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祿”的成語大全(5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祿無常家,福無定門、大難不死,必有后祿、輕祿傲貴等含“祿”的成語52個,其中“祿”開頭的2個,“祿”結尾的27個,“祿”在中間的23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祿”開頭的成語
【第1句】:祿無常家,福無定門[lù wú cháng jiā,fú wú dìng mén]
【解釋】祿:福。指福祿沒有不變的定數。
【出處】晉·摯虞《門銘》:“祿無常家,福無定門,人謀鬼謀,道在則尊。”
【第2句】:祿無常家[lù wú cháng jiā]
【解釋】祿:福。指福祿沒有不變的定數。
【出處】晉·摯虞《門銘》:“祿無常家,福無定門,人謀鬼謀,道在則尊。”
“祿”結尾的成語
【第1句】:大難不死,必有后祿[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解釋】難:災禍。遇到巨大的災難而沒有死掉,將來必定有幸福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說:'貴人無死法。’又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祿。’”
【第2句】:功名利祿[gōng míng lì lù]
【解釋】指名利地位。
【出處】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祿得不到保障,所以他們便想到要和流寇茍合,鋌而走險。”
【示例】牛啟東素不喜章句之學,認為那是腐儒偽裝道學的幌子,駔儈謀求功名利祿的階梯,無關乎國計民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
【第3句】:斗斛之祿[dǒu hú zhī lù]
【解釋】斗、斛:量器,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斛。形容微薄的俸祿。
【出處】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第4句】:高爵厚祿[gāo jué hòu lù]
【解釋】泛指爵位高,俸祿厚。同“高爵重祿”。
【出處】《舊唐書·外威傳序》:“蓋恃宮掖之寵,接宴私之歡,高爵厚祿驕其內,聲色服玩惑于外,莫知師友之訓,不達危亡之道。”
【示例】高爵厚祿居不忝,腰懸金印稱公侯。 ——清·林昌彝《亭檻詞》
【第5句】:餌名釣祿[ěr wén diào lù]
【解釋】餌、釣:誘取;祿:薪俸。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求官職和薪俸。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三回:“更有時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惡,說這原非圣賢制撰,焉能闡發圣賢之奧,不過是后人餌名釣祿之階。”
【第6句】:爾俸爾祿[ěr fèng ěr lù]
【解釋】爾:你;俸、祿:薪水。你的俸祿。舊時指官吏的薪水。
【出處】五代·后蜀·孟昶《戒石文》:“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莫不仁慈。”
【第7句】:無任之祿[wú rèn zhī lù]
【解釋】指不做事或不會做事但得到祿位。
【出處】《孔叢子·陳士義》:“子順相魏,改嬖寵之官,以事賢才,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
【示例】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赧王五十六年》:“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
【第8句】:梯榮階祿[tī róng jiē lù]
【解釋】梯、階:比喻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爬樣子取得榮耀,登臺階取得俸祿。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三回:“而科、歲之試,鄉、會之場,竟視為梯榮階祿之地。”
【第9句】:拱默尸祿[gǒng mò shī lù]
【解釋】拱默:拱手沉默,無話可說;尸祿:受祿卻不盡職守。指坐享俸祿,無所事事的官僚。
【出處】《漢書·鮑宣傳》:“以茍容曲從為賢,以拱默尸祿為智。”
【第10句】:括囊守祿[kuò náng shǒu lù]
【解釋】括囊:扎束袋口;守祿:守住官祿。指說話謹慎,只想保住個人祿位。
【出處】《后漢書·崔寔傳》:“或見信之佐,括囊守祿。”
【示例】拜塵邀勢,括囊守祿,從來長息,以為深恥。 ——《舊唐書·王志愔傳》
【第11句】:無功而祿[wú gōng ér lù]
【解釋】沒有功勞而得到報酬。同“無功受祿”。
