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東吳為什么不配合蜀漢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東吳為什么不配合蜀漢
諸葛亮的北伐,看上去是一種無盡的消耗,因為蜀漢兵力確實比不過曹魏,就算有過幾次勝利,最終還是沒辦法達成諸葛亮劉備心中的理想。但是就當時的情況來看,似乎又只有堅持北伐,蜀漢才有一線生機。而東吳那邊,為什么他們既然已經與蜀漢交好,成為盟友,但是當蜀漢北伐的時候他們又在做什么?為什么沒有去幫助蜀漢共同滅掉曹魏呢?
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消滅曹魏,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北伐中原成為重要的歷史階段。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和東吳的實力都明顯弱于曹魏。為此,在夷陵之戰后,蜀漢和東吳再次結成聯盟,以此共同對抗強大的曹魏。那么,問題來了,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的時候,東吳和孫權都在忙什么呢?為什么不配合蜀漢的進攻,以此削弱強大的曹魏呢?
1.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其實在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的時候,東吳和孫權也展開了一定的行動,不過在效果上沒有蜀漢那么的明顯。
加上平定叛亂等因素,導致東吳無法每一次都配合諸葛亮北伐。具體來說,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過,因為馬謖失守街亭,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以失敗而告終。與此同時,在公元228年的夏天,東吳鄱陽太守周魴偽叛,誘魏將曹休。緊接著,“石亭之戰”爆發,孫權命大都督陸遜督率軍擊敗了魏國大將曹休。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東吳也進行了配合。當然,在聲勢上不如蜀漢那么壯大。
2.公元228年的冬天,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率軍出散關,圍陳倉。
不過,這一次諸葛亮沒有攻破魏國的陳倉,而且因為糧食供給上的問題,所以只能選擇退軍。但是,在退軍的過程中,諸葛亮設計斬殺魏國大將王雙,也即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因為第二次北伐距離第一次北伐的時間較勁,所以,就東吳來說,因為才在幾個月前和曹魏交手過,所以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間,并沒有出兵配合。公元229年的春天,蜀漢丞相孔明第三次北伐。此戰,諸葛亮派陳式進攻武都、陰平,并拿下二郡,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戰果。
3.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公元229年的四月,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建國號為吳,吳國正式建立。
在魏蜀吳三國中,東吳一方的孫權是最后稱帝。眾所周知,稱帝是一件大事。所以,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曹魏時,東吳和孫權也沒有出兵配合。到了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這一次,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以木牛運糧,結果又是因為糧盡,無奈退軍。不過,諸葛亮出手,往往不會一無所獲,在退軍的過程中,諸葛亮設計射殺了魏國大將張郃,這無疑是魏國的巨大損失。在公元231年期間,孫權派太常潘濬率軍五萬討伐叛亂的五溪蠻夷。因為內部平叛上需要大量兵力,這一次東吳也沒有配合諸葛亮北伐曹魏。
4.最后,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也即孔明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進攻曹魏。
此戰,諸葛亮和司馬懿展開了數個月的對峙。對于司馬懿來說,始終不敢和諸葛亮正面較量。在諸葛亮牽制住魏國主力的背景下,孫權親征率軍征討曹魏的合肥新城。不過,這一年的秋天,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了。對于東吳孫權來說,也沒有攻下合肥新城。除此之外,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繼續北伐曹魏,對于東吳來說,也進行了一定的配合,比如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就乘機進攻曹魏。但是,因為實力上的差距,加上東吳在配合上蜀漢北伐上沒有用盡全力,所以不管是蜀漢還是東吳,都沒有逃過被滅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