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諸葛亮死后十九年,姜維才開始北伐
為什么諸葛亮死后十九年,姜維才開始北伐
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因為自己鞠躬盡瘁,身體越來越扛不住,最終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帶著這個遺憾,諸葛亮去見劉備了。而后來接替他的北伐的姜維,繼續著諸葛亮沒有完成的事業,只是,姜維的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之間,相隔了十九年的時間。為什么姜維在這么久之后才開始北伐?姜維是在等待一個最好的時機嗎?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拿下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搶占北原而與魏軍僵持達百余日。秋,諸葛亮逝世,蜀軍退回漢中,至此諸葛北伐結束。眾所周知,在諸葛亮去世后,蜀漢又有了姜維北伐中原。不過,作為諸葛亮的傳人,姜維第一次大規模北伐曹魏,已經是公元253年,也即距離諸葛亮去世已經有19年之久了。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會拖這么久呢?
1.首先,在筆者看來,造成諸葛亮去世19年后,姜維才開始第一次北伐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
一方面,就姜維自身來說,在諸葛亮去世后的很長時間內,其沒有掌握蜀漢的大權,至少沒有掌控主要的兵權。在諸葛亮剛剛去世后,回到成都的姜維被蜀漢后主劉禪封為輔漢將軍。與此相對應的是,蔣琬作為諸葛亮的繼承人,不僅擔任了尚書令這一類似于丞相的職位,而且還被劉禪加封為大將軍、大司馬。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決定北伐曹魏上,蔣琬才是一錘定音的那個人,而這個時候,姜維作為蔣琬的手下,率領偏軍多次西入羌中作戰。
2.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延熙六年(243年),姜維遷升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
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延熙十年(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祎共錄尚書事。在蔣琬去世后,姜維在蜀漢繼續平步青云,官職得到后主劉禪的不斷提升。不過,在蔣琬病逝后,費祎才是蜀漢文臣武將之首。不過,在費祎掌控蜀漢大權期間,采用的是“休養生息”的策略。在費祎看來,經過諸葛亮北伐后的蜀漢,國力損耗非常大,需要進行一定的恢復。
3.在“休養生息”的策略下,姜維北伐中原的意圖自然遭到了費祎的否定。
甚至在費祎的限制下,姜維每次只能率領不到萬人的軍隊去拉攏羌、胡。面對強大的曹魏,不足萬人的軍隊顯然是翻不起大浪的。公元253年2月,蜀漢尚書令、大將軍費祎被曹魏降將郭循(一作郭脩)行刺身死。雖然費祎的死是蜀漢的巨大損失,不過,對于姜維來說,這意味著頭上的緊箍咒終于被解除了。費祎是253年2月遇刺身亡的,而姜維在這一年的夏天就率領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前來救援,陳泰行軍至洛門,姜維卻已因軍糧耗盡而退軍。
4.最后,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費祎去世后,姜維不僅擁有了北伐曹魏的權力,而且能夠率領數萬兵馬了,不再是之前的不足萬人了。
另一方面,姜維之所以在諸葛亮去世19年后才北伐中原,也是因為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巨大實力差距。特別是在諸葛亮去世后的一段時期內,蜀漢確實需要通過休養生息來恢復國力。至于曹魏,在高平陵之變前,曹魏在雍州、涼州地區的防御是蜀漢難以攻破的。不過,司馬懿在公元249年發動了高平陵兵變,再加上淮南三叛等內亂,促使曹魏內部出現了的一定問題,比如曹魏征西將軍夏侯霸就在公元249年投奔蜀漢。由此,在姜維看來,這無疑是北伐中原的有利時機,所以在費祎去世后就立即大規模征討曹魏了。