【出處】《詩經·魏風·伐檀序》:“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
【第12句】:斗升之祿[dǒu shēng zhī lù]
【解釋】斗升:古代容量單位,1斛=10斗,1斗=10升;祿:官員的俸給。微薄的薪俸。
【出處】宋·蘇軾《上樞密韓太尉書》:“向之來,非有取于斗升之祿。”
【第13句】:升斗之祿[shēng dǒu zhī lù]
【解釋】一升一斗的俸祿。形容微薄的俸祿。
【出處】《漢書·梅福傳》:“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祿,賜以一束之帛。”
【示例】是則朝廷名器重,則升斗之祿足以鼓舞豪杰,濫則日拜卿相而人不勸矣。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八
【第14句】:高官厚祿[gāo guān hòu lù]
【解釋】祿:俸祿。泛指職位高,待遇優。
【出處】《荀子·議兵》:“是高爵豐祿之所加也,榮孰大焉。”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下之不能積日累勞,取尊官厚祿,以為宗族交游光寵。”
【示例】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誤國欺君,侵剝百姓,雖然高官厚祿,難道不是大盜。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
【第15句】:高位重祿[gāo wèi zhòng lù]
【解釋】官職高貴,俸祿豐厚。同“高位厚祿”。
【出處】宋·蘇軾《策略五》:“圣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禮而務至誠,黜虛名而求實效,不愛高位重祿以致山林之士。”
【第16句】:食肉之祿[shí ròu zhī lù]
【解釋】祿:官吏的薪俸。指在朝廷做官的人。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食肉之祿,眾皆與焉。”
【第17句】:無功受祿[wú gōng shòu lù]
【解釋】祿:舊時官吏的薪俸。沒有功勞而得到報酬。
【出處】《詩·魏風·伐檀序》:“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
【示例】依我看來,這銀子雖非是你設心謀得來的,也不是你辛苦掙來的,只怕無功受祿,反受其殃。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
【第18句】:加官進祿[jiā guān jìn lù]
【解釋】提升官職,增加俸祿。
【出處】《金史·后妃傳下·章宗元妃李氏》:“向外飛則四國來朝,向里飛則加官進祿。”
【示例】老爺一向加官進祿,八九年來,就忘了我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
【第19句】:貪位慕祿[tān wèi mù lù]
【解釋】貪戀權位,羨慕俸祿。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洛珠雙合》:“兵部尚書王鎮,保邦致治,有撥亂反正之才,解組歸閑,無貪位慕祿之行。”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7回:“這些貪位慕祿趨炎附勢之徒,奔走其門如市。”
【第20句】:貪權慕祿[tān quán mù lù]
【解釋】貪戀權位,羨慕俸祿。
【出處】宋·朱熹《孟子集注·萬章下》:“若不能然,則是貪位慕祿而已矣。”
【第21句】:尊官厚祿[zūn guān hòu lù]
【解釋】祿:俸祿。泛指職位高,待遇優
【示例】奉勸世人不要被尊官厚祿所迷惑
【第22句】:高位厚祿[gāo wèi hòu lù]
【解釋】位:官職,官位;祿:俸祿。官職高貴,俸祿豐厚。
【出處】漢·無名氏《玄儒先生婁壽碑》:“郡縣禮清,終不回顧,高位厚祿,固不動心。”
【示例】何必高位厚祿,役人以自奉養。 ——宋·蘇舜欽《答韓持國書》
【第23句】:不貲之祿[bù zī zhī lù]
【解釋】貲:計算,估量;祿:古代官吏的薪俸。不可計量的薪俸。比喻待遇極高。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曲文》:“故乃建邱山之功,享不貲之祿。”
【第24句】:素餐尸祿[sù cān shī lù]
【解釋】素餐:白吃飯;尸祿:空領俸祿,不盡職守。光拿錢而不做事。
【出處】《漢書·貢禹傳》:“臣禹犬馬之齒八十一,血氣衰竭,耳目不聰明,非復能有補益,所謂素餐尸祿洿朝之臣也。”
【示例】素餐尸祿,積有年歲,彼土安危,竊所具悉。 ——《魏書·尉元傳》
【第25句】:高爵重祿[gāo jué zhòng lù]
【解釋】爵:爵位,官爵;祿:俸祿。泛指爵位高,俸祿厚。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看官們,你道征伐是一刀一槍事業,勝負未分,晉王乃隋親王,高爵重祿,有甚不安逸,卻要做此事?”
