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諸葛亮遺產(chǎn)的劉禪為什么會氣得直拍桌子?諸葛亮會貪污嗎?
看了諸葛亮遺產(chǎn)的劉禪為什么會氣得直拍桌子?諸葛亮會貪污嗎?
說到諸葛亮其實大家應(yīng)該知道的這個人真的很厲害,為了蜀國也真的是鞠躬盡瘁了,但是諸葛亮不僅僅是對蜀國的貢獻大,而且自己在做人為人方面也十分的正直,話說諸葛亮都做到了蜀國的丞相了,那么是不是應(yīng)該很有錢呢?但是結(jié)果好像完全不一樣啊,話說在諸葛亮死了之后,劉禪是清點了諸葛亮的遺產(chǎn),結(jié)果大家都知道的,劉禪竟然氣得直拍桌子,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下面就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古代一位皇帝在某位大臣“去世”后,“查遺產(chǎn)”,當真相大白之時氣的直“拍桌子”,這通常是發(fā)現(xiàn)了一位“表里不一”的貪官、佞臣時的情景。但是,發(fā)生在季漢后主劉禪和丞相諸葛亮之間,卻正好相反。
劉禪在諸葛亮死后,查諸葛亮的遺產(chǎn),“氣”到拍桌子,并非是在氣諸葛亮,而是在氣他自己。劉禪在查清了諸葛亮的遺產(chǎn)后,對于自己誤解諸葛亮對季漢和自己的忠誠,感到羞愧不已,難受到拍桌自責。
諸葛亮在劉備“三國茅廬”之時,年僅27歲;劉備夷陵之敗,受托孤之重,歷經(jīng)五次北伐,病死五丈原之時,年僅53歲;諸葛亮用26年的時間,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諸葛亮僅憑這一優(yōu)秀的品質(zhì),已經(jīng)可以光耀史冊了。
而在諸葛亮身染重病,自感不久于人世,而北伐大業(yè)未靖之時,還在擔憂季漢的江山基業(yè)。諸葛亮為了誡勉劉禪,上書劉禪,以自身為榜樣,勸導劉禪要清心寡欲,任用賢良,屏除奸讒,治理好蜀國。
諸葛亮在上書中,自爆家產(chǎn),僅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如果在死后“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那就是辜負了后主劉禪。諸葛亮還留下遺命,自己去世后“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僅僅需要時服、薄棺和僅容的下棺木的墓穴即可。
對于一個宰相來說,桑樹八百株,真不算一筆多么巨大的財產(chǎn)。而薄田十五頃,換算一下,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1000多畝,相當可觀了。而在當時來說,對于一位一品大員而言卻是少的可憐。按照《晉書·食貨志》的記載,官品共分九等,“品第一者占五十頃”,“第八品十五頃”,諸葛亮以一品大員,僅僅領(lǐng)了八品官員的田地數(shù)量,試問又有幾人能做到。
在諸葛亮寫給李嚴的書信中曾說,“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可見諸葛亮家人的生活也是非常簡樸的。
劉禪在看到諸葛亮的上書之時,當然不以為意,心想諸葛亮也就是為了勸自己節(jié)儉勤政,自我吹噓一下罷了。諸葛亮身為宰相,頗有私財,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諸葛亮在世之時,賞賜也非常多,怎么會花的完。
當諸葛亮去世后,劉禪讓人料理諸葛亮的后事,就想起了諸葛亮的上書中的事情,于是讓人去清查了諸葛亮的遺產(chǎn),果然是“如其所言”,除了桑樹和薄田之外,也僅僅是“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而已。
劉禪在得到匯報后,懊悔不已,至于有沒有真的氣到拍桌子,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由此,劉禪卻遵循了諸葛亮的遺囑,重用姜維、費祎、姜維等人,讓季漢又續(xù)命了近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