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寸”的成語大全(126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寸步千里、丹心一寸、尺樹寸泓等含“寸”的成語126個,其中“寸”開頭的51個,“寸”結尾的7個,“寸”在中間的6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寸”開頭的成語
【第1句】:寸步千里[cùn bù qiān lǐ]
【解釋】寸步:指距離非常短。雖然相距只有寸步,卻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見非常困難。
【出處】唐·盧照鄰《獄中學騷體》:“寸步千里兮相聞,思公子兮日將曛。”
【示例】子由尚未到,真寸步千里也。 ——宋·蘇軾《與朱康叔十七首》
【第2句】:寸草不留[cùn cǎo bù liú]
【解釋】連小草也不留下。比喻搞得精光,一無所剩。
【出處】宋·樓鑰《攻媿集·八十一·英老真贊》:“大地一變,直教寸草不留。”
【示例】若是惱了我,連你西歧寸草不留。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九回
【第3句】:寸莛撞鐘[cùn tíng zhuàng zhōng]
【解釋】莛:草莖。原意是鐘的音量大,用草莖去敲,就不能使它發出應有的響聲。后比喻學識淺薄的人向知識淵博的人請教。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第4句】:寸量銖稱[cùn liáng zhū chēng]
【解釋】論寸來量,論銖來稱。比喻點點滴滴地計量,煩瑣不切實用。
【出處】宋·蘇洵《史論下》:“欲寸量銖稱,以摘其失,則煩不可舉。”
【第5句】:寸鐵在手[cùn tiě zāi shǒu]
【解釋】寸鐵:很短的兵器。手里拿著一件短小的兵器。
【出處】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一折:“自幼學成十八般武藝,寸鐵在手,有萬夫不當之勇。”
【示例】我鐵中玉若有寸鐵在手,便是千軍萬馬中也可出入。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二回
【第6句】:寸地尺天[cùn dì chǐ tiān]
【解釋】指一小塊土地和天空。
【出處】唐·杜甫《洗兵馬》:“寸地盡天皆入貢,奇祥異端爭來送。”
【示例】寸地尺天雖局蹐,盡容稊米一微身。 ——清·黃遵憲《海行雜感》
【第7句】:寸步難移[cùn bù nán yí]
【解釋】連一步都難移動。形容走路困難。也比喻處境艱難。
【出處】《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吾緣染患,寸步難移。”
【示例】我二大王有些法術,遣了三座大山把他壓在山下,寸步難移。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3回
【第8句】:寸碧遙岑[cùn bì yáo cén]
【解釋】岑:小而高的山。極目遠望,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僅有一寸來大的蒼翠小山。
【出處】唐·韓愈《城南聯句》:“遙岑出寸碧,遠目增雙明。”
【第9句】:寸長尺技[cùn cháng chǐ jì]
【解釋】猶言微才薄技。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孟嘗君平時養了許多客,今脫秦難,卻得此小人之力,可見天下寸長尺技,俱有用處。”
【第10句】:寸田尺宅[cùn tián chǐ zhái]
【解釋】比喻微薄的資產。
【出處】宋·蘇軾《游羅浮山》詩:“玉堂金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誰耕。”
【示例】余單家孤子,寸田尺宅,無以治生。 ——清·汪中《經舊苑吊馬守貞文》
【第11句】:寸陰可惜[cùn yīn kě xī]
【解釋】寸陰:指短暫的時間;惜:愛惜。一寸光陰也應當愛惜。形容時間極其寶貴。
【出處】清·朱彝尊《朱翁六十壽序》:“人生世上,寸陰可惜,豈可晷刻偷安耶!”
