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魏”的成語(18個)
本文整理了魏紫姚黃、生張熟魏、身在江海,心馳魏闕等含“魏”的成語18個,其中“魏”開頭的成語3個,“魏”結尾的成語2個,“魏”在中間的成語1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魏”開頭的成語【第1句】:魏紫姚黃[wèi zǐ yáo huáng]
【解釋】魏紫:千葉肉紅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姚黃:千葉黃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原指宋代洛陽兩種名貴的牡丹品種。后泛指名貴的花卉。
【出處】宋·歐陽修《綠竹堂獨飲》詩:“姚黃魏紫開次第,不覺成恨俱零凋。”
【示例】你素魄兒十分媚,慧心兒百和香,更壓著魏紫姚黃。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三折
【第2句】:魏顆結草[wèi kē jié cǎo]
【解釋】表示受恩深重,竭力報效之意。
【出處】春秋晉魏顆不從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與秦將杜回戰于輔氏,“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余是以報。’”見《左傳·宣公十五年》。
【示例】五代·李瀚《蒙求》詩:“靈輒扶輪,魏顆結草。”
【第3句】:魏鵲無枝[wèi què wú zhī]
【解釋】比喻賢才無所依存。
【出處】語出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示例】宋·李曾伯《臨江仙·甲寅中秋和劉舍人賞月》詞:“我有芳尊供玩事,從渠魏鵲無枝。”
“魏”結尾的成語【第1句】:生張熟魏[shēng zhāng shú wèi]
【解釋】張、魏:都是姓,這里泛指人。泛指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士人謂之'生張八’。……野贈之詩曰:'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頂著他的姓接納生張熟魏,甚至當筵訴說她的嫁后光陰如何如何,或者這家人家的陰私家丑。”
【第2句】:赫赫魏魏[hè hè wèi wèi]
【解釋】赫赫:顯耀盛大的樣子;魏:通“巍”。顯赫高大的樣子。
【出處】唐·歐陽詹《回鸞賦》:“神其精而杰其質兮,赫赫魏魏以昂昂。”
“魏”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身在江海,心馳魏闕[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余獨坐一隅,孤憤五蠹,雖身在江海,而心馳魏闕。 ——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
【第2句】:身在江湖,心存魏闕[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cún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他此時雖然是已經罣誤,然而一言一動,仍不失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闕”的思想。 ——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一回
【第3句】:心瞻魏闕[xīn zhān wèi què]
【解釋】指臣民心在朝廷,關心國事。同“心在魏闕”。
【出處】明·張景《飛丸記·盟尋泉石》:“心瞻魏闕常意懸,游魚戀餌吞線。卸朝韉被發何年?名山五岳游遍。”
【第4句】:身在林泉,心懷魏闕[shēn zài lín quán,xīn huái wèi què]
【解釋】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出處】《封神演義》第八回:“我老臣雖是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豈知平地風波,生此異事。”
【第5句】:身在江湖,心懸魏闕[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xuán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總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懸魏闕,故爾憂愁抑郁,現出此癥。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第6句】:圍魏救趙[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示例】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第7句】:姚黃魏紫[yáo huáng wèi zǐ]
【解釋】姚黃:千葉黃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葉肉紅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陽兩種名貴的牡丹品種。后泛指名貴的花卉。
【出處】宋·歐陽修《綠竹堂獨飲》詩:“姚黃魏紫開次第,不覺成恨俱零凋。”
【示例】姚黃魏紫已稱妍,高格還應上降仙。 ——清·趙翼《檀橋席上賦紅牡丹》
【第8句】:姚黃魏品[yáo huáng wèi pǐn]
【解釋】原指宋代洛陽兩種名貴的牡丹品種。后泛指名貴的花卉。同“姚黃魏紫”。
【出處】宋·梅堯臣《次答公度》:“姚黃魏品若盡有,春色定應天下空。”
【第9句】:心在魏闕[xīn zài wèi què]
【解釋】指臣民心在朝廷,關心國事。魏闕,古代天子和諸侯宮外的樓觀,其下懸布法令,因以代稱朝廷。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中山子牟心在魏闕,而詹子不距。 ——三國·魏·阮籍《達莊論》
【第10句】:不知有漢,何論魏晉[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
【解釋】不知道有漢朝,三國魏及晉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問淺薄。
【出處】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何論魏晉。”
【第11句】:熟魏生張[shú wèi shēng zhāng]
【解釋】張、魏:都是姓,這里泛指人。泛指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士人謂之'生張八’。……野贈之詩曰:'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
【第12句】:心馳魏闕[xīn chí wèi què]
【解釋】指臣民心在朝廷,關心國事。同“心在魏闕”。
【出處】宋·陸游《會慶節賀表》之一:“斂時百福,享國萬年。臣跡遐陬,心馳魏闕。”
【第13句】:心存魏闕[xīn cún wèi què]
【解釋】魏闕:古代天子及諸侯宮門外筑有高樓,其下兩旁懸布法令,故代稱朝廷。形容臣民忠君,關心國事。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示例】誰知道,心存魏闕,身暫寄江湖。 ——宋·俞國寶《滿庭芳》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