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敵”的成語大全(123個)

14706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敵”的成語大全(123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敵眾我寡、背腹受敵、一虎難敵眾犬等含“敵”的成語123個,其中“敵”開頭的12個,“敵”結尾的55個,“敵”在中間的56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敵”開頭的成語

【第1句】:敵眾我寡[dí zhòng wǒ guǎ]

【解釋】敵方人數多,我方人數少。形容雙方對峙,眾寡懸殊。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p>

【示例】我們處在敵眾我寡的不利情況中。

【第2句】:敵國通舟[dí guó tōng zhōu]

【解釋】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眾叛親離。

【出處】清·黃遵憲《由輪舟抵天津作》詩:“敵國通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p>

【第3句】:敵不可假[dí bù kě jiǎ]

【解釋】指不可寬容敵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p>

【示例】我們切記敵不可假的原則。

【第4句】:敵惠敵怨[dí huì dí yuàn]

【解釋】猶言報德報怨。

【出處】《左傳·文公六年》:“夷之蒐,賈季戮臾駢,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吾聞前志有之曰:敵惠敵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p>

【示例】夫古人敵惠敵怨,不及其子。 ——明·張居正《答江兵憲蔡春壹書》

【第5句】:敵不可縱[dí bù kě zòng]

【解釋】對敵人不能放縱。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敵不可縱?!?/p>

【示例】古諺有之:敵不可縱。夫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測之淵,如不時滅,恐同草原。 ——《魏書·郭祚傳》

【第6句】:敵存滅禍,敵去召過[dí cún miè huò,dí qù zhāo guò]

【解釋】召:即“招”,招來。敵人存在,威脅便存在,可使人提高警惕,免除災禍;放松警惕,便會招來禍害。比喻勝利后不能放松警惕。

【第7句】:敵國外患[dí guó wài huàn]

【解釋】指來自敵對國家的侵略騷擾。

【出處】《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示例】敵國外患,日馮陵而無已。 ——章炳麟《藩鎮論》

【第8句】:敵國同舟[dí guó tóng zhōu]

【解釋】同舟共濟的人成了敵人。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p>

【示例】敵國同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 ——清·黃遵憲《由輪舟抵天津作》詩

【第9句】:敵力角氣[dí lì jiǎo qì]

【解釋】指以力氣相斗。

【出處】漢·王充《論衡·譋時》:“敵力角氣,能以小勝大者希,爭強量功,能以寡勝眾者鮮?!?/p>

【第10句】:敵愾同仇[dí kài tóng chóu]

【解釋】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蹲髠鳌の墓哪辍罚骸爸T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示例】如蒙皇上乾綱立斷,速諭停工,天下臣民,知皇上有臥薪嘗膽之思,必共振敵愾同仇之氣。 ——《清史稿·李宗羲傳》

【第11句】:敵變我變[dí biàn wǒ biàn]

【解釋】敵方情況發生了變化,我方對策也要隨之作相應變化。形容機動靈活,隨機應變。

【第12句】:敵王所愾[dí wáng suǒ kài]

【解釋】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為自己的敵人而加以討伐。

【出處】《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睏畈ⅲ骸巴踔夼?,諸侯亦以之為仇敵而伐之。”

【示例】爾諸將尚迪果毅,一乃心力,各以其兵,敵王所愾。 ——《宋史·度宗紀》

“敵”結尾的成語

【第1句】:背腹受敵[bèi fù shòu dí]

【解釋】指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出處】《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p>

【示例】術虎高琪向南方“擴地”的圖謀難以實現,反而使金朝背腹受敵,兵力分散。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能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三節

【第2句】:梟俊禽敵[xiāo jùn qín dí]

【解釋】猶言殺敵致勝。禽,同“擒”。

【出處】《漢書·陳湯傳》:“今國家素無文帝累年節儉富饒之畜,又無武帝薦延梟俊禽敵之臣,獨有一陳湯耳!”

