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收”的成語大全(8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收合余燼、水覆難收、草率收兵等含“收”的成語82個,其中“收”開頭的23個,“收”結(jié)尾的21個,“收”在中間的3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收”開頭的成語
【第1句】:收合余燼[shōu hé yú jìn]
【解釋】比喻(戰(zhàn)敗后)收集殘余的士卒。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子又不許,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示例】昔春秋之時,鄭小國也,介居晉、楚之間,城下之盟,君臣同恥;收合余燼,尚能成功。 ——宋·洪適《親征詔》
【第2句】:收之桑榆[shōu zhī sāng yú]
【解釋】指初雖有失,而終得補(bǔ)償。后指事猶未晚,尚可補(bǔ)救。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示例】這于我是很不好的,所以趕緊訂正寧此,庶幾'收之桑榆’云。 ——魯迅《<華蓋集>后記》
【第3句】:收買人心[shōu mǎi rén xīn]
【解釋】指用金錢、感情等籠絡(luò)人心。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31回:“他也知道收買民心,開倉賑濟(jì),并恤被兵之家,四縣亦如此行事。”
【示例】你不要再收買人心了。
【第4句】:收離聚散[shōu lí jù sàn]
【解釋】收集離散者。同“收離糾散”。
【出處】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收離聚散,咸安其居。”
【第5句】:收攬英奇[shōu lǎn yīng qí]
【解釋】收攬:招納。招納英雄奇才。
【出處】《晉書·周嵩傳》:“收攬英才,遂續(xù)漢業(yè),以美中興之功。”
【第6句】:收殘綴軼[shōu cán zhuì yì]
【第7句】:收視反聽[shōu shì fǎn tīng]
【解釋】不視不聽。指不為外物所驚擾。
【出處】晉·陸機(jī)《文賦》:“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
【示例】逢一災(zāi),偶一異,則收視反聽。 ——唐·白居易《辨水旱之災(zāi),明存救之術(shù)》
【第8句】:收刀檢卦[shōu dāo jiǎn guà]
【解釋】指停止胡作非為。
【出處】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九:“大路不平旁人鏟,識向的各自收刀檢卦,走你的清秋大路。”
【第9句】:收回成命[shōu huí chéng mìng]
【解釋】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決定。
【出處】《詩經(jīng)·周頌·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清·黃宗羲《辭張郡候請修郡志書》:“伏望明府,哀其弗及,收回成命。”
【示例】初,林公遣戍,御史陳慶鏞抗疏力爭,請上收回成命。 ——清·黃鈞宰《金壺七墨·吳門秀士書》
【第10句】:收因結(jié)果[shōu yīn jié guǒ]
【解釋】指了卻前緣,得到結(jié)果。舊有因果報應(yīng)之說,指前有因緣則必有相對的后果。
【出處】宋·晁端禮《柳初新》詞:“共伊合下,深盟厚約,比望收因結(jié)果。”
【第11句】:收回成渙[shōu huí chéng huàn]
【解釋】渙:渙汗。比喻君主發(fā)號施令,如汗出于身,難于收回。
【出處】宋·崔與之《辭免除兼太子侍講》:“欲望朝廷,特賜敷奏,收回成渙,改畀名流。”
【第12句】:收因種果[shōu yīn zhǒng guǒ]
【解釋】指了卻前緣,得到結(jié)果。舊有因果報應(yīng)之說,指前有因緣則必有相對的后果。同“收因結(jié)果”。
【出處】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當(dāng)日要一文錢沒處求,今日享千鐘粟還嫌薄……權(quán)做個收因種果。”
【第13句】:收旗卷傘[shōu qí juàn sǎn]
【解釋】比喻停止活動。
【第14句】:收成棄敗[shōu chéng qì bài]
【解釋】趨附得勢的人,輕視遭貶黜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jì)》:“俗性貪進(jìn)忽退,收成棄敗。”
【第15句】:收拾余燼,背城借一[shōu shí yú jìn,bèi chéng jiè yī]
【解釋】收拾:收聚,整理;余燼:火燒后的殘留物,指殘兵;借一:借此一戰(zhàn)。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zhàn)。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示例】時國論紛紛未決,咸欲收拾余燼,與奧軍背城借一。 ——清·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十節(jié)
【第16句】:收攬人心[shōu lǎn rén xīn]
【解釋】收攬:招納。收買拉攏眾人,以取得好感。
【出處】《舊唐書·韓思復(fù)傳》:“不可不收攬人心也。”
【示例】陛下進(jìn)北京后,對官民行寬仁之政,收攬人心,并將人馬駐扎城外。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章
【第17句】:收視返聽[shōu shì fǎn tīng]
