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馬革裹尸故事簡要概括)
這是啥意思呢
馬革就是馬皮的意思,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這個怎么用呢
將軍總是向往馬革裹尸的生活,他們認為那才稱得上英雄。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成語故事叫做馬革裹尸,馬革就是馬皮的意思,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我們也通常用成語來說一些英雄,他們不怕在戰場上犧牲,如果我死了,就用馬皮把我的尸體裹起來就好了。
馬援是東漢的名將,他年輕的時候當官犯過錯誤。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這可是大罪,于是他自己逃到了甘肅的一個偏遠的鄉村。漢朝光武帝的時候,馬援奔赴沙場,抵御外族的侵略,他抗匈奴伐交指屢建戰功。
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伏波將軍是一個非常榮耀的稱號,它的意思是這位英雄能夠降服驚濤駭浪。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了。
消息傳來,光武帝非常擔憂貴州的戰局,馬援這個時候已經年過花甲,卻自愿請求出征。光武帝問他,你年齡已經這么大了,不怕戰死在沙場上嗎?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馬革裹尸很光榮,他出兵貴州勇挫敵軍,后來不幸病死在戰場上。后來他說的這句話為人們所傳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犧牲在戰場上,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形容英勇殺敵,不怕死在疆場上,這是一種為國捐軀的豪情。
所以后來馬革裹尸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形容英勇殺敵,不怕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