【示例】宋·王安石《第四札子》:“人臣自度其智力足以勝任而塞責,故受其高爵重祿而無愧。”
【第26句】:高官重祿[gāo guān zhòng lù]
【解釋】祿:俸祿。泛指職位高,待遇優。同“高官厚祿”。
【出處】金·丘處機《滿庭芳·述懷》詞:“任使高官重祿,金魚袋、肥馬輕裘。”
【示例】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祿,好田宅,美風水,以為子孫蔭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寧,以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 ——明·李贄《又與焦弱侯書》
【第27句】:高爵豐祿[gāo jué fēng lù]
【解釋】爵:爵位;祿:古代官吏的俸給。爵位高,俸祿多。
【出處】戰國·趙·荀況《荀子·議兵》:“是高爵豐祿之所加也,榮孰大焉。將以為害邪?則高爵豐祿以持養之,生民之屬,孰不愿也。”
“祿”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輕祿傲貴[qīng lǜ ào guì]
【解釋】輕視祿位,傲視權貴。比喻鄙棄利祿富貴的行為。
【出處】三國·魏·曹植《七啟》:“輕祿傲貴,與物無營。”
【第2句】:寸祿斗儲[cùn lù dǒu chǔ]
【解釋】寸、斗:指微薄;祿:俸祿;儲:積蓄。微薄的俸祿,極少的積蓄。
【出處】晉·左思《詠史》:“外望無寸祿,內望無斗儲。”
【第3句】:進祿加官[jìn lù jiā guān]
【解釋】指進升官位增加俸祿。
【出處】《全元散曲·青玉案》:“萬載標名麒麟閣,封妻蔭子,進祿加官。”
【第4句】:持祿養交[chí lù yǎng jiāo]
【解釋】持祿:保持祿位;養交:交結權貴。指結交權貴以保持自己的職位。
【出處】《管子·明法》:“小臣持祿養交,不以官為事,故官失其能。”
【示例】持祿養交,倒行逆施,此明季未黜而今日不可不黜者也。 ——《清史稿·魏琯傳》
【第5句】:抽簡祿馬[chōu jiǎn lù mǎ]
【解釋】抽簡:抽竹簡占算;祿、馬:“祿存”與“天馬”,舊時算命用語。指為人算命。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三:“因為能與人抽簡祿馬,川中起他一個混名叫做'楊抽馬’。”
【第6句】:持祿保位[chí lù bǎo wèi]
【解釋】祿:舊時官吏的薪俸。為了保持俸祿官位,大臣阿諛奉承,不敢直言進諫。也指大臣有過失不肯引咎辭職。
【出處】宋·王楙《野客叢書·班范議論》:“光、禹之罪深于莽、卓……持祿保位,被阿諛之機。”
【示例】夫朝廷有紀綱,大臣重進退,宏、璁、萼緣不可不去,宏不去,則有持祿保位之誚。 ——《明史·解一貫傳》
【第7句】:尸祿素飡[shī lù sù cān]
【解釋】指空食俸祿而不盡其職,無所事事。同“尸祿素餐”。
【第8句】:回祿之災[huí lù zhī zāi]
【解釋】回祿:傳說中的火神。指火災。
【出處】宋·朱熹《答包定之》:“近聞永嘉有回祿之災,高居不至驚恐否?”