【第12句】:寸草銜結[cùn cǎo xián jié]
【解釋】比喻雖然力薄,亦當感恩圖報。
【出處】《西湖二集·救金鯉魚龍王報德》:“幸有好生君子,不忍高人楊維楨,解錢而贖命,釋死而就生,雖蟣虱微枕,不敢上塵天聽,而寸草銜結,思報洪恩。”
【第13句】:寸心千古[cùn xīn qiān gǔ]
【解釋】千古:時間久遠。寸心具有千古識力。
【出處】唐·杜甫《偶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示例】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 ——明·李贄《雜說》
【第14句】:寸木岑樓[cùn mù cén lóu]
【解釋】一寸長的木材同尖頂的高樓比。原意是起點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輕重相比必須標準一樣。后也比喻差距極大。
【出處】《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
【示例】況以甲所獨工,形所不經意,何異寸木岑樓,鉤金輿羽哉。 ——明·胡應麟《詩藪》外篇卷四唐下
【第15句】:寸土必爭[cùn tǔ bì zhēng]
【解釋】即使是一點點土地,也要和敵人爭奪。形容對敵斗爭毫不退讓。
【出處】元·金好問《鴻溝同欽叔賦》:“雌雄自決已無策,尺寸必爭唯上流。”
【示例】我們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絕不讓國民黨輕輕易易地占我們的地方,殺我們的人。 ——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
【第16句】:寸晷風檐[cùn guǐ fēng yán]
【解釋】晷:日影;寸晷:陽光少;風檐:透風的房檐。陰暗透風的房檐。形容科舉時代考場中的苦狀。
【出處】清·李玉《眉山秀·婚試》:“難道我中了進士,還脫不得做秀才的苦,償不盡寸晷風檐苦拈題。”
【第17句】:寸陰若歲[cùn yīn ruò suì]
【解釋】歲:年。一剎那象過一年。形容非常殷切地期待和盼望。
【出處】《北史·韓禽傳》:“班師凱入,誠知非遠;想思之甚,寸陰若歲。”
【示例】不奉教誨,四月有余,仰鄭補之懷,寸陰若歲。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五十首
【第18句】:寸指測淵[cùn zhǐ cè yuān]
【解釋】以一寸之指而測深淵。比喻淺學不能探明深理。
【出處】漢·孔鮒《孔叢子·答問》:“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蒙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示例】他經常說出“寸指測淵”的話來。
【第19句】:寸男尺女[cùn nán chǐ nǚ]
【解釋】一男半女。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一折:“自家潞州高平縣下馬村人氏,姓張名秉彝,渾家郭氏,嫡親兩口兒家屬,寸男尺女皆無。”
【示例】夫妻兩口,為人疏財仗義,好善樂施,廣有田莊地宅,只是寸男尺女并無。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三
【第20句】:寸金難買寸光陰[cùn jīn nán mǎi cùn guāng yīn]
【解釋】光陰:時間。形容時間的可貴,應該十分珍惜。
【出處】《西洋記》第11回:“可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寸金使盡金還在,過去光陰哪里尋?”
【第21句】:寸步不離[cùn bù bù lí]
【解釋】寸步:形容距離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離開。現在泛指兩人感情好,總在一起。
【出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吳黃龍中,吳郡海鹽有陸東,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離,時人號為比肩人。”
【示例】他家女孩兒韓愛姐,逐日上去答應老太太,寸步不離,要一奉十,揀口兒吃用,換套穿衣。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一回
【第22句】:寸步不移[cùn bù bù yí]
【解釋】寸步:形容距離非常短。連寸步也不移動。指嚴守原地。
【出處】清·劉熙載《藝概·詩概》:“尊老杜者病香山,謂其'拙于馬事,寸步不移,猶恐失之’,不及杜之'注坡驀澗’似也。”
【第23句】:寸陰是競[cùn yīn shì jìng]
【解釋】寸陰:指短暫的時間;是:文言助詞,用在動詞與賓語之間,起把賓語提前的作用;競:爭取。一寸光陰也應當爭取,不能浪費。形容時間極其寶貴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第24句】:寸善片長[cùn shàn piàn cháng]
【解釋】形容微小的優點和長處。同“寸長片善”。
【出處】宋·陳亮《覆吳叔異》:“寸善片長,輒欲與圣賢參列,豪杰爭長,何暇爭百世事業乎!”