【第3句】:文友詩敵[wén yǒu shī dí]

【解釋】敵:對手。文中好友,詩中對手。

【出處】唐·白居易《劉白唱和集解》:“仆與足下二十年來為文友詩敵,幸也,亦不幸也?!?/p>

【第4句】:舉世無敵[jǔ shì wú dí]

【解釋】世界上沒有能勝得過的。

【出處】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他們認為是'異常強大’的,'舉世無敵’的?!?/p>

【示例】我們團結一致就能做到舉世無敵。

【第5句】:表里受敵[biǎo lǐ shòu dí]

【解釋】內外受到敵人的攻擊。

【出處】《三國志·魏書·諸葛誕傳》:“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敵,此危道也?!?/p>

【示例】攻守勢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勞師,表里受敵,非計也。 ——《周書·楊忠傳》

【第6句】:所向無敵[suǒ xiàng wú dí]

【解釋】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士風勁勇,所向無敵?!?/p>

【示例】我自起兵以來,所向無敵。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五回

【第7句】:枕戈待敵[zhěn gē dài dí]

【解釋】枕著兵器等待迎敵。形容時刻準備殺敵。

【出處】《南齊書·褚淵傳》:“結壘新亭,枕戈待敵……鋒鏑初交,元惡送首?!?/p>

【第8句】:以敵借敵[yǐ dí jiè dí]

【解釋】借:利用。用已分化出來的一部分敵人,去爭取另一部分敵人。

【出處】明·揭喧《兵經百言》:“甚且以敵借敵,借敵之借,使敵不知而終為我借,使敵既知而不得不為我借,則借法巧也?!?/p>

【第9句】:卵石不敵[luǎn shí bù dí]

【解釋】比喻雙方力量相差極大。

【出處】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三:“卵與石斗,麋碎無疑;動而有悔,出不得時?!?/p>

【示例】某屢欲謄詞上控,為母訓所阻,且貧富懸殊,卵石不敵,只得忍止。 ——清·吳趼人《九命奇冤》第十九回

【第10句】:智均力敵[zhì jūn lì dí]

【解釋】指雙方的智略或勢力旗鼓相當。

【出處】《三國志·魏書·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后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后動,擇地而后行,一舉更無余事?!?/p>

【示例】《宣和書譜·行書·虞世南》:“當時與歐陽詢皆以書稱,議者以謂歐之與虞智均力敵。”

【第11句】:眾寡不敵[zhòng guǎ bù dí]

【解釋】眾:多;寡:少;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

【出處】唐·孫揆《靈應傳》:“眾寡不敵,三戰三北。”

【示例】群眾是浮躁,急不可待的。忍耐不過,眾寡不敵,自難免日久變生,越發不可收拾。 ——魯迅《兩地書·二一》

【第12句】:男不對女敵[nán bù duì nǚ dí]

【解釋】男的不與女的爭斗。

【出處】清·張南莊《何典》第五回纏夾二先生評:“豈知狼子野心,不惟不奉男不對女敵之古訓,反欲打殺老婆。”

【第13句】:靦顏事敵[miǎn yán shì dí]

【解釋】厚著臉皮替敵人工作,不知羞恥。

【示例】抗戰期間,上海淪陷,他為環境所迫靦顏事敵,內心十分痛苦。

【第14句】:設疑破敵[shè yí pò dí]

【解釋】設:設置;破:攻下。設置疑兵,迷惑敵人,尋機攻擊。

【第15句】:力均勢敵[lì jūn shì dí]

【解釋】雙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處】馬總《意林》引《尹文子》:“兩智不能相使,兩賢不能相臨,兩辨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力?!?/p>

【示例】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 ——《周書·儒林傳·樂遜》

【第16句】:眾少不敵[zhòng shǎo bù dí]

【解釋】眾:多;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許褚傳》:“時汝南葛陂賊萬馀人攻褚壁,褚眾少不敵,力戰疲極?!?/p>

【示例】其后,胡賊寇境,大亮眾少不敵,遂單馬詣賊營,召其豪帥,諭以禍福,群胡感悟,相率請降。(《舊唐書·李大亮傳》)

【第17句】:眾寡難敵[zhòng guǎ nán dí]

【解釋】眾:多;寡:少;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形容彼此力量懸殊,難以匹敵。

【出處】《三國志·魏志·郭淮傳》:“諸將議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陣以拒之?!?/p>

【示例】已曾選下精兵八千,遠渡江東,誠恐眾寡難敵,為此又行出榜。(明·沈采《千金記》第七出)

【第18句】:一夫當關,萬夫莫敵[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dí]

【解釋】當:遮擋,阻擋。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出處】郁達夫《出奔》:“東路北伐先鋒隊將迫近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仙霞嶺下的時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無多。”

【第19句】:一人敵[yī rén dí]

【解釋】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敵一人。

【出處】語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撫 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示例】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史記·項羽本紀》

【第20句】:首尾受敵[shǒu wěi shòu dí]

【解釋】前后皆受到敵人的攻擊。

【出處】《周書·文帝紀上》:“今逼以上命,悉令赴關,悅躡其后,歡邀其前,首尾受敵,其勢危矣。”

【示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75回:“彼水陸路絕,首尾受敵,吳君臣之命,皆喪于吾手矣?!?/p>

