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忙”的成語(31個)
本文整理了忙投急趁、無事忙、心忙意亂等含“忙”的成語31個,其中“忙”開頭的成語10個,“忙”結尾的成語13個,“忙”在中間的成語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忙”開頭的成語【第1句】:忙投急趁[máng tóu jí chèn]
【解釋】趁:趕。急急忙忙地趕路。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5回:“這兩個忙投急趁,止思量早完公事。”
【第2句】:忙而不亂[máng ér bù luàn]
【解釋】在繁忙的工作中或緊急情況下,有條有理,毫不慌亂。
【第3句】:忙忙亂亂[máng máng luàn luàn]
【解釋】事情繁忙而沒有秩序。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1回:“各處去尋,尋了半晌,一個個忙忙亂亂的走將進來。”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八章:“玉厚參加了村里給解放軍送糧的運輸隊,同時還得種地,東跑西奔,忙忙亂亂。”
【第4句】:忙中有錯[máng zhōng yǒu cuò]
【解釋】在慌張忙亂中照顧不周而產生差錯。亦作“忙中有失”。
【出處】宋·戴復古《處世》:“萬事盡從忙里錯,一心須向靜中安。”
【示例】他這一樂,樂得忙中有錯,爬起來慌慌張張的也向舅太太磕了個頭。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
【第5句】:忙上加忙[máng shàng jiā máng]
【解釋】指人十分繁忙。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鳳姐兒自不必說,忙上加忙。李紈寶釵自然和嬸母姊妹敘離別之情。”
【示例】臨時給我增加任務,讓我忙上加忙了。
【第6句】:忙里偷閑[máng lǐ tōu xián]
【解釋】在忙碌中抽出一點時間來做別的不關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出處】宋·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以八字為韻。’”
【示例】原來阿妹去看瀑布,可謂“忙里偷閑”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九回
【第7句】:忙不擇價[máng bù zé jià]
【解釋】匆忙中售貨要不了好價錢。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如今忙不擇價,豈不可惜。”
【第8句】:忙中有序[máng zhōng yǒu xù]
【解釋】充:秩序,引申為條理。工作很多或事情很急,但仍能做得很有條理。
【第9句】:忙中有失[máng zhōng yǒu shī]
【解釋】匆忙當中難免有失誤。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6回:“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歸咎何人?”
【第10句】:忙忙碌碌[máng máng lù lù]
【解釋】形容事務繁雜、辛辛苦苦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且說賈珍那邊,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此時榮寧二府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示例】忙忙碌碌,所以無人阻擋,由他二人進出。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三回
“忙”結尾的成語【第1句】:無事忙[wú shì máng]
【解釋】不干正事,但又忙亂。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一年到頭無事忙,白天孵茶館,晚上'擺一碗’。”
【示例】我是個無事忙的人。
【第2句】:會家不忙[huì jiā bù máng]
【解釋】行家對自己熟悉的事,應付裕如,不會慌亂。同“會者不忙”。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六回:“行者正是會家不忙,掣鐵棒,劈面相迎。”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程朝奉正是會家不忙,見接了銀子,曉得有了機關。”
【示例】左公子正是會家不忙。 ——《天雨花》第二回
【第3句】:會者不忙[huì zhě bù máng]
【解釋】行家對自己熟悉的事,應付裕如,不會慌亂。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言猶未畢,草荒中鉆出一個人來,手執鋼叉,望公子便搠。公子會者不忙,將鐵棒架住。”
【示例】清·吳璿《飛龍全傳》第55回:“正是忙著不會,會者不忙,懷德只一把,早將李豹暖肚一手擒牢。”
【第4句】:意亂心忙[yì luàn xīn máng]
【解釋】猶心忙意亂。心里著慌,亂了主意。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可耐此時是意亂心忙,眼光不定,看了半日,再也看不明白。”
【第5句】:慌慌忙忙[huāng huāng máng máng]
【解釋】指手忙腳亂、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8回:“那看燈幾個嘍啰,聽了這話,慌慌忙忙的奔出城來道:……”
【第6句】:不慌不忙[bù huāng bù máng]
【解釋】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示例】公路在山上盤旋,車子不慌不忙地打著圈子。 ——巴金《旅途雜記·成渝路上》
【第7句】:急急忙忙[jí jí máng máng]
【解釋】因為著急而行動加快,匆匆忙忙。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一面說,一面帶了兩個丫頭急急忙忙回到家中。”
【示例】何必急急忙忙地要來'統一’這塊巴掌大的邊區呢?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
【第8句】:手慌腳忙[shǒu huāng jiǎo máng]
【解釋】形容驚慌不安之狀。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匡超人驚得手慌腳忙,說道:'這是那里晦氣!’”
