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古”的成語大全(266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古井無波、流芳萬古、茹古涵今等含“古”的成語266個,其中“古”開頭的27個,“古”結尾的62個,“古”在中間的177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古”開頭的成語
【第1句】:古井無波[gǔ jǐng wú bō]
【解釋】古井:枯井。比喻內心恬靜,情感不為外界事物所動。
【出處】唐·白居易《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示例】知從了義透音聞,古井無波豈更渾。 ——宋·范成大《次韻樂先生吳中見寄八首》詩
【第2句】:古古怪怪[gǔ gǔ guài guài]
【解釋】稀奇怪異的樣子。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9回:“一座古古怪怪的高山,好兇險!”
【示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40卷:“一心心要與人報冤家,古古怪怪的好怕。”
【第3句】:古里古怪[gǔ lǐ gǔ guài]
【解釋】怪異、奇特。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你在想什么古里古怪的心思?”
【示例】她的脾氣古里古怪。
【第4句】:古為今用[gǔ wéi jīn yòng]
【解釋】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出處】毛澤東《書信選集·致陸定一》:“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示例】他也竭力主張中國五千年封建文化的精華應當繼承而發展,而使古為今用。 ——茅盾《向魯迅學習》
【第5句】:古圣先賢[gǔ shèng xiān xián]
【解釋】圣:學識或技能有極高成就的人;賢:有德行的人。古時候的圣人和賢人。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八回:“試看古圣先賢,守先如執玉,到臨死時候,還是一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光景。”
【示例】良心是古圣先賢給他制備好了的。 ——老舍《黑白李》
【第6句】:古來今往[gǔ lái jīn wǎng]
【解釋】從古代到現代。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江都市孝婦屠身》:“古來今往夕陽中,江山依舊在,塔影自凌空。”
【第7句】:古語常言[gǔ yǔ cháng yán]
【解釋】古時候就已流傳,至今人們還經常說的話。
【出處】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正按著陳婆婆古語常言。”
【第8句】:古色古香[gǔ sè gǔ xiāng]
【解釋】形容器物書畫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
【出處】宋·趙希鵠《洞天清錄》:“古畫色墨,或淡墨,則積塵所成,有一種古香可愛。”
【示例】你可以從明亮的窗玻璃后面看到古色古香的字畫、瓷器、銅鼎和小銅佛等等。 ——徐遲《真跡》
【第9句】:古調獨彈[gǔ diào dú tán]
【解釋】獨彈:獨自彈。曲調古雅,沒有人能相附和。比喻人的行為不合時宜,難覓知音同道。
【出處】唐·劉長卿《客舍贈別》:“清琴有古調,更向何人操。”
【第10句】:古今一揆[gǔ jīn yī kuí]
【解釋】揆:道理。指從古至今道理相同。
【出處】章太炎《駁神我憲政論》:“漢有馬良,清有馬良,協穆二家,亦復古今一揆。”
【示例】章炳麟《駁神我憲政說》:“漢有馬良,清有馬良,協穆二家,亦復古今一揆。”
【第11句】:古調單彈[gǔ diào dān tán]
【解釋】比喻言行不合時宜。
【出處】唐·劉長卿《聽彈琴》詩:“泠泠七弦上,靜吹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第12句】:古是今非[gǔ shì jīng fēi]
【解釋】古代、現在的是非得失。指評論從古到今的功過曲直。
【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一個待詠月嘲風,一個待飛觴走斝,談些古是今非,下學上達。”
【第13句】:古心古貌[gǔ xīn gǔ mào]
【解釋】貌:容貌。形容外表和內心具有古人的風范。
【出處】宋·陳亮《謝陳同知啟》:“古心古貌,讀前輩未見之書。”
【第14句】:古今一轍[gǔ jīn yī zhé]
【解釋】轍:車輪碾過的痕跡。指某事物從古到今沒有改變。
【出處】清·姚華《曲海一勺·述旨第一》:“立言者騖高,讀書者好奇,與其詹詹,毋寧炎炎,古今一轍,顛撲不破。”
【第15句】:古道熱腸[gǔ dào rè cháng]
【解釋】古道:上古時代的風俗習慣,形容厚道;熱腸:熱心腸。指待人真誠、熱情。
【出處】清·鄒弢《三借廬筆談·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楊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熱腸,頗有任俠氣。”
【示例】如今人情薄,肯以義氣為重,古道熱腸,肝膽照人的人畢竟不多。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7章
【第16句】:古木參天[gǔ mù cān tiān]
【解釋】參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樹木枝繁葉茂異常高大。
【出處】唐·杜甫《古柏行》:“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示例】不一時來到一個所在,古木參天,藤蘿滿徑。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六回
【第17句】:古稀之年[gǔ xī zhī nián]
【解釋】稀:少。指人到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示例】七十古稀之年是人生難得的。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云門》
【第18句】:古今中外[gǔ jīn zhōng wài]
【解釋】指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泛指時間久遠,空間廣闊。
【出處】清·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五節:“歷觀古今中外正史小說所記載英雄患難之事,驚心動魄者,不一而足。”
【示例】翻遍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沒有一個國家曾經用這種所謂示威運動而變成了既富且強。 ——茅盾《子夜》九
【第19句】:古井不波[gǔ jǐng bù bō]
【解釋】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瀾。枯竭的老井已不會再起波瀾。比喻心境沉寂,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動感情。舊時指寡婦不思再嫁。亦作“古井無波”、“無波古井”。
【出處】唐·白居易《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示例】吾自今以后,惟當更守身如玉,使此心如古井不波。 ——惲代英《致沈寶秀書》
【第20句】:古肥今瘠[gǔ féi jīn shòu]
【解釋】比喻書法的不同風格。
【出處】唐·張遠彥《書法要錄》卷二:“無常謂之古肥,子敬謂之今瘠。古今既殊,肥瘦頗反。”
【第21句】:古往今來[gǔ wǎng jīn lái]
【解釋】從古到今。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出處】《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今來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示例】雖然住了兩三天,日子卻不多,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的,都經驗過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
【第22句】:古之遺直[gǔ zhī yí zhí]
【解釋】遺:留下來的;直:正直。有古代遺風的正直的人。
【出處】《左傳·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遺直也。治國制刑,不隱于親,三數叔魚之惡,不為末減。”
【示例】《陳書·孔奐傳》:“世祖曰:'古之遺直,復見于卿。’”
【第23句】:古寺青燈[gǔ sì qīng dēng]
【解釋】古寺:年代久遠的寺廟;青燈:以植物油為燃料的燈,其光發青。形容虔誠修行者生活的凄苦與寂寞。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前。”
【示例】一個立志修行的何玉鳳,要向古寺青燈尋活計。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四回
【第24句】:古調不彈[gǔ diào bù tán]
【解釋】古調:古代的曲調。陳調不再彈。比喻過時的東西不受歡迎。
【出處】唐·劉長卿《聽彈琴》詩:“泠泠七弦上,靜吹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第25句】:古已有之[gǔ yǐ yǒu zhī]
【解釋】古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章:“他們說我們賄選,這是古已有之的。”
【示例】這種現象古已有之,不足為奇
【第26句】:古香古色[gǔ xiāng gǔ sè]
【解釋】古香:古書畫散發出來的氣味。古雅的色調、意趣。形容器物、書畫和建筑等。
【出處】王統照《青島素描》:“哼!中國的古老文化……什么東西只要古香古色的那就是!”