【第21句】:牛餼退敵[niú xì tuì dí]

【解釋】餼:活的牲口。用牛羊擊退敵軍。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張衡傳》:“弦高以牛餼退敵,墨翟以縈帶全城?!?/p>

【第22句】:恃勇輕敵[shì yǒng qīng dí]

【解釋】恃:倚仗,仗恃。仗著自己勇敢而不把對手放在心上。

【出處】《舊唐書·蘇定方傳》:“又矯稱別奉圣旨,以知節恃勇輕敵,使文度為其節制,遂收軍不許深入?!?/p>

【示例】汝本恃勇輕敵而來,探吾虛實,于中取事,卻以甜言哄我。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十一回

【第23句】:青春兩敵[qīng chū liǎng dí]

【解釋】敵:匹敵,相當。指兩人都處在青年時期,在年齡上相當。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妾承兄弟,事君王,妾自以為秦楚相當,青春兩敵。”

【第24句】:八面受敵[bā miàn shòu dí]

【解釋】①謂功力深厚,能應付各種情況。②硯名。

【出處】五代·王保定《唐摭言海敘不遇》:“子華(吳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敵,以八韻著稱。”

【示例】……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宋蘇軾《又答王庠書》

【第25句】:文能附眾,武能威敵[wén néng fù zhòng,wǔ néng wēi dí]

【解釋】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軍事;附眾:使大家親近;威:威服。舊指在政治上能團結部下,在軍事上能威震敵人。

【出處】《史記·司馬穰苴列傳》:“晏嬰乃薦田穰苴曰:'穰苴雖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愿君試之?!?/p>

【示例】朕每論將帥,須責其挽弓騎馬,人未知朕意,必謂古有文能附眾,武能威敵,不在弓馬之間。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一百十九

【第26句】:地丑力敵[dì chǒu lì dí]

【解釋】指土地相似,力量相當。

【出處】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終于伯;由周兵革繕完,欲兼并之固難也。地丑力敵,不日尋干戈不已?!?/p>

【第27句】:勢均力敵[shì jūn lì dí]

【解釋】均:平;敵:相當。雙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處】《南史·劉穆之傳》:“力敵勢均,終相吞咀?!?/p>

【示例】這場比賽對陣的雙方勢均力敵,最終以平局收場。

【第28句】:寧與千人好,莫與一人敵[nìng yǔ qiān rén hǎo,mò yǔ yī rén dí]

【解釋】寧愿與千人做朋友,不要與一個人為敵。

【示例】常言道:寧與千人好,莫與一人敵,人是很復雜的。

【第29句】:因糧于敵[yīn liáng yú dí]

【解釋】因:憑借。從敵人處取得糧草。

【出處】《孫子·作戰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p>

【示例】三善以二萬人破賊十萬,有輕敵心,欲因糧于敵。 ——《明史·王三善傳》

【第30句】:力鈞勢敵[lì jūn shì dí]

【解釋】雙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勢敵”。

【出處】《逸周書·史記》:“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競進爭權,下爭朋黨,君弗能禁,南氏以分?!?/p>

【第31句】:摧堅陷敵[cuī jiān xiàn dí]

【解釋】摧:摧毀;堅:軍事工事;陷:攻陷。擊敗敵人的精銳,摧毀敵軍的陣地。

【出處】《宋史·張令鐸傳》:“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戰,多摧堅陷敵,未嘗妄殺一人?!?/p>

【第32句】:假仁縱敵[jiǎ rén zòng dí]

【解釋】假:假裝;縱:放任。假施仁義,放縱敵人。后指姑息養奸,釀成禍患。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礙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p>

【示例】我們千萬不能假仁縱敵。

【第33句】:萬人之敵[wàn rén zhī dí]

【解釋】敵:對抗。指武藝高強可敵強敵。也指善于統帥軍隊以抵御強敵。亦作“萬人敵”。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關羽等傳評》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示例】智勇多能,學劍學書俱未成,待學萬人之敵。 ——明·沈采《千金記·勵兵》

【第34句】:天下莫敵[tiān xià mò dí]

【解釋】形容戰無不勝,沒有對手。同“天下無敵”。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紹,天下莫敵矣?!?/p>

【第35句】:禍莫大于輕敵[huò mò dà yú qīng dí]

【解釋】沒有什么比輕視敵人的禍害更大了。多用于警戒人們對自己的對手或敵人,切不可掉以輕心。

【出處】《老子》第六十九章:“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p>

【第36句】:眾寡莫敵[zhòng guǎ mò dí]

