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堅”的成語大全(70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堅定不移、柱石之堅、乘堅策肥等含“堅”的成語70個,其中“堅”開頭的25個,“堅”結(jié)尾的13個,“堅”在中間的3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堅”開頭的成語
【第1句】:堅定不移[jiān dìng bù yí]
【解釋】移:改變,變動。穩(wěn)定堅強(qiáng),毫不動搖。
【出處】《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示例】他們走得很慢,然而是堅定不移地向前走。 ——茹志娟《澄河邊上》
【第2句】:堅守不渝[jiān shǒu bù yú]
【解釋】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
【出處】《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示例】他對自己的誓言堅守不渝
【第3句】:堅如盤石[jiān rú pán shí]
【解釋】堅:牢固;盤石:大石頭。像大石頭一樣堅固。比喻不可動搖。
【出處】《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作》:“君當(dāng)作盤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盤石無轉(zhuǎn)移。”
【第4句】:堅忍質(zhì)直[jiān rěn zhì zhí]
【解釋】質(zhì):品質(zhì)。堅韌不拔,品格正直。
【出處】《史記·張丞相列傳》:“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zhì)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
【第5句】:堅如磐石[jiān rú pán shí]
【解釋】堅:堅固,結(jié)實;磐:大石頭。象大石頭一樣堅固。比喻不可動搖。
【出處】古樂府《孔雀東南飛》:“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文選·古詩十九首》:“良無磐石固,虛名復(fù)何有?”
【示例】我們偉大的祖國堅如磐石。
【第6句】:堅持不渝[jiān chí bù yú]
【解釋】渝:改變。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
【示例】我們將堅持不渝地支持你的正義行動。
【第7句】:堅貞不渝[jiān zhēn bù yú]
【解釋】堅守節(jié)操,決不改變。
【出處】徐遲《牡丹》:“她們不屈不撓、堅貞不渝,任何考驗不足以動搖她們。”
【示例】他對他們的愛情堅貞不渝。
【第8句】:堅臥煙霞[jiān wò yān xiá]
【解釋】臥:躺;煙霞:山林間的霧氣煙云。指隱匿山林,悠閑度日。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小弟堅臥煙霞,靜聽好音。”
【第9句】:堅忍不拔[jiān rèn bù bá]
【解釋】堅:堅定;韌:柔韌。形容意志堅定,不可動搖。
【出處】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示例】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難,我們要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
【第10句】:堅苦卓絕[jiān kǔ zhuó jué]
【解釋】堅苦:堅忍刻苦;卓絕:超過一般。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出處】《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德行卓絕,海內(nèi)無偶。”《宋史·邵雍傳》:“始為學(xué),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席者數(shù)年。”
【示例】泥土和天才比,當(dāng)然是不足齒數(shù)的,然而不是堅苦卓絕者,也怕不容易做。 ——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
【第11句】:堅執(zhí)不從[jiān zhí bù cóng]
【解釋】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出處】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小官勸他且待兵戈稍定,再做商量,爭奈元帥堅執(zhí)不從。”