【第27句】:古貌古心[gǔ mào gǔ xīn]
【解釋】形容外表和內心具有古人的風度。
【出處】唐·韓愈《孟生》詩:“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示例】季葦蕭迎了上去,見那人方巾闊服,古貌古心。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
“古”結尾的成語
【第1句】:流芳萬古[liú fāng wàn gǔ]
【解釋】流:流傳;芳:花草的香味,比喻好的名聲。指美名永遠流傳下去。
【出處】《大齊鄉老舉李義雋儕羅之碑》:“流芳萬古,跡絕當今。”
【第2句】:論今說古[lùn jīn shuō gǔ]
【解釋】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出處】元·張可久《端正好·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示例】還有一個道士,妙解章令。又能飲宴,論今說古,無有不知,多解多能,人間皆曉。 ——《敦煌變文集·葉凈能詩》
【第3句】:寸心千古[cùn xīn qiān gǔ]
【解釋】千古:時間久遠。寸心具有千古識力。
【出處】唐·杜甫《偶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示例】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 ——明·李贄《雜說》
【第4句】:不今不古[bù jīn bù gǔ]
【解釋】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后常比喻折衷。
【出處】漢·揚雄《太玄經·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
【示例】又刻一詔,更寥寥數語,不今不古。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考官爭席》
【第5句】:抗心希古[kàng xīn xī gǔ]
【解釋】抗:通“亢”,高尚;抗心:使志向高尚;希:期望。使自己志節高尚,以古代的賢人為榜樣。
【出處】三國·魏·嵇康《幽憤》:“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示例】少英異,為桐城姚瑩所器重。抗心希古,落落寡合。 ——《清史稿·陳克家傳》
【第6句】:名垂萬古[míng chuí wàn gǔ]
【解釋】指名聲永遠流傳。
【出處】唐·杜甫《醉時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
【示例】平生牽系為浮名,名垂萬古知何用。 ——宋·歐陽珣《踏落行》詞
【第7句】:人心不古[rén xīn bù gǔ]
【解釋】古:指古代的社會風尚。舊時指人心奸詐、刻薄,沒有古人淳厚。
【出處】元·劉時中《端正好·上高監司》:“爭奈何人心不古,出落著馬牛襟裾。”
【示例】奈近來人心不古,都尚奢華。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五回
【第8句】:反本修古[fǎn běn xiū gǔ]
【解釋】本:根本;反本:復歸本源,引申為人的稟性。恢復人的稟性,維持最初的善良品質。
【出處】《禮記·禮器》:“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
【第9句】:厚今薄古[hòu jīn bó gǔ]
【解釋】厚:推崇,重視;薄:輕視,怠慢。重視現代的,輕視古代的。多用于學術研究方面。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宋初訛而新:從質及訛,彌邁彌澹。何則?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
【示例】厚今薄古是中國史學的傳統。 ——范文瀾《歷史研究必須厚今薄古》
【第10句】:通今達古[tōng jīn dá gǔ]
【解釋】形容知識淵博。同“通今博古”。
【出處】胡蘊玉《<中國文學史>序》:“述學派之流別,論政治之得失,縱有通今達古之才,而無瑰瑋奇麗之筆,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第11句】:愛素好古[ài sù hào gǔ]
【解釋】指愛好樸質,不趨時尚。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示例】俾知愛素好古,昔有其人。 ——清·黃丕烈《<嵇康集>跋》
【第12句】:熔今鑄古[róng jīn zhù gǔ]
【解釋】指融會貫通古今知識。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記·彈絲》:“那曾見熔今鑄古五車饒,冰繭花生玉粟嬌。”
【第13句】:千秋萬古[qiān qiū wàn gǔ]
【解釋】猶言千秋萬代,形容歲月長久。
【出處】唐·劉希夷《公子行》:“百年同謝西山日,千秋萬古北邙塵。”
【示例】醉捧句吳匣中劍,斫斷千秋萬古愁。 ——元·范楟《王氏能遠樓詩》
【第14句】:通今博古[tōng jīn bó gǔ]
【解釋】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現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號為文美。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回
【第15句】:镕今鑄古[róng jīn zhù gǔ]
【解釋】融會貫通古今知識。
【第16句】:粵若稽古[yuè ruò jī gǔ]
【解釋】粵:助詞,與“曰”通:順;稽:考。順考古代之道理。
【出處】《尚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孔安國傳:“若,順;稽,考也。能順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堯。”
【示例】粵若稽古,崇德象賢,統承先王,修其禮物。(唐·楊炯《酅國公墓志銘》)
【第17句】:疑今察古[yí jīn chá gǔ]
【解釋】疑:疑問;察:考察。對于當世有所懷疑的事,通過考察歷史來尋求解決。
【出處】《管子·形勢》:“疑今者,察之古。”
【第18句】:知今博古[zhī jīn bó gǔ]
【解釋】貫通古今。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元·趙彥暉《點絳唇·席上詠妓》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鐵石人一見了也魂消。”
【第19句】:彪炳千古[biāo bǐng qiān gǔ]
【解釋】形容偉大的業績流傳千秋萬代。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晉弘農太守郭璞詩,憲章潘岳,文體相輝,彪炳可玩。”
【第20句】:事不師古[shì bù shī gǔ]
【解釋】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經驗。
【出處】《尚書·說命下》:“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
【示例】事不師古,始罷封侯之制,立郡縣之官。 ——《隋書·百官志上》
【第21句】:貫穿今古[guàn chuān jīn gǔ]
【解釋】把現在和古代聯系起來。
【出處】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杜詩最多,可傳者千余首,至于貫穿今古,覙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于李。”
【示例】至于貫穿今古,精煉吏事,于天下文官實為第一。 ——宋·洪邁《夷堅丙志·趙和尚》
【第22句】:搜奇索古[sōu qí suǒ gǔ]
【解釋】搜:搜集;奇:奇異;索:搜尋。搜集奇異的,尋找三教的。
【出處】元·鐘嗣成《錄鬼簿》卷下:“惟務搜奇索古而已。”
【第23句】:遺恨千古[yí hèn qiān gǔ]
【解釋】千古:時間久遠。遺留的怨恨永遠存在下去。
【出處】清·徐瑤《太恨生傳》:“且生與女相愛憐若此,而卒不相遇,真堪遺恨千古。”
【第24句】:卓絕千古[zhuó jué qiān gǔ]
【解釋】卓絕:程度達到極點,超過一切。超過以往的一切人。
【出處】唐·李白《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子胥始東奔勾吳,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傷弓于飛。逼迫于昭關,匍匐于瀨者。舍車而徒,告窮此女。目色以臆,授之壺漿。全人自沉,形與口滅。卓絕千古,聲凌浮云。激節必報之仇,雪誠無疑之地。難乎哉!”
【示例】況我大唐萬乘之君,卓絕千古之上,豈得下行選事,頓取怪于朝野乎? ——唐·杜佑《通典·選舉六》
【第25句】:薄今厚古[bó jīn hòu gǔ]
【解釋】薄:輕視,鄙薄;厚:優待,重視。重視古代,輕視現代。
【出處】宋·楊萬里《文帝曷不用頗牧論》:“淺于知而深于思,薄今而厚古,豈特頗牧而已哉!”
【第26句】:篤志愛古[dǔ zhì ài gǔ]
【解釋】篤志:志向專一。志趣專一,愛好古典。
【出處】《北史·景穆十二王傳》:“十六通《杜氏春秋》,下帷讀書,篤志愛古。”
【第27句】:永垂千古[yǒng chuí qiān gǔ]
【解釋】垂:流傳后世。永遠流傳于后世。
【出處】《一次難忘的航行》:“他的光輝形象如同高聳入云的秦嶺雄峰,氣貫長虹,永垂千古。”
【示例】他希望自己能夠永垂千古。
【第28句】:競今疏古[jìng jīng shū gǔ]
【解釋】指重視現代的,輕視古代的。猶厚今薄古。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惟而論之,則黃、唐淳而質……宋初論而新:從質及論,彌邁彌澹。何則?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
【示例】明白了通變的道理,便不至于一味的隆古賤今,也不至于一味的競今疏古,便能公平的看歷代,各各還給它一付本來面目。 ——朱自清《正變》
【第29句】:還樸反古[huán pǔ fǎn gǔ]
【解釋】回復到人本來的淳厚、樸實的狀態或本性。同“還淳反古”。
【出處】《陳書·周弘正傳》:“夫文質遞變,澆淳相革,還樸反古,今也其時。”
【第30句】:不期修古[bù qī xiū gǔ]
【解釋】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辦法。指應根據實際情況實行變革。
【出處】《韓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第31句】:名垂千古[míng chuí qiān gǔ]
【解釋】比喻好名聲永遠流傳。
【出處】唐·杜甫《醉時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
【示例】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況它還有明、清兩代的政治大潮,還有近代和現代的殷殷血火。 ——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記》
【第32句】:攀今攬古[pān jīn lǎn gǔ]
【解釋】攀:攀談;攬:扯說。指談話的內容兼及古今。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你這般攀今攬古,分甚枝葉。我要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詩云子曰。”
【第33句】:談今論古[tán jīn lùn gǔ]
【解釋】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出處】《敦煌變文集·葉凈能詩》:“還有一個道士,妙解章令。又能飲宴,論今說古,無有不知,多解多能,人間皆曉。”
【示例】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元·張可久《端正好·漁樂》
【第34句】:留芳千古[liú fāng qiān gǔ]
【解釋】一個人在歷史上享有聲望或給后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出處】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62回:“要做幾件別古絕今之事,也好留芳千古。”
【示例】周總理的英名留芳千古。
【第35句】:談今說古[tán jīn shuō gǔ]
【解釋】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形容談話內容廣泛。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他在和田維勤躺著煙燈,談今說古,沒有完結。”
