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赍”的成語(11個)
本文整理了赍志而沒、借賊兵,赍盜糧等含“赍”的成語11個,其中“赍”開頭的成語7個,“赍”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赍”開頭的成語【第1句】:赍志而沒[jī zhì ér mò]
【解釋】赍:懷抱著,帶著;歿:死。志愿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示例】林文忠公經世之才,可惜鞠躬盡瘁,赍志而沒。 ——高陽《玉座珠簾》上冊
【第2句】:赍糧藉寇[jī liáng jiè kòu]
【解釋】赍:資助;藉:同“借”;寇:賊寇。借給敵寇兵器,送給盜賊糧食。比喻做有利于敵人、壞人的事。
【出處】《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盜糧,借賊兵也。”
【示例】是國家正供之入,適足為赍糧藉寇之資。 ——清·夏燮《中西紀事》卷十六
【第3句】:赍盜糧,借賊兵[jī dào liáng,jiè zéi bīng]
【解釋】赍:以物送人;兵:兵器,武器。送給盜賊糧食,借給盜賊武器。比喻幫助敵人或壞人。
【出處】戰國·趙·荀況《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盜糧,借賊兵。”
【第4句】:赍志而歿[jī zhì ér mò]
【解釋】赍: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示例】豈意陽運告終,赍志而歿。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9回
【第5句】:赍志以歿[jī zhì yǐ mò]
【解釋】指懷抱著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同“赍志而歿”。
【出處】宋·范浚《徐忠壯傳》:“議既格沮,兵不復出……而卒赍志以歿,義士所為悼嘆者也。”
【示例】《中國的西北角·賀蘭山的四邊》:“岳飛《滿江紅》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之志,可惜他赍志以歿,未能率軍直搗賀蘭。”
【第6句】:赍志以沒[jī zhì yǐ mò]
【解釋】指懷抱著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同“赍志而歿”。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示例】庚子之變,赍志以沒。 ——陳夔龍《夢蕉亭雜記》第一卷
【第7句】:赍志沒地[jī zhì mò dì]
【解釋】赍:懷抱著,帶著;沒:死。志愿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赍”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借賊兵,赍盜糧[jiè zéi bīng,jī dào liáng]
【解釋】赍:資助。把武器借給了賊兵,把糧食送給了盜匪。比喻幫助自己的敵人增強力量。
【出處】《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盜糧,借賊兵也。”
【第2句】:行赍居送[xíng jī jū sòng]
【解釋】行:指服徭役的人;赍:自己攜帶生必須品。服徭役的人,自己攜帶衣食之具;不服徭役的人,也要承擔繁重的財物。
【出處】《漢書·食貨志下》:“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騷擾相奉,百姓撫敝以巧法,財賂衰耗而不澹。”
【示例】比年師行出入,皆經山西地方,有行赍居送之勞。其免山西明年額賦。 ——《清史稿·世祖紀二》
【第3句】:借寇赍盜[jiè kòu jī dào]
【解釋】赍:資助。把武器借給了賊兵,把糧食送給了盜匪。比喻幫助自己的敵人增強力量。
【出處】《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盜糧,借賊兵也。”
【示例】其中近年所買夷炮,約居三分之一,盡以借寇赍盜,深堪憤恨。 ——清·林則徐《答奕將軍防御粵省六條》
【第4句】:借寇兵,赍盜糧[jiè kòu bīng,jī dào liáng]
【解釋】赍:資助。把武器借給了賊兵,把糧食送給了盜匪。比喻幫助自己的敵人增強力量。
【出處】《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盜糧,借賊兵也。”
【示例】則智氣兩者亦無從發達完滿,就使有智,亦不過借寇兵,赍盜糧,就是有氣,亦不過是一團客氣。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