【示例】孔明苦勸數(shù)次,漢中王堅執(zhí)不從。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回
【第12句】:堅壁不戰(zhàn)[jiān bì bù zhàn]
【解釋】堅守壁壘,不與敵人交戰(zhàn)。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jì)》:“項羽聞漢王在宛,果引兵南,漢堅壁不與戰(zhàn)。”
【示例】故兵所至原野蕭條,絕無所資,宋人堅壁不戰(zhàn),乃無功而歸。 ——《金史·馮璧傳
【第13句】:堅甲利刃[jiān jiǎ lì rèn]
【解釋】形容精銳的部隊。同“堅甲利兵”。
【出處】《漢書·晁錯傳》:“堅甲利刃,長短相雜。”
【第14句】:堅壁清野[jiān bì qīng yiě]
【解釋】堅壁:堅固壁壘;清野:清除郊野。對付強(qiáng)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lián)c,又搶不到物資。
【出處】《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
【示例】不許出戰(zhàn),只是堅壁清野,待這干賊寇糧盡力弛,方可追他。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一回
【第15句】:堅明約束[jiān míng yuē shù]
【解釋】堅:堅守;約束:信守諾言。堅守同盟,信守盟約。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能堅明約束者也。”
【示例】增祺嚴(yán)飭文武官吏堅明約束,并告兩國主兵者勿得犯中立。 ——《清史稿·增祺傳》
【第16句】:堅瓠無竅[jiān hú wú qiào]
【解釋】瓠:葫蘆。堅硬的葫蘆沒有一點空隙,不能剖瓠盛物。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的東西。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瓠所貴者,謂其可以盛也。今厚而無竅,則不可?a href='.com/baike/220/2474【第79句】:html' target='_blank' >云室允⑽錚沃厝緙崾蠆豢梢云室哉澹崳摶責(zé)病!?/p>
【第17句】:堅甲厲兵[jiān jiǎ lì bīng]
【解釋】加固盔甲,磨礪武器。指作好戰(zhàn)斗準(zhǔn)備。
【出處】《韓非子·五蠹》:“堅甲厲兵以備難,而美薦紳之飾。”
【第18句】:堅不可摧[jiān bù kě cuī]
【解釋】堅:堅固;摧:摧毀。非常堅固,摧毀不了。
【出處】清·葉燮《原詩·內(nèi)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也。”
【示例】二十年閨閣,養(yǎng)成拘墟篤時之見,牢不可破,堅不可摧。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二回
【第19句】:堅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
【解釋】懈:松懈。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出處】《清史稿·劉體重傳》:“煦激勵兵團(tuán),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fù)濮州。”
【示例】這些都證明我們對于加強(qiáng)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行革命政策來進(jìn)行抗日戰(zhàn)爭的這種方針,是堅持不懈的。 ——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
【第20句】:堅貞不屈[jiān zhēn bù qū]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jié)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出處】《荀子·法行》:“堅強(qiáng)而不屈,義也。”《后漢書·王龔傳》:“王公束修厲節(jié),敦樂爇文,不求茍得,不為茍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gòu)毀。”
【示例】而那些共產(chǎn)黨人的堅貞不屈、為了人民和祖國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更深深使他向往。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四章
