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析”的成語大全(60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析毫剖釐、毫分縷析、賞奇析疑等含“析”的成語60個,其中“析”開頭的27個,“析”結(jié)尾的6個,“析”在中間的27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析”開頭的成語
【第1句】:析毫剖釐[xī háo pōu lí]
【解釋】析、剖:分解。分割剖析毫毛芒刺。形容分析研究極其仔細透徹。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二:“窮幽極微,至纖無際,析毫剖厘,刀鋏鋒銳,不足言其細也。”
【第2句】:析律貳端[xī lǜ èr duān]
【解釋】指曲解法律條文,妄生不實端緒,以加重人罪。
【出處】《漢書·宣帝紀》:“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貳端,深淺不平,增辭釋非,以成其罪。”
【第3句】:析疑匡謬[xī yí kuāng miù]
【解釋】解析疑義,糾正謬誤。
【出處】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無有斐然繼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訂之,芟柞繁蕪,補增闕略,析疑匡謬,頻有更定。”
【第4句】:析辯詭辭[xī biàn guǐ cí]
【解釋】指巧言邪說。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揚雄傳下》:“即為怪迂,析辯詭辭,以撓世事,雖小辯,終破大道而或眾。”
【示例】仲尼既沒,析辯詭辭,驪架塞路。 ——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一書》
【第5句】:析律舞文[xī lǜ wǔ wēn]
【解釋】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
【出處】宋蘇舜欽《論五事·景祐四年五月七日閣門下》:“臣竊見州縣之吏,多是狡惡之人……清白者必多方以誤之,貪婪者則啖利以制之,然后析律舞文,鬻獄市令,上下其手,輕重厥刑。”
【第6句】:析骸易子[xī hái yì zǐ]
【解釋】拆尸骨為炊,交換孩子而食。形容糧盡援絕的極端困境。參見“析骸以爨”。
【出處】《后漢書·來歙傳》:“昔宋執(zhí)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禍。”
【示例】援救無人,困寧孤城血淚噴。析骸易子民無怨,一志同仁。 ——《胭脂血彈詞》第八回
【第7句】:析交離親[xī jiāo lí qīn]
【解釋】指離間親友。
【出處】《莊子·漁父》:“析交離親謂之賊。”
【第8句】:析肝劌膽[xī gān guì dǎn]
【解釋】剖示肝膽。比喻赤誠。亦作“析肝吐膽”。
【出處】明袁宗道《乞進<大學衍義>疏》:“其當上指與否,俱且和顏受之。有不析肝劌膽者,非夫也。”
【示例】受顧命,輔沖圣,秉國十年,乃舉其生平,析肝劌膽獻之天子。 ——明高以儉《太師張文公集跋》
【第9句】:析毫剖厘[xī háo pōu lí]
【解釋】分解剖析極為細小的事物。形容分析仔細而透徹。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二:“窮幽極微,至纖無際,析毫剖厘,刀鋏鋒銳,不足言其細也。”
【第10句】:析圭擔爵[xī guī dān jué]
【解釋】同“析圭儋爵”。指任官受爵。
【出處】《明史·倪岳傳》:“命將徂征,四年三學舉,絕無寸功。或高臥而歸,或安行以返。析圭擔爵,優(yōu)游朝行,輦帛輿金,充牣私室。”
【第11句】:析肝瀝悃[xī gān lì kǔn]
【解釋】謂披露肝膽,傾吐至誠。
【出處】宋蘇舜欽《投匭疏》:“蓋以陛下開言路,塞諱門,采瞽說,納愚慮,是以析肝瀝悃而具述之。”
【第12句】:析骸而爨[xī hái ér cuàn]
【解釋】爨:燒火煮飯。劈開人的骨頭來燒火做飯。形容戰(zhàn)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華元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示例】滄州被圍百余日,城中食盡,人自相食,析骸而爨,或丸墐土而食,死者十六七。 ——《新五代史·劉守光傳》
【第13句】:析珪胙土[xī guī zuò tǔ]
【解釋】謂封爵分土。
【出處】清鈕琇《觚剩·圓圓》:“今我王析珪胙土,威鎮(zhèn)南天,正宜續(xù)鸞戚里,諧鳳侯門。”