【第36句】:觀今宜鑒古[guān jīn yì jiàn gǔ]
【解釋】宜:應該;鑒:鏡子。觀察當今的社會,應以古代為鏡子加以借鑒。
【出處】《增廣賢文》:“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示例】后代年輕朋友,更可以從這些歷史經驗中吸以一些'觀今宜鑒古’的教訓。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自序》
【第37句】:自我作古[zì wǒ zuò gǔ]
【解釋】作古:創始。由我創造。指不沿襲前人。
【出處】唐·劉知己《史通·稱謂》:“唯魏收遠不師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無所憲章。”
【示例】康樂稱太傅為宗袞,子建稱孟德為家王,皆自我作古。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
【第38句】:流芳千古[liú fāng qiān gǔ]
【解釋】美名永傳于后世。
【出處】清·佚名《說呼全傳》:“樓船笳吹曉霞橫,旌節新移寵若驚。運道風柔思報國,沙場塵斂喜消兵。恩綸加惠全忠孝,呼氏流芳千古聞。宋主聽奸生禍亂,征遼平寇舊功臣。”
【示例】爭回疆土功勞大,流芳千古永無涯。 ——《天地會詩歌選·金臺開山歌》
【第39句】:攀今覽古[pān jīn lǎn gǔ]
【解釋】談今說古。談話的內容兼及古今。
【出處】元·周文質《斗鵪鶉·詠小卿》套曲:“釋卷挑燈,攀今覽古。”
【第40句】:守經據古[shǒu jīng jù gǔ]
【解釋】守:遵守;經:常規;據:依據;古:古訓。固守過去的常規。
【出處】《漢書·貢禹傳》:“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魚之直,守經據古,不阿當世。”
【示例】中樞舍人崔樞積學懿文,守經據古,夙夜講習。 ——唐·韓愈《順宗實錄》卷三
【第41句】:引經據古[yǐn jīng jù gǔ]
【解釋】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
【出處】宋·樓鑰《再乞致仕第二札》:“萬一顛沛于郊廟壇壝之前,有污大儀,則臣死不足以塞責,是以不復更敢引經據古;直述情素,投告君父。”
【示例】清·徐喈鳳《會仙記》:“淑貞執婦道甚謹,與漢昭敘談,引經據古,無一俚語。”
【第42句】:篤學好古[dǔ xué hào gǔ]
【解釋】篤學:專心好學。指專心致至地學習古代曲籍。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瑜傳》:“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
【示例】情貫經史,蜚聲癢序,而弗競弗求,篤學好古。 ——明·劉基《陳司戶墓志銘》
【第43句】:敏而好古[mǐn ér hào gǔ]
【解釋】敏:勤勉。指勤勉鉆研古代文化。
【出處】《論語·述而》:“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示例】先生敏而好古,嘗病鄉射儀節未備,又以詩有燕享通用之樂而無聲譜,爰自考定,皆有成書可誦。 ——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四十七
【第44句】:攀今吊古[pān jīn diào gǔ]
【解釋】猶言談今說古。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你這般攀今攬古,分甚枝葉。我要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詩云子曰。”更兼他腹中全無滴墨,紙上難成片語,偏好~,賣弄才學。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
【示例】更兼他腹中全無滴墨,紙上難成片語,偏好攀今吊古,賣弄才學。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
【第45句】:說今道古[shuō jīn dào gǔ]
【解釋】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出處】元·張可久《端正好·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示例】你們又文縐縐的說今道古,我那里省得。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九回
【第46句】:訪論稽古[fǎng lùn jī gǔ]
【解釋】訪:查訪;稽:查對。討論考究古代的事情。
【出處】漢·趙歧《孟子題辭》:“矜我劬瘁,睠我皓首,訪論稽古,慰以大道。”
【示例】考古工作者經常訪論稽古。
【第47句】:超今冠古[chāo jīn guàn gǔ]
【解釋】冠:超出眾人。超越古今。
【出處】唐·韓愈《賀冊尊號表》:“眾美備具,名實相當,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示例】夫子美詩超今冠古,一人而已。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下卷
【第48句】:富轢萬古[fù lì wàn gǔ]
【解釋】形容極其豐富,超越千秋萬代。
【出處】清·魏源《〈國朝古文類鈔〉序》:“矧我圣清皞皞二百載,由治平升平而進于太平,元氣長于漢,經術盛于唐,兵力物力幅員雄于宋,列圣御制詩文集、康煕《圖書》、乾隆《四庫》官書尤富轢萬古。”
【第49句】:搜奇訪古[sōu qí fǎng gǔ]
【解釋】搜尋奇山異水,訪問名勝古跡。
【出處】宋·趙佶《宣和畫譜·山水二·高克明》:“喜游佳山水,搜奇訪古,窮幽探絕,終日忘歸。”
【第50句】:信而好古[xìn ér hào gǔ]
【解釋】信:相信;好:愛好。相信并愛好古代的東西。
【出處】《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示例】這樣,我們的信而好古的態度,便發生了新意義。 ——錢鐘書《寫在人生邊上·讀<伊索寓言>》
【第51句】:涵今茹古[hán jīn rú gǔ]
【解釋】涵:包容;茹:吃。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學識淵博,通曉古今。
【出處】唐·皇甫湜《韓文公墓志銘》:“先生之作,抉經之心,執經之權,茹古涵今,無有端涯,渾渾灝灝,不可窺校。”
【第52句】:獨有千古[dú yǒu qiān gǔ]
【解釋】具有流傳久遠的價值;具有獨特的專長或優點。同“獨有千秋”。
【出處】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七:“唐之李義山(李商隱)、宋之黃涪翁(黃庭堅),皆杜法也。先生撮在此一首中,真得其精微矣。方翁(陸游)、道園(虞集)皆未嘗有此等議論,即使不讀遺山詩集,已自可以獨有千古矣。”
【第53句】:察今知古[chá jīn zhī gǔ]
【解釋】指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它總是循著時間的先后逐漸演變而成的。觀察它的現在,可以推知它的本來面目。
【示例】我們要學會辨正看問題,察今知古,察己知人。
【第54句】:還淳反古[huán chún fǎn gǔ]
【解釋】指回復到原來的淳厚古樸的狀態。
【出處】《宋書·孔琳之傳論》:“先宜削華止偽,還淳反古,抵璧幽峰,捐珠清壑。”
【第55句】:篤信好古[dǔ xìn hào gǔ]
【解釋】篤:誠篤;信:誠實;好:熱愛。堅持自己的信仰,喜愛古代的典籍。
【出處】明·劉基《陳司戶墓志銘》:“情貫經史,蜚聲癢序,而弗競弗求,篤信好古。”
【第56句】:貽笑千古[yí xiào qiān gǔ]
【解釋】貽笑:讓人笑話;千古:久遠的年代。不光彩的行為,讓千秋萬代的人譏笑。
【出處】《晉書·戴逵傳》:“不然,則流遁忘反,為風波之行,自驅以物,自誑以偽,外眩囂華,內喪道實,以矜尚奪其真主,以塵垢翳其天正,貽笑千載,可不慎歟!”
【示例】古之趙括,蜀漢馬謖,都曾爛讀兵書,狂言知兵,卻兵敗身死,貽笑千古。 ——二月河《康熙大帝》十五
【第57句】:超今絕古[chāo jīn jué gǔ]
【解釋】指超越古今。形容古今少有。
【出處】唐·韓愈《賀冊尊號表》:“眾美備具,名實相當,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示例】細讀佳刻,字字句句皆從神識中模寫,雄健博達,真足以超今絕古。 ——明·李贄《焚書·與管登之書》
【第58句】:世風不古[shì fēng bù gǔ]
【解釋】世風:社會風氣;古:指古樸。社會風氣不像古時那樣樸實。
【示例】可是世風不古,這個年頭兒,還興得一妻一妾嗎? ——楊絳《洗澡》第一部第一章
【第59句】:攀今掉古[pān jīn diào gǔ]
【解釋】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同“攀今吊古”。
【出處】《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更兼他腹中全無滴墨,紙上難成片語,偏好攀今掉古,賣弄才學。”
【第60句】:樂道好古[lè dào hǎo gǔ]
【解釋】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出處】《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第61句】:超今越古[chāo jīn yuè gǔ]
【解釋】指超越古今。
【出處】明·無名氏《桃園結義》二折:“憑著我壯志能,膽氣粗,博一個黃閣標名,超今越古。”
【第62句】:風流千古[fēng liú qiān gǔ]
【解釋】指風雅之事久遠流傳。
【出處】宋·李流謙《青玉案》詞:“風流千古,一時人物,好記尊前語。”
【示例】帝子之閣,風流千古,有子之文,使吾等今日雅會。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古”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茹古涵今[rú gǔ hán jīn]
【解釋】猶言博古通今。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唐·皇甫湜《韓文公墓志銘》:“茹古涵今,無有端涯。”
【示例】其道足以濟天下之用,其詞足以媲《墳》《典》之宏,茹古涵今,牢籠百氏。 ——清·方東樹《〈切問齋文鈔〉書后》
【第2句】:援古證今[yá gǔ zhèng jīn]
【解釋】援:引。引述古事來證明今事。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
【示例】援古證今,極力為之。 ——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第3句】:前古未聞[qián gǔ wèi wén]
【解釋】指從來沒有聽說過。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惟太素脈、揣骨二家,前古未聞。”
【第4句】:厚古薄今[hòu gǔ bó jīn]
【解釋】厚:推崇,重視;薄:輕視,怠慢。推崇古代的,輕視現代的。多用于學術研究方面。
【出處】《莊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
【示例】厚古薄今,是剝削階級為維護自己的統治,不許人民進步的手法。 ——謝覺哉《小談今古》
【第5句】:懷古傷今[huái gǔ shāng jīn]
【解釋】懷念過去,哀嘆現在。指一種沒落、倒退、悲觀的思想情緒。
【出處】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現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
【第6句】:隆古賤今[lóng gǔ jiàn jīn]
【解釋】推崇古代,輕視當今。
【出處】朱自清《正變》:“明白了通變的道理,便不至于一味的隆古賤今,也不至于一味競今疏古,便能公平的看歷史,各各還給它一副本來面目。”
【第7句】:精奇古怪[jīng qí gǔ guài]
【解釋】形容十分奇特,不同一般。
【出處】元·無名氏《張協狀元》第二出:“精奇古怪事堪觀,編撰于中美。”
【示例】你精奇古怪虛頭弄。 ——明·湯顯祖《還魂記·硬拷》
【第8句】:虛推古人[xū tuī gǔ rén]
【解釋】虛:憑空。憑空推崇古人
【出處】南朝·齊·祖沖之《辯戴法興難新歷》:“此臣以俯信偏識,不虛推古人者也。”
【第9句】:萬古留芳[wàn gǔ liú fāng]
【解釋】萬古:千年萬代;芳:香,好名聲。好名聲永遠流傳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老宰輔,你若存的趙氏孤兒,當名垂青史,萬古留芳。”
【第10句】:千古一律[qiān gǔ yī lǜ]
【解釋】指從來如此。
【出處】明·李贄《史綱評要·周記·敬王》:“殺子產,謗仲尼,千古一律,何足怪哉?”