【解釋】收:停止;返:還。不視不聽。指人對事物的看法不為外物所驚擾。
【出處】梁啟超《新民說》:“其祈焉則必收視返聽,清其心以對越于神明。”
【第18句】:收鑼罷鼓[shōu luó bà gǔ]
【解釋】停止敲擊鑼鼓。比喻結(jié)束,結(jié)尾。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格局》:“骨肉團(tuán)聚,不過歡笑一場,以此收鑼罷鼓,有何趣味。”
【第19句】:收合余燼,背城借一[shōu hé yú jìn,bèi chéng jiè yī]
【解釋】收合:收聚,整理;余燼:火燒后的殘留物,指殘兵;借一:借此一戰(zhàn)。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zhàn)。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示例】偽安德王高延宗,擾攘之間,遂竊名號,與偽齊昌王莫多婁敬顯等,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北史·周本紀(jì)》
【第20句】:收緣結(jié)果[shōu yuán jié guǒ]
【解釋】指了卻前緣,得到結(jié)果。舊有因果報應(yīng)之說,指前有因緣則必有相對的后果。同“收因結(jié)果”。
【出處】《紅樓夢》第一二○回:“[空空道人]見后面偈文后又歷敘了多少收緣結(jié)果的話頭。”
【第21句】:收園結(jié)果[shōu yuán jié guǒ]
【解釋】舊有因果報應(yīng)之說,指前有因緣則必有相對的后果。同“收因結(jié)果”。
【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想著他開疆展土將君王佐,這的是收園結(jié)果。”
【第22句】:收離糾散[shōu lí jiū sàn]
【解釋】收集離散者。
【出處】《后漢書·荀彧傳》:“若紹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
【第23句】:收兵回營[shōu bīng huí yíng]
【解釋】召集正在戰(zhàn)斗或值勤的士兵返回營地。后也指停止某項(xiàng)活動或工作,把人員召集回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戰(zhàn)到黃昏時分,忽然下起大雨,雙方才各自收兵回營。”
【示例】二人大戰(zhàn)三百余合,不分勝負(fù),看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回營。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七回
“收”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水覆難收[shuǐ fù nán shōu]
【解釋】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出處】《后漢書·何進(jìn)傳》:“國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宋·張孝祥《木蘭花慢·紫簫吹散后詞》:“念璧月長虧,玉簪中斷,覆水難收。”
【第2句】:照單全收[zhào dān quán shōu]
【解釋】指按照禮單的數(shù)目全部接受。
【示例】恭敬不如從命,我只好照單全收了。
【第3句】:反水不收[fǎn shuǐ bù shōu]
【解釋】水已潑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上》:“雖仲尼為相,孫子為將,猶恐無能為益。反水不收,后悔無及。”
【示例】誰都知道反水不收的道理。
【第4句】:見好就收[jiàn hǎo jiù shōu]
【解釋】趁著形勢大好時就收兵。
【出處】余華《活著》:“賭場無贏家,我是見好就收,免得日后也落到你這種地步。”
【第5句】:名利雙收[míng lì shuāng shōu]
【解釋】既得名聲,又獲利益。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七回:“因?yàn)樗朔钗欢p收,因此大家借了趵突泉地方,湊了公分備了一席酒替他送行。”
【示例】其實(shí)名利雙收,三百六十行生意,再沒有強(qiáng)如做官的了。 ——清·彭養(yǎng)鷗《黑籍冤魂》第六回
【第6句】:覆水難收[fù shuǐ nán shōu]
【解釋】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出處】《后漢書·何進(jìn)傳》:“國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示例】如此才人,足以快婚,爾女已是覆水難收,何不宛轉(zhuǎn)成就了他。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通閨闥堅心燈火》
【第7句】:一攬包收[yī lǎn bāo shōu]
【解釋】指總攬一切。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指臺抹凳,擔(dān)湯擔(dān)水,一攬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
【示例】幸得夫人賈氏才智超群,不但家務(wù)內(nèi)政一攬包收,即張繼在署演試兵將,惟仗簾內(nèi)夫人照悉一切。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三十二回
【第8句】:一覽全收[yī lǎi quán shōu]
