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整理了時不我與、時窮節乃見、時移物換等“時”開頭的成語71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時不我與[shí bù wǒ yǔ]
【解釋】我與:“與我”的倒裝;與:等待。時間不會等待我們的。嗟嘆時機錯過,追悔不及。
【出處】《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示例】副總統執事:時不我與,歲且更新,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此為公祝。 ——章炳麟《致黎元洪書》
【第2句】:時窮節乃見[shí qióng jié nǎi xiàn]
【解釋】時窮:最危急的時刻;節:氣節。在危難的關頭,一個人的節操才能顯現出來。
【出處】宋·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第3句】:時移物換[shí yí wù huàn]
【解釋】時:時代;移:變遷;換:變換。由于時代變遷,一切景物也變了樣。
【出處】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回:“宋公明費許多心機,才招聚得一百八人,死的死,散的散。時移物換,哪里還興得?”
【示例】鼎革以來,時移物換。十年舊夢,依約揚州。 ——清·余懷《板橋雜記》
【第4句】:時來運來[shí lái yùn lái]
【解釋】本來處境不利,遇到機會,命運開始好轉。同“時來運轉”。
【出處】清·姬文《市聲》第十七回:“阿大利時來運來,首先挑著糞擔,到租界出糞。”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八回:“也是雯青時來運來,又有潘八瀛、龔和甫這班大帽子替他揄揚幫襯,聲譽日高一日。”
【第5句】:時通運泰[shí tōng yùn tài]
【解釋】泰:平安,安寧。指時運好,諸事順利。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且忍耐在家,俟時通運泰,必有發跡的分也。”
【第6句】:時見一斑[shí jiàn yī bān]
【解釋】只看到一部分,看不到整體。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第7句】:時運則存,不用則亡[shí yùn zé cún,bù yòng zé wáng]
【解釋】時:經常。原指鐵針要經常使用,不用就要生銹,成為沒用的東西。后指技術、知識越用越熟練、豐富,不使用就要生疏、遺忘。
【出處】《荀子·賦篇》:“功業甚博,不見賢良。時用則存,不用則亡。”
【第8句】:時乖運蹇[shí guāi yùn jiǎn]
【解釋】時:時運,時機;乖:不順利;蹇:一足偏廢,引伸為不順利。時運不好,命運不佳。這是唯心主義宿命論的觀點。
【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早是抱閑怨,時乖運蹇。又添這害相思,月值年災。”
【示例】言之不盡,自從父親亡故之后,時乖運蹇,一向流落江湖。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六回
【第9句】:時移俗易[shí yí sú yì]
【解釋】移:變動;易:改換。時代變了,社會風氣也變了。
【出處】《淮南子·齊俗訓》:“時移則俗易。”漢·劉向《說苑·雜言》:“今夫世異則事變,事變則時移,時移則俗易。”
【示例】及時移俗易,則通變適用,是以周、漢俶遷,隨世輕重。 ——《宋史·顏竣傳》
【第10句】:時不我待[shí bù wǒ dài]
【解釋】我待:“待我”的倒裝,等待我。時間不會等待我們。指要抓緊時間。
【出處】《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示例】這項任務十分緊迫,時不我待。
【第11句】:時和歲稔[shí hé suì rěn]
【解釋】四時和順,五谷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出處】《南齊書·王敬則傳》:“救民拯弊,莫過減賦。時和歲稔,尚爾虛乏,儻值水旱,寧可熟念?”
【示例】上樂時和歲稔,萬物得其宜;下樂名遂官閑,一身得其所。 ——唐·白居易《泛渭賦》序
【第12句】:時來運轉[shí lái yùn zhuǎn]
【解釋】舊指時機來了,命運也有了轉機。指境況好轉。
【出處】《白雪遺音·馬頭調·麻衣神相》:“奴怎比韓氏素梅,生在煙花,時來運轉,貴人提拔,才把君恩拜。”
【示例】然后漸漸時來運轉,建功立業,加官進爵。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三回
【第13句】:時運不濟[shí yùn bù jì]
【解釋】時機和命運不佳。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先對莫翁道:'寄兒蒙公公相托,一向看牛不差。近來時運不濟,前日失了兩牛,今蹇驢又生病,寄兒看管不來。’”
【示例】有一次他替一位病婦半夜里去請醫生,醫生困眼朦朧的下錯了藥,而人們全埋怨趙四時運不濟至于把有名的醫生連累的下錯了藥! ——老舍《老張的哲學》第二九
【第14句】:時來運旋[shí lái yùn xuán]
【解釋】本來處境不利,遇到機會,命運開始好轉。同“時來運轉”。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相決》:“問何年是你的運來時旋?”
