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斗量典故故事|車載斗量釋義
車載斗量
【釋義】
形容數量非常多,不值得奇怪。
【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聰明特達者,八十人,如臣輩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裴松之注引《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典故】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剛開始,吳國和蜀國聯合起來對抗魏國,后來吳國和蜀國生了嫌隙,吳國殺了蜀國大將關羽,占領了荊州。劉備憤怒之下,率領七十萬兵馬,誓要為關羽報仇。吳國擔心抵抗不了劉備的攻勢,便派遣趙咨前去魏國,想要尋求幫助。
當時,魏文帝曹丕在位,有人對曹丕說:“聽說趙咨在吳國的地位很高,東吳派他前來想必是有要事。”曹丕想要試探一下他,便命左右衛士抽出佩刀,端在胸前,然后召趙咨進殿。趙咨是個有膽識之人,看到魏文帝擺出的陣勢并沒有懼怕。他行過禮后,對曹丕說:“我家大王派我前來和魏王商討一件大事。”
不過,曹丕并沒有直入正題,而是打斷他說:“你叫什么名字?”趙咨回答:“我叫趙咨。”“你必定是孫權帳下的重臣了,否則他怎么會讓你出使我的國家呢?”趙咨回答:“我并不是什么重臣,只是為我們大王做點小事罷了。”
曹丕說:“我聽說孫權是碧眼虬髯,從來不會讀書,是這樣嗎?”曹丕原本是要損一損孫權的,沒想到趙咨回答:“魏王,為何這樣說呀?我們的大王日理萬機,從早到晚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盡管這樣,每日處理完政事后,還要讀上幾卷書。”曹丕說:“按照你的說法,你們大王讀了這么多書,他都明白什么呢?”趙咨回答:“我們大王統率幾萬只戰船,百萬大軍,帶領著文武百官,這本身就是一門大學問啊。他有時候讀《吳子兵書》,有時候讀為人之道,有時候讀修身之本,有時候讀治國之要。可以說是無所不讀。如果他不明白這些內容,又怎么可以治理好東吳這個國家呢?”
曹丕接著說:“你倒是個能說會道之人,不過你這一次來肯定是有求于我們魏國吧?我聽說劉備率軍要攻打吳國,你們大王派你前來,是害怕劉備吧,或者是擔心我趁機出兵,和劉備左右夾擊把吳國給消滅了?”
趙咨回答:“您這話可是說錯了。我們大王并不懼怕任何力量。吳國有長江這個天然屏障,又有百萬將士守衛。更何況,我們大王用人有道,比如呂蒙、魯肅等,都是我們大王知人善任的結果。我們吳國的將士有很多,并不擔心他國會趁機興兵犯境。我只是受大王委托,前來給您分析局勢的。”
聽了趙咨的一番話,曹丕很是佩服,便問:“請問像你這樣的人才,你們吳國多嗎?”“像我這樣的人,在吳國是不值一提的。光是稱得上曠世奇才的,吳國就有八九十個。像我這樣的,更是車載斗量,數不勝數。”曹丕聽后,對他更為欣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