【第25句】:寸木難支[cùn mù nán zhī]
【解釋】寸木難以支撐坍塌的大廈。比喻國家衰敗,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扭轉的。
【出處】《文中子·事君》:“大廈將傾,非一木所支也。”
【第26句】:寸進尺退[cùn jìn chǐ tuì]
【解釋】前進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9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示例】寸進尺退,卒無所成。 ——唐·韓愈《上李侍御書》
【第27句】:寸馬豆人[cùn má dòu rén]
【解釋】寸、豆:比喻小。一寸長的馬,像豆子大小的人。形容畫中遠景人、物極小。
【出處】五代·梁·荊浩《山水訣》:“丈山尺樹,寸馬豆人,遠山無皴,遠水無痕,遠林無葉,遠樹無枝,遠人無目,遠閣無基。”
【第28句】:寸而度之,至丈必差[cùn ér dù zhī,zhì zhàng bì chā]
【解釋】度:量;至:到;差:誤差。一寸一寸地量到丈,必然會有誤差。
【出處】《淮南子·泰族訓》:“寸而度之,至寸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
【第29句】:寸土不讓[cùn tǔ bù ràng]
【解釋】一寸土地也不讓人。
【出處】元·金好問《鴻溝同欽叔賦》:“雌雄自決已無策,尺寸必爭唯上流。”
【示例】寸土必守,寸土不讓,堅決守住陣地。 ——張震《英明的預見,正確的戰役方針——回憶淮海戰役》
【第30句】:寸鐵殺人[cùn tiě shā rén]
【解釋】一寸長的短兵器即可以殺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七卷:“譬如人載一車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來弄,便不是殺人手段;我則只有寸鐵,便可殺人。”
【示例】崇尚宗門,主于單刀入陣,寸鐵殺人。 ——明·沈德符《野獲編·釋道·禪林諸名宿》
【第31句】:寸草春暉[cùn cǎo chūn huī]
【解釋】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出處】唐·孟郊《游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示例】寸草春暉無根處,枉教丹桂吐奇芬。 ——清·方成培《雷峰塔·祭塔》
【第32句】:寸絲半粟[cùn sī bàn sù]
【解釋】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兒子不能掐得寸絲半粟孝敬父親,倒要破費了父親產業,實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極!”
【示例】我從不占別人寸絲半粟的便宜。
【第33句】:寸陰尺璧[cùn yīn chǐ bì]
【解釋】陰:日影,光陰;寸陰:指極斷的時間。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價值比徑尺的璧玉還要珍貴。極言時間可貴。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示例】古人都明白“寸陰尺璧”的道理。
【第34句】:寸蹄尺縑[cùn tí chǐ jiān]
【解釋】比喻收受小賄。蹄,獸蹄;縑,黃色的細絹。
【出處】清·吳偉業《梅村詩話》:“貪吏放手無罰,而寸蹄尺縑,輒加逮治。”
【第35句】:寸長尺短[cùn cháng chǐ duǎn]
【解釋】比喻人各有長處和短處。亦指微才薄技。
【出處】語出《楚辭·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示例】能精善用,雖寸長尺短,亦可成名。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
【第36句】:寸兵尺鐵[cùn bīng chǐ tiě]
【解釋】比喻微小的武力。
【出處】宋·蘇軾《策略五》:“不用寸兵尺鐵,而天下屏息,莫敢或爭。”
【第37句】:寸土尺金[cùn tǔ chǐ jīn]
【解釋】比喻土地收益極高,極其貴重。
【出處】清·楊懋建《帝城花樣·紉薌傳》:“當萬葩競秀時,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顧令此無足重輕之小草,蔓延庭階,大是恨事。”
【第38句】:寸土尺地[cùn tǔ chǐ dì]
【解釋】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極少的土地。
【出處】郭沫若《羽書集·抗戰與覺悟》:“我們是不能把寸土尺地輕易地送給敵人的。”
【示例】這寸土尺地對我們也是大有用途的。
【第39句】:寸陰是惜[cùn yīn shì xī]
【解釋】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也應當愛惜。表示時間極其寶貴。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文字》:“尺壁非寶,寸陰是競。”
【示例】當效禹王,寸陰是惜。 ——宋·陳亮《上光宗皇帝鑒成箴》
【第40句】:寸積銖累[cùn jī zhū lěi]
【解釋】銖:我國古代極小的重量單位,漢代以一百黍的重量為一銖。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
【出處】宋·李綱《與李尚書措置畫一札子〈蓄積金谷〉》:“去歲初到,升百三十,秋得一稔,升十數文,寸積銖累,以及此數,若不妄散,以陳易新,可以常為洪州之根本,非細事也。”
【示例】寸積銖累,崇圣遺墟及郡中壇宇,煥然一新。 ——明·朱國楨《涌幢小品·龍秋》
【第41句】:寸絲不掛[cùn sī bù guà]
【解釋】原為佛家語,比喻心中無所牽掛。后多指赤身裸體。
【出處】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八:“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
【示例】熱甚,寸絲不掛,故不敢出門。 ——明李贄《焚書·答陸思山》
【第42句】:寸步難行[cùn bù nán xíng]
【解釋】連一步都難以進行。形容走路困難。也比喻處境艱難。
【出處】唐·杜甫《九日寄岑參》:“出門復入門,雨腳但如舊。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頭,難為一相就。”
【示例】美娘赤了腳,寸步難行。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
【第43句】:寸祿斗儲[cùn lù dǒu chǔ]
【解釋】寸、斗:指微薄;祿:俸祿;儲:積蓄。微薄的俸祿,極少的積蓄。
【出處】晉·左思《詠史》:“外望無寸祿,內望無斗儲。”
【第44句】:寸心不昧[cùn xīn bù mèi]
【解釋】寸心:內心;昧:隱藏。指不昧良心。
【出處】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不將王法依,平將百姓欺,早難道寸心不昧。”
