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鈴還須系鈴人典故故事|解鈴還須系鈴人釋義
解鈴還須系鈴人
【釋義】
要想解鈴鐺,還須當初系鈴鐺的人來做。形容誰引起的問題,就由誰去解決。
【出處】
明·瞿汝稷《指月錄》卷二十三:“金陵清涼泰欽禪師,性豪逸,眾易之,法眼獨契重。一日眼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對曰:‘系者解得。’”
【典故】
金陵清涼寺內有一個泰欽法燈禪師,性情豪放,不喜佛門戒規,比如戒酒等。法燈禪師喜歡喝酒,而且每一次都會喝醉。往往太陽已經高掛了,他還在呼呼大睡,連鐘都不敲。做和尚卻不敲鐘,這讓其他和尚都看不起他,有些和尚還經常去住持那里告狀。
住持說:“你們不要太在意表面,法燈對佛法有特殊的領悟。法燈的修行在心,并不在表面。隨他去吧。”
和尚們都很不服氣。
有一天,一塊巨石從山頂滾落,正好堵住了和尚們下山的唯一道路。和尚下不了山,香客入不了廟。十幾個和尚合力想把巨石推走,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也未能撼動巨石一分。法燈懶洋洋地走過來,說:“你們都讓開,讓我來試一試。”
和尚大笑,說:“我們十幾個人都抬不動,難道你自己還想將它搬走?你是沒睡醒,還是喝醉了?在說夢話吧。”
法燈說:“我先試試,如果搬不動,你們再嘲笑我也不遲。”
和尚都想著看法燈的笑話,便四散開來。法燈走到巨石前,把巨石輕輕一抱,扔下山去。眾人目瞪口呆。
還有一次,住持把和尚們聚集在一起說:“老虎的脖子上系著一個鈴鐺,誰可以把它解開。”
和尚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法燈卻說:“誰系上去的,誰去解開。”
聽了法燈的回答,在場之人茅塞頓開,很是佩服。住持說:“怎么樣?法燈的悟性確實比你們高吧。”自此,和尚們再也不提法燈的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