【解釋】眾:多;寡:少;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郭淮傳》:“諸將議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陣以拒之?!薄吨軙だ钯t傳》:“其勢不分,眾寡莫敵?!?/p>

【示例】欲奮勇行師,眾寡莫敵;欲收軍還國,事屬嫌疑。(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

【第37句】:如臨大敵[rú lín dà dí]

【解釋】臨:面臨。好像面對著強大的敵人。形容把本來不是很緊迫的形勢看得十分嚴重。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八回:“到了撫院,又碰了止轅,衙門里扎了許多兵,如臨大敵。”

【示例】他們全副武裝地散開,如臨大敵。

【第38句】:天下無敵[tiān xià wú dí]

【解釋】普天之下,沒有敵手。形容戰無不勝,沒有對手。

【出處】《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p>

【示例】某聞許都曹操,掃蕩中原,呂布、二袁皆為所滅,近又破馬超,天下無敵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第39句】:艷美無敵[yàn měi wú dí]

【解釋】敵:匹敵。明艷美麗,沒有人與之媲美的。

【出處】唐·張泌《尸媚傳·張庾》:“庾屣履聽之,數青衣年十八九,艷美無敵。”

【第40句】:只可智取,不可力敵[zhǐ kě zhì qǔ,bù kě lì dí]

【解釋】敵:抵擋。只能用智謀來取勝,不能憑實力硬拼。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二回:“我和你只兩個同心合意,如何敢近傍他?只可智取,不可力敵。”

【示例】我兵少,賊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宜出奇兵應之。(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一)

【第41句】:萬夫莫敵[wàn fū mò dí]

【解釋】敵:匹敵。一萬個人也抵擋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傳授道術,神鬼皆驚,胸藏韜略,萬夫莫敵,你如何輕視此人?”

【示例】那高行周排兵布陣,引誘埋伏,件件皆精;況其子高懷德勇冠三軍,萬夫莫敵。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四十三回

【第42句】:望塵知敵[wàng chén zhī dí]

【解釋】塵:塵土;敵:敵人;知:知道。望見飛揚的塵土就知道敵兵的多少。形容經驗非常豐富。

【出處】《新五代史·唐臣傳》:“周德威為人勇而多知,能望塵知敵。”

【示例】臨軍望塵知敵數,對壘嗅土識兵機。 ——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三折

【第43句】:腹背受敵[fù bèi shòu dí]

【解釋】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敵人的夾攻。

【出處】《魏書·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

【示例】他只有奮力沖上這座山峰,才有可能擺脫腹背受敵的困境。

【第44句】:四面受敵[sì miàn shòu dí]

【解釋】各個方面受到敵對勢力的威脅或攻擊。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國蓄》:“四面受敵,謂之衢處之國。”

【示例】魯迅《<熱風>題記》:“記得當時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敵之中,我所對付的不過一小部分?!?/p>

【第45句】:勢鈞力敵[shì jūn lì dí]

【解釋】雙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勢均力敵”。

【出處】《宋史·蘇轍傳》:“呂惠卿始諂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勢鈞力敵,則傾陷安石,甚于仇讎,世尤惡之。”

【第46句】:所當無敵[suǒ dāng wú dí]

【解釋】猶言所向無敵。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p>

【第47句】:工力悉敵[gōng lì xī dí]

【解釋】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敵:相當。雙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當。常形容兩個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分上下。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上官昭容》:“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p>

【示例】這兩幅山水畫工力悉敵,很難分出高下。

【第48句】:臨鋒決敵[lín fēng jué dí]

【解釋】指面對兵鋒與敵決勝。

【出處】《后漢書·鄭太傳》:“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并無軍旅之才,執銳之干。臨鋒決敵,非公之儔。”

【第49句】:一口所敵[yī kǒu suǒ dí]

【解釋】一口:一席話。一席話就阻止了敵方的進攻。

【出處】晉·左思《魏都賦》:“四海齊鋒,一口所敵,張儀、張祿亦足云也?!?/p>

【第50句】:摧堅殪敵[cuī jiān yì dí]

【解釋】摧毀和殲滅強敵。

【出處】宋·曾鞏《曲珍四廂都指揮使絳州防御使制》:“爾能躬將士徒,摧堅殪敵,斬捕甚眾,鼓行無前?!?/p>

【第51句】:盡節死敵[jìn jié sǐ dí]

【解釋】盡:竭盡;節:節操。竭盡節義,捐軀殺敵。指為正義而犧牲。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形勢》:“入則務本疾作,以實倉廩;出則盡節死敵,以安社稷?!?/p>

【第52句】:男不與婦敵[nán bù yǔ fù dí]