【第9句】:福祿未艾[fú lù wèi ài]
【解釋】福祿:福氣與祿位;艾:停止。福氣和祿位還沒有停止。指還可以繼續高升,享有榮華富貴。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古人有言,知將不為福將。臣觀參知政事王欽若,福祿未艾,宜可為守。”
【第10句】:持祿養身[chí lù yǎng shēn]
【解釋】保住祿位以養自身。指大臣庸祿無為。
【出處】《清史稿·熊賜履傳》:“部院臣工大率緘默瞻顧,外托老成慎重之名,內懷持祿養身之念。”
【第11句】:持祿取榮[chí lù qǔ róng]
【解釋】取榮:取悅。保持祿位,取悅于人。指庸庸祿祿,無所作為。
【出處】宋·秦觀《李固論》:“其大臣如張禹,孔光輩皆持祿取榮,偷為一切之計。”
【第12句】:懷祿貪勢[huái lù tān shì]
【解釋】指留戀官位,貪圖權勢。
【出處】《漢書·楊敞傳》附《楊惲報孫會宗書》:“懷祿貪勢,不能自退。”
【第13句】:世祿之家[shì lù zhī jiā]
【解釋】世祿:世代享有祿位。世世代代享有祿位的人家。
【出處】《尚書·畢命》:“世祿之家,鮮克由禮。”
【示例】造士之選,匪樹私恩;世祿之家,宜敦素業。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五
【第14句】:持祿取容[chí lù qǔ róng]
【解釋】持:拿;祿:薪俸;取容:取悅。指為保住職位而去取悅別人。
【出處】宋·秦觀《李固論》:“其大臣如張禹、孔光輩皆持祿取容,偷為一切之計。”
【第15句】:尸祿素餐[shī lù sù cān]
【解釋】指空受俸祿而無所事事。也用作自謙之辭。
【出處】漢·劉向《說苑·至公》:“久踐高位,妨群賢路,尸祿素餐,貪欲無厭。”
【示例】宋·王禹偁《讓西京留守第二表》:“述度德量力之心,減尸祿素餐之咎。”
【第16句】:福祿長久[fú lù cháng jiǔ]
【解釋】福:福氣;祿:俸祿。舊指世代高官富貴。用作祝賀之辭。
【出處】《詩經·小雅·鴛鴦》:“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第17句】:福祿雙全[fú lù shuāng quán]
【解釋】福:福氣;祿:俸祿。既有福氣,又做官,享受俸祿。
【出處】元·賈仲名《對玉梳》第四折:“俺如今福祿雙全,穩拍拍的綠窗下做針線。”
【示例】愿他多生貴子,福祿雙全。 ——明·沈受先《三元記·秉操》
【第18句】:厚祿重榮[hòu lù zhòng róng]
【解釋】俸祿優厚,官居高位。
【出處】《宋書·王僧達傳》:“如使臣享厚祿,居重榮,衣狐坐熊,而無事于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第19句】:持祿固寵[chí lù gù chǒng]
【解釋】保持官職和俸祿,共同鞏固寵信。指大臣不行正道。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本朝雜記上》:“世稱太學聚天下士,既知道理,又無持祿固寵之累,故其品藻人物,皆合公議。”
【第20句】:國賊祿鬼[guó zéi lù guǐ]
【解釋】國賊:損害國家利益,出賣國家主權的民族敗類;祿鬼:指利欲熏心貪求官祿的人。指不顧國家利益,一心鉆營名利的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女子,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
【第21句】:厚祿高官[hòu lù gāo guān]
【解釋】祿:俸祿。泛指職位高,待遇優。
【出處】《荀子·議兵》:“是高爵豐祿之所加也,榮孰大焉。”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下之不能積日累勞,取尊官厚祿,以為宗族交游光寵。”
【示例】有些清朝人卻較為聰明,雖然辮發胡服,厚祿高官,他也一聲不響。 ——魯迅《集外集·選本》
【第22句】:尸祿害政[shī lù hài zhèng]
【解釋】尸祿:不做事空受俸祿。受俸祿而無所事事,有害政事。
【出處】《晉書·劉頌傳》:“賢能常居位,以善事闇劣,不得以尸祿害政。”
【第23句】:尸祿素食[shī lù sù shí]
【解釋】尸:居位;尸祿:受祿而不盡職。空食俸祿而不盡其職,無所事事。
【出處】三國·魏·曹丕《上書三禪讓》:“昔有蘧敖逃祿,傳載其美,所以濁世,勵貪夫,賢于尸祿素食之人也,故可得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