【第21句】:堅心守志[jiān xīn shǒu zhì]
【解釋】堅心:下定決心;守志:恪守節(jié)操。堅定地恪守節(jié)操。舊指女子喪夫后不再改嫁。
【出處】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孔目,你則將息你那病,休胡說,假如有些好歹,我堅心守志。”
【第22句】:堅強(qiáng)不屈[jiān qiáng bù qū]
【解釋】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出處】《荀子·法行》:“堅強(qiáng)而不屈,義也。”
【示例】蓋剛是堅強(qiáng)不屈之意,便是卓然有立,不為物欲所累底人。 ——宋·朱熹《朱子語燈》卷八
【第23句】:堅額健舌[jiān é jiàn shé]
【解釋】指厚顏利口。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世俗飾偽詐行,為民巫祝,以取厘謝,堅額健舌,或以成業(yè)致富。”
【第24句】:堅甲利兵[jiān jiǎ lì bīng]
【解釋】堅固的盔甲,鋒利的兵器。形容精銳的部隊。
【出處】《墨子·非攻下》:“于此為堅甲利兵,以往攻伐無無罪之國。”
【示例】令尹最好者,堅甲利兵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四回
【第25句】:堅韌不拔[jiān rèn bù bá]
【解釋】韌:有韌性;拔:動搖,改變。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出處】方毅《讀<攻關(guān)>》:“需要的是刻苦學(xué)習(xí),刻苦鉆研,始終不懈,堅韌不拔。”
【示例】丁玲《杜晚香·根深葉茂》:“是開天辟地、堅苦卓絕、堅韌不拔,從斗爭中取得勝利、從斗爭中享受樂趣的北大荒人。”
“堅”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柱石之堅[zhù shí zhī jiān]
【解釋】像柱石一樣堅硬。比喻大臣堅強(qiáng)可靠,能擔(dān)負(fù)國家重任。
【第2句】:脆而不堅[cuì ér bù jiān]
【解釋】脆弱而不堅實。形容虛有其表。
【出處】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
【示例】他就是脆而不堅的性格。
【第3句】:仰之彌高,鉆之彌堅[yǎng zhī mí gāo,zuān zhī mí jiān]
【解釋】愈仰望愈覺得其崇高;越鉆研越覺得其艱深。表示極其敬仰之意。
【出處】《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未由也已。’”
【示例】惟我用夙夜匪懈,日鉆其道,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我用欲罷不敢。 ——《晉書·夏侯湛傳》
【第4句】:窮當(dāng)益堅[qióng dāng yì jiān]
【解釋】空:窮困。處境越窮困,意志應(yīng)當(dāng)越堅定。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dāng)益堅,老當(dāng)益壯。”
【示例】“大丈夫立志,窮當(dāng)益堅,老當(dāng)益壯。”大伙兒認(rèn)為這是很寶貴的教訓(xùn)。 ——林漢達(dá)《前后漢故事新編·三分天下》
【第5句】:攻大磨堅[gōng dà mó jiān]
【解釋】攻打強(qiáng)大的力量,削磨堅硬的東西。形容做很難做到的事情。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xùn)》:“攻大磨堅,莫能與之爭。”
【第6句】:老而彌堅[lǎo ér mí jiān]
【解釋】彌:更加。人雖已老,但志向卻更加堅定。
【出處】清·錢湘《續(xù)刻蕩寇志序》:“因卻不允。吾不知其一介不取之心,至老而彌堅也。”
【第7句】:沖鋒陷堅[chōng nnnfēng xiàn jiān]
【解釋】猶言沖鋒陷陣。
【出處】清·王韜《甕牖馀談·賊中悍酋記》:“所部多收錄亡命,藉為沖鋒陷堅。”
【第8句】:陰凝冰堅[yīn níng bīng jiān]
【解釋】陰氣始凝結(jié)而為霜,漸積聚乃成堅冰。比喻小人漸漸得勢,地位漸趨穩(wěn)固。
【出處】《周易·坤》:“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示例】陰凝冰堅,極于似道。 ——宋·王應(yīng)麟《困學(xué)紀(jì)聞·考史五》
【第9句】:窮且益堅[qióng qiě yì jiān]
【解釋】窮:窮困;益:更加。處境越窮困,意志應(yīng)當(dāng)越堅定。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dāng)益堅,老當(dāng)益壯。”
