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多活十年,第六次北伐結果會怎么樣?
如果諸葛亮多活十年,第六次北伐結果會怎么樣?
諸葛亮的死,對于蜀漢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沒了諸葛亮,很多人甚至覺得三國基本上也就到此為止,對于后面的事情也不甚關心的。但其實并非如此,這時候的三國其實才剛剛開始而已,只是諸葛亮被神化之后,就成了三國故事的核心人物了。那么如果諸葛亮當時沒死,還能再多活十年,下一次第六次的北伐,又會是什么結果呢?
如果諸葛亮多活十年,恐怕不止有第六次北伐,還會有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北伐的……
要知道北伐可是諸葛亮一生的夙愿,從228年開始,到234年諸葛亮已經有了5次北伐了,差不多平均下來,是一年多一次了,如此頻率,對于弱小的蜀國來說,實屬不易,然而唯有北伐,才是保證蜀漢政權存在下去的唯一理由。
先簡單的回顧一下諸葛亮前五次北伐的時間和路徑,然后再來推測一下諸葛亮第六次北伐的時間和路徑。
228年春,第一次北伐,諸葛亮采用聲東擊西之計,在斜谷設疑兵,親率主力出祁山。
228年冬,第二次北伐,諸葛亮為響應東吳的石亭之戰,率軍出散關,攻陳倉。
229年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率軍攻占隴山以南的武都、陰平二郡。
231年,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出祁山。
234年,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武功五五丈原。
經過五次北伐,諸葛亮已經吸取缺糧的教訓,在漢中地區屯田,解決糧食問題,同時積極修建運糧通道,尋找合適的合適的時機。
如果諸葛亮多活十年,那就活到了244年,這十年天下的局勢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首先魏國就不可能在238年北伐遼東公孫淵,那么遼東始終將是曹魏的北境邊患。23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睿去世,年僅8歲的曹芳即位,主少國疑。241年東吳兵分四路大舉進攻曹魏。
那么根據這些有利時機,諸葛亮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北伐,可以分別選在237年、239年、241年,并最終在241年大舉行破魏,攻占長安。
237年7月,東吳孫權派遣朱然率兵二萬圍攻江夏郡,同年魏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這對諸葛亮來說是天賜良機,這一年的9月,諸葛亮采用聲東擊西之計,讓魏延率軍一萬,出散關攻陳倉,諸葛亮親率主力出祁山攻隴右,而防守關中的主帥仍然是司馬懿,司馬懿先是與魏延軍對峙,發現魏延并非主力時,留其它將領防守魏延,而親率大軍阻擊諸葛亮,而曹魏皇帝曹睿再次坐鎮長安,并增派2萬援軍支援司馬懿,司馬懿仍是以阻擋諸葛亮為主,并不主動出戰,雙方相峙三個月,諸葛亮退兵,無功而返。
239年4月,得知魏明帝曹睿去世,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令魏延率軍一萬出子午谷,親率大軍出武功,進五丈原,這一次魏國主帥是曹爽,而副帥是司馬懿,司馬懿在前線與諸葛亮對峙,曹爽坐鎮長安,結果魏延奇兵通過子午谷后,也向西折向五丈原,攻擊司馬懿的側方,結果出其不意,諸葛亮與魏延合軍大破司馬懿,司馬懿退回長安,諸葛亮占據五丈原及眉縣,雙方再次開成對峙。
241年,孫權兵發四路大軍大舉伐魏,魏國從合肥到荊州一線承受著孫權的強大壓力,而關中到隴右一線,又承受著蜀漢的強大壓力,北方公孫淵蠢蠢欲動,而魏國皇帝又年少,主少國疑,兩大輔臣又在關中前線吃了敗仗,整個魏國的形勢岌岌可危。諸葛亮趁此機會,讓魏延率軍2萬進攻隴右,由于諸葛亮占據五丈原及眉縣,對于魏國從長安發往隴右的軍隊,有截擊的可能,諸葛亮此時率主力圍攻長安城,切斷長安與隴右的聯系。
同年,魏延擊敗隴右六郡,占據隴右,完全切斷長安與涼州的聯系,然后與諸葛亮合軍圍攻長安城,此時的曹爽早已回軍洛陽,在長安的司馬懿無法抵擋諸葛亮的進攻,放棄長安城,退回河洛,到此曹魏失去關中之地。
之后,諸葛亮派兵收復涼州,再經過數年的準備,兵出函谷關,進攻洛陽,曹魏退到北方的鄴城,蜀漢占領洛陽,這一年是公元244年,諸葛亮完成了收復舊都的理想,并在這一年去世,享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