【第45句】:寸利必得[cùn lì bì dé]
【解釋】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出處】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蔣介石對于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
【示例】做生意不能總是寸利必得。
【第46句】:寸心如割[cùn xīn rú gē]
【解釋】形容內心痛苦不堪,好像被刀割一樣。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任孝子烈性為神》:“到房中寸心如割,和衣倒在床上,翻來覆去,延捱到四更盡了,越想越惱,心頭火按捺不住。”
【示例】又二年余,望想都絕,而兒啼終夜,寸心如割。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長亭》
【第47句】:寸轄制輪[cùn xiá zhì lún]
【解釋】比喻控制事物的關鍵雖小而極重要。轄,固定車輪與車軸位置,插入軸端孔穴的銷釘。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故事得其要,雖小成績,譬寸轄制輪,尺樞運關也。”
【第48句】:寸步不讓[cùn bù bù ràng]
【解釋】連寸步也不讓給別人。形容絲毫不肯讓步、妥協。
【出處】清·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蓋西國政治之基礎,在于民權,而民權之鞏固由于國民競爭權利寸步不肯稍讓,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示例】在地主階級內部斗爭中,襲人往往委曲求全,鳳姐卻寸步不讓。 ——王朝聞《論鳳姐》第十六章
【第49句】:寸有所長[cùn yǒu suǒ cháng]
【解釋】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處即顯其長。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會有他的長處。
【出處】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示例】鄙語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 ——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贊》
【第50句】:寸長片善[cùn cháng piàn shàn]
【解釋】寸長:一點兒長處。片:零碎的。形容微小的長處和優點。
【出處】宋·歐陽修《乞補館職札子》:“錢谷刑獄之吏,稍有寸長片善為人所稱者,皆已擢用之矣。”
【示例】見人有才行可用,極為引拔,寸長片善,亦加甄錄。 ——明·李東陽《徐公墓志銘》
【第51句】:寸草不生[cùn cǎo bù shēng]
【解釋】寸草:一點兒草。形容土地貧瘠,連一點兒草都不長。亦形容災情嚴重。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那山陽縣有用毒藥謀死公公犯婦竇娥,他問斬之時,曾發愿道:'若是果有冤枉,著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這件事來?”
【示例】卻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九回
“寸”結尾的成語
【第1句】:丹心一寸[dān xīn yī cùn]
【解釋】丹心:赤心,忠貞的心。一片赤誠的心。
【出處】唐·杜甫《鄭附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詩:“白發千莖雪,丹心一寸灰。”
【示例】從饒白發千莖雪,難把丹心一寸灰。 ——清·洪昇《長生殿·獻飯》
【第2句】:打蛇打七寸[dǎ shé dǎ qī cùn]
【解釋】比喻說話做事必須抓住主要環節。
【出處】清·王有光《吳下諺聯·打蛇打在七寸》:“蛇有七寸,在頭之下,腹之上,覷得清,擊得重,制其要害之處,得之矣。”
【示例】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你先生請上裁。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第3句】:不遺尺寸[bù yí chǐ cùn]
【解釋】遺:遺漏;尺寸:形容數量小。比喻一點也不漏掉。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但職司國課,其所以不遺尺寸者,亦將以盡瘁濟其成法。”
【第4句】:銖兩分寸[zhū liǎng fēn cùn]
【解釋】指極少的數量。
【出處】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不使有銖兩分寸之加焉。”
【第5句】:得尺得寸[dé chǐ dé cùn]
【解釋】得:取得,獲得。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示例】然后更易而少進焉,則得尺得寸,雖少而皆為吾有矣。 ——宋·朱熹《答朱朋孫書》
【第6句】:積銖累寸[jī zhū lěi cùn]
【解釋】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
【出處】何剛德《客座偶談》第四卷:“如有盈余,積銖累寸,今年買半畝,明年買半畝。”
【第7句】:得寸則寸[dé cùn zé cùn]
【解釋】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寸”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尺樹寸泓[chǐ shù cùn hóng]
【解釋】泓:水深。泛指地方雖小,卻有花草樹木、清泉流水的景區。
【示例】街心公園雖然只能算是尺樹寸泓之地,但也是人們休心養性的好去處。
【第2句】:片接寸附[piàn jiē cùn fù]
【解釋】比喻生拼硬湊。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且才分不同,思緒各異,或制首以通尾,或片接以寸附,然通制者蓋寡,接附者甚眾。”
【示例】其天資學力,有大過人者,非膚受皮傅,片接寸附者所可幾及。 ——清·孫星衍《告茂山人詩錄序》
【第3句】:銖累寸積[zhū lèi cùn jī]
【解釋】猶言一點一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
【出處】宋·朱 熹《朱子語類·朱子一 》:“揚某自十四五歲時,便覺得這物事是好底物事,心便愛了。某不敢自昧,實以銖累寸積而得之。”
【示例】貨財非經天降,皆世祖銖累寸積而致之。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元武宗至大三年》
【第4句】:銖稱寸量[zhū chēng cùn liáng]
【解釋】形容極精細地衡量、推究。
【出處】明·唐順之《與王龍溪郎中書》:“以尹之所樂者,堯舜之道也,而袛銖稱寸量于一介取予之間。若硁硁小人然者,何也?”