【示例】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唐·王勃《滕王閣餞別序》
【第10句】:金石之堅[jīn shí zhī jiān]
【解釋】象金屬和石頭那樣堅硬。形容極為堅硬或強(qiáng)固。
【出處】漢·枚乘《七發(fā)》:“雖有金石之堅,猶將銷鑠而挺解也。”
【示例】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磨而不磷,同懷金石之堅。 ——宋·蘇轍《除馮京彥德軍節(jié)度使制》
【第11句】:歷久彌堅[lì jiǔ mí jiān]
【解釋】彌:越,更加。經(jīng)歷時間越長久,越顯得堅定不移。
【第12句】:摧鋒陷堅[cuī fēng xiàn jiān]
【解釋】摧:摧毀;鋒:鋒利;陷:攻陷;堅:堅銳。破敵深入。
【出處】《新唐書·文苑傳下·李翰》:“城孤糧盡,外救不至,猶奮羸起病,摧鋒陷堅。”
【示例】忠以諸弟給事幕下,摧鋒陷堅,與有勞績。 ——明·唐順之《指揮僉事湯雪江墓碑銘》
【第13句】:執(zhí)銳披堅[zhí ruì pī jiān]
【解釋】執(zhí):拿著;銳:銳利,鋒利,指兵器;堅:指鎧甲,古代軍人護(hù)身的戰(zhàn)衣。身穿鎧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戰(zhàn)斗或作好戰(zhàn)斗準(zhǔn)備。
【出處】明·無名氏《衣錦還鄉(xiāng)》第一折:“執(zhí)銳披堅領(lǐng)大兵,排兵布陣任非輕,身懷舉鼎拔山力,獨占東吳數(shù)百城。”
【示例】執(zhí)銳披堅的敵人并不可怕
“堅”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乘堅策肥[chéng jiān cè féi]
【解釋】堅:堅固的車子;策:鞭打;肥:肥壯的馬。坐牢固的車,駕肥壯的馬。形容生活豪華。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上》:“乘堅策肥,履絲曳縞。”
【示例】若夫膏粱之子,生而多金,乘堅策肥,自快其意。 ——清·章炳麟《人無我論》
【第2句】:黨堅勢盛[dǎng jiān shì shèng]
【解釋】指團(tuán)結(jié)緊、勢力盛大。
【第3句】:深溝堅壘[shēn gōu jiān lěi]
【解釋】深的戰(zhàn)壕和堅固的營壘。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出處】《孫子·虛實》:“故我欲戰(zhàn),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zhàn)者,攻其所必救也。”《韓非子·說林下》:“將軍怒,將深溝高壘,將軍不怒,將懈怠。”
【示例】五年八月,攻大凌河城,伊爾登當(dāng)城東迤南,深溝堅壘,環(huán)而守之,卒以破敵。 ——《清史稿·伊爾登傳》
【第4句】:無堅不陷[wú jiān bù xiàn]
【解釋】形容力量非常強(qiáng)大,沒有什么堅固的東西不能摧毀。同“無堅不摧”。
【出處】三國·魏·曹操《表稱樂進(jìn)、于禁、張遼》:“每臨戰(zhàn)攻,常為率督,奮強(qiáng)突固,無堅不陷。”
【第5句】:披堅執(zhí)銳[pī jiān zhí ruì]
【解釋】穿著鐵甲,拿著武器。形容全副武裝。
【出處】《戰(zhàn)國策·楚策一》:“吾被堅執(zhí)銳,赴強(qiáng)敵而死。”《史記·項羽本紀(jì)》:“夫被(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
【示例】披堅執(zhí)銳,雖未經(jīng)于戎行;制勝伐謀,亦常習(xí)于事業(yè)。 ——唐·劉禹錫《請赴行營表》
【第6句】:陷堅挫銳[xiàn jiān cuò ruì]
【解釋】陷堅:深入或攻克敵人陣地;挫銳:挫傷敵人銳氣。指攻克強(qiáng)敵,挫傷敵軍的士氣。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孟年老,潁陰侯強(qiáng)請之,郁郁不得意,故戰(zhàn)常陷堅,遂死吳軍中。”《孫子·作戰(zhàn)篇》:“其用戰(zhàn)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第7句】:靡堅不摧[mí jiān bù cuī]
【解釋】指能摧毀任何堅固的東西。形容力量強(qiáng)大。
【出處】汪東《革命今勢論》:“有一國焉,度其兵力之厚,靡堅不摧。”
【第8句】:乘堅驅(qū)良[chéng jiān qū liáng]
【解釋】堅:堅固的車子;良:好馬。坐牢固的車,駕肥壯的馬。形容生活豪華。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至于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qū)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