【解釋】覽:看。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筑物的結(jié)構(gòu)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nèi)容平淡,沒有回味。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示例】然其處上平下嵌,俯瞰莫可見,不若點(diǎn)頭峰之突聳而出,可以一覽全收也。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
【第9句】:廣種薄收[guǎng zhòng bó shōu]
【解釋】薄:少。種植的面積很大,但單位產(chǎn)量卻很低。比喻實(shí)行的很廣泛,但收效甚微。
【出處】明·康海《秋興次前韻》:“憑著這廣種薄收百畝廬,有甚躊躇?”
【示例】沂邑地非不足,特苦磽瘠,其俗又廣種薄收。 ——清·劉書年《沂水桑麻話》
【第10句】:雜學(xué)旁收[zá xué páng shōu]
【解釋】雜:多種多樣的;旁:廣泛。廣泛地學(xué)習(xí),多方面地積累知識。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xué)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若熱吃下去,發(fā)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結(jié)在內(nèi),以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
【第11句】:潑水難收[pō shuǐ nán shōu]
【解釋】相傳漢朱買臣因家貧,其妻離去,后買臣富貴,妻又求合。買臣取水潑灑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離異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出處】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第六卷:“已裝不卸,潑水難收怎奈何?”
【示例】小神只會放水,卻不會收水。常言道:'潑水難收’。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51回
【第12句】:覆水不收[fù shuǐ bù shōu]
【解釋】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出處】《后漢書·何進(jìn)傳》:“國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示例】晉·潘岳《傷弱子辭》:“葉落永離,覆水不收,赤子何辜,罪我之由?”
【第13句】:雨散云收[yǔ sàn yún shōu]
【解釋】①比喻親朋離散。② 指雨后轉(zhuǎn)晴。
【出處】唐·溫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詩:“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詩》:“當(dāng)時心事已相關(guān),雨散云收一餉間,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示例】不多時候,忽然雨散云收,推出一輪紅日,頃刻黃河解凍。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八回
【第14句】:旱澇保收[hàn lào bǎo shōu]
【解釋】指土地灌溉及排水情況良好,不論天旱或多雨,都能得到好收成。泛指獲利有保證的事情。
【示例】端上鐵飯碗就旱澇保收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了。
【第15句】:名利兼收[míng lì jiān shōu]
【解釋】收:收獲。又有名又得利。
【出處】老舍《趙子曰》:“人家可以這樣作,作了還來個名利兼收。”
【第16句】:易放難收[yì fàng nán shōu]
【解釋】放:發(fā)出,開放。話說出去容易,收回來就難了。告誡人說話要謹(jǐn)慎。
【出處】宋·朱熹《答鞏仲至》:“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yè)者,欲吾之謹(jǐn)夫所發(fā)以致其實(shí),而尤先于言語之易放而難收也。”
【第17句】:美不勝收[měi bù shèng shōu]
【解釋】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藝能·治庖》:“惟魚之一物,美不勝收。”
【示例】展覽館里展出的各種工藝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第18句】:雨歇云收[yǔ xiē yún shōu]
【解釋】比喻男女離散。
【出處】元·關(guān)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還指望待天長地久。”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長地久,誰承望雨歇云收。”
【第19句】:顆粒無收[kē lì wú shōu]
【解釋】收:收成。連一粒米也沒收獲到。多指因?yàn)?zāi)禍造成絕收。
【出處】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15章:“定額租稍輕,但不論蟲傷天旱,顆粒無收均須照納。”
【示例】這場水災(zāi)使得農(nóng)作物顆粒無收。
【第20句】:前人種德后人收[qián rén zhòng dé hòu rén shōu]
【解釋】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
【出處】明·馮惟敏《商調(diào)集賢賓·歸田自壽》:“恰才個繞蝸居編菊籬,又報道步蟾宮折桂手,端的是前人種德后人收。”