【解釋】指男人不和女人爭斗。

【出處】清·李漁《十二樓·奪錦樓》:“得罪了邊氏,使他發起性來,男不與女敵,莫說被他咒罵不好應聲,就是揮上幾拳,打上幾掌,也只好忍痛受苦。”

【第53句】:萬人敵[wàn rén dí]

【解釋】指武藝高強,善于領兵以抵御萬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p>

【示例】只大壽有一兄弟名叫大弼,曾官副總兵,有萬夫不當之勇,軍中稱為萬人敵。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八回

【第54句】:踐墨隨敵[jiàn mò suí dí]

【解釋】踐:履行,實行;墨:繩墨,指計劃;隨:順應。根據敵情的變化,來實施計劃。

【出處】《孫子·九地》:“踐墨隨敵,以決戰爭。”

【第55句】:權均力敵[quán jūn lì dí]

【解釋】雙方權勢相當,不相上下。同“權均力齊”。

【出處】宋·蘇軾《代滕甫論西夏書》:“其有能以地與眾降者,即以封之……不出一年必有權均力敵內自相疑者?!?/p>

“敵”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一虎難敵眾犬[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

【解釋】一只兇猛的老虎也戰勝不了眾多只狗。比喻弱者只要團結起來就能戰勝強者。

【示例】所謂一虎難敵眾犬,我們還是忍一忍吧

【第2句】:殺敵致果[shā dí zhì guǒ]

【解釋】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敵。勇敢殺敵,建立戰功。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殺敵為果,致果為毅。”

【示例】要知道這種舉動,和戰士在戰爭時的殺敵致果,功罪是絕對相反的。 ——魯迅《且介亭雜文附集·“立此存照”》

【第3句】:同仇敵愾[tóng chóu dí kài]

【解釋】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p>

【示例】因為讀者大眾的對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評”或“批判”者同仇敵愾的。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

【第4句】:懷敵附遠[huái dí fù yuǎn]

【解釋】懷:來,使親近。對敵人采取懷柔政策,使遠方之人來歸附。

【出處】漢·賈誼《論積貯疏》:“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p>

【第5句】:好手不敵雙拳[hǎo shǒu bù dí shuāng quán]

【解釋】雖然有本事,一個人也打不過兩個人。比喻寡不敵眾。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四回:“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六條大漢,你這般小小的一個人,怎么敢與他爭持?”

【第6句】:舟中敵國[zhōu zhōng dí guó]

【解釋】同船的人都成的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p>

【示例】勢茍安則異類同心也,勢茍危則舟中敵國也。 ——唐·陸贄《論關中事宜狀》

【第7句】:隱若敵國[yǐn ruò dí guó]

【解釋】隱:威嚴莊重的樣子;若:象;敵:匹敵,同等;敵國:相當于一國。指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p>

【示例】天地之內,指麾無前,熊威虎力,隱若敵國。 ——唐·呂溫《凌煙閣勛臣頌》

【第8句】:畏敵如虎[wèi dí rú hǔ]

【解釋】害怕敵人如同怕虎一般。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卷三十五:“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p>

【示例】領導者們畏敵如虎,處處設防,節節抵御。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第9句】:誘敵深入[yòu dí shēn rù]

【解釋】把敵人引進來,使它處于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我們歷來主張'誘敵深入’,就是因為這是戰略防御中弱軍對強軍作戰的最有效的軍事政策?!?/p>

【示例】我們誘敵深入,來個全殲。

【第10句】:出敵不意[chū dí bù yì]

【解釋】指行動出于敵方意料。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讓我去,出敵不意,攔腰插一拳,也許能夠把敵陣沖亂?!?/p>

【示例】我們要出敵不意、出奇制勝。

【第11句】:三拳不敵四手[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解釋】比喻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

【示例】真是三拳不敵四手,我們還是增加人吧。

【第12句】:大敵當前[dà dí dāng qián]

【解釋】當:面對。面對著強敵。形容形勢嚴峻。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第一回:“大敵當前,全無準備,取敗之道,不待智者而決矣?!?/p>

【示例】大敵當前,自然以收攬民心,合力御侮為頂要的事。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第13句】:無敵天下[wú dí tiān xià]

【解釋】天下都沒有對手。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上》:“則無敵于天下?!?/p>

【示例】秦人以君言為必信,法令大行,國富兵強,無敵天下。 ——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

【第14句】:因敵取資[yīn dí qǔ zī]

【解釋】因:依,靠;資:財物,資用。從敵人方面取得資用、給養。

【出處】《三國志·董昭傳》:“愿將銳卒虎步江南,因敵取資,事必克捷。”