【第5句】:膚寸而合[fū cùn ér hé]
【解釋】膚寸:古代長度單位,一指的寬度為寸,一膚等于四寸。形容云氣密集。
【出處】《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
【示例】俄而云氣上蒸,膚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總至,溪澗盈溢。 ——宋·李昉《太平御覽》
【第6句】:方寸萬重[fāng cùn wàn chóng]
【解釋】方寸:指心。萬重:多話。心里頭有千言萬語。
【出處】皇甫牧《步非煙》:“方寸萬重,悉候晤語。”
【第7句】:方寸之木,高于岑樓[fāng cùn zhī mù,gāo yú cén lóu]
【解釋】岑樓:尖頂的高樓。把一寸高的木塊放在高樓頂上,它就會比高樓還高。比喻不把二者放在一個標準上進行比較,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出處】《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
【第8句】:得寸進尺[dé cùn jìn chǐ]
【解釋】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處】《老子·道德經》:“不敢進寸而退尺。”《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示例】法國得寸進尺,五年以后吞并了整個南圻,而心猶未足,還打算攘奪北圻,僅留下中圻給越南。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第9句】:一寸山河一寸金[yī cùn shān hé yī cùn jīn]
【解釋】面積一寸的國土跟寸金的價值一樣昂貴。形容領土極其寶貴。
【出處】《金史·左企弓傳》:“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
【示例】只因這時遼相左企弓以詩獻金主,其末句云:“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金主細思,忿然作色。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五回
【第10句】:斷縑寸紙[duàn jiān cùn zhǐ]
【解釋】指殘缺不全的書畫。
【出處】宋·鄧椿《畫繼》卷一:“收藏古畫,往往斷縑寸紙,皆可珍惜。”
【第11句】:回腸寸斷[huí cháng cùn duàn]
【解釋】形容極端悲苦、憂傷。
【出處】明·湯顯祖《還魂記·詰病》:“我發短回腸寸斷,眼昏眵淚雙淹。”
【第12句】:三寸金蓮[sān cùn jīn lián]
【解釋】金蓮:舊指女子纏過的小腳。封建時代美譽婦女小腳的用語。
【出處】《南史·齊東昏侯紀》:“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春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示例】面貌雖黑,但彎彎兩道朱眉,盈盈一雙秀目,再襯著萬縷青絲,櫻桃小口,底下露著三寸金蓮,倒也不俗。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六回
【第13句】:風檐寸晷[fēng yán cùn guǐ]
【解釋】風檐:不能蔽風雨的場屋;晷:日影,時間。在不蔽風雨的破檐下爭取一寸的時光。形容舊時科舉考試的緊張狀態。
【出處】明·焦竑《玉堂叢語》:“應試之士,于風檐寸晷之中,欲其文可為程式者,蓋已絕無間有。”
【示例】呀,風檐寸晷,立掃千言,可敬可敬。 ——明·湯顯祖《還魂記·耽聽》
【第14句】:身無寸縷[shēn wú cùn lǚ]
【解釋】指身上沒有一寸線。形容極其窮困。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三出:“大雪下身無寸縷,投古廟淚珠漣漣。”
【第15句】:一寸光陰一寸金[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
【解釋】一寸光陰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比喻時間十分寶貴。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示例】一寸光陰一寸金,持將此物寄知音。(元·史樟《莊周夢》第二折)
【第16句】:鼠目寸光[shǔ mù cùn guāng]
【解釋】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米遠。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出處】清·蔣士銓《臨川夢·隱奸》:“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倒轅門,盲稱瞎贊。”
【示例】我們從小就應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決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第17句】:耿耿寸心[gěng gěng cùn xīn]
【解釋】耿耿:形容忠誠。形容至忠至誠。
【出處】清·黃宗羲《感舊》:“寒江才把一書開,耿耿此心不易灰。”
【示例】耿耿寸心,愿盟息壤,凡百君子,其敬聽之。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二回
【第18句】:春暉寸草[chūn huī cùn cǎo]
【解釋】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父母對兒女的慈愛撫養。寸草:一寸長的小草;比喻子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無限感戴心情。
【出處】唐·孟郊《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示例】春暉寸草戀親慈,百蹈危機總未知。 ——柳亞子《吊劉烈士炳生》
【第19句】:分寸之末[fēn cùn zhī mò]
【解釋】比喻微少、細小。
【出處】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寧當爭分寸之末,競錐刀之利哉?”
