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許”的成語(21個)
本文整理了許許多多、目成心許、以身許國等含“許”的成語21個,其中“許”開頭的成語4個,“許”結尾的成語5個,“許”在中間的成語1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許”開頭的成語【第1句】:許許多多[xǔ xǔ duō duō]
【解釋】很多數量的人或物。
【出處】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要完成這個基本任務,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要做。”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當然,許許多多的所見所識他都還不能全部理解。”
【第2句】:許友以死[xǔ yǒu yǐ sǐ]
【解釋】許:應許。朋友以死相許。形容重友誼。
【出處】《周禮·曲禮上》:“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
【第3句】:許由洗耳[xǔ yóu xǐ ěr]
【解釋】許由:遠古時代人名。許由洗自己的耳朵,指不想當官。
【出處】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穎水濱……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間,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而飲之。”
【示例】他一心想學許由洗耳,過隱居生活。
【第4句】:許結朱陳[xǔ jié zhū chén]
【解釋】朱陳:古村名,內住朱、陳兩姓,世代互相聯姻。比喻同意結成婚姻。
【出處】唐·白居易《朱陳村》:“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
【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仰蒙雅愛,許結朱陳,至今佩德勿諼。”
“許”結尾的成語【第1句】:目成心許[mù chéng xīn xǔ]
【解釋】目成:用眼光傳情達意。指男女相愛,目光傳情,兩心相許。
【出處】宋·賀鑄《換追風》詞:“掌上香羅六寸弓,雍容胡旋一盤中,目成心許兩匆匆。”
【示例】羅敷知他有夫,不著緊目成心許,雖多夢見,此生應見稀。 ——明·梅鼎祚《玉合記·緣合》
【第2句】:雜然相許[zá rán xiāng xǔ]
【解釋】雜:各種各樣的。紛紛表示贊同。
【出處】《列子·湯問》:“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第3句】:高自期許[gāo zì qī xǔ]
【解釋】比喻自高自大,自以為是。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3回:“而且高自期許,不肯屈居人下。”
【第4句】:意氣相許[yì qì xiāng xǔ]
【解釋】意氣:志趣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出處】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王荊公少以意氣相許,故詩惟其所向,不復更為涵蓄。”
【示例】大丈夫意氣相許,頭顱可斷,何況一妾!我主張已定,休得推阻。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六
【第5句】:孤高自許[gū gāo zì xǔ]
【解釋】孤:孤僻。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許”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以身許國[yǐ shēng xǔ guó]
【解釋】許:預先答應給與。把身體獻給國家。指寧愿為國家的安危奉獻自己的生命。
【出處】南朝·梁·沈約《宋書·武帝紀上》:“橫尸廟門,遂其由來以身許國之志。”
【示例】蓋以身許國,但求福利民,與民除害。 ——清·林則徐《家書·給妻鄭夫人書》
【第2句】: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zì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解釋】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
【示例】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做法在這里是行不通的
【第3句】:何許人也[hé xǔ rén yě]
【解釋】何:什么;許:地方。指不知來自何方,來歷不明的人。
【出處】《后漢書·逸民傳》:“漢陰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
【示例】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
【第4句】:封官許愿[fēng guān xǔ yuàn]
【解釋】指以名利地位引誘別人來幫助自己達到不正當的目的。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1章:“并且用封官許愿的辦法來鼓勵將士,但是他的陣地始終沒有進展一步。”
【示例】他的話沒說完,馮永祥就封官許愿,一句話說到他的心里。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九
【第5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解釋】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示例】可是你“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我們偶說一句妨礙的話,你就說不吉利。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七回
【第6句】:不知何許人[bù zhī hé xǔ rén]
【解釋】許:處所。不知道是哪里人。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逸民傳》:“漢陰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
【示例】那先生不知何許人,待我去打聽一下。
【第7句】:多許少與[duō xǔ shǎo yǔ]
【解釋】答應人家的多,給予人家的少。
【出處】漢·黃石公《素書·遵義》:“行賞吝色者沮,多許少與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示例】他就是有多許少與的毛病。
【第8句】:少所許可[shǎo suǒ xǔ kě]
【解釋】對人對事,很少中意、贊許。常指人的眼界高。
【出處】宋·黃庭堅《跋東坡自書所賦詩》:“往時唯唐林學書知古人筆意,少所許可,甚愛東坡書,此與泛泛好惡者,不可同年而語矣。”
【示例】當下連閱了幾本,都覺少所許可,點了幾個藍點,丟過一邊。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
【第9句】:封官許原[fēng guān xǔ yuán]
【解釋】封賞官職和許諾報酬。現多指為了使他人為己所用而答應給以名利地位。
【第10句】: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解釋】指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第11句】:日許時間[rì xǔ shí jiān]
【解釋】估量時間的詞。指已有許多時光。同“日許多時”。
【出處】宋·楊萬里《過呂城閘》詩:“一船最后知何故,日許時間獨不來。”
【第12句】:日許多時[rì xǔ duō shí]
【解釋】估量時間的詞。指已有許多時光。
【出處】宋·石孝友《聲聲慢》詞:“花前月下,好景良辰,廝守日許多時。”
【示例】憶自伊家赴上都,日許多時,夜夜魂勞夢役。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