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反清為什么會失敗?真相是什么
吳三桂反清為什么會失敗?真相是什么
對吳三桂反清為什么會失敗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歷史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吳三桂的一生是背叛的一生,背叛了對他給予殷切希望的明朝,背叛了和李自成的協議,背叛了最后的主子清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貳臣。
關于他的一生充滿了各種爭議,出于各種各樣的立場,人們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我認為我們評價歷史,應該就事論事,不應該被主觀情緒所主導。
吳三桂的一生,幾乎都處于背叛之中。吳三桂本是明朝山海關守將,掌握重要關隘的實權派人物。就在朝廷危難之時,吳三桂不曾搭救,反而投靠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吳三桂投靠李自成還有情可原,畢竟李自成攻進北京,吳三桂的家人都在李自成手上。而吳三桂投靠李自成路上,卻突然轉投多爾袞,成為了清朝一統天下的工具。至此,吳三桂成為漢族人們的公敵,堪稱民族罪人。
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規模有多大?
朝得以入關,吳三桂等明朝降將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入關之后,吳三桂等明朝降將為清朝的建立依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表彰這些明朝降將作出的貢獻,同時為了衛戍邊疆,控制南方各省,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鎮守云南;封尚可喜為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鎮守福建,統稱為三藩。
因為身份特殊,同時還肩負對明朝殘余勢力的清除任務,因此三藩在所鎮守地區權力極大,除了直接掌控軍隊外,還掌管該地區的賦稅和人事任免等權限。
一直到康熙初年,由于清朝內部統治者的更替,多爾袞、順治皇帝相繼去世,年幼的康熙繼承皇位,在康熙即位初期,并未親政,有鰲拜等老臣在,三藩也并未敢作亂。
等到康熙鏟除鰲拜,親政后,開始將撤藩納入到執政目標中來,此時清朝中央軍事范圍主要在北方,形成保衛京師以及駐防重要城市的范圍,而南方主要由三藩來掌管。
三藩此時已不僅僅是三藩,當時吳三桂的部將王輔臣被選拔為陜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吳之茂為四川總兵,再加上耿精忠與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形成與清廷分庭抗禮之勢。
三藩中吳三桂兵力最強,兵馬不下三十萬,耿精忠次之,兵馬不下十五萬,尚之信兵馬最少,也在十萬以上,再加上依附勢力,三藩總兵力達七十萬之上。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康熙決定裁撤三藩,隨后吳三桂殺云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公然反叛朝廷。
吳三桂直接起兵造反,直接掀起了反清復明的高潮,民間很多力量依附于吳三桂。吳三桂之勢,一時無法阻擋,使得清朝統治岌岌可危。盡管如此,吳三桂還是失敗了。
第一,吳三桂沒有地理優勢
吳三桂以及三藩叛亂,是從云南,廣東等南方地區起兵的。在南方地區,吳三桂可以高歌猛進,但是到了中原,吳三桂遇到了困難。當時,北方地區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那里,資源,人員充足,南方兵馬北伐,不占任何優勢。從過至今,北伐成功的事跡少之又少。
第二,吳三桂賣主求榮,不受百姓支持
清朝得以建立,吳三桂功不可沒。在大世族心里,吳三桂是民族敗類,是家國罪人。一個顛覆漢人天下的罪人,又怎么能夠響應天下世族,同他一起反抗清兵。總之,當時吳三桂的身份尷尬。他打著反清復明的口感,天下人沒有愿意相信的。因為在所有人的心里,吳三桂是奸賊。
第三,吳三桂進取心不足
吳三桂起兵的時候,已經上了年紀,是個六十歲左右的老頭。那時的吳三桂,已經沒有爭斗之心。與清廷對峙,占據半壁江山,他已經心滿意足,更沒有精力去奪得天下。吳三桂安于現狀,不想進取也是個重要原因。
吳三桂為人,不用多說,世人心知肚明。關于吳三桂的評價,眾說紛紜。吳三桂起兵,成功幾率不大。天時地利人和,吳三桂沒有占據一個。如此條件,吳三桂怎么能夠取得成功。就算吳三桂起兵推翻清朝,他也是個民族罪人,永久地釘在了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