【示例】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溫衣美飯,乘堅驅(qū)良。 ——《后漢書·和熹鄧皇后紀(jì)》
【第9句】:鉆堅仰高[zuàn jiān yǎng gāo]
【解釋】原形容顏淵對于孔子之道的贊嘆,后指努力攻讀,深入研究,力求達(dá)到極高水平。
【出處】《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漢·趙壹《非草書》:“博學(xué)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專用為務(wù),鉆堅仰高,忘其罷勞。”
【示例】故夫子嘗以先難后獲為仁,又以先事后得為崇德,蓋于此小差則心失其正,雖有鉆堅仰高之志,而反為謀利計功之私矣。 ——宋·朱熹《答林退思》
【第10句】:善問者如攻堅木[shàn wèn zhě rú gōng jiān mù]
【解釋】形容在學(xué)問上善于問難的人,應(yīng)當(dāng)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jìn),像木工砍硬木先從易進(jìn)斧的地方下手一樣。
【出處】《禮記·學(xué)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廡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
【第11句】:頓兵堅城[dùn bīng jiān chéng]
【解釋】頓:停留;堅城:堅固的城池。把軍隊停駐在敵人的堅固城池下。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頓之燕堅城之下。”
【示例】若先攻西安,不能卒下,頓兵堅城,死傷必多。 ——《資治通鑒·漢紀(jì)·光武帝五年》
【第12句】:志堅行苦[zhì jiān xíng kǔ]
【解釋】行:行為。指意志堅定,行為刻苦。
【出處】唐·李公佐《謝小娥傳》:“娥志堅行苦,霜舂雨薪,不倦筋力,十三年四月,始受具戒于泗州開元寺,竟以小娥為法號,不忘本也。”
【第13句】:破堅摧剛[pò jiān cuī gāng]
【解釋】指攻破摧毀強(qiáng)敵。
【出處】漢·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zhí)猛,破堅摧剛。”
【第14句】:無堅不摧[wú jiān bù cuī]
【解釋】形容力量非常強(qiáng)大,沒有什么堅固的東西不能摧毀。
【出處】《舊唐書·孔巢文傳》:“(田)悅酒酣,自其騎之藝,拳勇之略,因曰:'若蒙見用,無堅不摧。’”
【示例】其神勇艱苦的精神,充分顯示了共產(chǎn)主義運(yùn)動頑強(qiáng)的生命力,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軍隊無堅不摧的戰(zhàn)斗力量。 ——劉伯承《回顧長征》
【第15句】:被堅執(zhí)銳[pī jiān zhí ruì]
【解釋】穿堅固甲胄,握銳利武器。謂上陣戰(zhàn)斗或作好戰(zhàn)斗準(zhǔn)備。
【出處】漢·班固《漢書·高帝紀(jì)》:“前日天下大亂,兵革并起,萬民苦殃,朕親被堅執(zhí)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xùn)也。”
【示例】其將帥首鼠兩端,唯利是視,孰能被堅執(zhí)銳,長驅(qū)深入,系馬埋輪,奮不顧命,以先士卒者乎!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六十九
【第16句】:沖堅毀銳[chōng jiān huǐ ruì]
【解釋】沖破敵人堅固的營壘,摧毀敵人精銳的部隊。形容軍隊銳不可當(dāng)。也形容攻克難關(guān)。
【出處】《孫臏兵法·威王問》:“錐行者,所以沖堅毀銳也。”
【第17句】:摧堅殪敵[cuī jiān yì dí]
【解釋】摧毀和殲滅強(qiáng)敵。
【出處】宋·曾鞏《曲珍四廂都指揮使絳州防御使制》:“爾能躬將士徒,摧堅殪敵,斬捕甚眾,鼓行無前。”
【第18句】:沖堅陷陣[chōng jiān xiàn zhèn]
【解釋】沖:沖擊;陷:攻陷;陷陣:攻破,深入敵陣。向敵人沖鋒,深入敵人陣地。形容作戰(zhàn)勇猛。
【出處】《梁書·曹景宗傳》:“景宗為偏將,每沖堅陷陣,輒有所獲,以勛除游擊將軍。”
【第19句】:甲堅兵利[jiá jiān bīng lì]
【解釋】甲:盔甲;堅:堅固;兵:兵器;利:鋒利。堅固的盔甲,鋒利的兵器。比喻精銳部隊。
【出處】戰(zhàn)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客主人分》:“受敵者不得相以為固,甲堅兵利不得以為強(qiáng)。”