【第11句】:不古不今[bù gǔ bù jīn]
【解釋】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后常比喻折衷。
【出處】漢·揚雄《太玄經·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
【示例】遙見雙炬,疑為虎目,至前則官役數人,衣冠不古不今。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八
【第12句】:一古腦兒[yī gǔ nǎo er]
【解釋】全部,通通。也形容不顧一切地做某件事。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六回:“心中不知道是鹽是醋是糖是姜,一古腦兒都倒翻了。”
【示例】把別人家典的東西,揀貴重些的金玉珠寶,一古腦兒都暗暗的搬回家去。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八十九回
【第13句】:亙古未聞[gèn gǔ wèi wén]
【解釋】指從古到今都沒有聽說的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9卷:“真個是亙古未聞,于今罕有!”
【第14句】:酌古沿今[zhuó gǔ yán jīn]
【解釋】指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出處】唐·長孫訥言《〈切韻箋注〉序》:“此制酌古沿今,無以加也!”
【第15句】:千古一時[qiān gǔ yī shí]
【解釋】喻指難得的機會。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今天下之機杼在王,王若出兵以臨中原,天下響應,此千古一時也。”
【第16句】:泥古違今[nì gǔ wéi jīn]
【解釋】泥:拘泥,約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陳規硬套今天的事物。
【出處】宋·樓鑰《薦黃膚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違今,直可據經而從事。”
【第17句】:亙古奇聞[gèn gǔ qī wén]
【解釋】亙古:從古代到現代;奇:稀有不常見的。從古到今很少聽到或見到的事情。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從來稀有,亙古奇聞。”
【示例】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一回:“把泥馬都騎了出來,真個從來未見,亙古奇聞。”
【第18句】:不法古不修今[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
【解釋】指不應效法古代,也不應拘泥于現狀。
【出處】《商君書·開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則后于時,修今則塞于世。”
【第19句】:泥古拘方[nì gǔ jū fāng]
【解釋】拘守成規、舊說而不知變通。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恐以一定陳言,誤泥古拘方之作者。”
【第20句】:希奇古怪[xī qí gǔ guài]
【解釋】希罕奇特,古里古怪。指極不一般。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楔子:“還有許多騙局、拐局、賭局,一切希奇古怪。”
【示例】如果你來到海邊,戴上一副特制的耳機,把耳機的一頭接到水中,便能聽到許多希奇古怪的聲音。
【第21句】:熔古鑄今[róng gǔ zhù jīn]
【解釋】指融會貫通古今知識。
【出處】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二·滄溟蔡姬》:“葆真履素,取則先民,熔古鑄今,蔚為代寶。”
【第22句】:稽古振今[jī gǔ zhèn jīn]
【解釋】指考查古事作為借鑒,以振興現代。
【出處】清譚嗣同《報貝元微書》:“稽古振今,士風一奮。”
【第23句】:繼古開今[jì gǔ kāi jīn]
【解釋】指繼往開來。
【出處】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先生如離開北平,亦大可惜,因北平究為文化舊都,繼古開今之事,尚大有可為者在也。”
【第24句】:好古敏求[hào gǔ mǐn qiú]
【解釋】好:喜愛,喜好。喜好古學而勉力追求。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示例】做學問要'好古敏求’,要繼承過去的遺產,努力鉆研。 ——吳晗《愛國學者顧炎武》
【第25句】:以古為鑒[yǐ gǔ wéi jiàn]
【解釋】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戒。
【出處】《新唐書·魏徵傳》:“以銅為鑒,可正衣寇;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按《舊唐書·魏徵傳》“鑒”作“鏡”。
【第26句】:萬古長春[wàn gǔ cháng chūn]
【解釋】萬古:千年萬代,永遠。永遠像春天一樣,草木翠綠,生機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遠像春天一樣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長存。亦作“萬古長青”、“萬古常青”、“萬古常新
【出處】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長國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鎮關津。也論功增封食邑,共皇家萬古長春。”
【示例】楊朔《三千里江山》:“開遍整個江山的也不再是舊日王朝的無窮花,而是人類歷史上萬古長春的英雄花。”
【第27句】:千古奇聞[qiān gǔ qí wén]
【解釋】奇聞:驚奇動聽的事情。少有的使人驚奇的事情。
【出處】好古主人《趙太祖三下南唐》第四十五回:“今朕作主,準賜婚配。花之慈母亦無不俯依之理,況又與前四少將御侄等撮合,如出一轍。更見姻緣相配出于千古奇聞也。”
【示例】一個信洋教的惡霸,敢說拿孔門弟子開刀,真乃千古奇聞!奇聞! ——老舍《神拳》第二幕
【第28句】:作古正經[zuò gǔ zhèng jīng]
【解釋】猶言一本正經。
【出處】艾蕪《一個女人的悲劇》五:“陳家駝背子板起面孔,作古正經地說:'我剛才想了好一陣,一定是那會事情’”
【示例】何家二媳婦一面照著念,一面用鉛筆在小簿子上作古正經的摹寫。 ——周立波《掃盲志異》
【第29句】:曠古一人[kuàng gǔ yī rén]
【解釋】曠古:空前;從古到今。自古以來只此一人。形容絕無僅有。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以其人不稱才試而后驚》:“北面而師之者,可謂曠古一人而已!”
【第30句】:青燈古佛[qīng dēng gǔ fó]
【解釋】青熒的油燈和年代久遠的佛像。借指佛門寂寞的生涯。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示例】想我智能年方二九,難道真將我的青春獻給青燈古佛不成? ——歐陽予倩《饅頭庵》第二場
【第31句】:道古稽今,言遠合近[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
【解釋】道:講;稽:考核;合:契合。談論古時的事要結合今天的實際,說遠處的事要結合眼前的事。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災》:“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第32句】:曠古未聞[kuàng gǔ wèi wéi]
【解釋】曠古:自古以來。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
【出處】《詩經·周頌·敬之》孔穎達疏:“人臣而代天子,曠世也所罕聞。”
【示例】吳江闕大尹接得南陽衛文書,拆開看時,深以為奇。此事曠古未聞。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第33句】:陳古刺今[chén gǔ cì jīn]
【解釋】即借古諷今。借評論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現實。
【出處】《詩·王風·大車序》:“《大車》,刺周大夫也。禮義陵遲,男女淫奔,故陳古刺今,大夫不能聽男女之訟焉。”
【示例】若其隱辭寓意,雖陳古刺今者,詩之樂之,皆無害也。 ——宋·程大昌《考古編·詩論十七》
【第34句】:變古亂常[biàn gǔ làun cháng]
【解釋】更改或打亂祖宗常法。
【出處】《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論》:“晁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后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第35句】:萬古不變[wàn gǔ bù biàn]
【解釋】萬世不改變。
【出處】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他們一心向往的,就是從先生那里學來的據說是萬古不變的教條。”
【第36句】:邁古超今[mài gǔ chāo jīn]
【解釋】指超越古今。
【出處】元·湯式《哨遍·新建構欄教坊求贊》:“方位里都按著郭景純經天緯地陰陽訣,規矩上不離了魯公邁古超今造化機。”
【第37句】:震古爍今[zhèn gǔ shuò jīn]
【解釋】爍:光亮的樣子。震動古代,顯耀當世。形容事業或功績非常偉大。
【出處】明·史可法《復多爾袞書》:“此等舉動,震古鑠今。”
【示例】吳帥無論怎樣威望,怎比得上老帥的勛高望重,震古爍今。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六回
【第38句】:通達古今[tōng dá gǔ jīn]
【解釋】通達:明白。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次用策論,使通達古今之事變,以察其才猷。 ——《清史稿·選舉志》
【第39句】:心如古井[xīn rú gǔ jǐng]
【解釋】古井:年代久遠的枯井。內心象不起波瀾的枯井。形容心里十分平靜或一點也不動情。
【出處】唐·孟郊《烈女操》詩:“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示例】全國受過教育的女子,無論已嫁未嫁,有夫無夫,個個心如古井,臉若嚴霜。 ——魯迅《墳·寡婦主義》
【第40句】:尊古卑今[zūn gǔ bēi jīn]
【解釋】尊崇古代的,鄙薄現在的。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
【示例】今世之士也,尊古卑今也。 ——東漢·王充《論衡·齊世篇》
【第41句】:名勝古跡[míng shèng gǔ jī]