【示例】軍無輜重樵爨之苦,輕行速捷,因敵取資,此南方所以疲敝,北方所以常勝也。 ——《魏書·燕風傳》

【第15句】:力敵千鈞[lì dí qiān jūn]

【解釋】敵:抵擋;鈞:古代重量單位,合當時三斤。形容力氣大,能抵擋住幾萬斤。

【出處】《漢書·敘傳上》:“良樂軼能于相,馭烏獲抗力于千鈞?!?/p>

【示例】先人一個個身高八尺,力敵千鈞。哪像現在,生出那號小雜種。 ——韓少功《爸爸爸》

【第16句】:親不敵貴[qīn bù dí guì]

【解釋】親:親戚;敵:相當;貴:地位。親情不能勝過職位的尊卑。形容人情淡薄。

【出處】明·徐渭《續英烈傳》第六回:“天子至尊,親不敵貴,古之制也。今燕王擅馳御道,又當陛下不拜,請敕法司拿下究罪?!?/p>

【示例】我道是誰?楊妹丈是咱內親,為何也不竟進?如今親不敵貴了。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

【第17句】:認敵為友[rèn dí wéi yǒu]

【解釋】認敵人作為朋友。指人的思想糊涂,不分敵友。

【示例】你好歹不分,認敵為友,賣身投靠,害死我同胞,這簡直就是瞎了眼,既然瞎了眼,就該挖掉。 ——池莉《預謀殺人》十一

【第18句】:寡不敵眾[guǎ bù dí zhòng]

【解釋】寡:少;敵:抵擋;眾:多。人少的抵擋不住人多的。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敵眾?!薄俄n非子·難三》:“夫物眾而智窮,寡不勝眾?!?/p>

【示例】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昕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第19句】:力敵勢均[lì dí shì jūn]

【解釋】雙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勢敵”。

【出處】《宋書·劉穆之傳》:“力敵勢均,終相吞咀?!?/p>

【示例】兵連禍結,力敵勢均,疆場之事,一彼一此。 ——《周書·武帝紀下》

【第20句】:化敵為友[huà dí wéi yǒu]

【解釋】把敵人轉化為自己的朋友。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此去是要收服一個張秀才,化敵為友,做個內應?!?/p>

【第21句】:乘敵不虞[chéng dí bù yú]

【解釋】虞:料想。軍事上指乘敵人懈怠,采取某種敵人預料不到的行動。

【出處】《草廬經略》:“兵者,機之行之者也。……速者乘彼不虞?!?/p>

【第22句】:臨敵易將[lín dí yì jiàng]

【解釋】易:改變,變換。臨到作戰之前調換將領。

【出處】《隋書·李德林傳》:“且臨敵代將,自古所難,樂毅所以辭燕,趙括以之敗趙。”

【示例】目今出師在即,臨敵易將,軍之大忌。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第23句】:同舟敵國[tóng zhōu dí guó]

【解釋】同舟共濟的人成了敵人。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p>

【示例】飲恨親冤已數年,枕戈思報嘆無緣。同舟敵國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幾千。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第24句】:潰敵如決河[kuì dí rú jué hé]

【解釋】潰:散,亂。潰敗的敵人像河水沖決堤壩一樣。

【出處】唐·許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尊彼前茅,追奔若順海,乘茲破竹,潰敵如決河?!?/p>

【第25句】:以寡敵眾[yǐ guǎ dí zhòng]

【解釋】寡:少;敵:抵擋;眾:多。以少量的人抵擋眾多的人。

【出處】《北齊書·綦連猛傳》:“選其二百人為爪牙,每先鋒以寡敵眾,周人憚之?!?/p>

【示例】白雕飛下接去,百不失一,是以對之已生感情,又見白雕以寡敵眾,三個人不住口的為白雕吶喊助威。 ——金庸《射雕英雄傳》第五回

【第26句】:邪不敵正[xié bù dí zhèng]

【解釋】猶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壓倒剛正之氣。

【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莊攈松》:“邪不敵正,理固然也?!?/p>

【第27句】:一人不敵眾人智[yī rén bù dí zhòng rén zhì]

【解釋】敵:抵。一個人的智慧比不上集體的智慧。

【第28句】:因敵取糧[yīn dí qǔ liáng]

【解釋】因:依靠;糧:糧食。從敵人方面取得糧食等科物資。

【出處】《三國志·魏志·董昭傳》:“愿將銳卒虎步江南,因敵取資,事必克捷?!?/p>

【第29句】:同仇敵慨[tóng chóu dí kǎi]