【第20句】:方寸地[fāng cùn dì]
【解釋】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六卷:“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
【第21句】:得寸入尺[dé cùn rù chǐ]
【解釋】得:取得,獲得。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梁啟超《論民族競爭之大勢》:“其奈得寸入尺、獲隴望蜀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懾狐威者,今日許以寸,明日予以尺。”
【第22句】:尺壁寸陰[chǐ bì cùn yīn]
【解釋】陰:日影,光陰;寸陰:指極斷的時間。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價值比徑尺的璧玉還要珍貴。極言時間可貴。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間得而易失也。”
【第23句】:禹惜寸陰[yǔ xī cùn yīn]
【解釋】指禹勤于治水,愛惜光陰之事。
【出處】《晉書·陶侃傳》:“(陶侃)常語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
【示例】大禹惜寸陰,況我無才身。 ——唐·李群玉《送蕭綰之桂林》詩
【第24句】:手無寸鐵[shǒu wú cùn tiě]
【解釋】寸:形容細微短小;鐵:指武器。手里沒有任何武器。
【出處】宋·蘇軾《聚星堂雪》:“百戰不許持寸鐵。”
【示例】郭淮引兵趕來;見維手無寸鐵,乃驟馬挺槍追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九回
【第25句】:讓禮一寸,得禮一尺[ràng lǐ yī cùn ,dé lǐ yī chǐ]
【解釋】比喻以禮相讓,事雖微而獲益必大。
【出處】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二四引三國魏曹操《禮讓令》:“里諺曰:'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斯合經之要矣。”
【示例】宋·王楙《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謂'讓一寸,饒一尺’,則曹氏《令》曰:'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第26句】:聊表寸心[liáo biǎo cùn xīn]
【解釋】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早間曾以小匣托漁人奉致,聊表寸心,從此不復相見矣。”
【示例】送上一些小禮品,聊表寸心,請笑納。
【第27句】:一寸同心縷[yī cùn tóng xīn lǚ]
【解釋】指結線袋子。比喻夫妻和諧。
【出處】北周·庾信《題結線袋子》:“交絲結龍鳳,鏤彩結云霞。一寸同心縷,千年長命花。”
【第28句】:進寸退尺[jǐn cùn tuì chǐ]
【解釋】進一寸,退一尺。比喻得到的少,失掉的多。
【出處】《老子》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
【示例】薄命不幸,動遭讒謗,進寸退尺,卒無所成。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
【第29句】:不遺寸長[bù yí cùn cháng]
【解釋】寸長:微小的長處。不遺漏一點點長處。形容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并給予稱贊。
【出處】《宋史·婁機傳》:“稱獎人才,不遺寸長。”
【第30句】:尺兵寸鐵[chǐ bīng cùn tiě]
【解釋】比喻微小的武力。
【出處】比喻微小的武力。
【第31句】:愁腸寸斷[chóu cháng cùn duàn]
【解釋】愁腸:憂思縈繞的心腸。愁得腸子都斷成一段段的。形容憂愁到了極點。
【出處】唐·張鷟《游仙窟》:“淚臉千行,愁腸寸斷,端坐橫琴,涕血流襟。”
【示例】她現在愁得愁腸寸斷。
【第32句】:尺寸可取[chǐ cùn kě qǔ]
【解釋】比喻有些許長處。這是認為自己有才能的謙虛說法。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3回:“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示例】任何人都有尺寸可取的地方。
【第33句】:肝腸寸裂[gān cháng cùn liè]
【解釋】肝臟與腸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斷裂一樣。形容萬分悲痛。
【出處】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25節:“王英瑪努埃聞之,肝腸寸裂,痛哭不食者三日。”
【第34句】:尺寸之兵[chǐ cùn zhī bīng]
【解釋】尺寸:比喻短小。指很短小的兵器。
【出處】《戰國策·燕策下》:“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第35句】:方寸不亂[fāng cùn bù luàn]
【解釋】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出處】唐·呂溫《凌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亡家徇國,方寸不亂。”
【示例】他在危難時經常處事不驚,方寸不亂。
【第36句】:三寸之舌[sān cùn zhī shé]
【解釋】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示例】他憑著三寸之舌,使許多人聽信了他的謊言。
【第37句】:銖積寸累[zhū jī cùn lěi]
【解釋】銖:我國古代極小的重量單位,漢代以一百黍的重量為一銖。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