【解釋】風景優美和有古代遺跡的著名地方。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勝古跡都去了兩次以上。”
【示例】中國的名勝古跡值得我們去參觀。
【第42句】:亙古亙今[gèn gǔ gèn jīn]
【解釋】亙:橫貫。指貫串古今,從古到今。
【出處】宋·朱熹《答陸子美書》:“條貫脈絡,井井不亂,只今便在目前,而亙古亙今,顛撲不破。”
【示例】若解向里尋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不是此道,亙古亙今,無終無始。 ——明·王守仁《傳習錄》上卷
【第43句】:盤古開天地[pán gǔ kāi tiān dì]
【解釋】指人類開始有了歷史。
【出處】《明成化說唱詞話·花關索出身傳》:“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示例】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第44句】:披古通今[pī gǔ tōng jīn]
【解釋】披:翻閱;通:通曉。閱讀通曉古今書籍。
【出處】南朝·梁·蕭綱《書案銘》:“敬客禮賢,恭思儼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
【第45句】:泥古非今[nì gǔ fēi jīn]
【解釋】拘守古代的而否定當今的。形容崇尚陳規舊法,貶低新鮮事物。
【出處】宋·劉恕《自訟》:“泥古非今,不達時變,疑滯少斷,勞而無功。”
【第46句】:思古之情[sī gǔ zhī qíng]
【解釋】思:想念;古往昔;情:情感。懷念往昔的一種情感。
【出處】漢·班固《西都賦》:“愿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宋書·索虜傳》:“于時戎車外動,王命相屬,裳冕委蛇,軺軒繼路,舊老懷思古之情,行人或為之殞涕。”
【示例】一白一黑這兩種簡單明快的食物引起我的幽幽思古之情。 ——蘇童《南方的墮落》
【第47句】:談古說今[tán gǔ shuō jīn]
【解釋】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出處】元·張可久《端正好·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示例】到瓦官寺游耍,僧齊公一向與他相厚,出來接洽了。登閣眺遠,談古說今。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第48句】:替古人耽憂[tì gǔ rén dān yōu]
【解釋】指不必要的憂慮。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8回:“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何干!且來寬衣服睡覺,莫替古人耽憂。”
【示例】你不要替古人耽憂了。
【第49句】:尊古賤今[zūn gǔ jiàn jīn]
【解釋】尊祟古代的,輕視當代的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訓》:“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黃帝而后能人說。”
【第50句】:萬古長青[wàn gǔ cháng qīng]
【解釋】萬古:千秋萬代。千秋萬代都象松柏一樣永遠蒼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誼永遠不會消失。
【出處】元·無名氏《謝金梧》第四折:“也論功增封食邑,共皇家萬古長春。”
【示例】不信請看看我們萬古長青的祖國吧,那一天不在開著各色各樣的奇花? ——楊朔《迎春詞》
【第51句】:萬古不朽[wàn gǔ bù xiǔ]
【解釋】朽:腐爛。千秋萬代永垂不朽。
【示例】大丈夫當建萬古不朽之功業。
【第52句】:萬古千秋[wàn gǔ qiān qiū]
【解釋】形容延續的時間極久。
【出處】唐·周樸《望中懷古》:“齊心樓上望浮云,萬古千秋空姓名。”
【示例】萬古千秋業,天下為公器。 ——陳毅《湖海詩社開征引》
【第53句】:酌古斟今[zhuó gǔ zhēn jīn]
【解釋】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參照。
【出處】明·楊慎《詞品·填詞用韻宜諧俗》:“此詞連用數韻,酌古斟今,尤妙。”
【第54句】:援古刺今[yuán gǔ cì jīn]
【解釋】引述故事古義以諷刺今事。
【出處】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六:“援古刺今,箴戒得失,謂之箴。”《天討·豕韋之裔〈普告漢人〉》:“述懷詠史,不過詞人之習態,不可以為援古刺今。”
【第55句】:榮古虐今[róng gǔ nüè jīn]
【解釋】推崇古代,苛責現今。
【出處】唐·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而又榮古虐今者,比肩疊跡,大抵生則不遇,死而垂聲者眾焉。”一本作“榮古陋今”。
【示例】不知詩有真本領,未可以榮古虐今之見,輕為訾議也。 ——清·趙翼《甌北詩話·查初白詩》
【第56句】:談古論今[tán gǔ lùn jīn]
【解釋】從古到今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出處】元·張可久《端正好·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示例】連知識也說不上,哪里還有資格談古論今。 ——巴金《談我的散文》
【第57句】:汲古閣本[jí gǔ gé běn]
【解釋】版本名。指明毛晉汲古閣的刻本。也稱毛本。
【第58句】:千古絕調[qiān gǔ jué diào]
【解釋】猶千古絕唱。指從來少有的絕妙佳作。
【出處】清·趙翼《甌北詩話·查初白詩》:“阮亭專以神韻為主,如《儀征柳耆卿墓》云:'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醞藉含蓄,實是千古絕調。”
【示例】屈原將投汨羅而作《離騷》,李陵降胡不歸而賦別蘇武詩,蔡琰被掠失身而賦〈悲憤〉諸詩,千古絕調,必成于失意不可解之詩。 ——清·費錫璜《漢詩總說》
【第59句】:說古道今[shuō gǔ dào jīn]
【解釋】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形容話題廣泛。同“說古談今”。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九回:“你們又文縐縐的說古道今,我那里省得?”
【示例】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24章:“干活兒不久,鐵鎮王【第3句】:王生茂和跛子福蛋他們就忘了剛才鬧過的別扭,開始說古道今了。”
【第60句】:與古為徒[yǔ gǔ wéi tú]
【解釋】徒:同類的人。和古人作朋友。
【出處】《莊子·人間世》:“為人之所為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
【第61句】:熱腸古道[rè cháng gǔ dào]
【解釋】熱腸:熱心腸;古道:上古時代的風俗習慣,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誠、熱情。
【出處】清·吳趼人《糊涂世界》:“老哥熱腸古道,我們是一向欽佩的。”
【第62句】:千古笑端[qiān gǔ xiào duān]
【解釋】千古:年代久遠;笑端:笑柄。長時期被人取笑的笑柄。
【出處】明·何良俊《世說新語補·識鑒》:“中原常虎視于此,一旦真主出,江南棄甲不暇,吾不能為千古笑端。”
【第63句】:稽古揆今[jī gǔ zhèn jīn]
【解釋】指考古衡今。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五:“望稽古揆今,復君之位,以安天下。”
【第64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qián wú gǔ rén,hòu wú lái zhě]
【解釋】指空前絕后。亦用作諷刺。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出處】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示例】文惠喜堆墨書,深自矜負,號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宋·劉攽《中山詩話》
【第65句】:中外古今[zhōng wài gǔ jīn]
【解釋】指從國內到國外,從古代到現代。泛指時間久遠,空間廣闊。
【出處】清·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五節:“歷觀古今中外正史小說所記載英雄患難之事,驚心動魄者,不一而足。”
【示例】不過這個社不僅僅專修國學了,社里人員研究中外古今的文學,許多是專象家和有名的學者。(楊絳《洗澡》第一部第三章)
【第66句】:千古不磨[qiān gǔ bù mó]
【解釋】流傳千萬年也不會磨滅。猶千古不朽。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漢書》、《史記》,千古不磨,尚矣。”
【示例】周代的變風、變雅和屈子的《離騷》,都是在革命時期中所產生的千古不磨的文學。 ——郭沫若《革命與文學》
【第67句】:亙古新聞[gèn gǔ xīn wén]
【解釋】亙古:從古代到現代。從古到今很少的事情。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從來稀有,亙古新聞。”
【示例】這真是亙古新聞。
【第68句】:洞鑒古今[dòng jiàn gǔ jīn]
【解釋】洞鑒:明察。深入透徹地了解歷史與現實世事。
【出處】《舊唐書·王及善等傳論》:“茍非洞鑒古今,深識王霸,何由立其高論哉。”
【示例】公高明遠識,洞鑒古今,知國家之事,必至于斯乎。 ——宋·錢世昭《錢氏私志·蔡魯公》
【第69句】:酌古御今[zhuó gǔ yù jīn]
【解釋】指擇古之善者以為治今的借鑒。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強志足以成務,博見足以窮理,酌古御今,治繁總要,此其體也。”
【第70句】:尊古蔑今[zūn gǔ miè jīn]
【解釋】尊祟古代的,輕視當代的
【出處】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比十八妖魔輩,尊古蔑今,咬文嚼字,稱霸文壇。”
【第71句】:榮古陋今[róng gǔ lòu jīn]
【解釋】推崇古代,苛責現今。同“榮古虐今”。
【出處】唐·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而又榮古虐今者,比肩疊跡,大抵生則不遇,死而垂聲者眾焉。”一本作“榮古陋今”。
【第72句】:越古超今[yuè gǔ chāo jīn]
【解釋】超越古今。同“超今冠古”。
【出處】宋·朱敦儒《洞仙歌·贈太易》詞:“這功名富貴,有也尋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示例】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回