【第15句】:時雨春風[shí yǔ chūn fēng]
【解釋】及時的雨,春天的風。泛指能使萬物生長的雨和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出處】《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
【示例】萬里江山重見堯天舜月,九州草木共裕時雨春風。
【第16句】:時去時來[shí qù shí lái]
【解釋】有時去,有時來,來去不定。
【出處】《史記·孝武本紀》:“時去時來,來則風肅然也。”
【示例】育至百日,便能飛翔。時去時來,楊寶十分珍重。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六
【第17句】:時不再至[shí bù zài zhì]
【解釋】時:時機。時機錯過就不會再來了。指行事不要放過時機。
【出處】漢·李陵《與蘇武詩》:“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
【第18句】:時談物議[shí tán wù yì]
【解釋】時:時人;物:人。指他人的議論。
【出處】唐·劉子玄《論史上蕭至書》:“凡此不可,其流實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而時談物議焉得笑仆編次無聞者哉?”
【第19句】:時和年豐[shí hé nián fēng]
【解釋】和:和平;年:年成;豐:盛,多。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出處】《詩經·小大雅譜》唐·孔穎達疏:“萬物盛多,人民忠孝,則致時和年豐,故次《華黍》,歲豐宜黍稷也。”
【示例】時和年豐,百寶告成。 ——清·姚瑩《噶瑪蘭臺異記》
【第20句】:時詘舉贏[shí qū jǔ yíng]
【解釋】在困難的時候而做奢侈的事情。同“時絀舉贏”。
【出處】《資治通鑒·周顯王三十五年》:“君必不出此門。何也?不時。吾所謂時者,非時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時。往者君嘗利矣,不作高門。前年秦拔宜陽,今年旱,君不以此時恤民之急而顧益奢,此所謂時詘舉贏者也。故曰不時。”
【第21句】:時政利病[shí zhèng lì bìng]
【解釋】時政:目前的政局;病:毛病,弊病。當前政治方面的優點和弊病。
【出處】《宋史·太祖紀一》:“甲午,詔自今百官朝對,須陳時政利病,無以觸諱為懼。”
【第22句】:時乖運乖[shí guāi yùn guāi]
【解釋】時運不順,命運不佳。指處境不順利。
【出處】明·范受益《尋親記·告借》:“念奴家時乖運乖,告求人出于無奈。”
【第23句】:時移世易[shí yí shì yì]
【解釋】易:變。時光推移,世事隨之改變。
【出處】《梁書·侯景傳》:“假使日往月來,時移世易,門無強蔭,家有幼孤,猶加璧不遺,分宅相濟,無忘先德,以恤后人。”
【示例】《梁書·侯景傳》:“假使日往月來,時移世易,門無強蔭,家有幼孤,猶加壁不遺,分宅相濟,無忘先德,以恤后人。”
【第24句】:時羞之奠[shí xiū zhī diàn]
【解釋】羞:同“饈”,食品。用應時的食品祭祀鬼神。舊時迷信,所謂虔誠的祭奠。
【出處】唐·韓愈《蔡十二郎文》:“乃能銜哀臻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第25句】:時苗留犢[shí miáo liú dú]
【解釋】時苗:東漢時人名。時苗曾是壽春令,上任時乘母牛駕的車,后牛生一犢,時苗離任時將牛犢留下,不肯帶走。比喻為官清廉。
【出處】唐·李瀚《蒙求》:“時苗留犢,羊續懸魚。”
【第26句】:時乖命蹇[shí guāi mìng jiǎn]
【解釋】時:時運,時機;乖:不順利;蹇:一足偏廢,引伸為不順利。時運不好,命運不佳。這是唯心主義宿命論的觀點。
【出處】元·白仁甫《墻頭馬上》:“早是抱閑怨,時乖運蹇。”
【示例】人人只知道時乖命蹇,那知生活的帳子里有巨大的毒蟲,以至于蚊蚋。 ——瞿秋白《餓鄉紀程》
【第27句】:時異勢殊[shí yì shì shū]
【解釋】指時代、情勢等都已起了變化。
【出處】明·張居正《答朱謹吾辭建亭》:“時異事殊,陵谷遷變。”明·李贄《焚書·雜述·先行錄序》:“不獨此也,舉一人而言,在仲由則為當行,而在冉求則為不當行矣,蓋時異勢殊,則言者變矣。”
【示例】即使起公于九原,復理當日之墜緒,時異勢殊,吾知其有所不能也。 ——清·黃宗羲《霍丘名宦錄序》
【第28句】:時清海宴[shí qīng hǎi yàn]
【解釋】時世清平,四方安定。
【出處】《敦煌曲子詞·獻忠心》:“時清海宴定風波,恩光六塞,瑞氣遍山坡。”
【第29句】:時隱時現[shí yǐn shí xiàn]
【解釋】一會兒隱沒,一會兒出現。
【出處】明·袁宏道《廣莊·人間世》:“子房當烹狗藏弓之世,時隱時現,托赤松以自保。”
【示例】基干部分采取時隱時現的方式最為有利。 ——鄧小平《敵占區的組織工作與政策運用》