【第21句】:一發(fā)而不可收[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解釋】事情一經(jīng)發(fā)生便不能收住
【出處】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隋文帝》:“亂敗之及,一發(fā)而不可收也。”
【示例】魯迅《吶喊·自序》:“從此以后,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每寫些小說模樣的文章,以敷衍朋友們的囑托,積久就有了十余篇。”
“收”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草率收兵[cǎo shuài shōu bīng]
【解釋】比喻馬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結(jié)束了。
【出處】毛澤東《關(guān)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應(yīng)當(dāng)在處理鬧事的過程中,進(jìn)行細(xì)致的工作,不要用簡單的方法去處理,不要'草率收兵’。”
【示例】他這樣草率收兵是極不負(fù)責(zé)的。
【第2句】:鳴金收軍[míng jīn shōu jūn]
【解釋】古時作戰(zhàn)用敲鑼等方式發(fā)出信號撤軍回營。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5回:“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
【示例】天色已大明,各自鳴金收軍。 ——清·錢采《說岳全傳》第77回
【第3句】:兼收博采[jiān shōu bó cǎi]
【解釋】猶兼收并采。廣泛收羅采用。
【出處】宋·陸游《論選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聽并觀,兼收博采,無南北之異。”
【第4句】:兼收并畜[jiān shōu bìng xù]
【解釋】把不同內(nèi)容、不同性質(zhì)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同“兼收并蓄”。
【出處】清·黃宗羲《傳是樓藏書記》:“古來藏書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第5句】:矜糾收繚[jīn jiū shōu liáo]
【解釋】形容驕傲、急躁、暴戾。
【出處】《荀子·議兵》:“旁辟曲私之屬為化而公,矜糾收繚之屬皆為之化而凋。”
【示例】矜糾收繚,皆急戾之意,故與調(diào)和相反。 ——王念孫《讀書雜志·荀子》
【第6句】:神不收舍[shén bù shōu shě]
【解釋】神魂離開了身體,比喻喪魂失魄,心神不安定。同“神不守舍”。
【出處】清·沈復(fù)《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蕓曰:'連日夢我父母放舟來接,閉目即飄然上下,如行云霧中,殆魂離而軀殼存乎?’余曰:'此神不收舍,服以補(bǔ)劑,靜心調(diào)養(yǎng),自能安痊。’”
【第7句】:盡收眼底[jìn shōu yǎn dǐ]
【解釋】全部看在眼里。
【示例】站在山頂上,整個市景盡收眼底。
【第8句】:一發(fā)而不可收拾[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
【解釋】事情一旦發(fā)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對發(fā)生的情況難以控制。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二回:“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爺醉后之言,又全被統(tǒng)領(lǐng)聽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氣,又是醋,并在一處,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示例】他心中惡念越積越重,終有一日堤防潰決,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只有盼他善念滋長,惡念漸消,方能入于證道之境。 ——金庸《神雕俠侶》第三十回
【第9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yī fēn gēng yún,yī fēn shōu huò]
【解釋】付出一份勞力就得一分收益。
【示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你多做一些事,只有更多收益,絕不會吃虧的。
【第10句】:秋收東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解釋】秋天收獲,冬天存儲。泛指常規(guī)的農(nóng)事活動。
【出處】《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示例】這力田呵,春耕夏耨,秋收東藏,無饑無憂,何為不樂。 ——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一折
【第11句】: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
【解釋】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三回:“俟關(guān)中平定,據(jù)險養(yǎng)威,看他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也不為遲呢?”