【第14句】:析律二端[xī lǜ èr duān]
【解釋】割裂曲解法律條文,隨意加重或減輕罪名。指官吏徇私枉法。
【出處】《漢書·宣帝紀》:“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貳端,深淺不平,增辭飾非,以成其罪。”
【第15句】:析圭分組[xī guī fēn zǔ]
【解釋】謂任官受印。組,組綬。
【出處】唐王維《魏郡太守河北采訪處置使上黨苗公德政碑》:“至于析圭分組,跨壤連州,懷四術而自疑,見九重而失望。”
【第16句】:析精剖微[xī jīng pōu wēi]
【解釋】指剖析精微深奧的道理。
【出處】清惲敬《讀<大學>一》:“蓋知者至廣極大,析精剖微不可端倪者也。”
【第17句】:析辨詭辭[xī biàn guǐ cí]
【解釋】亦作“析辨詭詞”。謂巧言邪說。
【出處】《漢書·楊雄傳下》:“雄見諸子各以其知舛馳,大氐詆訾圣人,即為怪迂,析辨詭辭,以撓世事,雖小辯,終破大道而或眾,使溺于所聞而不自知其非也。”
【示例】仲尼既沒,析辨詭辭,驪駕塞路。 ——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一書》
【第18句】:析圭儋爵[xī guī dān jué]
【解釋】指任官受爵。
【出處】《文選·揚雄<解嘲>》:“析人之珪,儋人之爵。”張銑注:“言當分人君之珪,以為上列之諸侯,荷人君之重爵。”
【示例】當金人陷蘄,士大夫析圭儋爵者,或納款賣降之不暇,有若秀發(fā)者僅一丞耳,則不顧妻子,嬰城固守。 ——明宋濂《葉秀發(fā)傳贊》
【第19句】:析微察異[xī wēi chá yì]
【解釋】指仔細觀察、辨別。
【出處】明何景明《結(jié)腸賦》:“有木連理,草交莖兮;烈魂潔魄,孚女貞兮;析微察異,實此之類兮;附物著靈,見胸臆兮。”
【第20句】:析肝吐膽[xī gān tǔ dǎn]
【解釋】剖示肝膽。比喻赤誠。
【出處】明·高以儉《〈太師張文公集〉跋》:“受顧命,輔沖圣,秉國十年,乃舉其生平,析肝吐膽獻之天子。”
【第21句】:析毫剖芒[xī háo pōu máng]
【解釋】亦作“析毫剖厘”。分割剖析毫毛芒刺。形容剖析細微透徹。
【出處】《文子·道原》:“夫道者陶冶萬物,終始無形,寂然不動。大通混冥。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析毫剖芒,不可為內(nèi)。無環(huán)堵之宇,而生有無之總名也”。
【示例】窮幽極微,至纖無際,析毫剖芒,刀鋏鋒銳,不足言其細也。 ——《云笈七簽》卷一○二
【第22句】:析骨而炊[xī gǔ ér chuī]
【解釋】同“析骸以爨”。指被圍日久,糧盡柴絕的困境。亦以形容戰(zhàn)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出處】《史記·宋微子世家》:“王問:'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第23句】:析骸以爨[xī hái yǐ cuàn]
【解釋】指被圍日久,糧盡柴絕的困境。亦以形容戰(zhàn)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載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示例】巡握節(jié)而死,非虧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 ——《新唐書·李翰傳》
【第24句】:析辨詭詞[xī biàn guǐ cí]
【解釋】指巧言邪說。
【出處】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一書》:“仲尼既沒,析辨詭詞,驪駕塞路。”
【第25句】:析言破律[xī yán pò lǜ]
【解釋】指巧說詭辨,曲解律令。
【出處】《禮記·王制》:“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zhí)左道以亂政,殺。”
【示例】尚書奏:'……今楷(襄楷)不陳損益,而務析言破律,違背經(jīng)義,偽托神靈。’于是論楷司完寇。 ——晉袁宏《后漢紀·桓帝紀下》
【第26句】:析縷分條[xī lǚ fēn tiáo]
【解釋】析:剖析;縷:線。有條有理地細細分析。
【出處】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說經(jīng)之書甚多,以及文集說部,皆有可采。竊欲析縷分條,加以翦截。”
【示例】請析縷分條地講解
【第27句】:析珪判野[xī guī pàn yě]
【解釋】謂封爵分土。
【出處】《陳書·虞寄傳》:“今將軍以藩戚之重,東南之眾,盡力奉上,戮力勤王,豈不勛高竇融,寵過吳芮,析珪判野,南面稱孤?”
