解釋】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郁巍巍畫梁雕棟。”
【示例】各處盡是畫棟雕梁,珠簾綺戶,那派艷麗光景,竟是別有洞天。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八回
【第25句】:家業雕零[jiā yè diāo líng]
【解釋】家業:家產;雕零:零落。家道衰落。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不幸輪到老身,家業雕零,無人養濟。”
【第26句】:斫雕為樸[zhuó diāo wéi pǔ]
【解釋】指去掉雕飾,崇尚質樸。亦指斫理雕弊之俗,使返質樸。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
【示例】解而更手,斫雕為樸,自非可以奉粢盛,修黻冕習禮樂之容,繕甲兵之備,此外眾費一皆禁絕。 ——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禁奢令》
【第27句】:龍雕鳳咀[lóng diāo fèng jǔ]
【解釋】比喻辭藻之美。
【出處】明·顧起綸《國雅品·士品四》:“一日觴於湖上,多多許余《澤秀集》,即席口授千言序之,故不竄一字,燦然龍雕鳳咀,是捷悟偉人。”
【第28句】:鏤冰雕瓊[lòu bīng diāo qióng]
【解釋】瓊:美玉。比喻作品風格明潔或構思新穎精巧。
【出處】明·楊慎《升庵詩話·孫器之評詩》:“劉夢得如鏤冰雕瓊,流光自照。”
【示例】子安刻意摹擬,詞俊而格超,可謂鏤冰雕瓊,心手雙絕。 ——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簽·皇甫涍》
【第29句】:破觚為圓,斫雕為樸[pò gū wéi yuán,zhuó diāo wéi pǔ]
【解釋】觚:方;斫:砍,削;雕:華麗;樸:樸實。去掉棱角,變成圓形;去掉雕飾,變為質樸。比喻去嚴刑而從簡政,去浮華而返質樸。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示例】梁興,破觚為圓,斫雕為樸,教民以孝悌,勸之以農桑,于是桀黠化為由余,輕薄變為忠厚。 ——《梁書·良吏傳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