【第12句】:墜兔收光[zhuì tù shōu guāng]
【解釋】兔:月亮。落月將光收回去了。指月亮落下。
【出處】明·李昌祺《剪燈余話·武平靈怪錄》:“逡巡間,墜兔收光,遠(yuǎn)雞戒曉。”
【第13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解釋】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出處】《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示例】谷城之變,朕還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第14句】:兼收并容[jiān shōu bìng róng]
【解釋】收:收羅;容:容納。把不同性質(zhì)的東西收羅,保存起來。
【出處】章炳麟《華國月刊發(fā)刊詞》:“凡七略所錄,分科所肄,以及藝術(shù)之微,稗官之說,靡不兼收并容。”
【第15句】:不可收拾[bù kě shōu shí]
【解釋】收拾:整頓、整理。指事物敗壞到無法整頓或不可救藥的地步。
【出處】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示例】蒲殿俊輩登臺之后,因?yàn)榭v容兵士的結(jié)果,弄到了一個不可收拾的地步。 ——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后》
【第16句】: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解釋】秋季為農(nóng)作物收獲季節(jié),冬季則貯藏果實(shí)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農(nóng)事。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jīng)也。”
【示例】這力田呵,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無饑無憂,何為不樂? ——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一折
【第17句】:回霜收電[huí shuāng shōu diàn]
【解釋】比喻改變原來冷漠嚴(yán)厲的態(tài)度。
【出處】晉·陸機(jī)《謝平原內(nèi)史表》:“重蒙陛下愷悌之宥,回霜收電,使不損越。”
【第18句】:兼收并采[jiān shōu bìng cǎi]
【解釋】廣泛收羅采用。
【出處】宋·曾鞏《謝章學(xué)士書》:“兼收并采,不遺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無棄材也。”
【示例】凡此諸書,皆當(dāng)兼收并采,不可以其不列學(xué)官而偏廢之。 ——清·王士禛《分甘余話》卷上
【第19句】:增收節(jié)支[zēng shōu jié zhī]
【解釋】增加收入,節(jié)約開支。
【示例】我們目前的工作重心是增收節(jié)支
【第20句】:兼收并蓄[jiān shōu bìng xù]
【解釋】收:收羅;蓄:儲藏,容納。把不同內(nèi)容、不同性質(zhì)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
【出處】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示例】古來藏書家,亦不乏兼收并蓄。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十六
【第21句】:云收雨散[yún shōu yǔ sàn]
【解釋】喻歡會結(jié)束,彼此分離。
【出處】宋·周邦彥《燭影搖紅》詞:“當(dāng)時誰會唱《陽關(guān)》。離恨天涯遠(yuǎn)。爭奈云收雨散。憑闌干、東風(fēng)淚滿。”
【示例】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凄凄,月墜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散;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
【第22句】:不堪收拾[bù kān shōu shí]
【解釋】堪:可;收拾:整理,整頓。無法整頓。
【出處】孫蓀《云賦》:“這時的烏云已經(jīng)彈盡糧絕,幾小時以前烏合起來的兵馬,現(xiàn)在是喪魂失魄,潰不成軍,大有不堪收拾之狀了。”
【第23句】:反聽收視[fǎn tīng shōu shì]
【解釋】不聽不視。指不為外物所驚擾。
【出處】宋˙范仲淹《蒙以養(yǎng)正賦》:“務(wù)實(shí)去華,育德之方斯在;反聽收視,養(yǎng)恬之義相應(yīng)。”
【第24句】:雨收云散[yǔ shōu yún sàn]
【解釋】比喻某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消失。
【出處】宋·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詞:“惆悵年華暗換。黯銷魂、雨收云散。”
【示例】剛待雨收云散后,兇徒惡黨又依然。 ——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
【第25句】:俱收并蓄[jù shōu bìng xù]
【解釋】把各種不同的東西一同吸收進(jìn)來,保存起來。
【出處】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示例】要把那些蠅營狗茍,奴顏婢膝,昏夜乞憐,白晝驕人的各色人等,俱收并蓄,無不寬容下去。 ——聶紺弩《魯迅的褊狹與向培良的大度》
【第26句】:草草收兵[cǎo cǎo shōu bīng]
【解釋】馬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負(fù)責(zé)任,不細(xì)致,不慎重。
【出處】歐陽山《苦斗》十七:“張發(fā)奎剛占領(lǐng)了那個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許多,正是咱們的人活動的好機(jī)會,——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個赤衛(wèi)隊(duì)員么?”