【解釋】同仇:一致對付仇敵。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打擊敵人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讀者大眾的對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評’或'批判’者同仇敵慨的?!?/p>

【第30句】:力敵萬夫[lì dí wàn fū]

【解釋】形容勇力超人。

【出處】唐·楊炯《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長男仁睿,中男仁楷,少男仁護、仁昉等,或體窮三變,潘陸不足以升堂;或力敵萬夫,關張不足以挾轂?!?/p>

【示例】可是尊大人呢?照你剛才所說那種力敵萬夫的氣概,應該可以保護尊大人出險。 ——茅盾《子夜》六

【第31句】:克敵制勝[kè dí zhì shèng]

【解釋】克:戰勝;制勝:取得勝利。制服敵人,取得勝利。

【出處】《孫子·虛實》:“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p>

【示例】只今番克敵制勝,便見得先生妙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回

【第32句】:指敵忘身[zhǐ dí wàng shēn]

【解釋】指敵:指向敵人。同敵人作戰,忘記了自己的生死。形容勇猛殺敵,舍生忘死。

【出處】戰國·尉繚《尉繚子·兵教下》:“兵有五致:為將忘家,逾垠忘親,指敵忘身,必死則生,急勝為下。百人被刃,陷行亂陳;千人被刃,擒敵殺將;萬人被刃,橫行天下。”

【第33句】:富可敵國[fù kě dí guó]

【解釋】敵:匹敵。私人擁有的財富可與國家的資財相匹敵。形容極為富有。

【出處】《漢書·鄧通傳》:“鄧氏錢布天下,其富如此?!?/p>

【示例】蓋卞濱自他祖父遺下家業,到他手里,單以各處田地而論,已有一萬余頃,其余可想而知,真是富可敵國。 ——清·李汝珍《鏡花緣》六十四回

【第34句】:兵來將敵,水來土堰[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解釋】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出處】元·無名氏《云臺門》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兵就隨著我來,不可延遲也。”

【第35句】:量敵用兵[liàng dí yòng bīng]

【解釋】量:估計;兵:兵力。根據敵方的具體情況,使用自己的兵力。

【第36句】:因敵制勝[yīn dì zhì shèng]

【解釋】因:根據;制勝:取勝。依據敵情變化,制定不同的作戰策略而取得勝利。

【出處】《孫子·虛實》:“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第37句】:認敵作父[rèn dí zuò fù]

【解釋】把仇敵當作父親。比喻甘心賣身投靠敵人。同“認賊作父”。

【出處】蒲韌《二千年間》八:“同時也不能不想那些認敵作父、賣國求榮的大漢奸?!?/p>

【第38句】:御敵于國門之外[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

【解釋】國門:原指國都的城門,后泛指出入國境的要道。原指強盜在國都門外搶劫。后泛指當敵人未進入統轄區就進行抵御,不讓敵人進來。

【出處】《孟子·萬章下》:“今有御人于國門之外者?!?/p>

【示例】軍事冒險主義者則堅決反對此種步驟,他們的主張是所謂“御敵于國門之外”。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第39句】:棋逢敵手[qí féng dí shǒu]

【解釋】比喻彼此本領不相上下。

【出處】唐·尚顏《懷陸龜蒙處士》詩:“事免傷心否,棋逢敵手無。”

【示例】棋逢敵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0回

【第40句】:臨敵賣陣[lín dí mài zhèn]

【解釋】即將上陣殺敵時,卻逃離陣地。形容十分膽怯。

【出處】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四折:“因為你兩軍對壘,臨敵賣陣,敕旨教斬了你哩!”

【第41句】:一日縱敵,萬世之患[yī rì zòng dí,wàn shì zhī huàn]

【解釋】縱:放;萬世:長期;患:禍害。一天放過敵人,會留下長期的禍害。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堿年》:“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示例】丞相縱不殺備,亦不當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縱敵,萬世之患。望丞相察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第42句】:隱然敵國[yǐn rán dí guó]

【解釋】敵國:相當于一國。指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同“隱若敵國”。

【出處】宋·陽枋《謝交割啟》:“隱然敵國,咸稱細柳之真;賢若長城,豈類棘門之戲。”

【第43句】:乘敵之隙[héng dí zhī xī]

【解釋】乘:趁,利用;隙:空子,機會。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自古無不犯錯誤的將軍,敵人這有岔子可尋,正如我們自己也難免出岔子,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第44句】:雙拳不敵四手[shuāng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解釋】一個人打不過眾人。指寡不敵眾。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3回:“他這班人,卻是亡命之徒,常言道,雙拳不敵四手?!?/p>