“析”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毫分縷析[háo fēn lǚ xī]
【解釋】細致詳盡的剖析。
【出處】《云谷雜記》附宋·張嗣古《特薦狀》:“凡本府委送剖決民訟,毫分縷析,多得其情。”
【示例】至論其學術,則一以考亭、朱子為宗,毫分縷析,洞見其肯。 ——明·宋溓《故務光先生張公墓碣銘》
【第2句】:毛舉縷析[máo jǔ lǚ xī]
【解釋】詳細列舉,詳盡剖析。
【出處】宋·張孝祥《乞改正遷謫士大夫罪名札子》:“士大夫稍自振厲,不肯阿附,或小有違忤,則羅致之獄;毛舉縷析,旁逮知舊,懼其不能廢錮,必以贓私罪污之。”
【第3句】:條分縷析[tiáo fēn lǚ xī]
【解釋】縷:線;析:剖析。有條有理地細細分析。
【出處】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說經(jīng)之書甚多,以及文集說部,皆有可采。竊欲析縷分條,加以翦截。”
【示例】凡譯此類書,宜悉仿內(nèi)典分析之例,條分縷析,庶易曉暢,省讀者心力。 ——清·梁啟超《變法通議》
【第4句】:分崩離析[fēn bēng lí xī]
【解釋】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出處】《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示例】戰(zhàn)爭使全國分崩離析的局面變成了比較團結(jié)的局面。 ——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
【第5句】:絲分縷析[sī fēn lǚ xī]
【解釋】細致而有條理的分析。同“絲分縷解”。
【出處】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三·王振鵬》:“振鵬妙于界畫,運筆和墨,絲分縷析,左右高下,俯仰曲折,方員平直,曲盡其體,而神氣飛動,不為法拘。”
【第6句】:銖分毫析[zhū fēn háo xī]
【解釋】指細微地分析。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八:“學問須嚴密理會,銖分毫析。”
“析”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賞奇析疑[shǎng qí xī yí]
【解釋】欣賞奇文而析其疑義。
【出處】晉·陶潛《移居》詩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示例】海內(nèi)賢達,不非吾說,相與激清揚濁,賞奇析疑,其事頗樂。 ——柳亞子《<胡寄塵詩>序》
【第2句】:絲析發(fā)解[sī xī fà jiě]
【解釋】比喻細密而有條理地分析剖解。
【出處】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銘》:“參以伊洛大儒傳注之說,絲析發(fā)解,日攻月較,不故求為異,而亦不茍為同。”
【第3句】:分章析句[fēn zhāng xī jù]
【解釋】指雕琢推敲文章。
【出處】宋·陸游《謝參政啟》:“至拙無能,下愚不肖,分章析句于蓬樞甕牖之下。”
【第4句】:剖玄析微[pōu xuán xī wēi]
【解釋】剖辨玄奧,分析細微。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談雅論,剖玄析微,賓主往復,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
【第5句】:剖煩析滯[pōu fán xī zhì]
【解釋】指剖析和解決煩雜疑難的問題。
【出處】《宋史·陳恕傳》:“卿等清而不通,專守繩墨,終不能為國家度長絜大,剖煩析滯。”
【第6句】:離析分崩[lí xī fēn bēng]
【解釋】形容國家、集團或組織分裂瓦解。
【出處】郭沫若《新華頌·頂天立地的巨人》:“使那整個的侵略陣營已經(jīng)開始著離析分崩。”
【第7句】:剖毫析芒[pōu háo xī máng]
【解釋】指分析判別得至細至精。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詰鮑》:“遠則甫侯子羔,近則于公釋之,探情審罰,剖毫析芒。”
【第8句】:分煙析生[fēn yān xī shēng]
【解釋】指分家。分割財產(chǎn),各自過活。同“分煙析產(chǎn)”。
【出處】宋·蘇軾《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之一:“如本地分內(nèi)人戶分煙析生,即各據(jù)戶眼定差,或外來人戶典買到本社田地,亦許收入差充弓箭社戶。”
【第9句】:縷析條分[lǚ xī tiáo fēn]
【解釋】縷:線;析:剖析。有條有理地細細分析。
【出處】明·清溪道人《禪真逸史·凡例》:“淘為先朝名筆,非晚世效顰可到。縷析條分,總成就澹然、三子禪真一事。”
【第10句】:易子析骸[yì zǐ xī hái]
【解釋】指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極言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慘狀。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禍亦巨。”
【示例】如或固守窮城,不識天命,必使覆巢破卵,易子析骸。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二
【第11句】:分家析產(chǎn)[fēn jiā xī chǎn]
【解釋】指分家。分割財產(chǎn),各自過活。同“分煙析產(chǎn)”。
【出處】《文匯報》19【第84句】:【第9句】:19:“周善騰想:'現(xiàn)在社會上因分家析產(chǎn)引起矛盾激化的事例很多,這起糾紛若不及時解決,后果不堪設想。’”
【第12句】:剖心析膽[pōu xīn xī dǎn]
【解釋】猶剖心析肝。形容掬誠相示。