【示例】你不能就這樣草草收兵。
【第27句】:兼收并錄[jiān shōu bìng lù]
【解釋】把不同的說法都一并載錄下來。
【出處】清·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答客問下》:“傳聞異辭,記載別出不能兼收并錄以待作者之抉擇,而私作聰明,自定去取,則此次之業(yè)難于憑藉者四矣。”
【第28句】:坐收其利[zuò shōu qí lì]
【解釋】坐:不動。比喻利用別人的矛盾而從中獲利
【示例】他就靠幾個鋪面坐收其利而生活
【第29句】:浮收勒索[fú shōu lè suǒ]
【解釋】用強(qiáng)迫手段額外征收。同“浮收勒折”。
【出處】《清史稿·高宗紀(jì)四》:“辛酉,以圖思德劾蘇墧浮收勒索,命袁守侗等嚴(yán)鞫之。”
【第30句】:鳴金收兵[míng jīn shōu bīng]
【解釋】用敲鑼等發(fā)出信號撤兵回營。比喻戰(zhàn)斗暫時結(jié)束。
【出處】《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jìn),聞金聲而退。”
【示例】見孫安勇猛,盧先鋒令鳴金收兵。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七回
【第31句】:一發(fā)不可收拾[yī fā ér bù shōu shí]
【解釋】事情一旦發(fā)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對發(fā)生的情況難以控制。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二回:“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爺醉后之言,又全被統(tǒng)領(lǐng)聽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氣,又是醋,并在一處,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示例】此人縱情率性,多半會一發(fā)不可收拾,身受劇烈內(nèi)傷,他日華山二次論劍,倒又少了一個大敵。 ——金庸《射雕英雄傳》第二十二回
【第32句】:返轡收帆[fǎn pèi shōu fān]
【解釋】比喻退歸。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自茲二十年后,足下年造不吉,時至,當(dāng)早圖返轡收帆,移忠作孝。”
【第33句】:多收并畜[duō shōu bìng chù]
【解釋】指一律收羅藏蓄。
【出處】明·李東陽《送南京國子祭酒謝公詩序》:“董子稱王者以教化為大務(wù),蓋天下之人才風(fēng)俗皆于是關(guān)焉,州庠黨序多收并畜,不能當(dāng)百一之選。”
【第34句】:旁收博采[páng shōu bó cǎi]
【解釋】廣泛收集采納。
【出處】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怗畢》:“裴松之之注《三國》也,劉孝標(biāo)之注《世說》也,偏記雜談,旁收博采。”
【第35句】:趁勢收篷[chèn shì shōu péng]
【解釋】篷:船帆。比喻乘機(jī)歇手,見好就收。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0回:“馬老爺見瞿太太一面已經(jīng)軟了下來,不至生變,便也趁勢收篷。”
【第36句】:浮收勒折[fú shōu lè shé]
【解釋】用強(qiáng)迫手段額外征收。
【出處】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意甚決,是將奉旨浮收勒折矣。”
【示例】酌留數(shù)成以為衛(wèi)所增兵造船之用,則州縣之浮收勒折者,無可籍口。 ——清·夏燮《中西紀(jì)事·江浙衛(wèi)兵》
【第37句】:坐收漁利[zuò shōu yú lì]
【解釋】比喻利用別人的矛盾而從中獲利。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示例】騎虎難下,正好,讓我慢慢來個坐收漁利。 ——艾納《新事舊編》
【第38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chūn shēng xià zhǎng,qiū shōu dōng cáng]
【解釋】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jīng)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