【第73句】:自古東丁[zì gǔ dōng dīng]
【解釋】東丁:象聲詞,石洞中泉水下滴的聲音。比喻某件事情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老規矩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漢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泉出其間,時聞洞中泉滴聲,良久一滴,清如金石,黃魯直題詩云:'古人題作東丁水,自古東丁直到今。’”
【第74句】:洞見古今[dòng jiàn gǔ jīn]
【解釋】洞鑒:明察。深入透徹地了解歷史與現實世事。
【出處】《舊唐書·王及善等傳論》:“茍非洞鑒古今,深識王霸,何由立其高論哉。”
【示例】公高明遠識,洞見古今,知國家之事,心至于斯乎。 ——宋·錢世超《錢氏私志·蔡魯公》
【第75句】:曠古絕倫[kuàng gǔ jué lún]
【解釋】曠古:古來所無;絕倫:超過同輩。空前未有,超出一般。
【出處】《北史·趙彥深傳》:“彥深小心恭慎,曠古絕倫。”
【示例】“二戰”是一場曠古絕倫的世界大戰。
【第76句】:博覽古今[bó lǎn gǔ jīn]
【解釋】博:廣博。廣泛閱讀古今書籍,通曉古今學識。形容學問淵博。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成帝紀贊》:“博覽古今,容受直辭。”
【示例】做學問必須要博覽古今,采納眾家之長。
【第77句】:引古繩今[yǐn gǔ shéng jīn]
【解釋】援引古代的準則來衡量、匡正今天的事物。
【出處】《晉書·李含傳》:“以含今日之所行,移博士使案禮文,必也放勛之殂,遏密三載,世祖之崩,數旬即吉,引古繩今,闔世有貶,何但李含不應除服。”
【示例】太宗之崩,曾不數旬,釋然即吉,引古繩今,闔代皆應有貶,何但李含不應除服! ——唐·杜佑《通典》卷八十八
【第78句】:通古達變[tōng gǔ dá biàn]
【解釋】通曉古代的學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行事。
【出處】宋·王禹偁《省試四科取士何先論》:“非經天緯地、通古達變者,其文不貴,則文學得其士也。”
【第79句】:吊古尋幽[diào gǔ xún yōu]
【解釋】吊:憑吊;幽:幽境。憑吊古跡,尋找幽境,感懷舊事。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30卷:“游山玩水,吊古尋幽,賞月吟風,怡情遣興,詩賦文詞,山川殆遍。”
【示例】我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吊古尋幽。
【第80句】:吊古傷今[diào gǔ shāng jīn]
【解釋】吊:憑吊。憑吊古跡,追憶往昔,對現今狀況有所感傷。
【出處】南朝·梁·簡文帝《悔賦》:“鋪究前史,吊古傷今。”
【示例】先生采藥弄水之暇,得無遇之而與之吊古傷今歟?(清·黃宗羲《憲副鄭平子先生七十壽序》)
【第81句】:人生自古誰無死[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
【解釋】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但應死得有價值。
【出處】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例】人生自古誰無死,嗟此恨憑誰語。可憐衰绖拜墳塋,不作錦衣歸故里。 ——元·高明《琵琶記·風木余恨》
【第82句】:才不半古,功已倍之[cái bù bàn gǔ,gōng yǐ bèi zhī]
【解釋】才;有不此:古人;功:功業。才能不及古人的一半,而所立功業已多古人一倍。形容人得時遇勢,易建功業。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示例】故曰才不半古,功已倍之,蓋得之于時世也。 ——《晉書·陸機傳》
【第83句】:慕古薄今[mù gǔ bó jīn]
【解釋】慕:羨慕,仰慕;薄:輕薄。指厚古薄今。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音律》:“貴遠賤近,慕古薄今,天下之通情也。”
【示例】慕古薄今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第84句】:變古易常[biàn gǔ yì cháng]
【解釋】改變傳統的法制和準則。
【出處】語出《韓非子·南面》:“不知治者,必曰:'無變古,毋易常。’”
【示例】《春秋》之法,上變古易常,應是而有天災者,謂幸國。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知》
【第85句】:學貫古今[xué guàn gǔ jīn]
【解釋】貫:通。學識淵博,通曉古今知識。
【出處】《明史·黃道周傳》:“道周學貫古今,所至學者云集。”
【示例】時有大學生姓陳名東,是個忠貞之士,學貫古今,道師孔孟,遇事慷慨激烈,不避權貴。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二回
【第86句】:酌古準今[zhuó gǔ zhǔn jīn]
【解釋】擇取古代之事,用來比照今天的情況。
【出處】明·張居正《請專官纂修疏》:“今既匯為一書,固當深究本原,備詳因革,酌古準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萬年之典則。”
【示例】此是丞相酌古準今,仿《孫子》十三篇而作。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第87句】:人生七十古來稀[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
【解釋】稀:稀少。七十歲高齡的人從古以來就不多見。指得享高壽不易。
【出處】唐·杜甫《杜工部詩·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示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在現今社會已不適應了。
【第88句】:萬古常新[wàn gǔ cháng xīn]
【解釋】萬古:千年萬代。千秋萬代都像松柏一樣永遠蒼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誼永遠不會消失。
【出處】徐遲《井岡山記》:“你是一座革命的豐碑,屹立于宇宙間,萬古常新!”
【第89句】:亙古不滅[gèn gǔ bù miè]
【解釋】亙:橫貫;亙古:從古至今;滅:絕滅。從古到今,永不絕滅。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示例】這條亙古不滅的真理你難道沒聽說嗎?
【第90句】:振古如茲[zhèn gǔ rú zī]
【解釋】振古:自古;茲:現在。從古到今。
【出處】《麻經·周頌·載芟》:“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茲。”
【示例】泰西治國之道,富強之原,非振古如茲也,蓋自百年以來焉耳。(清·梁啟超《論不變法之害》)
【第91句】:鑠古切今[shuò gǔ qiē jīn]
【解釋】猶言融貫古今。形容學識淵博。
【出處】明·顧起元《客座贅語·文士》:“孫幼如起都,少而稱詩,長而經義,雅麗宏肆,鑠古切今,極才人之致。”
【第92句】:千古興亡[qiān gǔ xīng wáng]
【解釋】千年的興盛衰亡。
【出處】宋·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示例】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第93句】:千古罵名[qiān gǔ mà míng]
【解釋】千古:永遠。永世被人唾罵的名聲。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只是一場冷落敗壞根基,都藏在里邊,不做千古罵名,定是一番笑話。”
【第94句】:博古知今[bó gǔ zhī jīn]
【解釋】形容知識豐富。同“博古通今”。
【出處】形容知識豐富。同“博古通今”。
【第95句】:透古通今[tòu gǔ tōng jīn]
【解釋】形容貫通古今。
【出處】元·王吉昌《行香子·木金間隔》詞:“杳冥時,蹤跡難尋。無中顯有,透古通今。”
【第96句】: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
【解釋】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
【第97句】:以古制今[yǐ gǔ zhì jīn]
【解釋】按照古代的成規來處理當今的事務。
【出處】《戰國策·趙策二》:“諺曰:'以書為御者,不盡于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于事之變。’”
【第98句】:今古奇觀[jīn gǔ qí guān]
【解釋】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出處】明·抱甕老人《今古奇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所恨者新喪未久,況且女求于男,難以啟齒。”
【示例】這種現象真是今古奇觀。
【第99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解釋】指空前絕后。亦用作諷刺。
【出處】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100、以古為鏡[yǐ gǔ wéi jìng]
【解釋】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戒。同“以古為鑒”。
【出處】《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10【第1句】:稀奇古怪[xī qí gǔ guài]
【解釋】指很少見,很奇異,不同一般。
【出處】清邵梅臣《畫耕偶錄》:“稀奇古怪,我法我派。一錢不值,萬錢不賣。”
【示例】老殘道:“這也罷了,只是你趕緊說你那稀奇古怪的案情罷。” ——《老殘游記》第十三回
10【第2句】:演古勸今[yǎn gǔ quàn jīn]
【解釋】演:表演。表演古代的故事勸誡今天的人。
【出處】清·鄭燮《城隍廟碑記》:“況金元院本,演古勸今,情神刻肖,令人激昂慷慨,歡喜悲號。”
10【第3句】:千古絕唱[qiān gǔ jué chàng]
【解釋】指從來少有的絕妙佳作。
【出處】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二:“'茶龜’對'酒鱉’,真千古絕唱也。”
【示例】一物而兼三名,原不為奇,最難得都是疊韻。古人命名之巧,無出其右,這可算得千古絕唱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二回
10【第4句】:成年古代[chéng nián gǔ dài]
【解釋】猶言長期以來。
【出處】元·劉君錫《來生債》第一折:“這灶成年古代不燒火,埋上這銀子,扒上些灰兒蓋著,誰知道灶窩里有銀子?”