【示例】我最近忙得手慌腳忙。
【第9句】:幫倒忙[bāng dào máng]
【解釋】指主觀上想幫忙,實際上卻起了反作用
【示例】請不要在這里給我們幫倒忙
【第10句】:汲汲忙忙[jī jī máng máng]
【解釋】汲汲:急切的樣子。形容匆匆忙忙。
【出處】漢·王充《論衡·書解》:“使著作之人,總眾事之凡,典國境之職,汲汲忙忙,何暇著作?”
【示例】瞧他那汲汲忙忙的樣子,好像比國務院總理還忙
【第11句】:意急心忙[yì jí xīn máng]
【解釋】猶心慌意亂。心里著慌,亂了主意。
【出處】明·無名氏《雙林坐化》楔子:“不由我意急心忙出洞天,你道是地慘天昏滄海乾。”
【示例】崇應彪見父親敗走,意急心忙,慌了手腳。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
【第12句】:匆匆忙忙[cōng cōng máng máng]
【解釋】指做事匆促忙碌。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13回:“仿佛看見那寫真師的面貌和先生一樣,匆匆忙忙,不敢認真,到底是先生不是?”
【示例】這一天下午,田曉霞突然匆匆忙忙到宿舍來找他,讓他跟她到外面走一趟。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7章
【第13句】:忙上加忙[máng shàng jiā máng]
【解釋】指人十分繁忙。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鳳姐兒自不必說,忙上加忙。李紈寶釵自然和嬸母姊妹敘離別之情。”
【示例】臨時給我增加任務,讓我忙上加忙了。
“忙”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心忙意亂[xīn máng yì luàn]
【解釋】猶心慌意亂。心里著慌,亂了主意。
【出處】明·徐渭《英烈傳》第二十一回:“徐達傳令眾軍,即刻拔寨退三十里屯扎,要有心忙意亂光景,倘或遲誤,梟首示眾。”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到得天明,起來梳洗罷,吃了飯,到鋪中心忙意亂,做些買賣也沒心想。”
【示例】豹英呢,也是心忙意亂,聽了十句倒忘了四五句,所以鬧得不清不楚,便分手去了。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二回
【第2句】:心忙意急[xīn máng yì jí]
【解釋】猶心慌意亂。心里著慌,亂了主意。
【出處】元·鄭光祖《老君堂》第一折:“見一人急高呼驟征■(馬宛),慌的我兜戰馬疾回還,心忙意急將人盼。”元·劉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我一會家腹熱腸荒,心忙意急。”
【示例】那人心忙意急,恐誤了公事,只得稱五錢銀子去了。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六回
【第3句】:慌手忙腳[huāng shǒu máng jiǎo]
【解釋】形容動作忙亂。同“慌手慌腳”。
【出處】《春阿氏謀夫案》第十八回:“嚇得常祿也不敢哭,勸了母親,慌手忙腳的,去找普煥亭。”
【示例】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點頭,慌手忙腳的跑出去。 ——老舍《小坡的生日》十二
【第4句】:不忙不暴[bù máng bù bào]
【解釋】態度縱容,不忙亂,不急躁。
【出處】《董西廂》卷二:“不緊不慌,不驚不怕,不忙不暴。”
【第5句】:手忙腳亂[shǒu máng jiǎo luàn]
【解釋】形容遇事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示例】諕的我手忙腳亂緊收拾。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第6句】:促忙促急[cù máng cù jí]
【解釋】匆匆忙忙,慌慌張張。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二回:“你應二爹今日手素,促忙促急,沒帶的甚么在身邊,改日送胭粉錢來罷。”
【第7句】:蝦忙蟹亂[xiā máng xiè luàn]
【解釋】指蝦蟹成災,將稻谷蕩盡。舊因以為兵亂的征兆。現多形容亂作一團。
【出處】宋·傅肱《蟹譜·兵證》:“吳俗有蝦荒蟹亂之語,蓋取其被甲執銳,歲或暴至,則鄉人用以為兵證也。”
【第8句】:腳忙手亂[jiǎo máng shǒu luàn]
【解釋】形容遇事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示例】驚得舌吐頭搖,腳忙手亂。 ——明·郭勛《英烈傳》第七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