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吮”的成語(13個)
本文整理了吮癰舐痔、懷鉛吮墨等含“吮”的成語13個,其中“吮”開頭的成語6個,“吮”在中間的成語7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吮”開頭的成語【第1句】:吮癰舐痔[shǔn yōng shì zhì]
【解釋】吮:聚攏嘴唇來吸;癰:毒瘡;舐:舔。只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處】《莊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座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示例】附勢趁權,不辭吮癰舐痔;市恩固寵,那知瀝膽披肝。 ——明·無名氏《鳴鳳記·嚴嵩慶壽》
【第2句】:吮疽舐痔[shǔn jū shì zhì]
【解釋】見“吮癰舐痔”。謂以口吸癰疽,以舌舔痔瘡而祛其毒。后形容卑屈媚上的齷齪行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佞幸列傳》:“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帝唶吮之。”
【示例】茍于進取以速利祿,吮疽舐痔無所不為者,非倀鬼歟? ——宋·蘇軾《漁憔閑話錄》下篇
【第3句】:吮毫搦管[shǔn háo nuò guǎn]
【解釋】搦:持、拿;管:指毛筆。磨好墨汁,把毛筆沾濕。常指寫文章構思、動筆的神態。
【出處】南朝·陳·周弘讓《答王裒書》:“猶冀蒼雁赪鯉,時傳尺素,清風朗月,但寄相思,搦管操觚,聲淚俱咽。”唐·李商隱《太尉公會昌一品制集序》:“吮墨摛詞,詠日月之光華。”
【第4句】:吮癰噬痔[shǔn yōng shì zhì]
【解釋】吮:用嘴吸;癰:毒瘡;噬:咬。指用口舌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處】《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他們把那瓣香祖傳來的奴顏婢膝的面孔,吮癰噬痔的長技,向來在本國有權力的人里頭用熟的,近來都用在外國人身上了。”
【第5句】:吮血劘牙[shǔn xuè mó yá]
【解釋】吮:吸吮;劘:削,切。形容兇狠殘暴地肆虐。
【出處】唐·李白《蜀道難》詩:“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示例】吮血劘牙,習為故智。 ——清·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議》
【第6句】:吮墨舐毫[shǔn mò shì háo]
【解釋】吮墨:以口吮吸毛筆上的墨;舐毫:以舌舔毛筆的筆尖。指寫詩作文或繪畫等。
【出處】唐·李商隱《太尉公會昌一品制集序》:“吮墨摛詞,詠日月之光華。”《舊唐書·張志和傳》:“善圖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成。”
【示例】筆墨業也只好主張吮墨舐毫,以免國粹漸就淪喪。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編·論毛筆之類》
“吮”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懷鉛吮墨[huái qiān shǔn mò]
【解釋】懷鉛:帶著鉛粉筆,以備涂改;吮墨:用口含毛筆尖。形容寫作時構思的舉動和神態。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上·魏陳思王植》:“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暉以自燭。”
【第2句】:舐癰吮痔[shì yōng shǔn zhì]
【解釋】舐:舔;癰:毒瘡;吮:聚攏嘴唇來吸。只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處】《莊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座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示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嶗山道士》:“遂有舐癰吮痔者,進宣威逞暴之術,以迎其旨。”
【第3句】:含毫吮墨[hán háo shǔn mò]
【解釋】毫:毛筆的筆尖;含毫:將筆尖含在口中,指以口潤筆;吮墨:以口吸吮墨汁。形容構思作品或準備寫作。也指凝神遐想,進行寫作。
【出處】晉·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梁書·劉孝綽傳》:“由此而談,又何容易,故韜翰吮墨,多歷寒暑。”
【第4句】:舐毫吮墨[shì háo shǔn mò]
【解釋】舐毫:以舌舔毛筆的筆尖;吮墨:以口吮吸毛筆上的墨。指寫詩作文或繪畫等。
【出處】唐·李商隱《太尉公會昌一品制集序》:“吮墨摛詞,詠日月之光華。”《舊唐書·張志和傳》:“善圖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成。”
【第5句】:含血吮瘡[hán xuè shǔn chuāng]
【解釋】吮:用嘴吸。用嘴把病人瘡里的膿血吸出來。舊時形容將領關懷、愛護自己手下的士兵。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示例】含血吮瘡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 ——唐·白居易《七德舞》
【第6句】:磨墨吮毫[mó mò shǔn háo]
【解釋】毫:毛筆。磨好墨,把毛筆潤濕。指動手寫文章。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0回:“各生童磨墨吮毫,發筆快的,早已有了破題、承題、小講。”
【第7句】:磨牙吮血[mó yá shǔn xuè]
【解釋】磨利牙齒,吮吸鮮血。多形容像野獸一樣嗜殺。
【出處】唐·李白《蜀道難》:“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示例】蹲著一對巨大的獅子,張了磨牙吮血的大口。 ——曾樸《孽海花》第23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