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悠”的成語(19個)
本文整理了悠悠自得、荒唐謬悠、宛轉悠揚等含“悠”的成語19個,其中“悠”開頭的成語12個,“悠”結尾的成語4個,“悠”在中間的成語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悠”開頭的成語【第1句】:悠悠自得[yōu yōu zì dé]
【解釋】形容從容不迫,心滿意足的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四:“那老者因得了花中之趣,自少至老,五十余年,略無倦意,筋骨愈覺強健,粗衣淡飯,悠悠自得。”
【第2句】: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
【解釋】悠然:閑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苻堅載記·附王猛》:“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懷。”
【示例】荒涼的甲板上,只有悠然自得的水手們。 ——華而實《漢衣冠》八
【第3句】:悠悠忽忽[yōu yōu hū hū]
【解釋】形容悠閑懶散或神志恍惚的樣子。
【出處】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悠悠忽忽,怊悵自失。”
【示例】劉伶身長六尺,貌其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第4句】:悠游自在[yōu yóu zì zài]
【解釋】形容悠閑而舒適。同“悠游自得”。
【出處】沈從文《過節和觀燈》:“不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個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馬皮作成三丈來長的秋千條,懸掛在路旁高樹上,蹬個十來下就可平梁,還悠游自在若無其事!”
【第5句】:悠然自適[yōu rán zì shì]
【解釋】形容悠閑自在,神情從容的樣子。
【出處】宋·陸游《醉題》:“悠然自適君知否,身與浮名若個親?”
【示例】常乘小艇,吹短簫,吹已,叩舷而歌,悠然自適。 ——《明史·楊恒傳》
【第6句】:悠悠蕩蕩[yōu yōu dàng dàng]
【解釋】形容搖搖晃晃,飄浮不定。現多形容不勤奮。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47卷:“若是悠悠蕩蕩,未有不入于邪僻。”
【示例】我心中有種悠悠蕩蕩的感覺。
【第7句】:悠然神往[yōu rán shén wǎng]
【解釋】神往:心里向往。形容心神要飛到某個去處。
【出處】錢杏邨《死去了的阿Q時代》:“讀這一段,使我們悠然神往。”
【示例】楊過悠然神往,不答她的問話。 ——金庸《神雕俠侶》第三十五回
【第8句】:悠游自得[yōu yóu zì dé]
【解釋】悠游:閑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苻堅載記·附王猛》:“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懷。”
【示例】至于那些文士詩翁,自稱什么釣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游自得的封翁或公子,何嘗捏過釣竿或斧頭柄。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隱士》
【第9句】:悠閑自在[yōu xián zì zài]
【解釋】閑暇舒適,無憂無慮。
【出處】清·張貴勝《遺愁集·忠義》卷四:“此之謂從容就義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婦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閑自在。”
【示例】有許多寫“田園生活”的詩和文章把農民生活寫得十分悠閑自在,但那其實出于不是農民的士大夫詩人的想象。 ——蒲韌《二千年間》五
【第10句】:悠悠伏枕[yōu yōu fú zhěn]
【解釋】悠悠:長久,遙遠;伏枕:伏臥在枕頭上。長時間在枕頭上輾轉,不能入睡。
【出處】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第11句】:悠悠揚揚[yōu yōu yáng yáng]
【解釋】形容聲音高低起伏、持續和諧或事物慢節奏運動。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5回:“正看間,可煞作怪,忽地軒前起一陣香風,把須兒吹向空中,悠悠揚揚的飄散了。”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六回:“忽聽一陣悠悠揚揚的笛聲,從風中吹過來。”
【第12句】:悠哉游哉[yōu zāi yóu zāi]
【解釋】指悠閑自在。
【出處】諶容《贊歌》:“兩只空洞洞的棉襖袖子在肩上晃來晃去,給人一種悠哉游哉的感覺。”
【示例】我們過著悠哉游哉的日子。
“悠”結尾的成語【第1句】:荒唐謬悠[huāng táng miù yōu]
【解釋】謬悠:荒唐無稽。指說話沒有根據或行為不合常理。
【出處】宋·蘇軾《答守寺丞書》:“以不喜之心,強其所不長。其荒唐謬悠可知也。”
【第2句】:任重道悠[rèn zhòng dào yōu]
【解釋】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同“任重道遠”。
【出處】《后漢書·皇后紀序》:“任重道悠,利深禍速。”
【示例】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懷寸心,行將白首。 ——宋·司馬光《謝賜資治通鑒序表》
【第3句】:蕩蕩悠悠[dàng dàng yōu yōu]
【解釋】形容飄忽不定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枉費了意懸半世心,好一似蕩蕩悠悠三更夢。”
【示例】隨風去,信路行,蕩蕩悠悠。 ——清·洪昇《長生殿·情海》
【第4句】:七魄悠悠[qī pò yōu yōu]
【解釋】形容因驚恐過度而失神。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回:“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
【示例】那眾強人那容分說,趕上前,把寇員外撩陰一腳踢翻在地,可憐三魂渺渺歸陰府,七魄悠悠別世人!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七回
“悠”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宛轉悠揚[wǎn zhuǎn yōu yáng]
【解釋】委宛曲折,也指聲音悠揚動聽。
【出處】魯迅《社戲》:“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第2句】:婉轉悠揚[wǎn zhuǎn yōu yáng]
【解釋】婉轉:聲調溫和曲折;悠揚:聲音漫長而和諧。委婉曲折,也指聲音悠揚動聽。
【第3句】:謬悠之說[miù yōu zhī shuō]
【解釋】謬悠:荒誕,無稽。荒唐、不合情理的言論。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兩不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