【示例】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8回:“那岳飛雙拳不敵四手,縱有通天本事,只怕也難逃厄?!?/p>

【第45句】:富堪敵國[fù kān dí guó]

【解釋】私人擁有的財富可與國家的資財相匹敵。形容極為富有。同“富可敵國”。

【出處】《廿載繁華夢》第三回:“若庫書吏役,反得富堪敵國,坐擁膏腴?!?/p>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所以雖不是富堪敵國,而殷厚之處,遠非外人所能想象?!?/p>

【第46句】:因敵為資[yīn dí wéi zī]

【解釋】猶因敵取資。從敵人方面取得資用、給養。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既傳》:“今軍無見糧,當因敵為資?!?/p>

【第47句】:一日縱敵,數世之患[yī rì zòng dí,shù shì zhī huàn]

【解釋】縱:放;數世:幾世,長期;患:禍害。一天放過敵人,會留下長期的禍害。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堿年》:“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示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今若舒遲,民心固矣。 ——《魏書·酈范傳》

【第48句】:以卵敵石[yǐ luǎn dí shí]

【解釋】用蛋去抵擋石頭,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周瑜小子,偏懷淺戇,自負其能,輒欲以卵敵石;兼之擅作威福,無罪受刑,有功不賞。蓋系舊臣,無端為所摧辱,心實恨之!”

【示例】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6回:“若要和他抵抗,正是以卵敵石,必敗無疑?!?/p>

【第49句】:棋逢敵手,將遇良才[qí féng dí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

【解釋】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出處】《說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兩人大戰三十余合。”

【第50句】:料敵制勝[liào dí zhì shèng]

【解釋】準確地判斷敵情,并蠃得勝利。

【出處】春秋·齊·孫武《孫子·地形》:“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

【示例】臣才不足以料敵制勝,力不足以督勵諸將,有負委任,罪合首坐。 ——明·唐順之《三沙賊遁疏》

【第51句】:料敵如神[liào dí rū shén]

【解釋】料:預料。形容對敵方活動預料非常準確。

【出處】《舊唐書·郭子儀傳》:“故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汾陽郡王、尚父子儀,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訓師如子,料敵若神?!?/p>

【示例】他很有計謀,經常料敵如神。

【第52句】:同心敵愾[tóng xīn dí kài]

【解釋】同懷強烈的憤恨以對付敵人。

【出處】清·魏源《圣武記》第八卷:“勉以同心敵愾,為長庚雪讎憤?!?/p>

【示例】《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國會為治本外交之本》:“是故政府之對國民也,當公聽并觀,以收同心敵愾,而不可過事猜防?!?/p>

【第53句】:無敵于天下[wú dí yú tiān xià]

【解釋】天下都沒有對手。形容力量強大無比。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無敵于天下者,天吏也?!?/p>

【示例】只有國家強大才能無敵于天下。

【第54句】:料敵若神[liào dí ruò shén]

【解釋】料:預料。形容對敵方活動預料非常準確。

【出處】《舊唐書·郭子儀傳》:“故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汾陽郡王、尚父子儀,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訓師如子,料敵如神?!?/p>

【示例】御眾如一,料敵若神;大伸于楚,小挫于秦。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七

【第55句】:出敵意外[chū dí yì wài]

【解釋】指行動出于敵方意料之外。

【出處】毛澤東《關于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此種計劃出敵意外,在你們最后完成部署以前,敵人是很難覺察出來的?!?/p>

【第56句】:搗虛敵隨[dǎo xū dí suí]

【解釋】搗虛:利用敵人空虛的地方攻擊。攻擊敵人空虛的地方,敵人便會跟著我方的行動轉。這是一種變袪為主動調動敵人的一種戰略。

【出處】清·馬慧?!段鋫浼罚骸肮テ鋽常瑪潮貜?,搗其虛,敵必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我爱你电影|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啊轻点灬大巴太粗太长了视频|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草草| 肥大bbwbbw高潮喷水| 99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催眠体验馆最新章节|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处处吻动漫免费观看全集| 欧美人与牲动交xxxxbbbb| 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九九综合VA免费看| 国产在线视频99| 大地资源在线资源官网|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字幕不卡| 欧美呜巴又大粗又长|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日韩欧美成末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欧美性猛交xxx猛交|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欧美深夜福利视频| aa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中字|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老板|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 色妞视频一级毛片| 在线观看的网站|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 欧美黑人肉体狂欢大派对|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69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性色欲情网站iwww|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囤产精品| 1024手机看片基地| 18美女扒开尿口无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