【出處】《后漢書·列女傳》:“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示例】寒女之絲,銖積寸累。步武所臨,云生雷起。 ——宋·趙德麟《侯鯖錄》卷四
【第38句】:尺幅寸縑[chǐ fú cùn jiān]
【解釋】指小幅書畫。
【出處】清·徐沁《明畫錄》卷三:“筆意蒼勁,尺幅寸縑,便有林壑窅冥之勢。”
【第39句】:尺寸之地[chǐ cùn zhī dì]
【解釋】尺寸:形容數量少。面積狹小的封地。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而齊尺寸之地無得焉,豈不欲得地哉?形勢不能有也。”
【示例】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宋·蘇洵《六國論》
【第40句】:柔腸寸斷[róu cháng cùn duàn]
【解釋】柔軟的心腸一寸一寸地斷開。形容女子的憂愁苦悶。
【出處】清·沙張白《再來詩讖記》:“先夫之亡,妾柔腸寸斷。”
【示例】淚盈盈,只怕柔腸寸斷,不忍來聽。 ——吳梅《風洞山·鴆媒》
【第41句】:身無寸鐵[shēn wú cùn tiě]
【解釋】身邊沒有武器。指赤手空拳。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十五回:“廡下預伏壯士,突然殺出,將二人砍為數段。雖有從人,身無寸鐵,一時畢命。”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33回:“當時照例搜檢了一通,真的身無寸鐵。”
【第42句】:手無寸刃[shǒu wú cùn rèn]
【解釋】指手里一點武器都沒有。
【出處】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十:“香年十四,手無寸刃,直扼虎頸,豐遂得免。”
【示例】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舜庭手無寸刃,乃弭耳就擒。”
【第43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
【解釋】短:不足,長:有余。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出處】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示例】但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只要盡忠輔佐闖王,總還是有可用之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第44句】:尺山寸水[chǐ shān cùn shuǐ]
【解釋】指每一小塊山水。
【出處】清·張問陶《青神舟中不得見峨嵋山與亥白兄飲酒排悶》:“丹棱彭君古豪杰,對予常笑峨嵋劣;曾向華嚴頂上來,尺山寸水皆能說。”
【示例】珍惜土地必須在乎尺山寸水。
【第45句】:詘寸信尺[qū cùn shēn chǐ]
【解釋】詘:通“屈”;信:通“伸”。屈折一寸可伸長一尺。比喻小處受點委曲,以求得較大的利益。
【出處】《尸子》卷下:“孔子曰:詘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為也。”
【第46句】:尺寸之柄[chǐ cùn zhī bǐng]
【解釋】柄:權力。指尺寸長大小的權力。比喻微小的權力。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贊》:“魏豹、彭越雖故賤,然已席卷千里……得攝尺寸之柄。”
【示例】有些人只要有尺寸之柄就加以充分利用。
【第47句】:方寸已亂[fāng cùn yǐ luàn]
【解釋】心已經亂了。
【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示例】我的方寸已亂,斷無道理可計議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第48句】:銖寸累積[zhū cùn lèi jī]
【解釋】猶言一點一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同“銖積寸累”。
【出處】清·汪琬《鄉飲大賓周翁墓志銘》:“翁削衣縮食,銖寸累積,以謀復故第。”
【第49句】: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wú lǐ cùn bù nán xíng]
【解釋】有理到哪兒都行得通,無理到哪兒都不行。指人的言行必須有理可循。
【第50句】:尺寸千里[chǐ cùn qiān lǐ]
【解釋】千里遠景,如在尺寸之間。形容登高所見。
【出處】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第51句】:一寸赤心[yī cùn chì xīn]
【解釋】一片赤誠的心。同“一寸丹心”。
【出處】宋·陸游《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存赤心惟報國。”
【第52句】:三寸鳥,七寸嘴[sān cùn niǎo,qī cùn zuǐ]
【解釋】比喻能說會道(多用于諷刺)。
【示例】三寸鳥,七寸嘴多用來罵人。
【第53句】:銖量寸度[zhū liáng cùn duó]
【解釋】形容極精細地衡量、推究。
【出處】清·魏源《默觚上·學篇八》:“銖量寸度,石丈必差,操券責償,曷以見天地之大哉。”
【第54句】:三寸之轄[sān cùn zhī xiá]
【解釋】轄:車軸頭上穿的小鐵棍,管住輪子使其不脫落。指車轄。比喻事物的關鍵。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車之所以能轉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之轄。”