【出處】宋·司馬光《辭修起居第三狀》:“且臣前后所陳,剖心析膽,莫非懇到,而朝廷棄置其言,曾不之省,是不以情實待臣也。”
【第13句】:剖析入微[pōu xī rù wēi]
【解釋】剖析:分解辨析。形容分析事理深入細致。
【出處】漢·張上《西京賦》:“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示例】論說話藝術的文字,從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韓非的《說難》,那是一篇剖析入微的文字。 ——朱自清《說話》
【第14句】:分條析理[fēn tiáo xī lǐ]
【解釋】形容言談有條有理,深刻精辟。
【出處】宋·王讜《唐語林·文學》:“守亮既至,衛(wèi)公初見,未之敬。及與言論,分條析理,出沒幽賾,公凡欲質(zhì)疑,亮已演其意,公大驚,不覺前席。”
【第15句】:分煙析產(chǎn)[fēn yān xī chǎn]
【解釋】指分家。分割財產(chǎn),各自過活。
【出處】《宋史·食貸志上二》:“其分煙析產(chǎn),典賣割移,官給契,縣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為正。”
【示例】現(xiàn)在社會上因分煙析產(chǎn)引起矛盾激化的事例很多,這起糾紛若不及時解決,后果不堪設想。 ——《文匯報》19【第84句】:【第9句】:19
【第16句】:分絲析縷[fēn sī xī lǚ]
【解釋】比喻明察入微。
【出處】明·徐渭《代江北事平賜金幣謝表》:“分絲析縷,不以善小而弗旌。”
【第17句】:剖幽析微[pōu yōu xī wēi]
【解釋】猶剖玄析微。剖辨玄奧,分析細微。
【出處】宋·葉適《<覆瓿集>序》:“使讀者剖幽析微,深刺腧髓,渠不開其智。”
【第18句】:剖心析肝[pōu xīn xī gān]
【解釋】形容掬誠相示。亦作“剖心坼肝”。
【出處】《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兩主二臣,剖心析肝想念,豈移于浮辭哉?”
【示例】敢剖心析肝,論舉身之事,便當談笑,以明其心。而粗陳其大綱,一快憤懣,惟君侯察焉。 ——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第19句】:分毫析厘[fēn háo xī lí]
【解釋】毫、厘:都是細小的單位名稱;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細微。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世之作者,或好煩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離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第20句】:父析子荷[fù xī zǐ hé]
【解釋】父劈柴,子擔柴。比喻子孫繼承父輩的未竟之業(yè)。
【出處】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長城縣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銘》:“大丈夫貯蓄材術,樹置功利,鎡基富貴,焯耀家邦,不當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幾何?”
【第21句】:剖析肝膽[pōu xī gān dǎn]
【解釋】猶剖心析肝。形容掬誠相示。
【出處】宋·司馬光《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弟第三狀》:“臣不勝憤懣,敢復剖析肝膽,陳布以聞,雖抵罪萬死,亦無怨悔。”
【第22句】:研幾析理[yán jī xī lǐ]
【解釋】幾:隱微,事物苗頭。研究隱微的現(xiàn)象,分析精深的義理
【出處】唐·權(quán)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凡所論著,皆研幾析理,弘雅夷遠。”
【第23句】:研機析理[yán jī xī lǐ]
【解釋】幾:細微。研究分析精微的義理。
【出處】唐·權(quán)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凡所論著,皆研幾析理,弘雅夷遠。”
【第24句】:蕩析離居[dàng xī lí jū]
【解釋】蕩析:離散。家人離散,沒有定居。
【出處】《尚書·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
【示例】韻書如陸法言雖以聲為經(jīng),而同部者蕩析離居矣。 ——清·段玉裁《六書音韻表》一
【第25句】:利析秋毫[lì xī qiū háo]
【解釋】析:分析;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出的細毛。形容管理財務極細心、精明。
【出處】《史記·平準書》:“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示例】又有一個桑弘羊,尤工心計,利析秋毫,初為大農(nóng)中丞,嗣遷治粟都尉。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七十回
【第26句】:以荷析薪[yǐ hè xī xīn]
【解釋】原指父親劈柴,兒子不能承受擔當。后比喻繼承父業(yè)。
【出處】《左傳·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
【示例】沖故吏青州治中房長瑜謂孜(沖子)曰:'前使君忠貫昊天,操逾松竹。郎君但當端坐畫一,以荷析薪。幅巾待命,以下從使君。’ ——《南齊書·張沖傳》
【第27句】:離析渙奔[lí xī huàn bēn]
【解釋】形容國家、集團或組織分裂瓦解。同“離析分崩”。
【出處】明·宋濂《進〈元史〉表》:“豐亨豫大之言,壹倡于天歷之世;離析渙奔之禍,馴致于至正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