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看不起張飛,為什么會害怕趙云?
張郃看不起張飛,為什么會害怕趙云?
曹魏名將張郃,也是一個在三國時期能夠令敵將聞風喪膽的名字,官渡之戰時投降曹操,此后一直都在曹魏陣營效力,最終在木門道中了蜀軍的埋伏,中箭身亡。而在面對蜀國將領的時候,張郃一點也看不起張飛,卻對另外一位名將趙云有所忌憚,甚至可以說是害怕。這究竟是為什么,張郃為什么對張飛和趙云的態度差異如此明顯呢?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羅貫中老先生,太過偏愛劉備陣營的武將,曹魏名將遇上東吳將領時,明明可以大殺四方,遇上劉備麾下時,卻要么變成草包,要么變成慫包。例如,郭淮在姜維沒有兵器,沒有箭矢的情況下,被絕地反殺;徐晃在趙云和黃忠的夾攻之下,狼狽逃竄;夏侯淵被黃忠陣斬;張郃和徐晃在漢水之戰遇上趙云,直接不戰而逃,等等。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張郃遇上趙云,直接棄戰算是個BUG吧?畢竟張郃并不算太過慫包。例如,因為當初關羽在曹操麾下時,先是一刀誅顏良,三合敗文丑,又謙虛的說,“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曹魏大將都非常忌憚張飛,甚至當初長坂坡之戰的時候,張飛一人一騎,便震懾住了曹操十余員大將,甚至嚇死了夏侯杰,并嚇得曹操狼狽逃竄。可是張郃卻不把張飛放在眼中,甚至曾對曹洪說,“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耳!此去必擒之!”
如此看來,張郃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怎么看也不像是會不戰而逃的慫包。那么,這果然是演義中出現的BUG嗎?小編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雖然趙云和張飛都是五虎將之一,武藝差距也不大,但是張郃不怕張飛,卻對趙云認慫并非不可能發生,這一現象的出現,是有原因的。
1.趙云給張郃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
漢水之戰發生之前,張郃就曾有過與趙云交手的經歷——穰山之戰的時候,他與高覽前后包圍了劉備,正準備立下大功,趙云卻突然率軍趕到,先是一槍刺高覽于馬下,又三十合擊敗了張郃,如果不是為了保護劉備,趙云沒有追擊,張郃可能當時就兇多吉少了。之后,在長坂坡之戰中,他又一次遇上了趙云,當時的趙云,不想戀戰,他卻窮追不舍,終于將趙云逼進了一個坑中。可是不等他得意,趙云卻伴著一道紅光,一躍而出,如果不是他躲得及時,同樣會丟了性命。試想,這種情況下,他怎么還有勇氣,與趙云硬碰硬。
2.漢水之戰時,張郃的狀態遇上趙云根本沒有取勝的希望
另外,漢水之戰的時候,雖然張郃身邊有徐晃相助,但是他們二人已經與黃忠對陣多時。要知道黃忠雖然年邁,卻依舊能夠陣斬夏侯淵,甚至與關羽打成平手,他們就算以多欺少,估計也沒有占到什么便宜。而趙云卻是一支生力軍,“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在對方狀態極佳,自己已經疲憊不堪的情況下,去迎戰一個給自己留下心理陰影的人,相信任何智商正常的人,都不會這么做吧?
3.聲稱看不起張飛,僅是因為急功近利
至于張郃看不起張飛一事,除了張郃從來沒有與張飛交手,甚至沒有見識過張飛的能力之外,還因為當時他的主將曹洪,因為占卜結果不祥,在占據了優勢的情況下,選擇了停滯不前,并提出了自己對張飛的忌憚,張郃卻有些急功近利,這才口出狂言。此言雖然體現了他的自信,卻也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就算此時把張飛換成曾給他留下心理陰影的趙云,估計他照樣不會慫,甚至會說出“吾視趙云如小兒”之類的話。
通篇分析之后,我們不難得知,張郃稱自己視張飛如小兒,卻在遇上趙云的時候認慫,并不是小說中的BUG,也不是因為他真的害怕趙云,卻看不起張飛,只不過他每一次對這二人的態度不同,都有具體原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