【第55句】:三寸不爛之舌[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解釋】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示例】小生必須自去那里,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們入伙。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
【第56句】:方寸之地[fāng cùn zhī dì]
【出處】《列子·仲尼篇》:“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
【示例】尋省遭罹,萬重不幸。方寸之地,自不能言;求人見諒,豈復容易? ——唐·劉禹錫《上杜司徙啟》
【第57句】:分寸之功[fēn cùn zhī gōng]
【解釋】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勞。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見燕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無有分寸之功。’”
【示例】幾遣加半之戍,竟無分寸之功,是則師不在眾又明矣。 ——唐·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
【第58句】:得寸得尺[dé cùn dé chǐ]
【解釋】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也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示例】惟須認定主見,中外一意,合力堅持,得寸得尺,相機籌辦,必可循序就范。 ——清·薛福成《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
【第59句】:尺短寸長[chǐ duǎn cùn cháng]
【解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人或物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
【出處】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示例】燕南趙北,昔稱謀帥之難,尺短寸長,今以乏人而授。 ——宋·蘇軾《定州到任謝執政官》
【第60句】:尺瑜寸瑕[chǐ yú cùn xiá]
【解釋】大塊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點。
【出處】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蔣觀文錢塘天府二貼贊》:“尺瑜寸瑕,工所不棄。”
【第61句】:膚寸之地[fū cùn zhī dì]
【解釋】膚寸:古代長度單位,1膚=4寸。指面積狹小的土地。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膚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第62句】:遙岑寸碧[yáo cén cùn bì]
【解釋】岑:小而高的山。極目遠望,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僅有一寸來大的蒼翠小山。
【出處】唐·韓愈《城南聯句》:“遙岑出寸碧,遠目增雙明。”
【示例】楊花點點是春心,替風前、萬花吹淚。遙岑寸碧,有誰識、朝來清氣。 ——宋·張炎《西子妝慢》詞
【第63句】:尺寸之功[chǐ cù zhī gōng]
【解釋】尺寸:形容數量少。微末的功勞。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負其禍矣。”
【示例】臣學疏才拙,當少壯時,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況今老耄,筋力既竭,語言發喘,安能犯顏進說,動千乘之聽呼?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第64句】:得寸思尺[dé cùn sī chǐ]
【解釋】得:取得,獲得。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清史稿·食貨志》:“小民惟利是圖,往往得寸思尺。”
【第65句】:肝腸寸斷[gān cháng cùn duàn]
【解釋】肝腸一寸寸斷開。比喻傷心到極點。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腸亦且寸絕。”
【示例】一時想起碑中記中薄命之話,再看看書香、秀英諸人前車之鑒,不由不毛骨悚然,肝腸寸斷。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九回
【第66句】:尺璧寸陰[chǐ bì cùn yīn]
【解釋】陰:光陰;寸陰:指極斷的時間。日影移動一寸的價值比直徑一尺的璧玉還要珍貴。指時間可貴。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間得而易失也。”
【示例】尺璧非寶
【第67句】:一寸丹心[yī cùn dān xīn]
【解釋】丹心:赤心,忠貞的心。一片赤誠的心。
【出處】唐·杜甫《鄭附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詩:“白發千莖雪,丹心一寸灰。”
【示例】向來百煉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宋·楊萬里《新徐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詩
【第68句】:掉三寸舌[diào sān cùn shé]
【解釋】掉:擺動,搖。玩弄口舌。多指進行游說。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余城。”
【示例】我們不需要你來掉三寸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