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擁有精兵二十萬,為什么連淮河的影子都見不到?
東吳擁有精兵二十萬,為什么連淮河的影子都見不到?
說到三國時期的戰爭啊,其實我們總感覺是蜀國和曹魏一直在打架,曹操雖然厲害,但是總被蜀漢搞,就是整個三國時期并沒有東吳的事情了,但是其實東吳也還是非常的有實力的,話說他擁有精兵接近二十萬了,但是最后也還是連淮河的影子都沒見到,有的人問了,這是因為他不喜歡打仗還是說實力真的比不過蜀漢曹魏?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曹魏和蜀漢是繼承漢朝的中央集權制,全國軍隊都是中央統一指揮,所以一般將領帶兵打仗都會比較拼命,因為軍隊不是自己的,只要自己有戰功,部隊死光也不心疼。
而東吳的體制實際是封建聯邦制,各大家族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所謂的皇帝孫家不過是各大家族共同推舉的盟主而已。孫氏在東吳實際是外來戶,雖然靠強大的軍隊贏得統治權,但對于擁兵自重的各家族也不敢太過分。
東吳軍隊出去打仗一般是皇帝一聲號召,各家帶著自己的私兵和皇帝合軍然后出兵。這種體制的好處是攻擊力很弱,但防御力很強。
孫權要出兵打合肥,各大家族看不出有什么好處,和強大的魏國硬碰硬顯然勝率不高,而且就算打贏了也是要死很多人的,就算打贏了合肥也是孫權的又不是自己家的。各家族都是出工不出力,如果能打贏就上,戰事不利就直接撤了,這種情況下孫權能打贏就見鬼了。所以幾次合肥之戰,要么孫權被逼著親自抄刀子下場,要么就是吳軍初戰不利后邊就一路潰逃了。魏軍只要頂住吳軍第一波攻勢就算贏了。
但一旦打防御戰情況就不一樣了。魏軍打過來會直接影響各家族的利益,所以各大家族為了保衛自己的地盤都會出動精銳堅決抵抗。
最后的結果就是東吳看著魏國干瞪眼,魏國看著東吳也是干瞪眼,防御都很輕松,但誰進攻都打不贏,只能對峙。一直到孫皓上位,弄的天怒人怨,結果晉軍打來各大家族基本上都不肯出兵,讓皇帝和晉軍單挑,東吳才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