【第30句】:時有終始[shí yǒu zhōng shǐ]
【解釋】時節有結束有開始。指凡事都有開頭結尾。
【出處】《莊子·則陽》:“理道不私,故無名,無名故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時有終始,世有變化。”
【第31句】:時變是守[shí biàn shì shǒu]
【解釋】順應時勢的變化,采取適當的措施。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圣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
【第32句】:時日曷喪[shí rì hé sàng]
【解釋】表示誓不與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極點。
【出處】語出《書·湯誓》“有眾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孔傳:“眾下相率為怠情,不與上和合,比桀于日,曰:'是日何時喪,我與汝俱亡!’欲殺身以喪桀。”
【示例】城市村落,搜括無遺。遂使江東父老有時日曷喪之悲。武官愛錢之禍,一至于此! ——清·張岱《石匱書后集·流寇死戰諸臣列傳·總論》
【第33句】:時亨運泰[shí hēng yùn tai]
【解釋】舊時指命運亨通。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也是宋金時亨運泰,恰好有一只大船,因逆浪沖壞了舵,停泊于岸下修舵。”
【第34句】:時移事改[shí yí shì gǎi]
【解釋】隨著時間的流逝,世事也在改變。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武皇紀下》:“然則君臣無常位,陵谷有變遷,或棰塞長河,泥封函谷,時移世改,理有萬珠。”
【第35句】:時移事去[shí yí shì qù]
【解釋】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已經過去。
【出處】唐·陳鴻《長恨歌傳》:“時移事去,樂盡悲來。”
【第36句】:時移勢遷[shí yí shì qiān]
【解釋】時候不同,情況也發生了變化。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武皇紀下》:“然則君臣無常位,陵谷有變遷,或棰塞長河,泥封函谷,時移世改,理有萬珠。”
【示例】說甚么宦室門楣,寒士尋常,望若云霄;時移勢遷,為地覆天翻,君去民逃。(元·施惠《幽閨記·招商諧偶》)
【第37句】:時乖運拙[shí guāi yùn zhuō]
【解釋】拙:劣,不好。時運不順,命運不佳。指處境不順利。
【出處】元·無名氏《娶小喬》頭折:“爭奈我時乖運拙難前進,幾時能夠朝帝闕受君恩。”
【示例】你時乖運拙遭磨障,你處交友無終姓,斷義疏親絕故鄉,將三教惡言謗,怎生得全家富貴,永遠榮昌。 ——明·無名氏《貧富興衰》第三折
【第38句】:時者難得而易失[shí zhě nán dé ér yì shī]
【解釋】時機難以得到而容易失掉。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第39句】:時不可逢[shí bù kě féng]
【解釋】逢:遭遇,遇見。大好時機平日不易遇到。
【出處】《魏書·薛安都傳》:“機事難遇,時不可逢。”
【第40句】:時異事異[shí yì shì yì]
【解釋】時代不同,事情也不相同。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使蘇秦、張儀與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常侍郎乎?故曰:時異事異。”
【示例】嘗竊原祖宗之意,蓋以謂三代舊典,時異事異,不可復行。 ——宋·蘇轍《論合祭天地札子》
【第41句】:時過境遷[shí guò jìng qiān]
【解釋】遷:變動。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發生變化。
【出處】清·頤瑣《黃繡球》:“如此歇了好幾日,黃繡球與黃通理事過境遷,已不在心上。”
【示例】時過境遷,色衰愛馳,我對它們也失去了興趣。 ——孫犁《秀露集·石子》
【第42句】:時不再來[shí bù zài lái]
【解釋】時:時機。時機錯過就不會再來了。指行事不要放過時機。
【出處】《國語·越語下》:“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
【示例】事機一失,時不再來,惟望宸斷。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七回
【第43句】:時異事殊[shí yì shì shū]
【解釋】殊:不同。時間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樣。形容事物隨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
