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允”的成語(10個)
本文整理了允理愜情、慨然應允、慨然允諾等含“允”的成語10個,其中“允”開頭的成語5個,“允”結尾的成語4個,“允”在中間的成語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允”開頭的成語【第1句】:允理愜情[yǔn lǐ qiè qíng]
【解釋】允:得當;愜:合適。指合情合理。
【出處】《梁書·顧憲之傳》:“常謂中都之制,允理愜情。”
【第2句】:允恭克讓[yǔn gōng kè ràng]
【解釋】允:誠信;克:能夠;讓:謙讓。誠實、恭敬又能夠謙讓。
【出處】《尚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示例】先大行皇帝天表奇偉、大智夙成、宏才肆應、允恭克讓、寬裕有容、天章睿發、燭照如神。(二月河《乾隆皇帝》四)
【第3句】:允文允武[yǔn wén yǔn wǔ]
【解釋】允:文言助詞。形容能文能武。
【出處】《詩經·魯頌·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示例】傳忠傳孝,允文允武。 ——明·張岱《孫忠烈公世乘序》
【第4句】:允執其中[yǔn zhí qí zhōng]
【解釋】允:誠信;執:保持;其:代詞,那個;中:不偏不倚。真誠地堅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處。
【出處】《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論語·堯曰》:“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示例】僧伽羅辭不獲免,允執其中,恭揖群官,遂即王位。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
【第5句】:允執厥中[yǔn zhí jué zhōng]
【解釋】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出處】《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示例】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堯、舜、禹三圣人為萬世法,一'允執厥中’也。 ——明·方孝儒《夷齊》
“允”結尾的成語【第1句】:慨然應允[kǎi rán yīng yǔn]
【解釋】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出處】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二十七回:“令婆召孟良入與言其事,孟良慨然領諾。”
【示例】張君是認定《浮士德》有可譯價值的之一人,我也是認為有可譯的價值的,所以我當時也就慨然應允了。 ——郭沫若《論文學的研究與介紹》
【第2句】:清和平允[qīng hé píng yǔn]
【解釋】平允:性格平和。形容人的性格溫和,容易接近。
【出處】《晉書·齊獻王攸傳》:“齊獻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及長,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經籍,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
【示例】攸性孝友,多材藝,清和平允,名聞過于炎。 ——《資治通鑒·魏紀十》
【第3句】:惟明克允[wéi míng kè yǔn]
【解釋】惟:只有;明:明察;克:能;允:公允。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對待事物,令人信服。
【出處】《尚書·舜典》:“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示例】封疆大吏整飭多方,惟明克允,水旱則倡施賑濟,豐穩則建置義倉,猶復宣講圣諭,化蠢導頑。 ——清·徐佩珂《蕩寇志·序》
【第4句】:持論公允[chí lùn gōng yǔn]
【解釋】立論公正,不偏袒。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儒林傳》:“仲舒通五經,能持論,善屬文。”
【示例】某報創刊以來,一向持論公允,所以人人愛讀它。
“允”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慨然允諾[kǎi rán yǔn nuò]
【解釋】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出處】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35回:“孟良慨然允諾,自令人縛己于柱上。”
【示例】他慨然允諾一定會幫你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