【第20句】:心堅石穿[xīn jiān shí chuān]
【解釋】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南朝·梁·陶宏景《真誥》卷五:“而太極老君詣之,與之木鉆,使穿一石盤,厚五尺許,云:'穿此盤,便當(dāng)?shù)玫馈!淙四藭円勾┲e四十七年,鉆盡石穿,遂得神丹,乃升太清,為南岳真人。”
【示例】怎知心堅石穿,虔誠拜禱之極,果然感動了一位神仙。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鯉海龍王報德》
【第21句】:負(fù)堅執(zhí)銳[fù jiān zhí ruì]
【解釋】負(fù):以背載物;堅:鎧甲;執(zhí):拿著;銳:兵器。穿著堅固的盔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出處】宋·文瑩《玉壺清話》第七卷:“君等久負(fù)堅執(zhí)銳,衛(wèi)駕遠(yuǎn)征。”
【第22句】:陰凝堅冰[yīn níng jiān bīng]
【解釋】陰氣始凝結(jié)而為霜,漸積聚乃成堅冰。比喻小人漸漸得勢,地位漸趨穩(wěn)固。
【出處】《易·坤》:“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第23句】:心如堅石[xīn rú jiān shí]
【解釋】心象鐵石一樣堅硬。比喻心腸硬或意志十分堅決。同“心如鐵石”。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五卷:“又有一種男不慕色,女不懷春,志比精金,心如堅石,沒來由被旁人播弄,設(shè)圈設(shè)套,一時失了把柄,墮其術(shù)中,事后悔之無及。”
【第24句】:摧堅陷陣[cuī jiān xiàn zhèn]
【解釋】摧:擊潰;堅:鋒芒,引伸為精銳;陷:攻入。攻入并摧毀敵軍的陣地。
【出處】《南齊書·桓康傳》:“隨世祖起義,摧堅陷陣,膂力過人,所經(jīng)村邑,恣行暴害。”
【示例】梁晉相拒河上十余年,其摧堅陷陣,歸化一軍為最。 ——《新五代史·雜傳七·周知裕》
【第25句】:乘堅伺隙[chéng jiān sì xì]
【解釋】鉆空子等待時機(jī)。
【出處】晉·傅玄《傅子》:“分任授職,乘間伺隙,兵不妄動,故戰(zhàn)少敗而江南安。”
【第26句】:情堅金石[qíng jiān jīn shí]
【解釋】彼此感情像金石一樣牢固。
【出處】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情堅金石,始終不改。”
【第27句】:履霜堅冰[lǚ shuāng jiān bīng]
【解釋】履:踩,踏。踩著霜,就想到結(jié)冰的日子就要到來。比喻看到事物的苗頭,就對它的發(fā)展有所警戒。
【出處】《易·坤》:“履霜堅冰至。”
【示例】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二程全書·伊川易傳一》
【第28句】:鉆堅研微[zuàn jiān yán wēi]
【解釋】鉆研艱深精妙的學(xué)問。
【出處】《晉書·虞喜傳》:“博聞強(qiáng)識,鉆堅研微,有弗及之勤。”
【第29句】:深溝堅壁[shēn gōu jiān bì]
【解釋】《后漢書·南匈奴列傳》:“宜令續(xù)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其期約。”
【出處】《后漢書·南匈奴列傳》:“宜令續(xù)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其期約。”
【第30句】:摧堅陷敵[cuī jiān xiàn dí]
【解釋】摧:摧毀;堅:軍事工事;陷:攻陷。擊敗敵人的精銳,摧毀敵軍的陣地。
【出處】《宋史·張令鐸傳》:“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戰(zhàn),多摧堅陷敵,未嘗妄殺一人。”
【第31句】:摧堅獲丑[cuī jiān huò chǒu]
【解釋】摧堅:擊潰敵精銳部隊。丑:眾,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俘獲敵寇。形容作戰(zhàn)十分英勇。
【出處】宋·曾鞏《折克行彭保傳官制》:“開通道途,收復(fù)賊聚,摧堅獲丑,爾功居多。”
【第32句】:船堅炮利[chuán jiān pào lì]
【解釋】利:鋒利。指戰(zhàn)艦堅固,大炮猛烈。形容海軍強(qiáng)盛。
【出處】清·林則徐等《會奏穿鼻尖沙嘴疊次轟擊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來尋釁……無非恃其般堅炮利,以悍濟(jì)貪。”
【示例】歐洲富強(qiáng)之本,不盡在于船堅炮利而在于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