【出處】唐·陸贄《奉天論延訪朝臣表》:“尚恐議者曰:'時異事殊。’臣請復為陛下粗舉近效之尤章者以辯焉。”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1回:“時異事殊,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第44句】:時不久留[shí bù jiǔ liú]
【解釋】時機不會長久等待。意思是要抓緊時機。
【出處】《呂氏春秋·首時》:“天下再興,時不久留。”
【第45句】:時移事遷[shí yí shì qiān]
【解釋】隨著時間的流逝,世事也在改變。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招商諧偶》:“說甚么宦室門楣,寒士尋常,望若云霄;時移事遷,為地覆天翻,君去民逃。”
【第46句】:時運亨通[shí yùn hēng tōng]
【解釋】指時運好,諸事順利。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終有日時運亨通,封侯拜相,揚名六國。”
【示例】我們希望自己將來時運亨通。
【第47句】:時移勢易[shí yí shì yì]
【解釋】指時代、情勢等都已發生變化。
【出處】清·杭世駿《質疑·諸史》:“時移勢易,踵事增華,亦不得獨罪商君矣。”
【第48句】:時絀舉贏[shí chù jǔ yíng]
【解釋】在困難的時候而做奢侈的事情。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韓世家》:“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時恤民之急,而顧益奢,此謂時絀舉贏。”
【示例】蓋言勞民傷財,時絀舉贏也。 ——宋·鄭興裔《請罷建康行宮疏》
【第49句】:時移世改[shí yí shì gǎi]
【解釋】時代變了,世事也在改變。
【出處】《抱樸子·鈞世》:“且夫古者事事醇素,今則莫不雕飾,時移世改,理自然也。”
【第50句】:時移世換[shí yí shì huàn]
【解釋】時移:時代變遷。隨著時代的變遷,世事也發生了變化。
【出處】明·瞿佑《剪燈新話·滕穆醉游聚景園記》:“湖山如故,風景不殊,但時移世換,令人有黍離之悲。”
【第51句】:時移世變[shí yí shì biàn]
【解釋】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同“時易世變”。
【出處】唐·白居易《唐淮南節度使李公家廟碑銘序》:“朝當晏駕,時移世變,遂出掾高要,佐潯陽。”
【示例】時移世變,社會進步很快
【第52句】:時難得而易失[shí nán dé ér yì shī]
【解釋】時機難以得到而容易失掉。
【出處】《史記·齊世家》:“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寡甚安,殆非就國者也。”
【示例】時難得而易失,民難安而易危。 ——宋·蘇軾《除范純仁特授太中大夫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進封高平郡開國侯加食邑實封余如故制》
【第53句】:時和歲豐[shí hé suì fēng]
【解釋】和:和平;歲:年成;豐:盛,多。時代太平,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出處】《詩經·小雅·華黍》孔穎達疏:“萬物盛多,人民忠孝,則致時和年豐,故次華黍,歲豐宜黍稷也。”
【示例】今時和歲豐,邊鄙不聳,亦古之所謂小康者。 ——宋·陳亮《廷對》
【第54句】:時易世變[shí yì shì biàn]
【解釋】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出處】晉·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第55句】:時至運來[shí zhì yùn lái]
【解釋】時機來了,運氣也有了轉機。指由逆境轉為順境。
【出處】南朝·宋·顏延之《大筮箴》:“時至運來,當在三五。”
【第56句】:時斷時續[shí duàn shí xù]
【解釋】不連續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雖然這樣時斷時續地學,但他實際上早可以獨立開汽車了。”
【示例】看臺上人聲如潮夾著裁判的哨音和時斷時續的喇叭聲。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
【第57句】:時隱時見[shí yǐn shí xiàn]
【解釋】隱:隱沒。見:同“現”;出現。有時隱沒,有時出現。遠處事物忽明忽暗。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后錄》卷二十五:“其間林木薈蔚,云煙掩映,高樓曲榭,時隱時見,使畫工極思不可圖。”