10【第5句】:無波古井[wú bō gǔ jǐng]
【解釋】古井:枯井。比喻內心恬靜,情感不為外界事物所動。
【出處】唐·白居易《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10【第6句】:食古不化[shí gǔ bù huà]
【解釋】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不東西不消化一樣。
【出處】清·陳撰《玉幾山房畫外錄》卷下載惲向《題自作畫冊》:“可見定欲為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
【示例】如果不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研究古代文化遺產,就會食古不化。
10【第7句】:格古通今[gé gǔ tōng jīn]
【解釋】窮究古代,通曉當代。指學富識廣。
【出處】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四折:“賢才抱德隱田園,格古通今眾所傳。今番詔取為官后,保祚皇圖億萬年。”
10【第8句】:極古窮今[jí gǔ qióng jīn]
【解釋】指窮盡古今。
【出處】《朱子語類》卷九五:“氣質之秉,雖有善惡之不同,然極古窮今論之,則性未嘗不善也。”
【示例】極古窮今,以鎰稱銖。 ——宋·葉適《祭薛子舒文》
10【第9句】:千古同慨[qiān gǔ tóng kǎi]
【解釋】古往今來的人都是同一種感慨。
【示例】李廣數奇,千古同慨。 ——蔡東蕃《明史演義》第九十三回
1【第10句】:千古罪人[qiān gǔ zuì rén]
【解釋】形容犯的罪永遠被人記著。
【出處】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三回:“不獨老楊禽獸,作千古罪人,即弟輩以小人之心推測君子,亦應抱愧。”
【示例】這個賣國求榮的無恥漢奸終將成為千古罪人,遺臭萬年。
1【第11句】:貫穿古今[guàn chuān gǔ jīn]
【解釋】貫穿:貫通,通達。把現在和古代聯系起來。
【出處】宋·洪邁《夷堅丙志·趙和尚》:“至于貫穿古今,精練吏事,于天下文官實為第一。”
1【第12句】:老古董[lǎo gǔ dǒng]
【解釋】古老的或過時的東西,也指思想陳腐或生活習慣陳舊的人。
【出處】錢鐘書《圍城》:“你近三十歲的人了,自己該有分寸,照理用不到我們背時的老古董來多嘴。”
【示例】這是一件老古董。
1【第13句】:酌古參今[zhuó gǔ cān jīn]
【解釋】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參照。
【出處】清·馮桂芬《邵步青醫學三書序》:“步青先生著有《四時病機溫毒病說》,重訂《萬氏女科三書》,發揮經旨,無奧不顯,酌古參今,易施于用。”
1【第14句】:以古方今[yǐ gǔ fāng jīn]
【解釋】用古代人的人事與今天的人事相比。
【出處】《北史·長孫嵩傳》:“昔叔孫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慚曩哲。”
【示例】圣賢所行,因為盡禮,季孫宿亦能如是。以古方今,相去何直千萬也。 ——宋·洪邁《容齋隨筆·古人無忌諱》
1【第15句】:行古志今[xíng gǔ zhì jīn]
【解釋】按古道行事,為當今服務。指時異勢遷,不可食而不化。
【出處】《逸周書·常訓》:“始之以古,終之以古,行古志今,政之至也。”
1【第16句】:曠古無兩[kuàng gǔ wú liǎng]
【解釋】曠古:自古以來所沒有的。自古以來沒有第二個。形容獨一無二,絕無僅有。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以其人不稱才試而后驚》:“北面而師之者,可謂曠古一人而已。”
1【第17句】:老古板[lǎo gǔ bǎn]
【解釋】指守舊的人。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4回:“前人制臺是個老古板,見面之后,問了幾句話。”
【示例】當然,他現在不會再按老古板種地。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1章
1【第18句】:引古證今[yǐn gǔ zhèng jīn]
【解釋】用古代的經驗教訓,證明現實中的事情。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儒家之教,憲章祖述,引古證今,于學易悟。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行交酬,連鎖相襲。”
【示例】魯迅《南腔北調集·祝<濤聲>》:“那幸運也是缺點之處,是總喜歡引古證今帶些學究氣。”
1【第19句】:變古易俗[biàn gǔ yì sú]
【解釋】改變傳統的法制和習俗。
【出處】《楚辭·九辯》:“變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舉肥。”
1【第20句】:通古博今[tōng gǔ bó jīn]
【解釋】形容知識淵博。同“通今博古”。
【出處】《鐘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個老大學生了,通古博今,知書達理,何必與姚金根那種人一般見識,他小人得志。”
1【第21句】:年逾古稀[nián yú gǔ xī]
【解釋】指年齡已超過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示例】賀壽慈年逾古稀,精力未衰。 ——高陽《慈禧全傳》四十二
1【第22句】:頌古非今[sòng gǔ fēi jīn]
【解釋】指不加分析地頌揚古代的,否定現代的。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示例】是給歷史以一定的科學的地位,是尊重歷史的辯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贊揚任何封建的毒素。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1【第23句】:吉丟古堆[jí diū gǔ duī]
【解釋】形容波濤洶涌澎湃的聲音。
【示例】我喜歡聆聽大海吉丟古堆的濤聲。
1【第24句】:今月古月[jīn yuè gǔ yuè]
【解釋】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謝無常。
【出處】唐·李白《把酒問月》詩:“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1【第25句】:揚榷古今[yáng què gǔ jīn]
【解釋】揚榷:略舉大要,扼要論述。扼要論述古代和現代的事情。
【出處】《漢書·敘傳》:“揚榷古今,監世盈虛。”
【示例】吾見馬君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榷古今,舉要刪蕪,會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亡倦。 ——《舊唐書·馬周傳》
1【第26句】:指古摘今[zhǐ gǔ zhāi jīn]
【解釋】指摘古今。形容才氣縱橫,言論鋒利。
【出處】清·徐麟《長生殿序》:“稗畦洪先生以詩鳴長安,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無不心折。”
1【第27句】:震古鑠今[zhèn gǔ shuò jīn]
【解釋】震動古人,顯耀當世。形容事業或功績偉大。
【出處】清·譚嗣同《仁學》四六:“美釋黑奴而封之……稱震古鑠今之仁政焉。”
【示例】工地上,大壩上,到處彌漫著一片開天辟地,震古鑠今的氣勢。 ——徐遲《我們工地的農場》
1【第28句】:食古如鯁[shí gǔ rú gěng]
【解釋】猶言食古不化。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不東西不消化一樣。
【出處】卷盦《〈蔽廬叢志〉序》;“又或食古如鯁,刻鵠成鶩,崎錡訓詁,恒遲回于'禿伏禾’之文;墨守六書,復牽就于'馬頭人’之義。”
1【第29句】:空古絕今[kōng gǔ jué jīn]
【解釋】古來不曾有過,今世也不會再有。指自古以來是獨一無二。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這人真是經天緯地之才,空古絕今之學。”
1【第30句】:亙古通今[gèn gǔ tōng jīn]
【解釋】亙:橫貫;通:貫通。指從古到今。
【出處】南朝·宋·鮑照《河清頌》:“亙古通今,明鮮晦多。”
1【第31句】:千古卓識[qiān gǔ zhuó shí]
【解釋】卓:卓越,高超。指流傳千古而迄今未見超過其說法的卓越見識。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內篇》卷二:“何仲默云:'陸詩體俳語不俳,謝則體語俱俳。’可謂千古卓識。”
1【第32句】:如古涵今[rú gǔ hán jīn]
【解釋】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學識淵博。
【出處】唐·皇甫湜《韓文公墓志銘》:“茹古涵今,無有端涯;渾渾灝灝,不可窺校。”
1【第33句】:替古人擔憂[tì gǔ rén dān yōu]
【解釋】為古人所遇到的困難、危險擔憂、發愁。比喻不必要的擔心和憂愁。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我不信,打談的吊眼淚,替古人耽憂,這些都是虛,他若唱的我眼淚出來,我才算他好戲子。”
【示例】只要那一個答應的下,要你替古人擔憂做什么呢。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
1【第34句】:镕古鑄今[róng gǔ zhù jīn]
【解釋】融會貫通古今知識。同“镕今鑄古”。
1【第35句】:借古諷今[jiè gǔ fěng jīn]
【解釋】借評論古代的人和事來影射諷刺現實。
【出處】張抗抗《國魂》:“因為父親曾經發表過的一部歷史人物傳記中贊揚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書,被認為借古諷今。”
【示例】借古諷今,針砭時弊,是雜文的主要特點。
1【第36句】:千古一轍[qiān gǔ yī zhé]
【解釋】指自古相同。
【出處】清·周亮工《書影》卷六:“后村所謂'諂諛以求悅,揣摩以幸中’,千古一轍也。”
1【第37句】:千古奇逢[qiān gǔ qí féng]
【解釋】千古:長久。千年才遇到的事情。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6回:“老爺隆恩曠典,著眾婢子出來擇配,以了終身,也是千古奇逢,難得的快事。”
1【第38句】:萬古流芳[wàn gǔ liú fāng]
【解釋】芳:香,指美名。好名聲永遠流傳。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頭責秦子羽云。”劉孝標注引張敏《頭責子羽文》:“子欲為名高也,則當如許由、子威、卞隨、務光,洗耳逃祿,千載流芳。”
【示例】漢廷黯忠,唐室魏征良,見如今千載明揚,萬古流芳。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三折
1【第39句】:萬古不磨[wàn gǔ bù mó]
【解釋】萬古:永遠;磨:磨滅,消失。永遠不會消失。
【出處】《后漢書·南匈奴傳》:“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示例】便是文章,也未必獨有萬古不磨的典則。 ——魯迅《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
1【第40句】:今來古往[jīn lái gǔ wǎng]
【解釋】猶古往今來。從古到今。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出處】唐·崔玨《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示例】沒了兩個有正經的老人家時時拘管他,便使出那今來古往、天下通行、不省事、不達理、沒見食面、不知香臭的小婦性子。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七回
1【第41句】:遺風古道[yí fēng gǔ dào]
【解釋】前代留傳下來的淳厚古樸的風尚。
【出處】清·元祚《從安節宓草昆仲乞寫鶴舟圖》詩:“水田茆屋莫愁村,別有遺風古道存。”
1【第42句】:千古不朽[qiān gǔ bù xiǔ]
【解釋】指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誰肯以千古不朽之名人,抑之使出時流下。”
【示例】此地有一白虎山,極好風水,若葬于此,千古不朽。 ——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一回
1【第43句】:貴古賤今[guì gǔ jiàn jīn]
【解釋】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當代的事。
