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壅”的成語(5個)
本文整理了“壅”在中間的成語5個。及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壅”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口壅若川[kǒu yōng ruò chuān]
【解釋】比喻禁輿論之害。
【出處】《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示例】夫心險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歡謔之言無方。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隱》
【第2句】:川壅必潰[chuān yōng bì kuì]
【解釋】壅:堵塞。潰:決口,堤岸崩壞。堵塞河流,會招致決口之害。比喻辦事要因勢利導,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后果。
【出處】《國語·周語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第3句】:涓涓不壅,終為江河[juān juān bù yōng,zhōng wéi jiāng hé]
【解釋】壅:堵塞。細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終將匯合成為大江大河。比喻對細小或剛剛萌芽的問題不加注意或糾正,就會釀成大的問題。
【出處】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wǎng)羅。”
【第4句】:水壅而潰,傷人必多[shuǐ yōng ér kuì,shāng rén bì duō]
【解釋】壅:堵塞;潰:河堤決口。河水一旦決口,傷害的人必然更多。比喻拒絕納諫,堵塞言路,所帶來的害處會更大。
【出處】《史記·周本紀》:“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第5句】:掏沙壅河[tāo shā yōng hé]
【解釋】壅:堆塞。比喻不毫無用處。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救邊》:“不一命大將以掃丑虜而州郡稍稍肖役,連連不已。若排糠障風,掏沙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