【第58句】:時絀舉盈[shí chù jǔ yíng]
【解釋】絀:不足、不夠。盈:有余、多余。當衰敗之時,而強作奢侈之事。盈,通“贏”。同“時絀舉贏”。
【出處】清·呂留良《與董方白書》:“度所費不下數千金,時絀舉盈,極為民害。”
【第59句】:時祀盡敬,而不祈喜[shí sì jìn jìng,ér bù qǐ xǐ]
【解釋】祀:祭祀;祈:向神求禱。按四時去祭祀欽敬,并沒有求來好事。形容祈求諸神鬼也無濟于事。
【出處】《莊子·讓王》:“昔者神農之有天下也,時祀盡敬而不祈喜;其于人也,忠信盡治而無求焉。”
【第60句】: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shí wú yīng xióng,shǐ shù zǐ chéng míng]
【解釋】豎子:小子,有輕蔑之意。時代無英雄,使無名之輩成了豪杰。指無能者僥幸得以成名。
【出處】《晉書·阮籍傳》:“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第61句】:時移世異[shí yí shì yì]
【解釋】那個時間已成過去,世情或處境也都已改變了。
【出處】唐·牛僧孺《玄怪錄·顧揔》:“憶兒貌,念兒心,望兒不見淚沾襟,時移世異難相見,棄謝此生當重尋。”
【示例】朱自清《詩教》:“漢以后時移世異,又書籍漸多,學者不必專讀經,經學便衰了下來。”
【第62句】:時運不齊[shí yùn bù jì]
【解釋】齊:同“濟”。遭遇逆境,命運不好。亦作“時運不濟”。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詩序》:“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示例】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投筆記·桑園勸夫>》:“此際青衫濕更多,時運不齊奈若何。”
【第63句】:時光似箭,日月如梭[shí guāng sì jiàn,rì yuè rú suō]
【解釋】形容光陰過得很快。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時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之上。”
【示例】不覺時光似箭,日月如梭,玉帝化身,在哥阇國為王,享太平天下有十年矣。 ——《四游記·天尊點化玉帝》第四回
【第64句】:時勢造英雄[shí shì zào yīng xióng]
【解釋】時勢:一段時期內的客觀形勢。特定的歷史條件,如社會動蕩,使人的聰明才智顯露出來,并相互作用,使之成為英雄人物。
【出處】冰心《去國》:“以我這樣的少年,回到少年時代大有作為的中國,正合了'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那兩句話。”
【示例】他的成功,只能說是時勢造英雄的結果。
【第65句】:時殊風異[shí shū fēng yì]
【解釋】時:時代。風:風俗。殊、異:不同。時代不同,風俗也不同。
【出處】《宋書·徐羨之傳》:“雖世代不同,至于主運臣贊,古今一揆。”
【第66句】:時望所歸[shí wàng suǒ guī]
【解釋】聲望很高,為世人所敬仰。
【出處】《晉書·阮籍傳》:“卿時望所歸,今欲屈卿同受顧托。”
【示例】這是時望所歸的人。
【第67句】:時無再來[shí wú zài lái]
【解釋】時機錯過,不會再來。激勵人要抓緊時機。
【出處】宋·邵雍《不再吟》:“春無再至,花無再開;人無再少,時無再來。”
【第68句】:時時刻刻[shí shí kè kè]
【解釋】每時每刻或每一個時刻。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47回:“因此他兩個日夜趨奉,時時刻刻趕著湊趣不迭,都想著要從山西發發財。”
【示例】她時時刻刻都保持高度警惕。
【第69句】:時乖運舛[shí guāi yùn chuǎn]
【解釋】舛:違背,不相合。時運不順,命運不佳。指處境不順利。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六回:“不意時乖運舛,登時也就遇害。”
【第70句】:時不可失[shí bù kě shī]
【解釋】時:時機,機會;失:錯過。抓住時機,不可錯過。
【出處】《戰國策·秦策四》:“臣聞敵不可易,時不可失。”
【示例】此天遣我以報復之機,時不可失。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九回
【第71句】:時變之應[shí biàn zhī yìng]
【解釋】順應時勢的變化,采取適當的措施。
【出處】《呂氏春秋·簡選》:“此四者,義兵之助也,時變之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