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死后,為什么劉備殺劉封不殺馬超?
關羽死后,為什么劉備殺劉封不殺馬超?
關羽,在《三國演義》當中是“義絕”,他的忠肝義膽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稱頌,現(xiàn)在還是財神爺,也是武圣。而在歷史上,關羽的死也是令人唏噓,即使吳蜀兩國一直都是聯(lián)盟,然而為了自己的利益,吳國還是選擇要殺了關羽。關羽之死,造成的原因有非常多,其中,蜀國的劉封和馬超兩人都與此有關,但是為什么劉備最后只是殺了劉封,卻沒有動馬超?
關羽之死與馬超有關系嗎?單從史書的記載來看,似乎是有關系的。看一看《三國志》的這條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p>
漢代的臨沮古城位于今湖北省南漳縣城東南約22公里處的涼河與蠻河交匯處,也就是荊州與益州的邊界地區(qū)。關羽在襄陽、樊城前線撤退后先赴麥城,即今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zhèn)境內(nèi),后從麥城撤出。
南面的江陵、公安,已落入?yún)擒娭?,現(xiàn)在已不能去了,關羽于是轉(zhuǎn)往西北方向,他想去臨沮,大概是想從那里回益州。
孫權派潘璋、朱然斷關羽的去路,《三國志》潘璋傳記載:“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趙累等?!标P羽沒有趕到臨沮即被俘了,而臨沮的蜀軍并沒有來救。
負責防守臨沮的蜀軍將領是誰呢?這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檢索《三國志》,可以找到這樣一段話:“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這里說的就是馬超,說他依附劉備之后被任命為平西將軍,劉備讓他“督臨沮”。在蜀漢“督”通常指“都督區(qū)”,常設于邊境地區(qū),如漢中都督區(qū)、永安都督區(qū)、庲降都督區(qū)等,相當于邊防區(qū)或前敵指揮部。
按照上面這個記載,馬超就是“臨沮前敵指揮部總指揮”。馬超死于蜀漢章武二年(222年),比關羽死得晚,也就說,關羽死在臨沮的時候他仍健在。
如果這是樣的話馬超就屬于見死不救了,劉備因為這個原因殺了劉封,卻沒有追究馬超的責任,這又是為什么呢?
原因其實還在“督臨沮”這個記載上,這個記載存在一些疑問:一是馬超當年“以窮歸備”,劉備也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氣對劉璋集團打心理戰(zhàn),所以不可能讓馬超遠離益州到遙遠的荊州去任要職;二是臨沮屬荊州,該州已由關羽鎮(zhèn)守,馬超被劉備拜為平西將軍,關羽當時僅為蕩寇將軍,馬超軍職高于關羽,劉備不會做出這樣混亂的人事安排;三是馬超投奔劉備后還發(fā)生了許多事,包括張飛爭忿以及彭羕事件等,說明他一直在成都附近,不可能到臨沮去任職。
那么“督臨沮”該做何解呢?這的確很費解,筆者以為此處應為“督臨邛”之訛誤。
臨邛在成都近側(cè),位于成都西南不遠,劉備那時還不可能設個“臨邛都督區(qū)”,馬超從漢中大約也帶了少數(shù)人來,劉備讓他“督臨邛“其實只是讓他在駐留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