【出處】南朝·宋·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以自序》:“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
【示例】《宋書·范曄傳》:“恐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
1【第44句】:年近古稀[nián jìn gǔ xī]
【解釋】古稀:指七十歲。年紀將近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宋·趙令疇《侯鯖錄》:“令合方當而立歲,賢夫已近古希年。”
【示例】他如今已是年近古稀又體弱多病,當年在皇上跟前當一等侍衛時那拔山扛鼎,慷慨悲歌的豪邁氣魄早已蕩然無存了。 ——二月河《康熙大帝》八
1【第45句】:以古喻今[yǐ gǔ yù jīn]
【解釋】喻:說明。借用古代的事來說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出處】《北史·長孫嵩傳》:“昔叔孫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漸曩哲。”
1【第46句】:離奇古怪[lí qí gǔ guài]
【解釋】十分奇特少見。
【出處】蘇曼殊《與劉三書》:“曼近日所遭,離奇古怪,待長者今冬回申,當極談耳。”
【示例】一時間好像沉進洪荒遠古的寧靜里,忘記自己,腦子里幻出離奇古怪的神話。 ——楊朔《赤道雪》
1【第47句】:曠古未有[kuàng gǔ wèi yǒu]
【解釋】曠古:自古以來所沒有的。自古以來從來不曾有過。形容極為罕見。
【出處】《北齊書·王纮傳》:“冒死效命之士反見屠戮,曠古未有此事。”
【示例】臣受殿下隆禮深恩,曠古未有,雖肝腦涂地,不能補報。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八回
1【第48句】:千古奇冤[qiān gǔ qí yuān]
【解釋】千百年來最奇特的冤案。
【出處】周恩來《千古奇冤》詩:“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示例】王朔《過把癮就死》:“我認什么錯?我有什么錯?我千古奇冤應該昭雪的。”
1【第49句】:萬古長新[wàn gǔ cháng xīn]
【解釋】萬古:千秋萬代,永遠。永遠是新的。指某種好的精神或品德永遠存在。
1【第50句】:千古獨步[qiān gǔ dú bù]
【解釋】指獨具風格,無與倫比。形容造詣之深。
【出處】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顏魯公之書,雄姿杰出,千古獨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示例】但今日我們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負,實系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竟可算得千古獨步。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三回
1【第51句】:是古之罪[shì gǔ zhī zuì]
【解釋】是古:認為古代的事就是對的。指犯了推崇古代的罪過。即是古非今之罪。
【出處】《漢書·劉向傳》附劉歆:“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是遂減。”
1【第52句】:超古冠今[chāo gǔ guàn jīn]
【解釋】超:超出;冠:位居第一。古今第一,無人能比。
【出處】《宋書·羊玄保傳》:“弈棋之妙,超古冠今。”
1【第53句】:萬古長存[wàn gǔ cháng cún]
【解釋】萬古:千秋萬代。指某種好的精神或品德永遠存在。
【出處】宋·晁補之《次韻蘇門下寄題雪浪石》:“公歸廊廟誰得挽,此石萬古當長存。”
【示例】他的豐功偉績萬古長存。
1【第54句】:講古論今[jiǎng gǔ lùn jīn]
【解釋】從古到今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形容話題廣泛。
【出處】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只待要說古談今,尋山問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潤物,治國齊家。”
【示例】錢青云見那先生學問平常,故意談天說地,講古論今,驚得先生一字俱無。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
1【第55句】:是古非今[shì gǔ fēi jīn]
【解釋】是:認為對;非:認為不對,不以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定現代的。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漢書·元帝紀》:“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示例】這句言語,也是古人傳下來的,那些叫做是古非今。 ——明·邵璨《香囊記·途敘》
1【第56句】:前無古人[qián wú gǔ rén]
【解釋】指以前的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也指空前的。
【出處】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示例】二者皆句語雄峻,前無古人。 ——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二
1【第57句】:泥古不化[nì gǔ bù huà]
【解釋】泥:拘泥,固執。拘泥于古代的成規或古人的說法而不知變通。
【出處】《宋史·劉幾傳》:“儒者泥古,致詳于形名度數間,而不知清濁輕重之用。”
【示例】故對近代軍旅之事,亦深有研究,非一般徒賣弄《孫子兵法》、泥古不化者可比。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1【第58句】:刁鉆古怪[diāo zuān gǔ guài]
【解釋】刁鉆:狡詐;古怪:怪僻,不同尋常。形容為人行事狡猾怪僻,和別人不一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你看古人中,那里有那些刁鉆古怪的題目和那極險的韻?”
【示例】弄這刁鉆古怪的,教我一個也猜不著,你還只管說閑話。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
1【第59句】:貽范古今[yí fàn gǔ jīn]
【解釋】貽:遺留。給世世代代的人留下榜樣。
【出處】唐·孫揆《靈應傳》:“今則公之教可以精通顯晦,貽范古今。”
1【第60句】:泥古守舊[nì gǔ shǒu jiù]
【解釋】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規或說話。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說法,不知變通。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7章:“我們要寫許多通俗的書,說明古不如今,舊不如新的道理,以破除社會上一般泥古守舊的思想。”
1【第61句】:亙古未有[gèn gǔ wèi yǒu]
【解釋】亙古:人人有責從古代到現在。從古到今都不曾有過。
【出處】《北齊書·王纮傳》:“冒死效命之士反見屠戮,曠古未有此事。”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太青晚作《嘉蓮》詩,七言今體至四百余首,亙古未有。”
【示例】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在我國建橋史上是亙古未有的。
1【第62句】:夕陽古道[xī yáng gǔ dào]
【解釋】傍晚的太陽,古代的大道。比喻凄涼愁苦的景象。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1【第63句】:前古未有[qián gǔ wèi yǒu]
【解釋】自古以來未曾有過。
【出處】宋·徐度《卻掃編》卷下:“而鄧樞密洵武真以少保領院而不兼節鉞,前所未有也。”
【示例】太祖長子術赤遂于其地即可汗位,可謂破前古未有之紀載矣。 ——魯迅《三閑集·“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
1【第64句】:借古喻今[jiè gǔ yù jīn]
【解釋】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現實中的今人今事。
【示例】請不要用詩來借古喻今了,我們清醒得很。
1【第65句】:牢什古子[láo shí gǔ zi]
【解釋】指討厭的東西。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關在這牢坑里,學這牢什古子。”
1【第66句】:以古非今[yǐ gǔ fēi jīn]
【解釋】非:非難,否定。用歷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1【第67句】:說古談今[shuō gǔ tán jīn]
【解釋】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形容話題廣泛。
【出處】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只待要說古談今,尋山問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潤物,治國齊家。”
【示例】周瘦鵑《蘇州游蹤·楊梅時節到西山》:“我們正在說古談今,敲詩斗韻,驀見重云疊疊,蓋住了前面的山峰,料知山雨欲來。”
1【第68句】:今愁古恨[jīn chóu gǔ hèn]
【解釋】愁:憂愁;恨:怨恨。古今的恨事。形容感慨極多。
【出處】唐·白居易《題靈巖寺》詩:“今愁古恨入絲竹,一曲涼州無限情。”
1【第69句】:泥古執今[nì gǔ zhí jīn]
【解釋】泥:拘泥;執:執拘,約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陳規硬套今天的事物。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6回:“于此禮不遵,而泥古執今,不獨失禮,竟可謂之不臣矣。”
1【第70句】:沉雄古逸[chén xióng gǔ yì]
【解釋】沉雄:深沉雄健;逸:超邁。形容書畫風格沉毅雄健,古樸飄逸。
【出處】《清史稿·王時敏傳》:“與時敏砥礪畫學,以董源、巨然為宗,沉雄古逸,雖青綠重色,書味盎然。”
1【第71句】:曠古奇聞[kuàng gǔ qí wén]
【解釋】曠古:自古所沒有的。自古以來從未聽到過的奇異事情。
【示例】這真是曠古奇聞,要不是親眼所見,我還不會相信。
1【第72句】:孔壁古文[kǒng bì gǔ wén]
【解釋】相會在孔子住宅墻壁中發現的古文經書。今泛指古字或漢代以前的文字。
【出處】《漢書·藝文志》:“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幾十篇,皆古字也。”
【示例】孔壁古文,漢大儒多見之。 ——漢·揚雄《法言義疏》七
1【第73句】:奇離古怪[qí lí gǔ guài]
【解釋】猶言希奇古怪。希罕奇特,古里古怪。指極不一般。
1【第74句】:往古來今[wǎng gǔ lái jīn]
【解釋】指自古至今。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示例】恰如冢中的白骨,往古來今,總要以它的永久來傲視少女頰上的輕紅似的。 ——魯迅《三閑集·怎么寫》
1【第75句】:牛心古怪[niú xīn gǔ guài]
【解釋】指脾氣固執、倔強。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婆子回復了賈政,眾人都笑道:'天生的牛心古怪。’”
【示例】人家楊羽裳的男朋友成群結隊的,從臺灣都排到美國了,她才不見得會看上我這個牛心古怪的哥哥呢! ——瓊瑤《海鷗飛處》五
1【第76句】:引古喻今[yǐn gǔ yù jīn]
【解釋】征引古代史實或文獻來喻說當前的現實。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疾謬》:“引古喻今,言微理舉。”
1【第77句】:一失足成千古恨[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
【解釋】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或墮落,就成為終身的憾事。
【出處】明·楊儀《明良記》:“唐解元寅既廢棄,詩云:'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
【示例】我深知這局棋關系重大,絕不能到最后出問題,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陳祖德《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